第1篇:小学课文《小狮子》课件
小学课文《小狮子》课件
课文《小狮子》怎么教学?一起来参考一下!
小学课文《小狮子》课件
教学目标: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15个,2、会写字8个。
3、能有感情的分角色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自立的重要性,养成从小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动物中谁森林之王吗?它为什么能被封为森林之王呢?(板书课题:小狮子)
2、初读课文,3、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的读读课文,2、画出不3、认识的字。
4、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学不5、认识的字。
6、学生汇报:通过自学,7、你认识了什么子?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认识的?
8、学生认读词语: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何必、抬起头
(指名认读——学生领读——齐读)
9、生字游戏
4、熟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认真听,3、并标4、明自然段。
5、小组比赛读课文,6、请学生当评委。
5、课堂评价
1、两人一组拿生字卡片,相互测试。
2、练写田字格的生字。
第二课时
1、复2、习
1、听写生字。
2、认读词语: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
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
3、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思考: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狮子?说说你的理由。
3、四人一组交流交流。
4、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词语来形容这只小狮子:懒惰、知错就改、勤奋、聪明、听话、自立、真正等)
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拨:(主要是围绕“知错就改”和“真正”这一主题来展开学习)
(1)小狮子刚开始有什么表现?他为什么不(2)练功?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理解“饭来张口”
(4)分角色读课文1——6自然段。
(5)后来,(6)小狮子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呢?
(7)女同(8)学读狮子妈妈说的'话。
(9)联系课文理解:什么样的狮子才是真正的狮子?
4、课外延伸
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真正的小学生应该是怎样的呢?
5、课堂评价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看读得怎样?是否能背。
附带:小 狮 子原文
狮子妈妈生了一只小狮子。
这只小狮子一天到晚懒洋洋地晒太阳,吃饱了就在大树下玩耍、睡觉,什么也不干。
大树对小狮子说:“狮子要有狮子的本领才行,你怎么不练功啊?”
小狮子抬起头,懒洋洋地说:“每天练功多累呀,我才不自找苦吃呢!”
大树问:“那你长大以后怎么生活啊?”
小狮子说:“我是只狮子,我爸爸和我妈妈是草原之王,凭着他们的地位和本事,我肯定会有饭吃、有福享。”
这话被狮子妈妈听到了。她对小狮子说:“孩子,难道你能一辈子依赖我们吗?要想成为一只真正的狮子,你必须学会自己生活的本领。”
小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开始刻苦学习。他终于学会了奔跑、扑食、撕咬的本领。大树对他说:“你现在是一只真正的小狮子了。”
第2篇:《两只小狮子》课件设计
《两只小狮子》课件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会写练、习等6个字。学习积累懒洋洋这一类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昨天我们认识了可爱的小白兔和小灰兔,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呢?(在已画上草地、森林的黑板上贴上两只小狮子)
2.板书课题。随机学习狮的读音和字形。
[儿童喜欢和小动物交往,愿意做他们的朋友,所以老师从小动物入手切入话题,亲近自然,激发兴趣。以鲜活的画面展示在黑板上,更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兴奋点。教师再顺势利导教学狮的读音和字形,可谓衔接紧密,学中有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认识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画下来,借助拼音朋友,多读几遍。
2、每个四人小组都有一套生字卡片,请组长领着小伙伴把课文再读一遍,然后学习生字,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用和狮子交朋友的游戏检查字音。交流记字形的好方法。)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随机指导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5、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想和哪只小狮子做朋友呢?
[教师没有先范读课文,而是让学生尝试自读,边读边找出不认识的字,这是尊重了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建构课堂教学,其目的是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学习的功效,注重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是生命的自我完善和检验。小组合作并没有放任自流,而是有组织的,有调控的,有导向的。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方法识字,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这要比教师领着学,记忆扎实,基础牢固。识字与游戏相结合,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知情互促,兴趣浓烈。
读书要思考,读书要解决问题,读书还好讲究方法,所以老师在引导学生读书是有导向的,如,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要求边读边想,可贵的是让学生读出情感想和哪只小狮子做朋友呢?这是注重了学生个体感受。
三、创设情境、朗读感悟1、2自然段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位分别读写两只小狮子不同表现的句子。
3.指导读第一句。
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A、指名读。
B、贴出滚、扑、撕、咬四幅图片
C、请四个学生把滚、扑、撕、咬四个字贴到相对应的图下。
D、.学生再练读,边读边想象小狮子练功的情景。
4、指导读第二句
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A、指名读
B、看图说说这只小狮子的样子。
C、请学生表演懒洋洋的样子,并把懒洋洋这个词贴到黑板上恰当的狮子图身上
D、看着图,把它懒洋洋的样子读出来。
5.请两名同学把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读出来,其他同学可以配合做动作表演。
6.你想对这两只小狮子说什么呢?
[情境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的方略也有好多,但要建立课文的内含情感与学生情趣的联系,也就是顺应学生的心理,学生喜欢看直观的画面,愿意接受感官的刺激,内心希望得到快乐的.享受,所以,教师从图入手,激发学生的情感,建立图与文字的联系,这样就比较直观的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变抽象为具体。
当学生感悟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后,自然的生成了情感,这时让学生带着情感读,一定能读得滋滋有味,要比老师先讲解怎么读要好的多。
表演是体验课文内容的方式之一,儿童兴奋的时候,他们会通过各种情态表现出来,往往是难以自控的,抓住这个心理,让学生把情感表演出来,他们会得到最大的满足。当然,,表演要为内容而服务,要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过去的教学之所以古板,是缺乏人文的关怀,语文教学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教师应立足于精神建构语文教学。你想对这两只小狮子说什么呢?人与动物的沟通与对话,是情感的交流,是人性的体验,是真善美的发现,
四、巩固生字,书写生字
1、用生字组词
2、指导书写第2自然段的5个生字
学生观察,教师范写,学生临摹,师生讲评。重点指导练
[低年级识字任务比较重,用一课时来解决,显然是不科学的,学生识字快,忘得也快,因此,必须把识字任务分散开,每课都识字,每课都巩固,这样不断的复现,识字就很容易扎实的掌握了。
第3篇:课文《小狮子》教学设计
课文《小狮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15个,
2、会写字8个。
2、能有感情的分角色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自立的重要性,养成从小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动物中谁森林之王吗?它为什么能被封为森林之王呢?(板书课题:小狮子)
2、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自由的读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学不认识的字。
3、学生汇报:通过自学,你认识了什么子?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认识的? 学生认读词语: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何必、抬起头 (指名认读——学生领读——齐读)
4、生字游戏
二、熟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并标明
第4篇:课文《两只小狮子》教案
课文《两只小狮子》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12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使学生知道应该从小锻炼生活的本领,不应该总依赖父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朗读进行识字教学,了解“刻苦、懒洋洋”等词的意思。弄清懒狮子的不练功的原因,读懂狮子妈妈的话。
难点:有些生字音不容易读准,有些生字的字形易与熟字混淆。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3、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
1、出示狮子彩色图画。问:这是什么动物?(狮子)狮子是一种可厉害的动物啦,大家称它为森林之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狮子的课文:(板书课题:23 两只小狮子)学生读课题。
3、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两只小狮子的.
第5篇:小学课文优秀课件
小学课文优秀课件
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小学课文优秀的课件,内容如下:
一、课文特点
《秋天》是著名作家何其芳写的。诗不长,仅三节。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及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学。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技能:
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