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现代文阅读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6-10 07:14:1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地震现代文阅读答案

地震现代文阅读答案

①地震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②地球的结构就像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源浓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可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③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比如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1、请你根据第②段加点句子的提示,在后面的引号内填充相应的词语。(2分)

2、请将“错位”、“变形”、“断裂”三个词恰当地填充在第②的括号里。(2分)

3、请你根据第③段相关内容,说说什么叫“震级”。(2分)

4、蒲松龄曾在《聊斋志异》中记载过一次地震的经历,其中写道:“某处进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结合上文的相关知识来看,你认为蒲松龄当年所经历的地震属于什么类别的地震?(2分)

5、这次汶川大地震,使无数同胞失去了生命,国人无不为之哀痛。请在下列挽联中任选一则,并填充完整。(2分)

(1)九州山河凝血泪/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缺,月圆,生命之星先后陨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蛋黄蛋清蛋壳

2、变形、断裂、错位

3、示例: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的大小所表示的地震本身的里氏数,叫震级。

4、浅源地震

5、示例:(1)四海同胞聚爱心或四川人民挺脊梁(2)风起,风落,悼念者泪上下翻飞或天雨,天晴,全国人民上下同心(要求对偶,平仄与否可不作要求)

第2篇:《预测地震云不会说谎》现代文阅读答案

《预测地震云不会说谎》现代文阅读答案

①20XX年2月15日22点44分,广东省某校一名住读生夜里辗转反侧睡不着,遂起床,开窗户向外眺望,他看到天边布满星条状的云,样子很恐怖。于是打开电脑,在微博上敲下了10个字:“今晚的天空,好像地震天。”4个小时后,也就是16日2点34分,大自然对他的发现作出了,回应:广东省河源市区西北方向约25公里、新丰江水库西北边缘发生地震,周边很多地区都有震感。

②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发生在汶川的那场特大地震。就在2008年5月10日,有人在山东省临沂市上空,看到了天空中的异象:一团团、一簇簇鱼鳞般大朵大朵的怪云挤满了天空。目击者估计,怪云面积足有1400多公里。

③这种奇异现象,17世纪的古籍也有记载:“昼中或日落之后,天际晴朗,而有细云如一线,甚长,震兆也。”

④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夜,昌黎县几个看瓜地的人被巨光吓得惊惶失措。阴沉的夜空就像忽然有人打开了它的开关,巨大的亮光照亮了一切,连西瓜叶、瓜蔓都看得清清楚楚。光亮瞬间消失,夜空复又变暗,如墨染一般。同天傍晚,日本的真锅大觉教授发现天空有异常长条云,后来证实,那就是唐山地震的前兆云。

⑤日本是地震大国,这方面的记载也比比皆是。1948年6月27日,日本奈良市上空出现了一条异常带状云。第三天,日本福井就发生了7,3级大地震。……

⑥这些地震前出现的怪云,我们称之为地震云。历次地震中,它们都以不同的面孔,在不同的地区或早或晚地出现,向人类传递着来自大自然的信息预警。

⑦地震云和普通云有很大的区别。地震云外形很怪异,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一是横条状出现,一条一条在空中有序排列,且每一条的颜色都深浅分明,就像我们经常在天空中看到的飞机尾烟。如果天空中有这样的云,预示着两周后会有地震;二是多条,成平行或者放射状出现,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排骨云,平行状云表示地震会出现在本地,放射状云预示着2~6天后有地震;第三种地震云看起来就像垂直的龙卷风挂在空中,有时又像无风时垂直上升的烟柱,这样的云叫做卷震云,预示着地震将发生在3天后;第四种是鱼鳞或团状地震云,云团在数小时内形成松散鱼鳞状,有时和“条状地震云”同时出现,颜色深浅分明,这表示2~6天以后会发生地震。

⑧这些模样怪诞的地震云,其长度和颜色也隐藏着诸多密码:比如地震云长度越长预示着离发生地震的时间越近;地震云颜色越深,表示对应的地震深度就越深;地震云持续的时间长,预示对应的震中就越近;如果地震云又粗又厚并且呈现出灰色,那么地震的破坏力将会很大。

⑨研究者发现,不管哪种地震云,它们出现时都与周边云彩格格不入,有明显界限。地震云还很高傲,喜欢朦胧,一般都是在早晨和傍晚时分出现在6000米高空,比气象云高出许多;地震云变幻无常,通常有白色、灰色、橙色和橘红色之分,有时它自身会发出强烈的光芒;地震云不怕风,无论风刮得多么猖狂,它们始终不会变形。

⑩关于地震云的成因有两种说法,一是热量学说。地震前,地震带周围聚集了大量地热,或者地震带周围的岩石受强烈地应力作用,激烈摩擦后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逸出后,温度骤然增高,产生的气流飘到高空,就形成了地震云;二是电磁说。地震前,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出现“压磁效应”,地磁场跟着变化。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引起电阻率变化,使电磁场也跟着产生变化。由于电磁波影响到高空电离层,电离层电浆浓度锐减,这时水汽和尘埃就会有序排列,形成地震云。

11虽然现在人类还无法准确预测地震,我们对地震云的研究也还不成熟,但地震云提醒我们:只要做好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地震云必将会为地震预报提供翔实依据和有力参考。因为,云从来不说谎。

12本文围绕说明对象,首先主要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着重介绍了地震云与地震之间有联系,其次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主要说明了地震云的特征及地震云预测地震的情况,最后说明了地震云的成因。(3分)

13举例子是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一例,摘录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3分)

摘录:1948年6月27日,日本奈良市上空出现了一条异常带状云。第三天,日本福井就发生了7,3级大地震。

作用:用形象,具体,客观的事物来佐证观点,使观点或道理更明晰,更生动,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明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4.阅读第⑦段文字,依据地震云外形的四个分类,将地震云的特征与地震云预测地震的情况自制一个表格,将筛选的信息填充在表格内。(4分)

地震云外形预测地震的情况横条状出现两周后会有地震多条,成平行或者放射状出现预示着2~6天后有地震像垂直的龙卷风挂在空中,有时又像无风时垂直上升的烟柱地震将发生在3天后鱼鳞或团状地震云2~6天以后会发生地震

15.阅读第⑨段文字,从中提取地震云与普通云相比较所呈现的不同信息。(2分)

答案:地震云与普通云有明显界限

地震云比普通云高

地震云更加变化无常

地震云不怕风

16.文章的结尾总结性地收束全文,写道:“云不会说谎”。你认为“云不会说谎”在文中具有怎样的含义和表达效果?(3分)

答案:地震云作为自然界一种客观现象,它的出现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地震有客观的联系,因而只要人们观察它的出现和变化,探索出其与地震之间的关联就可以据其预报地震。将地震云拟人化,使行文更加生动和易于被读者理解。

第3篇:现代文阅读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汉字中的“和”,渊源有自,其来尚矣,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均有所见。历史上“和”的概念经历了由实转虚的演变过程,它逐渐从形而下的具体器物与感官经验抽象为形而上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诉求,用来表达协调、调和、协和、和谐、和睦、和平、平和等思想观念。“和”成为涵盖自然(天地人)、社会(群家己)、内心(情欲意)等层面与音乐、绘画、饮食和养生等领域的基本原则,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质规定。可以说,一个“和”字,差不多道尽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

先贤所谓“和”,是“异”中之“和”,无“异”就无“和”。用今人的流行话语说,“和”讲的就是“多样性的统一”。“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的;而“同”则不然,它旨在排斥异己,消灭差别,整齐划一。“同”的这种单一性、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现代文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答案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现代文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现代文阅读答案1

一个初冬的夜晚,解放军某部奉命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他们经过50多公里的急行军,快要追上敌人了,却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这条河有10米多宽,水流很急。河里没有桥,我军过不去,连长命令三班架桥,二班负责掩护。

三班战士接到命令,立即行动。他们找不到架桥的器材,就利用仅有的两架木梯架桥,班长和战士们跳下寒冷的急流,把木梯扛在肩膀上,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一班长看到“桥”还不稳,就说:“还缺桥腿,咱们一班来当!”战士们纷纷跳进急流。两个班的战士合在一起,有的用胳膊抬,有的用肩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地震现代文阅读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震现代文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