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歌唱发声练习的音乐教学反思
歌唱发声练习的音乐教学反思
歌唱,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最普及、最受小学生欢迎的音乐教学内容之一,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进行科学的声音训练、让小学生从小养成合理的、科学的发声方法,让他们的声音变得更美妙、更动听。因此就这个问题,本周我带领二年级学生(由于在农村缺乏教师,这里的孩子从未真正上过音乐课)进行歌唱的发声训练,经过一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出现了很多问题,下面我将把这些问题一一说明:
1、这节课一开始,我就以这样的方式师生问好2/4
1 2 3 4 | 5 —|5 4 3 2 |1—||(同学们好。老师,您好。)想着以此来潜移默化的`训练孩子的音准。可是教了几遍后,大家基本上就都会成唱了。我一听,哎,音准还不错哦,可以进行下一步发声训练了。
2、于是下一步我开始教学生们练声
我先给大家出示了一个练声谱子:
1 2 3 4 | 5 —|5 4 3 2 |1—||(跟老师问好的旋律一样)
啊 啊?? 啊 啊? 啊— 啊 啊? 啊 啊? 啊—
出现了很多问题:①不连贯,不优美。
②音准不是很好,跟老师问好的音准差很多。
③气息不行。
3、于是我先教大家呼吸练习
在呼吸练习之前,首先先纠正学生们的身体姿态,因为姿态是否端正也影响着唱歌。我对学生的要求是臀部所占的面积应该是椅子的三分之一,不要坐满整个凳子,腰部挺直,但要自然松弛不能紧张,双手自然下垂,或平放在桌上,双脚稍稍分开,自然弯曲,千万不能跷二郎腿坐。
呼吸训练的时候,让学生想象自己的前面有一朵很香很香的花,然后用鼻子缓慢、均匀地将气体吸入体内,使体内空间逐渐增大,花的香气溢满整个鼻腔、胸腔和腰腹部,然后用嘴巴缓慢、均匀地向外呼气,让面前的花在你的气流下轻轻摆动。这种训练方法要求学生的面部、上身完全放松,嘴巴自然闭拢,使学生体会到气流进入体内的扩张感。但在教学中使用这个方法学生喜欢提高肩膀进行呼吸,这样会阻碍进入体内的气流量。闻花式呼吸主要训练学生匀速缓慢的吸、呼,控制气流以及气流充盈体内的感觉。但在教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太夸张的吸气,太快吸气,吸得气没有到达体内,出气的时候太快等等,需要慢慢加以引导。
4、口腔训练
口腔训练的时候。让学生体会打哈欠的感觉,这是一种最通常最实用的呼吸训练方法。打哈欠是人体的本能反应,当人感到困、累的时候会通过打哈欠的方式表现出来。打一次哈欠一半时间大约为6秒钟,这期间能使口腔尽情地张大,气流直通腹部,全身神经和肌肉得到完全放松,最主要的是口腔内的小舌头会收缩提起,这样子的口腔状态能使声音更通畅的释放出来。可是学生不能做到真正的随时随地打哈欠,于是我就请大家在自己真正打哈欠的时候记住感觉,只要这样日积月累的积累,找感觉,慢慢就会有收获。
5、发声练习曲
我也根据学生的特点,自编了一些发声练习曲,提高兴趣。一般来说,小学生对易唱易发声的闭口兴趣较大,根据这一特点,自编一些带有“呜、咕、噜、嗌、哩”等闭口音的发声练习曲。(由简单到难慢慢来练习)
如: 5 3 1 │ 5 3 1 ║
噜 噜 噜? 噜 噜 噜
5654︱34︱55︱5—︱55︱5—‖
(师)? 火车火车来了(生)呜呜呜呜呜呜
总之,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虽然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我知道一定要建立正确的童声概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合理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学会有控制地歌唱,并有感情地表现歌曲,他们的声音才会更美妙,更动听,才能真正体现合唱教学的目的。
第2篇:歌唱与发声练习教案
《歌唱与发声练习》教案
一、课题名称:歌唱与发声练习
二、课时安排:45分钟
三、教材分析:
《歌唱与发声练习》是人民音乐出版出版的《声乐教程》的第九部分,主要内容是对哼鸣发声、母音发声、发声练习曲、换声点以及发声练习与歌唱关系的综合学习与练习,对教材中歌唱的姿势、呼吸、语言、声音共鸣等前八个部分内容的融合学习,同时为下一部分也是教材最后一个部分《歌曲处理和表现》教学的开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声乐教程》科学系统地介绍了与歌唱有关的知识、技能和练习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非常适用于我们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
四、学情分析:
1.学生来源:12-15岁之间,初中毕业起点,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了一段时间。
2.有利因素:有一定的发声概念及音乐知识基础,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浓,对音乐感兴趣。
3.不利因素:自主学习能力欠佳,学习动力不足,学习
运用多媒体演示法,播放《高音不是想飙就能飙》的新闻视频,从新闻主角长沙市民李某因K歌太猛导致肺大泡破裂引发气胸险丧命事件的专家点评,引导得出正确发声的重要性,导入课题《歌唱与发声练习》。
2.推陈出新(3分钟)
运用提问法,复习已上课题中,歌唱的呼吸以及身体状态,引导学生提笑肌,感受呼吸时横膈膜的舒张,准备开展哼鸣练习。
3.情境创设 激发兴趣(5分钟)
运用情境创设法,请学生模仿不屑的哼声、撒娇的哼声、平淡的哼声、疑问的哼声,模拟哼鸣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提问探究,推进课程哼鸣练习的教学。(10分钟)
运用探究法,探究哼声时,鼻腔、口腔、气管、横膈膜、胸腔的状态,通过问答得出,哼唱时声音集中在鼻腔,以及身体的状态,顺势推进发声练习曲第3条、第11条的哼鸣练习,全体同学一起进行一个八度音级的练习,点3名同学单独演示并点评。
5.换声点的教学及练习(10分钟)
根据第11条哼鸣练习曲,探究得出不同音高有不同的发声状态,引入换声点的教学,然后引导学生用延长打哈欠的发声形式进行练习,感受每一个音区的发声状态以及各音区
对策:将下一个课时设定为实践练习,给大部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逐一聆听并及时纠错。
第3篇:歌唱练习中男高音发声技巧教学
歌唱练习中男高音发声技巧教学
歌唱的高音发声技术在声乐里是最难的,而男声演唱高音,其困难更甚。
原因在于男声女声训练不同于是按照生理规律去发展的,女声天生的假声是最丰富的。男声天生真声占比例多,但是却要发展高难度的“真声里头混假声”的技术,这是逆着生理规律进行的。
一、咬字一定要用咬字器官的唇齿舌去完成,绝对不能要在咽部。咽部只是人体最重要的共鸣腔,如果咬字放在这个部位就会造成咬字不清的“大舌头”和声音闷的现象。
二、男声技术的核心是“关闭”,所谓关闭其实就是在喉咽腔充分打开、咽壁站定前提下,一种集中声音、美化音色的方法。关闭的起音点一定要在声带的前段边缘进行,咽部打开属于一种必须的辅助手段。关闭时的共鸣更多的是运用鼻咽腔的共鸣,听起来有点尖锐、非常集中明亮才正确。
三、男声最难的是状态建立,非得下苦功
第4篇:初中音乐歌唱课教学反思
歌唱ING中的反思
安徽省绩溪县东山中学方洁
【摘要】:音乐课程标准下唱歌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课程类型。唱歌教学的任务,一方面是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感染和教育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歌唱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面对农村中学学生现状,搞好歌唱教学,首先教师应努力挖掘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转变观念,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应始终贯穿于歌唱课教学过程中。在进行歌唱教学时,正确的演唱方法要逐步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去,而不能盲目的教唱。在进行歌唱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嗓音保护。
【关键词】:音准音乐情感变声期自信心旋律线
一、初中歌唱教学现状及分析 :
1、变声期问题:
男女声都有变声期,女生不明显,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