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网络享受生活的杂文随笔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6-10 07:13:0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畅游网络享受生活的杂文随笔

畅游网络享受生活的杂文随笔

如今,年轻人在网络上畅游已不是新鲜事,许多老年人也不甘示弱,他们沉浸于健身、养花、散步、旅游之余,也在为社会继续发挥余热。上网成为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一种方式。让我们走进他们,分享他们的网络生活。

张成德:天涯是亲密的朋友

今年73岁的张成德是公司一名退休职工,他喜爱读书、旅游、摄影,最爱的还是网上冲浪。

2000年的时候,他在孩子读书的大学里第一次接触了网络,尽管当时只是局域网,信息量和网速都有限,却让他对网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3年,经子女和网友推介,他成了中文BBS天涯社区的注册网友,因为发帖频繁,互动积极,不久就被网友推荐当了版主,参与了版面的义务管理,并先后担任过天涯社区四个板块的版主。他在天涯社区备受关注,粉丝接近5万人。他在网上有很多朋友,出远门旅游、采风,常常会得到全国各地网友们的'大力帮助。

张成德经常在网上发表自己拍摄的照片或文章,比如游记、言论、人生感悟,很快就会有上千人浏览,许多人都会跟帖,和他交流畅谈。他发的帖子,曾被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引用,做过一期专题节目。他还在市广播电台做过老年人上网的专题节目,他的上网感悟刊登到《宝鸡日报——西部周末》的版面上。

张成德这样认为,上网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内容,网上冲浪可以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他现在不仅是社区里的一名资深网名,更是一名电脑高手,他教会了社区很多老人如何使用电脑,手把手地教他们学习打字,还帮助他们申请了QQ号,加入QQ群,掌握聊天技巧,帮他们使用电子邮件。他还会简单的电脑维护,常用软件的安装使用,帮助了社区里的不少朋友。

说起上网的乐趣,张成德说,“我认识了很多朋友,在和他们沟通的过程中我也在学习,网络就是一部生活百科全书。”

贾振西:网上晒作品

贾振西是石油东厂社区出了名的摄影迷,他的足迹踏遍祖国许多名胜,拍摄的照片多达几十万张。为了便于储存、处理照片,他才开始慢慢接触电脑。真正产生兴趣是在参加了一期专门为社区离退休人员举办的电脑学习班后,他便开始潜心学习电脑知识。

起初贾振西不会打字,他有一些摄影中的疑问都是在书本中找寻答案,或者“求”孩子们抽空帮他录入,寻求答复。时间一长,他感到太麻烦,于是下决心自己学打字,经常是几个小时过去了才打出几十个字。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他的打字速度很快,和网友们交流也是得心应手。

在有了自己的QQ号后,他加入了好几个摄影沟通群,大家经常在一起探讨摄影技巧和感受,比如拍摄的角度如何选择,怎样才能抓住风光的瞬间······他还把自己拍摄的照片晒在网上,网友们都是赞不绝口,有的网友给他留言说,要专门向他请教摄影中的拍摄技巧。他还把自己的摄影经验放到贴吧或QQ群里,供大家交流分享。

今年70岁的贾振西说:“网络是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给我的晚年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上网将自己的喜好、感悟与人分享,是一种心态,一种洒脱,一种温情,一种挚爱,更是一种释放的方式。人,生活在世上,必定经历很多,承受很多。人生像一场跋涉,有急流,有坦途,有欢乐,有寂寞,沟沟坎坎,忙忙碌碌。尘世的喧嚣与浮躁,物质的引诱,情感的困惑,繁重的工作,让人时刻感觉到每天生活在压力之中,茫茫然,随着时间堆积,然后越来越多。于是,心也就滋生出许多无奈,许多人都只顾感叹,感叹命运的不济,感叹生活的不公,然而有些人选择释放自己。

张成德和贾振西两人虽已退休,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一如既往。通过上网重新寻找生活的乐趣,丰富了晚年生活。他们将叹息变成动力,尝试着放下肩上的担子,丢掉所有的不快和烦恼,利用退休闲暇时光,去追求自己所爱的东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品一本书,爬一次山,望一眼海,去小溪边看溪水奔流,去山林中听鸟儿啁啾,去草地上闻花儿飘香······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释放自己,努力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畅游网络,享受生活。

第2篇:享受读书杂文随笔

享受读书杂文随笔

一位香港学者(教授)谈为什么读书,说读书应该是为了求知而读,而不是为了考试而读。乍听不错,可经不住问。

考试是为了什么?为了取得毕业证书,有了毕业证书就能顺利的得到一份工作,有工作能吃上饭,能过上好日子。考试不过关就得饿肚子,这是现实,何错之有?为了证明自己学到了知识,必须用考试来证明,不考试怎么行?

考试过关,才能证明学到了知识,也保证了以后有饭吃,吃饱肚子才能“干革命”,天经地义。

不管为什么而读,读好读坏,学习阶段只有考试这一个判准,你说你自学成才,博士水平,可以,光说不练没人信,考一下;要不你拿出研究成果来,或干一阵子给人看看来证明自己是博士水平。

把考试当目标,教授是选错了攻击对象;把学生说成是读书的唯一对象,教授把自己的路子封死了。

不光是学生,任何年龄,任何职业的人都读书。是不是学到了真知识,不是一次就能判定的:当学生是考试,工作后是业绩;考试也可能伴随你一生,比如公务员考试,各种证书,技能考试等等,都需要读书。

读书要不就是为考试,要不就是有兴趣。

读书为考试,求知,或别的什么目的,累!读书没有目的,这就是兴趣,有兴趣就不累,是享受,享受后就快乐。

读书就是为享受,求快乐。

杨绛说的有道理: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兴趣所致。

不管什么书,到手就读,有兴趣就读下去,没兴趣扔一边儿;腻了,换一本,喜新厌旧,快哉!

爱不释手的书能让人信誓终生。

读书不累当推陶渊明,一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道出了陶公读书之乐。

能享受,得快乐,当然就“好”。欲求真谛,便“格物致知”的去“求甚解”,那一个字:累!累就不是享受是痛苦,不快乐,所以会享受的陶公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的快乐能让他“欣然忘食”。

“欣然忘食”是享受读书的最高境界。

其实,“甚解”与“不甚解”很难区别。一本书读一遍,灵光乍现有一得,于是就欣然忘食;读n遍,累死累活的还是不得要领,就算得“解”一箩筐,那是作者的原意吗?

享受读书,随心所欲的不求甚解就快乐。

不求甚解不是无解,什么也不说的快乐就是一个“解”。

当然,快乐不一定要读书,但读书的快乐只有读书才能享受到。

第3篇:享受读书杂文随笔

一位香港学者(教授)谈为什么读书,说读书应该是为了求知而读,而不是为了考试而读。乍听不错,可经不住问。

考试是为了什么?为了取得毕业证书,有了毕业证书就能顺利的得到一份工作,有工作能吃上饭,能过上好日子。考试不过关就得饿肚子,这是现实,何错之有?为了证明自己学到了知识,必须用考试来证明,不考试怎么行?

考试过关,才能证明学到了知识,也保证了以后有饭吃,吃饱肚子才能“干革命”,天经地义。

不管为什么而读,读好读坏,学习阶段只有考试这一个判准,你说你自学成才,博士水平,可以,光说不练没人信,考一下;要不你拿出研究成果来,或干一阵子给人看看来证明自己是博士水平。

把考试当目标,教授是选错了攻击对象;把学生说成是读书的唯一对象,教授把自己的路子封死了。

不光是学生,任何年龄,任何职业的人都读书。是不是学到了真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享受生活随笔

享受生活随笔

一棵小草悄悄地钻出地表,看着大千世界,充满好奇,舒张开稚嫩的身躯,勇敢面对那尚未退却的寒风,霜冻,凭借那一缕阳光的温暖,顽强地生长着,把黄色的嫩芽服饰脱去,展露出绿色生命的真实面容,这就是绿色生命的特征。

休眠的杨树静静地期待着春天的来临,春风捎来温暖的气息,厚厚的树皮上露出了浅绿的微笑。嫩绿的树枝随风摇摆,枝杈间孕我喜欢夏季的晚风,月光下,微风中散步,丝丝清凉吹动我疲惫的心,拂去一身的疲惫,我喜欢月光下坐在秋千上,荡起秋千,紧闭双眼享受风的温柔,煞那间,好想远离了尘世的纷纷扰扰,我喜欢雨中散步,微风细雨中,穿着凉鞋,打着雨伞,任雨点穿梭,它扰不动我紧依的心。我不喜欢骑车,我喜欢坐车,坐在后面可以享受自由自在,不受约束。育着绿叶,嫩嫩的`叶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有绚丽牵出了视线以外的距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单身生活的享受杂文随笔

这事在两个月之前就已在我内心酝酿该不该写下来,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我想还是有些意义的,况且最近实在是天昏地暗,醉生梦死,抛开固定班时之外,其余时间的所作所为就不敢恭维了,除了玩还是玩。我想我还是不喜欢受迫于寂寞的,唯一值得我庆幸的,就是年休假始终没有歇,否则真是该死了。没有着笔的原因是连我自己都不晓得这两个月的大好时光究竟干了些什么值得称道的事情,仿佛对于写作感到既无奈又悔恨。无奈它的一事无成,悔恨自己对此毫无办法。虽然多次向一些杂志社投稿,却从未有过回音,想必与我抱持同一种心态和理想的人甚多吧。另外则是我想都不敢去想的——难不成我的文章真的不足以引起编辑同志的注意和青睐?

还是步入正题吧,自我的信心是不允许被一切外物击垮的,否则做人就已经注定了失败。两个月之前,我与郭峰同两个朋友打麻将,结果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单身生活的享受杂文随笔

单身生活的享受杂文随笔

这事在两个月之前就已在我内心酝酿该不该写下来,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我想还是有些意义的,况且最近实在是天昏地暗,醉生梦死,抛开固定班时之外,其余时间的所作所为就不敢恭维了,除了玩还是玩。我想我还是不喜欢受迫于寂寞的,唯一值得我庆幸的,就是年休假始终没有歇,否则真是该死了。没有着笔的原因是连我自己都不晓得这两个月的大好时光究竟干了些什么值得称道的事情,仿佛对于写作感到既无奈又悔恨。无奈它的一事无成,悔恨自己对此毫无办法。虽然多次向一些杂志社投稿,却从未有过回音,想必与我抱持同一种心态和理想的人甚多吧。另外则是我想都不敢去想的——难不成我的文章真的不足以引起编辑同志的注意和青睐?

还是步入正题吧,自我的信心是不允许被一切外物击垮的,否则做人就已经注定了失败。两个月之前,我与郭峰同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畅游网络享受生活的杂文随笔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畅游网络享受生活的杂文随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