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南京高考之痛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6-10 07:12:4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追问南京高考之痛

南京不少名校校长从未像今年这样“窝火”:高考成绩公布后,南京又一次落在兄弟城市后面;在前两天的志愿填报现场,平时不错的考生看着到手的成绩,和家长们一起黯然落泪。今年一个明显的事实摆在面前:在考生人数增加的情况下,本科达线的考生下降到4700人,比去年反而减少600人。几乎集中了省内最好教育资源的南京,面对“高考之痛”再次降临,连日来,很多人都在反思。

都是选科惹的祸?

记者从金陵中学、南师附中等名校了解到,今年大多数学生高考选考科目是物理和化学,很多平时成绩不错的学生仅过二本线。老师们反映,在各科统一划线下,今年这一科目组合是最吃亏的。于是,选科和统一划线录取被家长和考生当作成绩低的缘由。

不过一些老师承认,选科只是将南京这两年高考成绩不理想暴露得更厉害了,而真正的原因很多,因为兄弟城市也有差不多比例的考生选考物理和化学,人家能够考好并不是选科所能解释的。

推行素质教育就考不好?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了校长们这样一种声音,今年高考着重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南京很多名校推行素质教育,考生知识面宽,考起来吃亏;很多兄弟城市的学校高一就补课,而南京则极少出现补课现象。一位姓马的家长也说:“儿子在金陵中学读书,几个初中成绩原本不如他的同学到乡下两年,成绩就超过了他。我跟学校反映,可学校要么责怪家长没配合好,要么指责乡下搞应试教育。”他反问说,学校不重视考试,要是孩子连大学都考不上,发挥潜力都没有机会,这怎能拿素质教育来搪塞?

记者也了解到,同样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苏锡常地区,今年高考成绩保持了往年的稳定,整体成绩也比较理想。南京某中学一名老教师说,推行素质教育本身就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如果说因为进行素质教育而导致高考不力,那是说不过去的。

一流考生被保送的太多?

对于南京高考遭遇的困境,有关人士分析说:“南京高考没考好是应该进行一些讨论,让各个中学的校长有所警醒。但这个问题还应考虑南京保送生多这一因素,好多一流的学生被保送到名牌大学去了,不参加高考。”

对此,泰州某中学的一位校长认为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他说:“南京保送生数量最多的学校是南外。而其他学校,南京和外地比例都是一样,省重点中学保送比例5%%,一般高中2%%左右。保送生还有一种,就是参加比赛获奖的,这类学生在南通、泰州同样不少,这些地方成绩照样突出。所以,要从其他方面找原因才能解决问题。”

家教凸显管理漏洞

对南京高考不如兄弟城市,家长、教师和校长有着各自的解释,但有一点却非常一致,那就是教师忙家教。有的教师为了家教赚钱,想了不少歪点子,一时间名校名师家教生源络绎不绝,为把孩子送来,家长往往四处托人;而一些普通学校的老师为招生源,甚至在课堂上卖关子,暗示学生有些内容只有在家教中才会细讲,逼迫学生去上家教。

南通一位名校校长说:“我有两个弟子,在南通教了15年没带过家教。前两年一个到金陵中学,一个到南京一中。其中一个说他家教做大了,带了80个学生,我奇怪他哪有时间,他说在南京做老师比以前轻松多了,上课不用讲多难的。这说明南京的学校管理存在问题。”

教育者需要转变观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地校长的看法或许对南京有不少启示。在今年高考中,姜堰中学一共600多名考生参加高考,不仅考出了一个全省第一,全校600分以上的考生还达到286人。该校校长刁承才说:“南京高考考不过外地,家长很心急。我的看法是南京的校长、老师要改变观念,不能以为乡下高中考得好是应试教育搞出来的,而对自身没考好感到不以为然。这是不对的,作为校长、老师,要从家长的角度来考虑,如果是自己孩子参加高考,我们还能这样无动于衷吗?”

启东中学原校长唐玉英认为,南京的老师应该重视高考、研究高考,高考与素质教育并不是水火不容。“外地老师把高考视为荣誉,带的学生没考好,觉得对不起家长和校长,因此,带学生每天6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南京则很少见到这样的情景。”

众多校长和老师认为,高考没考好,不能光从高中找原因,不能光看高中三年,还要看6年,甚至看小学,看12年,“一个地区的高考反映了这个地区的基础教育是否扎实,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部门可以进行一些调研,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编辑:陈志宏来源:扬子晚报作者:于英杰

第2篇:高考满分作文:科学之痛

高考满分作文:科学之痛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满分议论文:科学之痛》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阅读!

毋庸赘言,科学的发展完全改变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在爱迪生去世后的八十年时间里,科学突飞猛进,甚至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情感。如果爱迪生来到我们这个时代,看到大街上人人一部手机,他是否会感觉到震惊呢?

毫无疑问,手机改变了我们的交往方式。我们可以在千里之外,随时随地联系到某个人,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手机缩短了我们的空间距离,使实时通话变得轻而易举。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漫游世界,随时了解家里发生的事情,仿佛再无牵挂。但是在缩短空间距离的同时,手机也在无形中疏远了我们的情感距离。

网上流行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是啊,无论是出行、聚会、甚至是家庭聚餐,我们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闲暇,拿出手机上网、发微信、聊QQ、打游戏、看电影。有时我和你只是坐在对面,却喜欢在QQ上扯来扯去。我们懒得面对面交流,一切都要放到虚拟的世界里演出,只剩下虚幻的世界,离真实越来越远。

我们怀念那个写信的年代。相距遥遥,我们等待那个骑着自行车的邮递员,他从远方给我们带来朋友、亲人的消息。我们给他们回信,他们也在远方等待,人与人之间仿佛永远充满美好的期待。距离虽然遥远,但是感情却离得很近。现在好了,过年过节,一个手指头几分钟的事情,我们就可以把祝福问候送到,我们仿佛已经失去了新鲜感,忘记了期待的味道。手机方便了我们的交往,也在无形中贬低着情感的价值,斯可痛哉!

手机让我们变得更自我、更狭小。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带着孩子去父母那里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这个情景就是现代生活的侧面。手机上海量的信息与各种娱乐方式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我们从广阔的现实世界沉溺到狭小的手机里,消费着美好的时光,忘记了真实的世界,忽略了老人的情感,疏远了亲情。毫不夸张地说,手机花掉了我们大量的时间,改变着我们对美好情感的认知,甚至扭曲着我们的生活。

手机不过是一个工具,当工具占据了生命中的大量时间,我们就变成了冷血的机器人。让工具限制的.人生是可悲的,让工具主宰的生命是沉重的。放下手机吧,给远方的父母写一封信,找一个朋友坐下来聊聊天,寻一本纸质的书籍静读,也许你会重新回到那个简单质朴但深情浪漫的时代,找到本属于我们的幸福。

爱迪生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科学的发展满足了人类无限的欲望,让人类对它更依赖,甚至片刻都离不开。科学给予了我们满足,却又在无形中束缚着我们的手脚,让我们失去了很多纯粹的快乐。不妨把这些看作科学之痛,值得所有人深思!

第3篇:高考作文题目预测之“痛与言”

2014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之“痛与言”

2014年高考作文题目的预测层出不穷,考生在紧张备考的同时,也要注意搜集2014高考作文素材。高考冲刺网小编特别整理总结了2014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之痛与言,对2014年高考作文题目做出预测,为考生高考作文写作提供素材。下面是2014高考材料作文“痛与言”的素材内容,以及参考范文,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

有人说,痛了,就直接说出来,这是本能。

又有人说,痛而不言,体现了人性的坚强。

还有人说,痛而善言,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范文】

痛而善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追问南京高考之痛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追问南京高考之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