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书法家简介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6-09 07:14: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黄庭坚书法家简介

黄庭坚书法家简介

宋代诗人黄庭坚是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家喻户晓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别具一格,历来文人无不交口称赞。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书法家黄庭坚的简介,欢迎阅读!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北宋诗人,书法家。修水县人。其父黄庶(字亚父)庆历二年(1042)进士,仕不得志,遂刻意于文词,作诗学杜甫,有《伐檀集》传世。舅父李常(字公择)也是一位诗人兼藏书家。使黄庭坚从小生长在文学空气浓厚的书香家庭。

黄庭坚自幼聪颖异常,五岁能背诵五经,七岁写过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因此黄庶非常喜爱这个孩子。舅父有时亦来黄家,随便从书架上取书一本查问庭坚,他能对答如流。李常为之惊奇,称他有“一日千里之功。”

嘉佑三年(1058年),其父黄庶在康州(今广东省德庆县)任上逝世。由于家境不太富裕,黄庭坚才十五岁,遂跟着舅父李常到淮南游学。嘉佑六年,他在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认识诗人孙觉(字莘老)。孙觉推崇杜甫,认为杜甫的《北征》诗胜过韩愈的《南山》诗。而另一诗人王平甫却认为《南山》诗比《北征》诗好,两人反复争论,都不能说服对方,时值庭坚在座,两位老人征求他的意见,他说:“若论工巧,《北征》不及《南山》。若书一代之事,以与《国风》、《雅》、《颂》相为表里,则《北征》不可无,而《南山》虽不作,未害也。“(范温《潜溪诗眼》)当时庭坚仅十七岁,而他一席之言,使两位前辈心服口服,结束一场争论。从此,孙觉非常赞美这位聪颖少年,后来就把自已的女儿兰溪许配给他。

嘉佑八年,黄庭坚首次参加省试,当时传说他中了解元,住在一起的考生设宴庆贺。正在饮酒间,忽然有一仆人闯了进来告诉大家:这里有三个人考中了,而他不在其内。席上落第者纷纷散去,而庭坚仍若无其事,自饮其酒,饮罢,又与大家一同看榜,毫无沮丧的神色。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黄庭坚再次参加省试。诗题是《野无遗贤》,主考李洵看到他试卷中的“渭水空藏月,传岩深锁烟”,不禁拍案叫好。说黄庭坚“不特此诗文理冠场,他日有诗名满天下。”就此中了第一名。第二年春天,再到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参加礼部考试,中了三甲进士,登上仕途。初任余干县主簿,后调汝州叶县(今河南省叶县)县尉,途中写了一首《冲雪宿新寨不乐》诗:县北县南河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小吏有时须束带,故入频问不休官,江南长尽梢云所,归及春风斩竿竿。”抒发开始走向仕途,对小吏生涯郁郁不乐的心情。熙宁五年(1072年),诏举四京学官,庭坚考得优等,被任为北京(今河北省大名县)国子监教授。当时留守北京的大老文彦博很器重他的才学,在他任满之后,又留他再任,一直在北京度过了七年。七年中,他致力于诗歌创作,在艺术技巧上有较大的提高。元丰元年(1078年)庭坚作了二首古风,投书给当时任徐州的.太守苏轼,以表示仰慕之意。苏轼读其诗,认为“超绝尘,独立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为造物者游,非今世所有也。”由是诗名大震,两位大诗人也从此结下至死不逾的友谊。

神宗即位后,于熙宁三年(1070年),任王安石为宰相,开始实行新法。但是,新法一开始就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猛烈反对。后来新旧两党斗争愈演愈烈,革新和保守的斗争逐渐蜕化成官僚集团之间的争权夺利,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在这场斗争中,黄庭坚站在旧党一边,他很尊敬司马光和苏轼兄弟。司马光逝世后,他作诗追挽:“毁誉盖棺了,于今名实尊。哀荣有亡命,终始酌民言。蝉冕三公府,深衣独乐园。公元两无累,忧国爱元元。”(《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之四)但是,他也很尊敬王安石的人品:“然余尝观其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跋王荆公禅简》)他虽然没有积极参加这场斗争,但他的一生一直卷在斗争的旋涡里。

元丰三年(1080年),黄庭坚入京改官,被任为吉州太和县(今江西省太和县)知县。这是他第一次担任独当一面的地方官。为了了解人民的生活实际情况,他常常深入穷乡僻壤,踏遍了太和县境的崎岖山路,将农民的疾苦,如实上报,减轻农民负担。人称:“治政平易,人民行以安定”。元丰六年,庭坚调任德州平镇(今山东省商河县境内)的监镇压官。此时德州通叛赵挺之属于新党,正在德州推行市易法(由官府管理市场贸易),他认为德平镇小民贫,实行市易法有困难,不同意这样做,与赵挺之公文往来,反复争论,种下了后来遭受贬的祸根。元丰八年三月,神宗去世,哲宗即位,因哲宗年幼,由神宗的母亲太皇太后高氏执政,司马光任宰相四月,庭被召入汴京任秘书郎,因司马光的推荐,参加了几个有的校定《资治通监》的工作;十月,被任为神宗实录院检讨官,集贤校理,主持编写《神宗实录》。检讨官。此处据《历代著名文学家列传》)元佑六年书成,擢起居舍人。元佑八年,被任为国史编修官。这年哲宗亲政。九年,改元绍圣,表示要继承神宗在熙宁、元丰年间的政策,并起用新党的蔡京等人。蔡京等虽然打着神宗和王安石的旗号,事实却在排除异已,借此打击一切旧党人员。他们对旧党主修的《神宗实录》大为不满,下令国史院核实《神宗实录》的记载,以“诬毁先帝”、“修实录不实”加罪,于绍圣元年(1094年)十二月,黄庭坚被贬为涪州(今四川省涪陵县)别驾、黔州(今四川省彭水县)安置,左右惨然不安,他却颇能自我解脱,坦然处之,在黔州四年,寓居开元寺摩围阁,仍然诵书写字,沉醉于艺术世界之中。绍圣四年,庭坚的外兄张向任提出举夔州路常,十二月,朝迁以“回避亲嫌”为由,下诏庭坚移到戎州(今四川省宾市东北),在州南的一个僧寺里住下来。为了避免遭受进一步迫害,他自称“身如槁木,心如死灰”,把寺中的居室叫作“槁木庵”和“死灰 ”。后来在城南另外租了房子,又起名叫“任运堂”,表示自已安分守命,无心世事了,所以在戎州的三年中,生活还算安定。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哲宗去世,徽宗即位,暂时由太后向氏听政。五月,诏复司马光等三十三人入官。十月,蔡京等人相继被贬出京。次年改元为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三月,庭坚接到权知舒州的任命。四月,又被召为吏部员外郎。两次上表,说明身有羸疾,请求在太平州(今安徽省当涂县)或无为军(今安徽省无为县)当一个地方官。崇宁元年(1102年)四月接到知太平州任命。六月,到达太平州,接受了知州的职务。不料只过九天,吏部公文就下来了,免去了知州职务。原来,此时徽宗亲政,起用蔡京为相,新党重新握政权,蔡京等人对旧党人物迫害比绍圣年间更加残酷。崇宁二年四月,下诏销毁三苏、秦观和黄庭坚的文集。九月,又下诏在各地立“元佑奸党碑”,几乎把旧党人物一网打尽。这时,赵挺之已被蔡京荐为副宰相。庭坚地德平镇时曾与赵有过政见上的冲突,因而假公营私报宿怨,暗中指使荆州转动判官陈举从庭坚所写《承天院塔记》中摘取“天下财力屈渴”等语句,诬告庭坚“幸灾谤国”,使庭坚受到“除名羁营宜州”(今广西省宜山县)的严厉处分。崇宁三年三月,庭坚到宜州贬所,初租民房,后迁寺,都被官府刁难。崇宁四年五月,被迫搬到城头破败戍楼里栖身,人不堪其忧,庭坚终日读书赋诗,举酒浩歌,处之泰然。宜州人民敬其旷达高洁,许多人慕名前往求诗求书,向他请教学问,他也尽量满足来访者的要求。崇宁四年(1105年)九月三十日病逝于戍楼,终年六十一岁。大观三年(1109年)春,由苏伯固、蒋伟护柩归葬修水县双井祖坟之西。南宋绍兴初年,高宗中兴,追封直龙图阁士,加太师,谥号文节。

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文中有节略。纸本,纵32.5厘米,横1822厘米。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约翰.克劳弗德藏。

卷尾无书写纪年和史款,约书于绍圣二年(1095年)。卷内钤有“内府书印”、“绍兴”连珠印、“内省斋”、“秋壑图书”、欧阳玄印”、“项子京家珍藏”、等印鉴,还有项元汴跋。《式古堂书画会考》、安歧的《黑缘会观》等书均有著录。

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在结构上明显受到怀素的影响,但行笔曲折顿挫,则与怀素节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而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后人所谓宋代书法尚意,就是针对他们在运笔、结构等方面更变古法,追求书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黄庭坚与苏轼、米芾、蔡襄等被称为宋四家。

黄庭坚对书法艺术发表了一些重要的见解,大都散见于《山谷集》中。他反对食古不化,强调从精神上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强调个性创造;注重心灵、气质对书法创作的影响;在风格上,反对工巧,强调生拙。这些思想,都可以与他的创作相印证。

流传黄庭坚的书法,小字行书以《婴香方》、《王长者墓志稿》、《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等为代表,书法圆转流畅,沉静典雅。大字行书有《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风阁诗》等,都是笔画遒劲郁拔,而神闲意秾,表现出黄书的特色。草书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隽逸,在继承怀素一派草书中,表现出黄书的独特面貌。此外黄庭坚的书法还有《伯夷叔齐墓碑》、《狄梁公碑》、《游青原山诗》、《龙王庙记》、《题中兴颂后》等。

用笔如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颜鲁公《八关斋会报得记》来,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

《经伏波神祠诗》,行书墨迹,纸本,46行,每行字数不一,共477字。原迹现在日本。此诗帖,洋洋数十行,挥洒自如,笔笔精到,气势开张,结体舒展,范成大评“山谷晚年书法大成,如此帖毫发无遗恨矣,心手调合,笔墨又如人意。”此帖正是一种心平气和的境况下的经意之作,具有黄庭坚书法艺术的特点,是黄庭坚晚年的得意之作。

黄庭坚曾有一段学习草书的概括性自白:“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字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于燹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喜之所得,辄得用笔。”由黄此自道可知,其学草首先是学时人周越的。周越的书法我们现在难以得见,不过从一些文献记载中还是可以想见其大概规模的。苏轼以周越书为“险劣”,米芾则评周越书为“气势雄健而锋刃交加”。黄后来在一则论书语中道出了其书法及书学思想成熟后对周越书法的看法:“王著临《兰亭》、《乐毅论》,补永禅师、周散骑《千文》,皆妙绝,同时极善用笔。若使胸巾有书数干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自胜李两台、林和靖矣。盖美而病韵者,王著;劲而病韵者,周越——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学者不力也。”

无疑,山谷对草书笔法的深刻认识和掌握,当是“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的。他在《跋此君轩诗》中写道:“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可,不知蝌蚪、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唯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可。苏才翁有悟处而不能尽其宗趣,其余碌碌耳。”

黄庭坚草书独自面日的成熟还得益于其书外功的参悟。除其上述“于燹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喜之所得,辄得用笔”外,他还有一段自道可说明因缘:“余寓居开元寺夕怡思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然颠长史、狂僧皆倚而通神人妙。余不饮酒,忽五十年,虽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笔处,时时蹇蹶,计遂不得复如醉时书也。”张旭、怀素作草皆以醉酒进入非理性忘我迷狂状态,纵笼挥洒,往往变幻莫测、出神人化。黄庭坚不饮酒,其作草全在心悟,以意使笔。然其参禅妙悟,虽多理性使笔,也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而其用笔,相形之下更显从容娴雅,虽纵横跌宕,亦能行处皆留,留处皆行。山谷所作《诸上座帖》等佛家经语诸草书帖,乃真得其妙理者。也正由此,黄庭坚开创出了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第2篇:书法家简介

傅万焱

傅万焱,又名万一、十二砚斋、无是斋主人,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第五届书法硕士研究生。年八月生,12岁研习书法,曾问学于舒同、张度、丛文俊、张牧石、仲贞子、王镛、毛峰等名家。

王镛书法工作室(09——10年)

全国首届现代篆刻大展

全军首届书法篆刻大展

作品发表于《中国青年报》、《重庆日报》、《书法报》、《解放军报》、《青少年书法报》等20家报刊杂志。

冷石

冷石,原名张琼,号云根道人。1972年4月生于湖北,9岁开始学习书法,至今已有三十余年。曾驻湖北省楹联学会编辑会刊《荆楚楹联》,参与编篆楹联巨卷《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现系湖北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云梦县政协委员、北京安迪圆梦园特聘公益讲师。

其楹联及书法作品在省级和全国大赛中多次获奖。199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芸香杯”庆祝香港回归大赛二等奖、“祥酒杯”庆祝香港回归大赛乙等奖。1999年“沱牌杯国庆礼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海内外大赛一等奖,并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仪式,原中共中央副主席和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张廷发将军出席颁奖仪式。2004年中国楹联报社联合多家单位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全国楹联书法篆刻大赛”三等奖。2010年纪念唐寅诞辰540周年书画大赛一等奖。

其书法劲健而不失飘逸,灵动而不失雄浑,作品被海内外各界人士及单位广为收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李明德

李明德,号望江山人、山人、清风阁主人。湖北黄冈人,1976年出生,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书法,临池不缀,入古出新,涉猎诸体,尤以楷行、隶、草为佳。

作品入编《全国当代名家书画经典博览》、《中华当代书画名家墨迹选》、《纪念唐寅诞辰540周年国际书画交流展》等,部分作品被鄂州莲花山碑林、广东观音山森林公园等刻石收藏。

李述林

李述林,1972年出生,10岁开始学习书法,曾受到当地名家陈义经老先生指点。

东方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华书画家协会会员、武汉江夏书画家协会理事。

书法作品曾多次在《书法报》、《东方书画报》、《书法》、《青少年书法》、《钢笔书法报》等专业报刊发表,并多次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入展:全国“百年学府杯”书法大赛获二等奖、全国“文明杯”书法大赛获二等奖、全国“祖国颂杯”书法大赛二等奖、首届“闻一多杯”全国诗书画大赛中获三等奖、全国“羲之奖”书法大赛中获优秀奖、入展湖北第七届书法展、湖北书法系列大展、湖北首届青年展、浙江书坛六十年系列大展、浙江“陆维钊”奖书法大展,书法作品被东方艺术研究院院、闻一多纪念馆、浙江雷马山书院、中央电视台书画院等机构收藏。

凌云

凌云,本名陶必强,一九年六月生于湖南,十二岁开始学习书法,现为湖南省书协会员、华艺硬笔书协副主席、中华诗词协会会员、山海诗社社长、深圳英贤书画院院长,书作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展赛并获奖,主要有国际文化交流赛克勒杯金奖、王子杯书法大赛一等奖、文明杯书写大赛一等奖等。出版有《书法诗词作品集》、数种钢笔书法字帖等,还创作有三百多首古体诗词。书法楷、行、草、隶四体皆能,犹精楷书和行草。其书行云流水、飘逸潇洒。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曾高度评价道:功力深厚,令人赏心悦目。中国书协主席张海、美协主席蒋大为、副主席王明明都给予高度评价和赞誉,还应邀为马凯副总理书写了十八米长诗词长卷。

刘宁

刘宁,八十年代自学书法,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作品参加: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

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

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展

第三届全国扇面展

作品发表于:《书法报》、《青少年书法杂志》、《青少年书法报》等。

作品获宿迁市第三届和第四届书法展一等奖。

罗西

罗西,姓李,名伸,字文刚。21岁学习书法。球迷送雅号罗西。93年央视《东方之子》同年被全国球迷誉为球迷皇帝。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书画专业特约研究员。

中国球迷形象大使。辽宁省爱心工程形象大使。书法家、画家、篆刻家、收藏家(万件球迷藏品世界第一人)。其书法作品被中国五大博物馆之一,辽宁省博物馆收藏,并被中外多国使团馆院收藏,作为佳品赠送。罗西,名人中的书法,书法中的名人。

中国球迷皇帝罗西《润格证书》:

国画作品5000元/平方尺书法作品3000元/平方尺篆刻作品1000元/每字

评定单位: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

王涛

王涛:1970年出生。

原名闫红民,艺名王涛。

现为中国书画研究院艺委会成员。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世界汉诗协会会员。

求学于广州美术学院,2009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高级研究生班深造。2006年应邀为第二次到大陆访问的台湾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夫妇创作作品。

国画师从王培东、周彦生、霍春阳、程大利等先生。山水、花鸟、人物均有涉猎。书法则从近人入手,又临摹古人魏晋遗风,曾向曾翔、曹宝麟、陈振濂等老师请教,力求探索书法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

吴正权

吴正权,字文翰。男,1966年生,现为“中国书画研究院”高级书法师。

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昆山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江西弋阳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2009年受“中国将军书画院”钱国梁将军邀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百位将军共同参加《祖国在我心中》书画巡展新闻发布会,并与部分将军合影留念。

2012年10月在周庄富贵园书画院与张鸿千、王涛共同举办了“献礼十八大”三人行大型书画展。

第3篇: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简介(通用7篇)由网友 “冰岛有信号”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黄庭坚简介,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

中文名称: 黄庭坚

性 别: 男

生 卒 年: 1045~1105

国 别: 中国

生平简介

黄庭坚(1045~1105),中国北宋书法家、文学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治平三年(1066)进士,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曾与秦观、张耒、晁补之游苏轼之门,号称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又工文章,擅长诗歌,为江西诗派之宗。著有《山谷集》。

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黄庭坚书法家简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庭坚书法家简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