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忧与爱散文
忧与爱散文
老王蹲在墙角,两手对插在袖筒里,不耐烦地啐了一口。
小区近来又开始搞绿化,就在老王所住的公寓后面,轰隆隆的机子整天响个不停。这咬一口,那儿又吐出来,一排常青植物规矩地躺在路边。
老王进城一年多了,还是不能习惯这个奇怪的地方。看到这些小树,他总忍不住怀念老家那片地。
“唉,可以种两垄豆角哪!这么好的地!”他望着花坛,叹了口气。
老王从前可是个种田好手,手上的老茧至今又厚又硬。
前年拆迁,老王无奈地住进了高楼,地耙、平车、铁锨都没地儿放,只好当破烂儿扔了,只一把锄头实在舍不得扔,便留在了墙根。
离开了土地的老王像塌陷的土坑,寂寞如同无人打理的荒草一样疯长。
那块地,他回去看过几次。晒豆腐干似的被晾在那儿,没有动静。
他觉得心疼,那份烦忧如藤条般缚住了老王的笑容。老王是个粗人,提炼不出“家园荒芜”这样的概念,他只是担忧。
像担忧秋日里留在地里没收的一亩庄稼,担忧扔在墙角的一包麸皮,担忧那只秃了尾巴的老黄狗。
他抛弃了它们,他被逼无奈。
始终是放不下的,生活可以一夕之间改头换面,但对土地生生不息的爱哪能说断就断?
忧与爱像利箭刺入皮肤,因为深,所以痛。
老王渴望重回故土,哪怕再扛一扛锄头。
然而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失了根的农民,他能如何反抗?唯一可以抚慰自己的'是,还好,家里还有一把锄头呢。
“举前探,”老王扛着锄头,在一群老头儿老太太前做着示范,“好,回落收!”戴眼镜的老人们略显生疏地扛好了锄头。
老王啐了口唾沫在手上,想起前些日子自己被邀请来做“锄头健身操”的教练,他稍一迟疑也就答应了。
因为只有他肩扛锄头时,心里那份空落落的感觉才会淡一点,那块干旱的心田也如久旱逢甘霖般滋润起来。
最近,老王又开始了自己的新研究“铁锨健身操”。
沉溺于此,只因他不知如何排解他的忧,正如他不知如何安放他的爱。
第2篇:忧与爱的散文范文
忧与爱的散文范文
忧的是我所写出来的内容,在文字中体现;爱的是我所回忆的内容,在内心中体现。
几场梅雨,几卷荷风,江南已是烟水迷离。小院里湿润的青苔在雨中纯净生长。这个季节,许多人都在打听关于莲荷的消息,以及茉莉在黄昏浮动的神秘幽香。而我却在浮华的喧嚣中静走着,走过人间四月天,又与莲开的夏季有着相濡以沫的.约定。
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帘梦。有时候,寂寞是这样叫人心动,也只有此刻,世事才会如此波澜不惊。凉风吹起书页,这烟雨让尘封在书卷里的词章和故事弥漫着潮湿的气息。独倚幽窗,看转角处的青石小巷,一柄久违的油纸伞,遮住了低过屋檐的光阴。
时光微凉,那些远去的往事被春水浸泡,秋风吹拂,洗去铅华,清绝明净。以为历经人生匆匆聚散,尝过尘世种种烟火,应该承担岁月带给我的沧桑。可流年分明安然无恙,而山石草木是这样毫发无伤。只是曾经许过地老天荒的城,在细雨中越发地清瘦单薄。青梅煎好的茶水,还是当年的味道;而我们等候的人,不会再来。
相信在每个有梦的从前,都会收藏这些如诗的记忆,美得晶莹,像青春岁月那样冰清玉洁。而这份感觉也只是停留在多梦的年龄,过后就再也没有那么纯一的味道了。
当然,那些不快乐的记忆亦是如此,一旦种植在心间,就很难拔去那截疼痛的根茎。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无论是完美还是缺陷,都已珍藏,而时光是好东西,它可以将完美净滤得更加完美,又可以慢慢地弥补有过的缺陷。
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愿每个人在纷呈世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
如果可以,请让我预支一段如莲的时光,哪怕将来某一天加倍偿还。这个雨季会在何时停歇,无从知晓。但我知道,晴天总会到来的。
第3篇:忧与爱
忧与爱
《触龙说赵太后》中,关于父母如何爱子,触龙说了这样一段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这段话很好的揭示了“爱与忧”的关系。
其一,因为爱,所以忧。
父母深爱自己的孩子,就会站在过来人的角度,为孩子的未来长久谋划,但未来看不见,摸不着,有着太多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进而产生一种无力感,这就是“忧”的缘由。
赵太后自然是爱自己女儿的。燕后出嫁,老太太“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但尽管她非常思念女儿,祭祀时,却祈祷女儿千万不要返回,这何其矛盾也?
恰恰因为爱女儿,所以担忧女儿失去燕王的宠爱,所以宁肯她不回来。这就是赵太后最深沉的爱。因为爱,所以忧,所以“计深远”,又因为“计深远
第4篇:忧与爱
E度网专稿
没有故乡的我,和我们在异国他乡的角落里打窝筑巢,默默无闻的活在“蚁窝”中。
或许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的最底层,我们只是一张最美的照片中一束不经意闯入的斜阳。我们卑微,我们懦弱,但我们还是要这么活下去。
小时的梦想对我们来说似乎只是一个过客,他出现在我们生命中最美的时刻,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记,来过,却没有停留过。但在梦里的我们依然控制不住想靠近他,迟疑要不要去追赶他。我们怕这个肥皂泡般的梦境一触即碎,又怕若是错过,从此在梦中就没有了他。因为我们的懦弱我们在他国失去了梦想。
当我们在别人的“领土”“战败”时想退回那个家,可是,你口袋里的钱只够打发今晚的一桶泡面。
当我们被“敌人”的“利剑”砍掉一只手,我们也只能用另外一只手紧紧捂住嘴,妄图阻挡自己的呜咽。
因为命运这个大转盘不停地转动,指针终于停在
第5篇:忧与爱
我不懂得什么是忧愁,17岁的少年意气风发,不知道什么是忧。生长在红旗下的我们,对于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幻想,相信我们是未来的主人翁,心中有着无限的憧憬。我们阳光、我们快乐、我们充满朝气,何忧而来?
我不懂得什么是忧愁,自从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得到了父母所有的爱,师长的爱,在这浓浓的爱意中,我们快乐成长。也许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压力、有烦恼,但我们不缺少爱,何忧而来?
我不懂得什么是忧愁,我们成长在一个纯洁的时代,天空是蓝的,空气是洁净的,环境是单纯的。在这个时代里我们孕育出了最纯洁的友情和爱情,收获了人生中最珍贵的礼物,流下了最真诚的泪水,何忧而来?
同样
我不懂得什么是爱,在我们获得与生俱来的爱的同时,我们顽皮、我们淘气、我们任性,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爱。
我不懂得什么是爱,在那一双双严厉目光的注视下,我们
第6篇:忧与爱
忧与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在孟郊的诗中,我不仅看到慈母对儿远行的深深忧虑,还有这密密的针线脚中,缝入的无限爱意;“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纵然希望身归田里,却又忧愁自己治下尚有流民,韦应物的爱国之心,在深深的愧怍中一览无余。“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的家信中,恐怕不止有对个人未来的忧虑,更多的,还是那割舍不断的浓浓亲情。古往今来,忧与爱一直是人们永恒不变的话题,犹如中秋的明月,深深牵挂着人们的心。
忧与爱,爱是忧思不断的根源。是否还记得,你第一次踏入小学的大门,父母久久不愿离去的身影,担心自己的孩子与同学相处不睦,亦或是在学校中调皮捣蛋?是否还记得,你第一次踏上驶向异乡的列车,父母眼中盈满的不舍,担心自己的孩子不会按时添衣保暖,抑或是没有多吃水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