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我们的故事观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6-09 07:13:3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美国我们的故事观后感

《美国我们的故事》观后感

美国,一直是人们心中自由,民主的象征。现在的美国是集经济,科技,文化为一体的超级大国。不可否认,无论是当时等待崛起的,还是现在屹立在世界中心美国,都是一个值得我们发掘宝藏和汲取经验的源泉。

在课堂上我们欣赏课影片America, the story of us。这部纪录片用了十二集的时间以精致的画面,详实的史实,平民的视角以及当代美国各界的精英对于本民族的认识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坚韧不拔,富于冒险,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追求自由的美利坚民族。这是一部关于美国历史的发展史,前两集主要描绘了美国的独立战争。欣赏完影片后,我对美国的独立战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世界开始认识美国的开端。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它的胜利,给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打开了一个缺口,为殖民地民族解放战争树立了范例。独立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创造了美利坚合众国,同时又铲除了殖民时期封建残余的长子继承法、续嗣限定法和代役税,契约奴制也基本上废除。从而解放了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宽广的道路。

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一个大熔炉式的国家。美国大陆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族。当然,这也是有历史渊源的。17世纪初期,英国人开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殖民地.一百多年后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已有13个。这些殖民地的居民除英国移民和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外,还有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以及非洲来的黑人奴隶.每个殖民地都由英国派来的总督统治。这时的殖民地已经开发了大量的种植园,建立了纺织、炼铁、采矿等多种工业,经济比较繁荣。

美国大陆上的经济迅速发展,但英国却牢牢的掌握着控制权,这阻碍了美国的自由发展。英国政府于1773年颁布《茶税法》企图垄断北美的茶叶生意,他们给予东印度公司在北美倾销茶叶的专卖权。此举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对。于是在1773年12月16日引发了波士顿倾茶事件。1775年4月19日清晨,波士顿人民在莱克星顿上空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莱克星顿的枪声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1777年10月,美军在萨拉托加大败英军,从而扭转了整个独立战争的局面。1781年10月,英军在约克镇向华盛顿投降。美国在法国的支持下,取得了独立战争的最后的胜利。

谈到独立战争,不得不提起华盛顿在战争中起的巨大作用和他那无人能企及的领导能力。他自己出钱提供军资,雇佣有名的军官训练由一群农民组成的军队。他以非凡的才干,把原来自由、散漫,缺乏组织纪律和统一指挥的美军组织起来,在战斗中锻炼成长,逐步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正规军。他鼓励美军士兵,号召他们为自由而战,他努力将各州团结、联系起来,共同作战。包括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之后,华盛顿拒绝王位,主持制宪,建立联邦制政治,开创元首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制度,维护国家民主政治,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国父” 的称号。

美国的历史,可谓是一部经济奇迹和政治奇迹的历史;之所以能发生这样的奇迹,是因为美国把两套思想观念付诸实践。“第一套思想观念体现在《国富论》这部伟大著作中,每个人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促进了社会的利益。“第二套思想观念体现在《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可以说,美国两百年来的历史,都是围绕这两套观念而展开,是努力将这些

原则和理念付诸实践的历史。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结合在一起,使美国走上了一条崛起之路。

从第一批欧洲移民的那段非人的岁月,到反抗英国的殖民压迫,再到追求财富与梦想的西进运动,美国人以一种势不可挡的的勇气使得梦想终于变成现实,一步步走得踏实而稳健。在不断地征服自然或者非自然的阻力之后,美国在这些富有冒险精神的子民的努力下显现出了他现在的模样。

片中美国人的战争观给我的映像也很特别,他们对世界第一强国时的那种淡定从容,坚韧无畏。面对与南方的制度对抗的时候的那种为维护自由理想而义无反顾的责任感以及二战中举国一致,同仇敌忾,慷慨赴死的大无畏精神。片中的民众几乎和政府从来没有过什么冲突,政府一直在维护民众的利益而民众也一直在支持着政府,直到那场为纯意识形态而爆发的越战开始后,美国的新一代则显示出美国精神中追求真理,坚持信仰的一面。再加上那始终贯穿本片在战争中对非裔美国人不断地的肯定与赞扬,使我对这个民族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和人们,不断需要义无反顾地征服新的大陆。无论是美洲,是西进运动,还是钢铁的生产,石油的勘探,还是铁路的建设,又或是洲际公路的建设,抑或是网络世界的开创!不断需要正面矛盾,挣扎反抗。无论是殖民,是黑奴,还是内战,还是世界大战,还是贫富,又或是犯罪,种族歧视,抑或是恐怖组织!他们强势,白手起家,不惧自然;他们来自移民,不留恋故土也不留恋拥有;他们乐观而又具有不可摧毁的信念,他们习惯在逆境中开垦荒地。这样的特质不是所有美国人,而是推进美国发展的美国人,也是美国这样一个国家一直奉行和尊重的内在意志!

第2篇:美国我们的故事观后感

《美国我们的故事》观后感

学院:电子通信与物理学院 班级:电子信息工程2013-1

学号:201301101226 姓名:王宏源

《美国:我们的故事》是在我们的选修课上看完的,感触颇深。就让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美国各地的庆祝活动,不是官方为了宣传国家强大、执政党伟大光荣正确而组织的,而主要是由民间团体或私人公司举办的。像纽约每年的国庆焰火,都是由梅西百货公司举办的。焰火相当绚丽多彩,据说要几百万美元。而首都华盛顿的焰火,以及各地的庆祝游行活动等等,几乎都是私人团体举办的。而不像极权国家那样,从来都是倾国家之力,做政府一手操纵的宣传。

美国国庆纪念活动的第二个特色是,它虽然是纪念国家的建立,但主要是赞美这个国家保障了每个人的自由,给个人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也就是这个国家刚刚建立时发表的《独立宣言》所确立的那些原则。美国人不说国庆日,而是把七月四日称为“独立日”,不仅是纪念美国当年从英国统治下争取到独立,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更是传递《独立宣言》所确立的美国立国精神。这个精神,就是强调人的权利。《独立宣言》译成中文才二千三百字,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强调人有自由的权利、生命的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三大权利,都是指个人,而不是指国家或政府。而政府的存在,都是为了保护个人的这三大权利,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人民就有权推翻这个政权。

今天这个只有短短二百多年历史的国家,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强,并不是因为它的幅员,人口和资源丰富,而是《独立宣言》所确定的这种保护个人的精神。纵观美国文化、历史和政治,有一个英文词被最多地强调,那就是Individualism,中文把它译成“个人主义”并不妥,因为它容易和中文里贬意的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连在一起,根本就背离Individualism的本意;因此把它译成“个体主义”比较准确。保护“个体主义”,可以说是美国的立国之本。因为无论法西斯主义,GC主义,还是形形色色色的集权主义,从本质上说,都是“集体主义”的变种,最后都是以“群体的名义”奴役个人,剥夺自由。而个体主义,正是对抗集体主义,对抗集权的最主要武器,也是人之所以能有自由、尊严的保障。

整个一部美国的历史,其实就是高扬个体主义,追求个人自由,对抗集体主义和极权的历史。美国所以成为自由世界的领袖,正是因为高举了个人自由的伟大旗帜。例如连写信这种小事,美国人都是先写人名(凸显个人的重要),然后是城市,最后才是国家。中国则是:先国家,再地方,最后才是个人;国家、集体永远高于个人。而美国人,即使姓名,也是把自己的名字排在前面,父姓在后,而不是中文人名的父姓在先(父权、家族社会的表现之一)。这也是强调,你自己的名字是独有的,最个人化的,你这个“个体”才是最重要的。这些都体现美国人对“个体主义”价值的推崇。

在美国国庆节前夕,俄亥俄州阿什兰德大学政治学教授、匈牙利移民施拉姆写了篇文章,题目是“选择做美国人”。他说,五十年前,他还不到十岁,随父亲逃离匈牙利。当他听到要逃往美国时,问父亲“为什么是美国?”他父亲说,“因为,儿子啊,我们是美国人,但生错了地方。”

施拉姆说,他用了过去大部份的时间琢磨这句话的含意,最后更清晰了,“我父亲用他的方式,说明他向往的美国不仅是个地方,更是一种价值。”施拉姆认为,“做一个美国公民跟当其他国家的公民不同,我们美国人不以血缘或历史当作成为公民的连接;相反,把我们连在一起的是一个共同认同的原则。这种认同——正如林肯在提到《独立宣言》时所指的‘电缆’——将我们跟签署宣言的先贤们像‘血中血,肉中肉’般地紧密连结在一起。”

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人”这个定义,已超越了具体是哪国国民的界限,它代表著对自由、生命和追求幸福这三大个人权利的信奉和坚持,代表“自由人”!

第3篇:美国我们的故事观后感

美国我们的故事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国我们的故事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国我们的故事观后感1

20xx年4月,America:The Story of US《美国:我们的故事》在美国的历史频道首映。这是一部12集的史诗纪录片,收视率超过了绝大部分美国虚构电视剧。它全面使用电脑CG,把阿凡达式的视觉效果和好莱坞式的表演技巧引入纪录片,令人目瞪口呆,忘记这是真实的历史。

第一集的第一组镜头就把人牢牢吸引住了。深蓝色的水底,一条大鱼游过,随后从水下看到一艘船缓缓驶来。在一个俯瞰船身的镜头之后,摄像机加速度向着美洲大陆飞行,镜头前领飞的是一只美国兀鹰。

这部纪录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美国,我们的故事观后感 (英文版)

12工管2班 穆阳201210410216

America, the story of us

Just finished watching a documentary us: our story.The high cost of documentary, the effect with magnificent film technique, describes the United States from scratch, from emerging economies to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s superpower.The documentaries have 12 sets, using a variety of expreion, to recreate h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电影美国的故事观后感

电影美国的故事观后感

到今日美国的历史只有短短的200多年,但是它从一个一无所有,弱小的国家成为一个强国的迅速发展过程给人深刻的一项。《美国的故事》就是这样讲述了美国发展的传奇往事。

影片一开始描述了在17世纪之前,美洲大陆还是一片远古森林,草原上有大群的动物,有着广阔的原野。随着第一批欧洲移民的到来,美国最早的人民就在这里扎了根,从反抗英国的殖民压迫,到追求财富和梦想,美国带着一股不可阻挡的气势发展着,使自己的梦想成真,建设了强大的国家。在不断地征服自然或者非自然的阻力之后,美国在这些富有冒险精神的子民的努力下显现出了他现在模样。

横亘东西的铁路,连接大西洋与五大湖区的运河,洛杉矶的引水渠,耗费夸张的胡佛大坝以及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等这些浩大的工程造就了美国的强大,凝聚了美国人的民族向心力,当然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信仰我们的故事观后感

信仰我们的故事观后感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信仰我们的故事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自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以来,在外国列强、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压迫之下,中国人一度生存在彷徨与探索之中。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共产主义信仰的火种传到了中国,在中国大地上燃烧起燎原之势。通过观看记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和自身的情况,我想谈点自己的感想。

1920年《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出版,让许多中国的有识之士享受到了精神的盛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信仰。像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正是在读到了《共产党宣言》后找到了信仰的真谛——共产主义。通过仔细口味记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中典型事例的情节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信仰——我们的故事》观后感

观《信仰——我们的故事》有感

比财富宝贵的是生命,比生命更有份量的是信仰。

人活着必须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而活,怎样活?这是一个开放的命题,答案自然也是多元化的。有的人希望出人头地、功成名就;有的人希望报效国家、回赠社会;有的人说一辈子简单、幸福、平安即可。不管人们的选择如何,这都是他们心中美好的愿望,并最终内化为终生的信仰,成为激励他们前进的动力。

我有信仰吗?在我的观念中信仰就是理想,依此说来我是有信仰的。小时候梦想成为一名教师,于是在成长的十字路口上始终坚定选择,并为之奋斗,现在我已日趋接近梦想。但离“梦想”越近的时候,我并没有体会到太多的快乐,我的生命依旧缺少了什么,灵魂常常麻木,空虚,甚至觉得自己像一具行尸走肉。朋友讪笑我的忧郁,说:你该喝点心灵鸡汤了,滋润一下枯竭的灵魂吧!所幸,这一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信仰——我们的故事》观后感

信仰的力量

——《信仰——我们的故事》观后感

自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以来,在外国列强、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压迫之下,中国人一度生存在彷徨与探索之中。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共产主义信仰的火种传到了中国,在中国大地上燃烧起燎原之势。通过观看记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和自身的情况,我想谈点自己的感想。

1920年《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出版,让许多中国的有识之士享受到了精神的盛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信仰。像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正是在读到了《共产党宣言》后找到了信仰的真谛——共产主义。通过仔细口味记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中典型事例的情节,让我一个共产党员真正体会到了信仰的力量。体会到信仰可以改变无数人的本质,可以让无数人充满力量,可以让无数人创造奇迹。

在革命年代,中国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美国我们的故事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国我们的故事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