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散文美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6-09 07:13:2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回家的路散文美文

回家的路散文美文

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在夜色下显得有些漫长。凛冽的西北风夹杂着雨雪,打眯了人的眼睛。

急剧的降温让这个城市原有的温馨变得有些冷漠……就连那色彩斑斓的霓虹灯也失去了往日的温柔。

踩着满地落叶,听不到叶子在脚下的呻吟,这条被黄色铺满的甬路在今夜显得那么落寞而悠远。

眼睛不知道是被雪水还是泪水打湿模糊一片……

撑着一把雨伞,孤独、寂寞被夜色拉伸,放大……

走在被寒冷铺满的大街上,思绪被寒冷的利刃切割成一段一段。季节的风铃在岁月的窗口发出叮咚咚的声响,清冷的月光摇曳着我情愫的叶片,被时光拉伸的身影游走在时空隧道,遐思在夜色下越飞越远……

遐思漫无边际的遨游,被切成一段段的思绪碎片在眼前拼凑完整:儿时的记忆总是在这个时候异常的清晰。

也是这样季节,也是这样的夜晚。潇潇秋雨并没有让我躲在温暖的家里。雪水夹杂着雨水会令我们兴奋。偷偷地从家里逃出,约上几个小伙伴借着昏暗的路灯,兴高采烈地踩着满地落叶……

大多时候会在晴朗的夜晚,在路灯下跳皮筋。歌声会随着腿的节奏飘向远方!呼出的白色气体让我们的帽子上睫毛上都成长了白胡子。小伙伴们对视一下不由得笑弯了了腰,经常在这个时候喊一声“休假”最喜欢喊“休假”了。可以和大家说笑一回,可以借此机会休息一下,不然乐得找不着北的时候,就容易出错,那样就轮到别人跳了。

跳到兴起的时候,最不想听的就是妈妈喊回家,回家是多少人的梦想,回家是多少游子的祈盼,可是那会儿,回家这个充满爱意的呼唤却是那么的刺耳,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妈妈的声音——回家!

每次都是悻悻地不情愿地和小伙伴告别,赌着气把嘴撅得老高。泪水会涓涓地流淌,被妈妈温暖的大手牵着——回家!

回家,是那个时候最不愿意听的名词,我多希望疯玩一个晚上……

疯玩一个晚上的愿望始终没能实现,喜欢和小伙伴们玩耍喜欢在外面挨冻,更喜欢在夜色下踩着自己或者别人的影子。

那个时候很喜欢听妈妈讲故事,喜欢在妈妈的故事中进入梦乡!妈妈最喜欢给我讲的就是冻死人的故事: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寒冬腊月的东北,一个小媳妇要回娘家。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丈夫将她送出家门,说好了晚上掌灯的时候回来。丈夫早早地就来到村前的老榆树下等他的媳妇,等啊,等……始终没有等到。就顺着小路去迎接她,走着走着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个跟头,翻身起来发现绊他的是一个人,是一个被雪掩埋的'人。他首先发现了一只鞋,一只他熟悉的鞋,那是他媳妇的鞋。于是拼命的挖,将他的媳妇挖出,当他把媳妇抱在怀里,早已冻死的媳妇微笑地望着他……

妈妈总会说:“冻死的人是微笑的!”每次听到这个故事我常常被吓得赶紧蒙上被子闭上眼睛,然后透过被子的缝隙遥望星空,祈祷我不会被冻死……

然而,第二天就把会被冻死的故事忘得一干二净,接着和小伙伴们疯……

妈妈还会讲寒号鸟的故事:寒号鸟每天都在树上唱歌,看着别人垒窝,它说:“不忙不忙,今天不垒,明天赶趟。”明天到了它还说同样的话。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终于有一天被冻死了……

还是被寒号鸟的故事吓到了,自己不能疯玩了,得多学些知识了,给自己垒窝了。

就这样美丽的梦幻般的童年与我作别……

不做寒号鸟,就做雄鹰。寒号鸟没做成,雄鹰也没做成,我成了平庸的人。在这样清冷的夜晚,回忆起美丽的童年……

在寒冷和记忆中,走在回家的路上。

回家的路

温馨的周末,被昨夜的雨雪搅得浑浑噩噩。凛冽的西北风无情地横扫着落叶……

躲在还算温暖的家里,一股莫名的冷袭上心头。

刚才的电视影像还在脑海里回放,播音员的呼唤声还在震撼着心房。回家的路,是多么的漫长,回家的路,有些凄凉……

打拐硕果累累,打拐让多少儿童脱离了苦海。然而,被拐的儿童却找不到回家的路。家,在哪里?

一个八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被拐卖八个月。也许刚刚出生就远离父母,在火车中开始了她的人生旅途。还算幸运,被解救。敬老院成了她的新家。

家是母亲温柔的目光,家是母亲低声的呢喃。被安置在敬老院的她拒绝陌生人。八个月大的婴儿本应该在母亲的怀抱里,母亲的臂弯才是她温馨的港湾。可是,人贩子却让她和家咫尺天涯……

痛恨人贩子的同时,有一个问题令我们思考!难道解救了就万事大吉?送进了敬老院、孤儿院就万事皆休。孩子是需要在父母身边,在父母身边才能健康得成长。

记得,二战的时候,希特勒突发奇想,为了培养德国最强的一代,将最好的基因遗传下去。将优秀的父母生出的孩子集中在一个福利院里,请高级人才加以培养。缺少家的温暖,没有母爱父爱的孩子。没有按着希特勒的设想那样成为天才,而是大多数成了弱智。

还记得看过一部电视剧《兄弟》,说得是一对双胞胎的故事。贫困潦倒的家,第三胎却生出一对双胞胎。本应该皆大欢喜的事,却让母亲犯了难。权衡利弊,不能让两个都饿死。将其中一个送给为她接生的护士长。

孩子的父亲知道此事后,吵着闹着去要人。当走进首长的家门,看着襁褓里的儿子。白胖胖的小脸和家里的儿子成了鲜明的对比。临走之时,当听着护士长告诉他什么时间给孩子喂奶,什么时间给孩子喂水。他有尿了是什么表情,他热了会是怎样的哭闹!如果发烧了用什么药……还把一大堆的婴儿用品让他带上。

当他接过护士长连夜给孩子编织的毛衣时,一个主意在心中酝酿。他没有接走儿子,他感觉儿子留给护士长更好。

也许,这是个艰难的抉择,也许,再贫困也不能将孩子送人……

被拐的儿童和送人截然不同,也许,养父母那是他没找到家前的最好归宿。将来找到了亲生父母,两家因孩子而成了一家人。

也许,找人收养更好!找个经济条件好的,有爱心的父母将这些孩子培养成人。

播音员念着她们的号码,读着他们的新名字。一张张既可爱又有些惊慌的小脸,出现在银屏前。家,成了一种渴望,回家的路,成了艰难的跋涉。

真心企盼这些孩子有个好的归宿,尽快回到父母的羽翼下……

回家的路,在这个寒冷的周六显得凄凉而漫长……

第2篇:回家的路美文

回家的路美文

续一杯茶,燃一支烟,看着一缕斜阳在阳台上慢慢爬升,就这么百无聊赖地消磨着午后那一寸寸散淡的时光。窗格把它瘦弱的影子扭曲着蜷缩在墙角,仿佛是承受不了屋外那些水泥怪物们触目惊心的压力,或者是为了躲避外界纷烦的喧嚣。而我,却只是静静的坐着,坐在身下那一团打着盹的影子里。

“我回来了”,忽的一声稚嫩的童音响起,穿透了熙熙攘攘的嘈杂,如破土而出时的一棵嫩芽,似烈日当空时的一阵急雨,清新的令人不免心颤。我忍不住趴在阳台上向外望去,一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蹦哒着走进了对面的楼房。直到此刻,我才注意到外面的行人很多,拎着菜的,背着书包的,打着电话的,骑车的,走路的,开着车不停摁喇叭的,来来往往,匆匆忙忙,拥拥挤挤。此时我很庆幸,庆幸的是我就在家里,不用消受这城市拥堵的晚高峰,不用再把一天的疲惫和烦躁延续在这回家的路途中。不过,这种暗暗自喜的庆幸转瞬间就逝去了。看着那些人走进了一个个小区,钻入了一栋栋楼房,我忽然觉得,即使回家的路再拥堵、再烦躁,我们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第一时间回家。因为家里有我们期待的轻松,也有等候我们的温馨。“我回来了”,多么轻松,多么温馨,多么稚嫩。就是这稚嫩的一声,将我拽向了记忆深处那条回家的路。

儿时,并不能清晰的记住回家的路,隐约记得那只是一扇虚掩的门。总是在哭闹中、饥饿中、瞌睡中,那扇虚掩的门就会“吱扭”的一声打开。或者是在那奶香撩人的一怀颠簸里,在那汗味熏鼻的一肩颤悠中,在那老茧摩挲的一手牵领中,我就会逐渐看到了那扇门。此刻,不管大人们唠叨着什么,却总是会吚吚哑哑的指向那扇虚掩的街门。潜意识里,那扇虚掩的门就成了我回家的路,不论它是否贴上了红艳的对联,还是换掉了锈迹斑斑的铁锁,只知道那扇门的里边就是安然入睡的摇篮。

上了小学,房顶上低低盘旋的炊烟就成了我回家的路标,那股炊烟淡淡的,却总是能唤起浓浓的饥饿。炊烟一起,我便停止了与同学们说笑,忍不住蹦蹦跳跳的一路小跑,甚至于来不及躲避那牛羊不知何时洒下的一堆堆粪便。黄色帆布书包轻轻的拍打着屁股,铅笔盒里哗哗啦啦的声音盖过了肚子里咕咕的叫唤。童年时那股淡淡的炊烟似乎就是提醒我回家的唯一信号。即便是和小伙伴们在长满蒲公英的田埂上玩耍,滑着冰车溜到了村外,玩过头忘记了时间,或者是闯了祸赌气跑了出去,捉迷藏时躲在巷口别人家的柴垛里,直到看见那股淡蓝色的炊烟盘旋起来,我也会不自觉的迈开回家的双腿。仿佛那股淡淡的炊烟有莫大的引力,仿佛那股不断散开的炊烟弥漫的根本就是小米饭的香味。

不知不觉中上了初中,学校在离家二十多里地的县城,需要住校,只有星期五下午放学后才能回家。那缕依然日复一日按时升起的炊烟便在我的意识里淡了下去,从此不再是我回家路上唯一的路标了。倒是村子里那棵高耸入云的百年古松,成了我回家路途中不断抬头眺望的目标。这种感觉说来很可笑,因为我总觉得她一直在低头注视着我,就从我跨上自行车的那一时刻起,直到我满头大汗的走进家门。我每一次的用力蹬车,每一次的呼呼喘气,甚至于每一次迎着风、淋着雨、嘎吱嘎吱踩着雪,她都能看到。或者说她一直注视着我。注视着我路途中的寒和暖,注视着我路途中的喜和忧。因为我每次眺望到她的时候,发现她也和我一样,在风中晃动着,在雨里挺立着,在厚重的雪里发着“嘎吱嘎吱”的声音。可是我一直不知道她到底有多高,只知道每当星期五夕阳西下的时候,她的影子就会铺满我回家的路。一路上,顾不上躲避地面上突起的石头,也顾不上躲避积满雨的水坑和覆满雪的土堆,只是兴奋的用自行车轮丈量着那长长的影子,也丈量着回家的路程。

或许人的成长是用步子来衡量的,要不然人们为什么总说——在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呢?三年的初中生活,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的'那条熟悉的路,竟突然延伸到一个那时侯感觉非常非常遥远的城市,遥远的一年之中只能在寒暑假和五一、十一小长假才能回家的城市。可就是因为这个城市离家太过遥远,每次在假期来临前的几天,我都会迫切的想着回家。距离有多远,思绪就有多长,心情就有多急切。急切中,不等太阳升起,就早早来到了车站,找寻着那贴着家乡名字的长途客车。车轮碾起滚滚风尘,风尘中隐现着四季的风景,风景里起伏着我的思绪。起起伏伏中,那座矗立在村子东边的翠屏山便会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五一的时候她罩着一条淡青色的纱巾,暑假的时候她穿着一条绿色的长裙,十一的时候戴上了一顶金黄色的草帽,寒假的时候紧紧的裹着一件羊皮大袄。我看见她的时候,她也看见了我,我喊她的时候,她也回应着我的喊声。我的喊声因成长而愈发响亮,她的回声因距离而愈发清晰。

中专毕业了,来到了另一个城市参加了工作。从此便生活在这个城市,或者说淹没在这个城市里了,淹没在这个城市虚荣的繁华和繁华背后的一片挣扎里。像一朵被风吹散的蒲公英,在一个水泥和钢筋搭建的城市里找到了一个歇脚的缝隙,却不小心扎根于此,眨眼即将二十年。在这个期间,每年也都能回几次家,只不过是下了夜班坐在长途车中睡觉,或是开着车紧张的盯着路况,已无心欣赏沿途的风景,也无暇顾及变更的路标。只看到原先的砂石土路已经变成了油路,路边散落的老柳已经替换成整齐的白杨。可就是那一层沥青,掩埋了许多往事;就是那两行白杨,砍掉了许多记忆。仿佛那回家的路和路上的记忆,一切都因时间而淡了,因距离而远了,因忙碌而漠然无介于心了。一想到这,我的心猛地一紧,针扎一样,隐隐作痛。一个忙字,掩盖了多少真相,成为了多么堂而皇之的理由。忙于乱哄哄的聚会,忙于悠哉悠哉的旅行,忙于无耻的为孩子安排的补课,忙于笑掉牙的电视剧的连播……是的,我们太忙了,忙的不可开交,忙的失去了自我,忙的让我们淡忘了记忆深处那条回家的路。

我知道,那扇吱扭作响的街门依然虚掩着,那缕淡蓝色的炊烟依然按时盘旋着,那棵苍老的古松依然在风雨中眺望着,那巍峨的翠屏山依然在村旁矗立着。只是我离开了,我离开了她们来到了城市里并在此生活。虽然我一直认为城市的喧嚣只会淹没我,并不会融化我。对这个城市而言,我只是漂流在此,暂居在此,终究是要踏上那条记忆深处回家的路。回到那扇街门虚掩着的睡梦里,回到那缕炊烟盘旋着的芳香里,回到那棵古松噙着泪花的注视里,回到那座翠屏山苍老而又悠远的呼唤里……

第3篇:回家的路美文

续一杯茶,燃一支烟,看着一缕斜阳在阳台上慢慢爬升,就这么百无聊赖地消磨着午后那一寸寸散淡的时光。窗格把它瘦弱的影子扭曲着蜷缩在墙角,仿佛是承受不了屋外那些水泥怪物们触目惊心的压力,或者是为了躲避外界纷烦的喧嚣。而我,却只是静静的坐着,坐在身下那一团打着盹的影子里。

“我回来了”,忽的一声稚嫩的童音响起,穿透了熙熙攘攘的嘈杂,如破土而出时的一棵嫩芽,似烈日当空时的一阵急雨,清新的令人不免心颤。我忍不住趴在阳台上向外望去,一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蹦哒着走进了对面的楼房。直到此刻,我才注意到外面的行人很多,拎着菜的,背着书包的,打着电话的,骑车的,走路的,开着车不停摁喇叭的,来来往往,匆匆忙忙,拥拥挤挤。此时我很庆幸,庆幸的是我就在家里,不用消受这城市拥堵的晚高峰,不用再把一天的疲惫和烦躁延续在这回家的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回家的路散文

回家的路散文

回趟老家也是匆匆的来,又匆匆的走,虽然是那么的不忍离去不舍离开,可是还是走了,因为我们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家。无论如何,老家总是自己的根,那里有自己的祖祖辈辈,父母和兄弟姐妹,永远也不能忘了我来自那里,那里有我永远不能忘的根。

看着一张张熟悉而陌生的脸,感觉一切都不再是从前的样子,感慨时光易逝韶华易去,岁月都在每个人的脸上刻下深深的印记,我们都不再年轻,父辈都已老去,有些已经离开了我们,而我们面对时光的流失又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在有限的日子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孝顺他们,使他们过得开心也就是最大的孝顺吧。

回老家已是物是人非,感觉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儿时的伙伴昔日的同窗都已是各自天涯,真的'是感慨时间都去哪里了,我们都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似乎我们已经不属于这里,因为我们会有自己的生活,但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散文:回家的路

散文:回家的路

回乡的路,严格意义上是回外婆老屋的路。外婆走了13年,但老屋还在。在祁连山下的一个小村庄里,老屋如同飘拂着灰发、眼神沉默坚定的外婆那样,一直矗立在那里。在回外外婆老屋的路上,留下了我们太多的记忆。在以前没有公路、更没有公交车的年代,去一趟外婆的乡下,要走四五个小时。我们那时都还小,但都必须帮助家里大人做事。哥哥小时候,总是要去帮外婆从屋后的树林里,扫一些树叶给外婆当柴烧。记得外公讲起,他们那个时候也会拾柴草、牲畜粪便当柴火烧饭。粮食不够吃时,便随他的母亲一起,去乡下捡拾生产队在地边地角漏掉的红薯,以补充饥荒。每次拾荒回来,脚掌上都会打好几个血泡,疼得钻心。为赶几十里土路,常常天不亮起身,走得精疲力尽,累得不行时就在路边歇息。最恐惧的是晚上夜路,常常从路边不远处的树林里,传来大鸟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散文:回家的路

散文:回家的路

自那年离家上学,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自学校离开参加工作的那天,故乡的春夏秋冬似乎也越来越模糊。

熟悉的路,熟悉的味道却不再有熟悉的人。离家几年回不去的是曾经青春年少的痴狂,回不去的是那双坚实的臂膀已显得笨拙,回不去的是那群儿时一起嘻嘻哈哈的伙伴已经各奔东西。似乎故乡的路越来越远,回去的梦越来越模糊。回去的路已不再有那熟悉的面孔。

回去的路,遇到的人似乎也已不认识这个外来的人,我是喜是悲。回家成为了我们的期希和恐惧,期待去看看那双鬓斑白的父母,他们是否安康;期待那多年未见的人能出现,期待那个曾经向你许诺的人还能在相似的路口等着你的归来。害怕的是回去看到的是父母那衰老的容颜;恐惧的是此次回去又是一个人,父母眼里的失望;恐惧的是回去我身无所有,物是人非。

自离家的那天,由故乡的主人变为了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回家的路散文美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回家的路散文美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