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激发情感
激发情感,收获课堂新生
——《背影》教学有感
像往常一样,今天,我在黔西二中八(3)班正讲授着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为何说是“像往常一样”呢?因为这篇文章我已经讲析过不少于五遍。文中每一次背影出现的场景都显得是那么的清晰,对文中背影出现场景的每一次回顾也都总会给我不同的感触。每一个环节都那样的流畅,没有任何挑剔,完全是在预设之中,平淡自如。于是我心里想:这回的教学,可能又是一堂没有涟漪的语文课吧?
在上一节录像课的相关铺设之下,课堂进入到《背影》一文教学的第二个环节——研讨。——同学们,文中除了父亲买橘子这一情节表现出的深深的父爱的场面之外,还有哪些细节同样表现着父爱呢?
带着问题上路,学生开始细细地咀嚼着文本,从中也搜寻到了父亲送别儿子途中说的那几句只言片语。平凡的话语,反复的品读,那无微不至、贴心周到的父爱也汩汩流出。这个时刻我及时捕捉时机,巧妙地用言语过渡到学生现实生活,让他们也去回顾回顾生活中缭绕耳际的父母的唠叨之言。学生回忆出话语从情感而言显得平淡无奇,但却也同样如本文中父亲的话语一样饱含深情。此时,引领学生再次回到文本,稍一点拨,学生在情感上就出现了起伏、转折等一系列共鸣。
人言,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如此疼爱着自己的父亲,作为儿子,作者又岂会能无动于衷呢?在教师的导引之下,学生在文中又找到了儿子理解父爱的印证,即文中儿子的四次流泪和两次自责。教学至此,文章的主题已然开始凸显了出来。父爱子,子爱父,父子情深,这就是本文的中心。
随着文本的解读完毕,似乎一切都将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课文的教学似乎也应该戛然而止了。其实不然,甚至可以说恰恰相反,本堂课教学的高潮部分实际上才刚刚开始。
在这一节骨点上,我设置了一个问题:本文作者在对父亲的“背影”的刻画中感受到了父爱、理解了父爱,那么,同学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似乎也被父爱深深的感动过呢?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用心搜索吧,也给大家展示展示,行不?
这个拓展延伸的问题一提出,能否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否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能否跳动学生的感悟和真情,应该说,与这堂课的成功与否息息相关。
此时的课堂,只见学生一个个低眉不语,似乎都沉浸在回忆当中。此时此刻,我播放了
筷子兄弟的《父亲》的伴奏曲。耳际想起了悦耳的旋律,学生也沉浸于幸福的回忆之中,歌曲营造了氛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谁先谈谈父母让自己感动的事呢?
三番五次的鼓励和启发后,学生们仍然不动声色,教室里依旧鸦雀无声,静得出奇,也无人举手,场面变得有些尴尬。眼看就要功败垂成,这就得老师带头,率先垂范了。于是,我也细细回想了16岁那年父亲送我读师范的场景,一切都那样历历在目。我用缓慢的语速讲述着我的故事,真情流露,没有掉泪,但情发于心。学生看到我带头了,也打消了心中的顾虑。曾灵杰煽情地讲述了父亲为她转学费尽周折的往事,周层同学讲述了爸爸在一家餐厅用一个善意的举动宽容了服务员而令自己深受教育、感动的事。而最令大家感动的则是夏玉静同学的回忆,她讲到了在一次车祸中,危急关头妈妈不惜自己受伤,用身体保护自己的事。字一个一个的吐出,眼泪也一滴一滴地坠落,她哭了,周围的女同学也哭了,就连一直强忍着的男同学们也低下了头,我也在坚持中强忍着泪水,转过了头„„
细细想来,其实,每一个故事都是那样的平凡,但是却又都是那样的感人。生活本就是一个让人感动的过程,每一个同学在听完感动的故事后,都沉浸在了幸福之中。至此,伴奏的音乐徐徐停下,我明白,这堂课已取得了成功。这时,回到课堂的现实之中,我引用了他人对朱自清《背影》一文的赞语作结:
舐犊情深数背影,一声长叹泪沾襟。
世间自有真情在,玉壶冰清堪晶莹。
课堂的结尾,同学们在音乐的伴奏下齐唱了筷子兄弟的《父亲》,他们唱得那么的投入,那么的深情,也那么的感人。这时,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让课堂重获新生,教学里就得注入感情。
2013年10月22日
第2篇:浅谈学生作文情感的激发
浅谈学生作文情感的激发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一篇文章的写作,是由观察到思考到表达的过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但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是就事写事,从中体会不出小作者的写作情感,文章读来干干巴巴。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使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笔者做了以下的有益尝试。
一、以教师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由于情绪具有感染性特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都会互相感染。而教师的情绪对诱发学生的内心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热情的言行,将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作文课上,教师热情亲切的话语,充满鼓励的目光,表情达意的肢体语言,都传导着教师真挚的情感,会强烈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愉悦振奋的情感体难,诱发作文的'内驱力,从而积极思维,兴味盎然地投入作文活动。
二、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弊端。作文课上,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以境激情”。用表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描述;借助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再现情境,让学生思考、体验;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班级活动,如比赛游戏、参观访问,实验游览,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动脑、动笔,写出感情丰富的文章。
三、运用“迁移”规律,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小语教材所选课文,都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些文章不仅内容真实具体,而且有真情实感。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像作者那样去想,从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然后教师利用“迁移”的心理规律,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如《海滨小城》细致描写了广东的一座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体会了作者的这种情感之后,引导学生把作者的这种情感迁移转化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仿写《泉城广场》,学生写出的文章不仅内容具体,而且感情真挚。
四、改变传统模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教师改变每次作文,都是审题、读范文、打草稿、修改誊抄的常规作文模式,运用各种有趣的写作形式,会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如剪贴写文,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色彩鲜明、内容健康的图、画,剪贴成单幅或多幅组成的“图画”,让学生观察想像,在说的基础上作文;画后作文或作文后插画,让学生每人创造性地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事物,进行创造性地想像,写成作文;写后猜、续写、给材料作文、表演后作文、办作文小报等作文形式,易于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五、进行成功教育,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所以对学生的作文也应采用赏识教育的原则。每次习作后,我都上一节佳作欣赏课,将写得好的文章、片断或几句话读给学生听,组织大家评议好在哪,然后分别给与表扬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再次作文的积极情感。
第3篇: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
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一篇文章的写作,是由观察到思考到表达的过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但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是就事写事,从中体会不出小作者的写作情感,文章读来干干巴巴。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使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小编做了以下的有益尝试。
一、以教师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由于情绪具有感染性特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都会互相感染。 而教师的情绪对诱发学生的内心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热情的言行,将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作文课上,教师热情亲切的'话语,充满鼓励的目光,表情达意的肢体语言,都传导着教师真挚的情感,会强
第4篇:激发学生情感 激励学生进步
激发学生情感 激励学生进步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又如教学冰心的《小桔灯》,教师可自制小桔灯,在导入新课之
第5篇:谈学生作文情感的激发论文
谈学生作文情感的激发论文
谈学生作文情感的激发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一篇文章的写作,是由观察到思考到表达的过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但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是就事写事,从中体会不出小作者的写作情感,文章读来干干巴巴。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使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笔者做了以下的有益尝试。
一、以教师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由于情绪具有感染性特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都会互相感染。而教师的情绪对诱发学生的内心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热情的言行,将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作文课上,教师热情亲切的话语,充满鼓励的目光,表情达意的肢体语言,都传导着
第6篇: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题目: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论文类别:德育论文
单位:江西高安独城中学
作者:李刚红
电话:***
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生 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环境陶冶法。
良好的环境具有导向、激励、育人、审美等功能,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它每时每刻都在对学生进行着一种渗透力很强的性情陶冶。为此,学校那么些在精心创设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引导学生由入境而入情,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
1、净化美化校园。很显然,在一个整洁优雅、情趣横溢的环境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会显得和谐统一、相得益彰,而在一个纷乱嘈杂的氛围里大讲爱国主义,则显得苍白无力、格格不入。可见,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