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学案 (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6-08 07:13:2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日历学案 (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日历》学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作者的文学常识。

2、积累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认识作者对人生、对生命的意义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自主预习

1、你对作者及作品了解多少呢?请写在下面。

冯骥才:

2、字词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纯粹()了无痕迹()拍摄()嵌入()蹒跚()

(2)根据拼音写汉字:

an淡()jiao幸()mei力()废xu()无liao()

(3)解释词语:

 倒行逆施:

 刻骨铭心:

二、合作交流展示

1、本文的标题是“日历”,但文章仅仅是在写日历吗?那么文章究竟是写什么?想告诉人们什么?

明确:写时间,写生命;告诉我们时间易逝,生命易逝,要倍加珍惜(要求:学生能从文章中找到重要的句子来支撑自己的看法)。

补充:第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再读文章,理清脉络。

本文怎么从日历谈到时间与生命呢?这个过程有些曲折。我们一道沿着作者的思路,从“日历”出发向“时间”“生命”攀登,理清脉络,就能更加理解文章深意。

(1)朗读2-3自然段,说说这两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扯下一页日历--向往明天但又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

(2)朗读4-6自然段,说说这三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不能从容地扯下日历--因为那是生命的页码。

(3)朗读8-9自然段,说说这两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明白日历的意义--生命忠实的记录。

(4)朗读10-15自然段,说说这六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不肯再去扯日历--因为想保存岁月。

教师归纳:由此可知,本文表面看来是写日历,但处处是写时间,写生命。从“扯下一页日历”到“不能从容地扯下日历”再到“明白日历的意义”和“不肯再去扯日历”,这个过程就是对时间与生命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3、请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题.

日历具有生命感。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三、质疑探究,理解文章的巧妙构思。

珍惜时间与生命,这是个抽象的问题。而此时我们不觉得抽象,反而是具体可感,为什么?

明确:主要原因是作者把抽象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

这就是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也是本文的魅力之一。将抽象的时间与生命转化为熟悉而具体的日历,十分形象。如果用几句话来描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说:

时间(生命)是一本日历,扯下了一页便消失了一天。它时刻在警醒我们:时间(生命)无价,要好好珍惜。

教师小结:

四、巩固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熄灭(xi)芬芳(fen)缝隙(fengxi)

B、嵌入(qian)平庸(yong)载体(zai)

C、珍藏(cang)画卷(juan)空间(kong)

D、了无(liao)沉寂(ji)拍摄(she)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魅力撕扯熄灭匆忙

B、无聊刹那触摸痕迹

C、侥幸逆转无奈居然

D、废墟纯悴葡萄个案

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1)感受明天的希望

“日历”引出的思考(2)思考珍惜今天的时间日历具有生命感

(3)感知生命的意义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喜欢用日历的原因有哪些?

日历让作者感受到明天的希望;日历让作者思考如何珍惜时间;日历让作者感知到生命的意义。

补充:第3段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由十分快活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情绪经历了兴奋到忧伤的巨大转变。

补充: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说说文章第⑵段中用“笑嘻嘻地等着”形容新的一天的到来有什么好处?

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日历给人的希望,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5、下面是惜时对联中的句子,请你将它们组合成四幅对联。

(1)黑发不知勤学早(2)无情岁月增中减

(3)书山勇上捧晨星(4)有味诗书苦后甜

(5)白首方悔读书迟(6)茫原荒夜闻鸡舞

(7)学海勤游穿夜幕(8)文山书海囊萤读

6、仿照前两个分句,再续写一个句子。

如果说生命是一本书,那么时间则是一支笔,书写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座花圃,那么时间则是一朵鲜花,点缀着人生;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内容,品析积累文中富有哲理的优美句子。

2、认识作者对人生、对生命的意义的看法,珍惜时间生命,走好人生的每

一天。

一、自主学习:

1、朗读文章,初步感受哲理式句子。

上节课,我们体会了文章的魅力之一--巧妙的构思。其实,同学们还应当会感受到本文的另一个魅力--众多富有哲理的句子。每读到此处,我们不禁会放慢速度,若有所思。请大家细心朗读文章,标画出你认为富有哲理或者能触动你内心情感的句子。

2、朗读并交流哲理式句子,品味深意。

①学生朗读自己所标画的哲理式句子。

②学生以小组形式,互相交流所标画的哲理式句子。

二、合作展示:

1、学生个人展示哲理式句子的阅读感受和启发。

2、教师点拨几个重点的哲理式句子,引导学生品味深意。

例如:“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

“你被生活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

“时针是从来不会逆转的。倒行逆施的是人类自己的社会与历史。”

“人因为记忆而变得厚重、智慧和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

“人不能只是被动的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

(教师的点拨可以有两个层次:首先是句子包含的意义,其次是给予我们的联想与启迪)。

三、质疑探究:

1、文章以“日历”为题,后半部分为什么着重写“记忆”?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

作者认为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是黯淡无光的,但是记忆却能使我们从黯淡无光的生活中摆脱出来,因为记忆排斥平庸,使人变得独特。作者认为一个人的记忆是留在日历上的,但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认真地书写每一天的日历,使自己的人生(日历)丰富、充实。因此,作者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着重谈记忆。

2、朗读第七自然段,请同学们思考能不能不写这一段,它与文章主题有何关系?

明确:本段与文章主题有着密切关系。正因为有这段人生难忘的经历才使“我”对生命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刻骨铭心

3、文章前面说翻起一本新日历,为有大把大把的日子而心头十分快活,后边又说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还说我们的日历大多的页码都是黯淡无光的,为什么全文没有不统一的感觉?

明确:之所以全文没有不统一的感觉,是因为这两者之间的本质是统一的。“为有大把大把的日子而心头十分快活”,那是因为我向往明天,有明天就有生命和希望。后来又说“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日历大多数的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这是因为我感到岁月的易逝、生命的可贵,不想碌碌无为。

4、“由此,我读懂了日历的意义”,一句中,“此”指的是什么?“日历的意义”指的是什么?

“此”指的是珍藏唐山大地震时的日历和照片。

“日历的意义”指的是:它原是我们生命的忠实的记录。我们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

5、你认为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教师总结:本文没有写故事,也没有写风景,谈的是一个抽象的道理,但文章却能打动读者,令人喜爱。原因至少有两点:首先是巧妙的构思,从具体形象的日历入手,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二是众多富有哲理式的句子,令人深思,启人智慧,获益匪浅。

四、巩固检测:阅读全文,完成下列练习

(1)根据文中的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一dié()用过的日子xiānɡqiàn()()

(2)“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人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境遇,但可以选择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3)文章第(7)段详细记下“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有何用意?

是我生命中刻骨铭心的一天;我由此懂得了日历的意义;懂得了生活中需要努力。

(4)请你从取材和语言两方面,对本文做简要赏析。

取材方面:文章取材于人们生活中“用日历”这样熟悉的小事,却从中揭示出生命的意义,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语言方面:①寓丰富的感情于平实的语言中。本文的语言是平实的,却蕴含着作者对日历、对生命的真挚感情,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而有意味。②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闫淼

第2篇:冯骥才《日历》导学案 (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注重朗读,在朗读中梳理文章脉络,品味哲理式句子的深意。

2.理解文章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抽象意义的巧妙构思。

3.依据课文,延伸阅读,以写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1.注重朗读,在朗读中梳理文章脉络,品味哲理式句子的深意。

2.理解文章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抽象意义的巧妙构思。

【教学难点】

依据课文,延伸阅读,以写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第1课时

一. 我了解的冯骥才。

二. 扫清字、词障碍。

魅()力纯粹()了()无痕迹侥()幸载()体嵌()入àn淡平yōng

倒行逆施:

刻骨铭心:

黯淡无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并指出作者喜欢日历的原因有哪些?

2. 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题。

四.整体把握,理清脉络。

本文怎么从日历谈到时间与生命呢?这个过程有些曲折。我们一道沿着作者的思路,从“日历”出发向“时间”“生命”攀登,理清脉络,就能更加理解文章深意。

五.理解文章的巧妙构思

珍惜时间与生命,这是个抽象的问题。而此时我们不觉得抽象,反而是具体可感,为什么?

日历冯骥才

第2课时

学习目标:1.品读、分析文章中富有哲理的优美句子。

2.用心感悟作者的感情,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惜每一天。

一.品读赏析。

1.朗读文章,初步感受哲理式句子。

上节课,我们体会了文章的魅力之一--巧妙的构思。其实,同学们还应当会感受到本文的另一个魅力--众多富有哲理的句子。每读到此处,我们不禁会放慢速度,若有所思。请大家细心朗读文章,标画出你认为富有哲理或者能触动你内心情感的句子。(要求边读边标画,形成自己的初步感受。)

2.朗读并交流哲理式句子,品味深意。

(1)学生朗读自己所标画的哲理式句子。

(2)学生以同桌两人或前后桌四人为小组,互相交流所标画的哲理式句子。

(3)学生个人展示哲理式句子的阅读感受和启发。

句子:

感受和启发:

(4)教师点拨几个重点的哲理式句子,引导学生品味深意。

点拨:

3.质疑与总结。

(1)请同学们思考能不能不写第七自然段,它与文章主题有何关系?

(2)阅读练习与探究中的第二题。

总结:

挑战自我:联系《匆匆》,结合《日历》,说说你对时间、生命的体悟,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感想。

附:

匆匆

作者: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李丽萍

第3篇:《日历》教案 (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冯骥才

学习

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清思路,理解课文内容及主旨。

3.感悟文中乐观、向上、高贵、不畏艰辛等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

难点 重点:注重朗读,在朗读中梳理文章脉络,品味哲理式句子的深意。

难点:理解文章巧妙的构思、独特的叙述角度及形象化的议论方式。

教 法

选 择 朗读法、讨论法 课 型 新授课

课 前

准 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是否采用

多媒体 是

教学

时数 2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总数 第10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揭示教学目标(见上)1分钟

二、指导学生先学(2分钟)

1.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作者的简介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日历学案 (北师大八年级上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日历学案 (北师大八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