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易错成语知识点
易错成语知识点
第一类、望文生义
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7.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18.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19.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20.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1.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2.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3.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24.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25.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26.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27.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28.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
第二类、对象误用
1.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2.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3.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4.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5.置若罔闻: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6.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7.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8.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
9.三令五申:用于上级对下级。
10.络绎不绝:用于人、马、车、船。
11.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12.豁然开朗: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
13.不可磨灭:与痕迹、印象、功绩、事业道理等搭配,若与情感、友谊搭配则错。
14.人老珠黄:只用于妇女。
15.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16.循序渐进:只用于学习、工作。
17.如履薄冰:用于人的心绪,不能用于环境。
第三类、褒贬颠倒(褒词误用贬义)
1.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2.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3.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4.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5.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6.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7.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8.别出心杼: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另辟新路。
9.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10.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11.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第四类、语境不合
1.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如果语境中没有险恶的局势,不能用。
2.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3.名不虚传:名是名誉是好名声,一般名声不可用。
4.耳濡目染:这词语的主语只能是被感染者,而不能是感染者。
5.不可开交:只能做得的补语。
6.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用在勉强别人做为难的事。
第2篇:易错知识点
易错知识点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中国的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
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开端是戊戌变法
2、新疆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标志是西汉西域都护(前60年)
西藏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标志是元朝巡检司
3、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者列宁;新政的实施者:罗斯福
4、一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爆发的标志:奥匈帝国攻打塞尔维亚
5、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 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华约成立
6、日本局部侵华的标志:九一八事变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七七事变
7、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8、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七大
邓小平理论首次写入党章是在哪一次会议:十五大
9、一战的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二战的性质:反法西斯战争
10、社会主义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完成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12、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是对工业的调整
13、秦朝完成统一前221年鸦片战争1840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
辛亥革命1911洋务运动19世纪 60年代到90年代
中共一大1921.7.23日,九一八事变1931.9.18七七事变1917.7.7
抗日战争胜利 1945.8.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10.1一五计划1953~1957三大改造完成1956年底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香港回归1997中共十五大1997澳门回归1999年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完成19世纪40年代
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 美国南北战争1861.4月~1865.4月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19世纪7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20世纪四五十年代
14、新中国的外交
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20世纪90年代的外交成就: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1世纪初的外交成就: APEC、WTO21、前两次科技革命中美国的成就
工业革命: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 碳丝灯泡飞机
22、列举日本历史上的两次改革:大化改新明治维新
列举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
23、中国古代行政制度:西周: 分封制秦朝: 郡县制元朝:行省制
24、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及革命后颁布的法律文件:
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法典》
美国 《独立宣言》《宪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5、近代中国三大历史巨变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毛泽东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邓小平领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3篇:易错成语
杯水车薪
注 音
bēi shuǐ chē xīn
2释 义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无济于事,徒劳无功,解决不了问题。[1]3出 处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械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典 故
从前,有个樵夫砍柴回家,天气炎热,他推了满满的一车柴草来到一家茶馆门前。在屋里刚坐下喝了一会茶,就听见外面有人高喊:“不好了,救火啊!柴车着火了!”樵夫立即起身,端起茶杯就冲了出去。他把茶杯里的水向燃烧的柴车泼去,然后再跑回去,盛了满满一杯水,想要灭火,但再跑出去时,柴草已化成灰烬。[2]
5用 法
复句式;作谓语、宾语、分句;指力量小不能解决问题。
6反义词
力济九区、绰绰有余、立竿见影、卓有成效、手到病除、积沙
第4篇:易错成语
A
1.哀而不伤:悲哀而不过分。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中和之美。并非悲哀而不伤心。
2.哀兵必胜:遭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必定胜利。“哀兵”不能误解为哀丧的军队。
3.爱屋及乌:因为爱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比喻因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4.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正:同情;误:喜爱)
5.安土重迁,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重”在这里解释为“难”.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形容留恋故土。
6.安危相易:平安与危难可以互相转化。易:变换。
7.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8.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B
9.白驹过隙: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
10.百身何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