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什么样的人半命题作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6-07 07:13:2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半命题作文

纵观近年各地中考作文题,不难发现半命题作文在各省市中考题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可见,作为一种传统的命题形式,在话题作文、选题作文备受推崇的今天,半命题作文不但没有被人们冷落,反而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从历年的评卷中发现,不少考生在半命题作文的审题上出现失误,不能正确填补题目。那么,如何填补半命题作文的标题呢?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填题,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

半命式作文题,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但就是在这残缺短小的题面中,却隐含着不少的有用信息。

命题者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①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及表达属类,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②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③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一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一理或数理,或瞬间或久远,或局狭或广扩,等等。④标示一定的载体。文以载道,具体到一篇半命题作文,文章的旨意凭借何种具体的人、事、时、空,加以显现?这种载道的载体是题目中既定的,还是由学生自定的?对此种种,在半命题的题面中都有所点示。

审视《我这个……迷》,题面中的“我”、“迷”两词前后缀连,表明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题中的迷,其含义是对某种事物、活动、景物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入,达到如醉如痴的迷恋程度,无疑暗点了文旨。题首的人称词“我”,表明文章的“量”局限于特定的一个人——“我”,局限于“我”的一种兴趣爱好。至于这种如醉如痴迷恋的对象——载体,题目有意空缺,留给学生自主定夺,填之而出。

再揣摩文题《……之风不可长》,隐含信息,次第抽出:

类:“不可长”一语,对社会上的某种风气作出一个明确的否定判断,表明一种决绝的态度,行文必然议论说理,当属议论文。

质:“……之风不可长”,分明是抨击、批判不正之风,伸张正义,击浊扬清,此及本文宏旨。

量:“之风”是偏正短语的后肢,前面填充后,自然形成不正之风、邪恶之风中的一种。载体:用空格隐去,由学生自揣自定,学生大可从“我”出发,为我所用。

二、填题,要与命题要求暗合神契。

命题者总是从教学大纲出发,紧扣教材,巧拟半命文题,从一个角度去测试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面对半命文题,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利正确定向下笔。知己知彼(命题者),方能百写不殆。

《在……面前》是前几年湖北省的中考题,稍一端详,可知文题是一表示态势的介宾短语。为何以态度命题?最终目的是什么?让思绪驰骋,不难看出,命题者设计这一带空白的文题,其初衷是要学生自我营造一种环境、态势,造成特定的氛围,让生活中某一人(或数人)置于其间,述其言,叙其行,从而显示人物的某种精神、气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这种环境和态势,可能是有形的,如金钱、鲜花;也可能是无形的,如威胁、困难;可能是惬意的,如奖状、成功;也可能是恶劣的,如挫折、歹徒。运思到这个程度,就不难通过填充题,设置一个恰当的对立物、映衬面,为构思中的人事创下典型的环境,从而有力刻画人物形象,凸现文旨意念。

面对这一文题,有的学生无视命题,随意填题为《在哥哥面前》、《在房屋面前》《在校门面前》,如此,也能行文,但徒然增大了深层构思的困难。前一题除了点名兄弟(兄妹)

关系外,很难形成对立、映衬关系;而后两题只是点出了人事发生的地点,除此,难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使文章难以契合命题者的匠心与要求。

三、填题,要切中题旨文意。

如前所述,多数半命式文题,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我们首先要机灵扫瞄,将其捕捉到手,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底蕴,以利正确填题,深层构思。《……长大了》一题,载体部分空缺,怎样填题为好?关键是对点明文旨的“长大”怎样理解。对“长大”一语,有三种诠释可供思辨取舍:

1、增高长重(一般生理现象),2、思想成熟(高级智能现象),3、学业(事业)有成(有为社会现象)。对三者运思比较,可以断定,按第一种含义填题,难脱肤浅;按第二第三种含义填题,能揭示人与事的底蕴,从动态变势中演绎出明确的意念。

那么,题中的空白是不是只能填写人称呢?不一定,抓住事物间的逻辑联系,又何尝不可填写动物植物静物呢?如生物小组的良种免、种植小组的新种瓜、校园内外的共青林,可透过这些特指的物体增高长大,曲折地反映出科学少年、时代小主人的茁壮成长,迅速成长。又如文题《我学会了……》,题中“学会”一词常见惯用,但纳入文题,其旨意就当仔细琢磨了。这里当指学习并掌握了某种有用的知识、技能、本领,连上前面的“我”,渗出一种可贵的自豪激情。对题旨揣度有高下,填题也就有优劣。

《我学会了骑车》、《我学会了烧菜》、《我学会了打球》——填题正确,流于一般。《我学会了讲文明》、《我学会了自卫》、《我学会了珍惜时间》——填题深刻,题旨凸现。《我学会了打牌》、《我学会了赚钱》、《我学会了吸烟》——填题错误,题旨走穴。

四、填题,要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笔能否成功,有无感己感人的素材入文,至为重要。而半命题作文正是在动用生活储存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自由。填题时就要珍视这一自由,加以充分利用,使填出的文题正中素材仓库之所备。

且看《一段美好的生活给我的……》一题,显示题旨的空白处可有多种填法,但要正中储存,就要慎选。一学生暑假下乡,与勤俭的祖父相处,对自己的乱用胡花深感内疚,并力戒之,可填“鞭策”。一学生考试失利后,忘情观察大风雨中蜘蛛反复织网的镜头,感触颇深,可填“启迪”。一学生在校运动会3000米赛跑中不支落伍,是班上的拉拉队热烈的擂鼓、整齐的呐喊使他干劲倍增,最后夺得第二,可填“力量”。

又如《我……同桌》,题目已经限定了载体,如何填充为好,仍视素材而定。如果同桌系新来乍到,虽印象鲜明,但交往很少,可填“的”,以便从旁观察描述。如果与同桌交往频繁,碰碰磕磕,时有冲突,填“和”为宜,以展示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形象。如若对同桌的某一印象和某种情感强烈,不妨选填“敬佩”、“恨”、“同情”、“鄙夷”等。

五、填题,要力求创意新颖。

填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使题与文,让人触读后俱为之一震。这,主要讲究填题的深加工了。

一组中学生面对《我生活在__之中》的半命题,有如下填题,试作比较:填“家庭”、“学校”、“社会”——浅薄直露,味同嚼蜡。

填“集体”、“亲人”、“友谊”——正确平常,流于一般。

填“麻将声”、“追星族”——切中时弊,发人警醒。

填“题海”、“夹缝”、“梦魇”——比喻形象,深邃出格。

且题面的新与俗制约文面的新与俗。

拿起《……的滋味》这一文题,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含,掘而深之,写出《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干部的滋味》、《掏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

填题:《作弊的滋味》——心惊肉跳,《说谎的滋味》——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打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

六、填题,要符合情理、逻辑。

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

有这样一道题,《我第一次……》,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变换一下,选填印象深刻的“第一”,如“上学校”、“登台演戏”、“领奖”、“下水”则成,因为这一类“第一”都是不难确认的。如能变向运思,选填“说谎”、“当家”、“打工”、“独自远行”入题,则文旨文趣当会更新鲜可人而又合乎逻辑,不违情理。

其实,半命题作文的填充技巧还有很多,这里只是列举一二,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受到启发,作文时多加揣摩,拟出精彩的作文标题。

第2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写作导引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是中考作文命题的传统题型。因命题作文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近年命题情况看,命题作文所占比重在逐年下降。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作为命题的一种形式,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近几年依然有不少好的全命题作文出现。2005年北京、南京等考区使用了命题作文,如江苏盐城市以“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为题,上海市以“充满活力的岁月”为题,山东省威海市以“点亮心灵的灯”为题,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江苏南京市以“从'头'说起”为题,浙江绍兴市以“我希望有这样一个暑假”为题。北京市连续使用命题作文,2005年以“开端”为题,2004年以“美好的回忆”为题,等等,这些地区的中考作文同样是佳作迭出。为了减少审题障碍,不少命题作文也设置了提示语或引导语,或唤起考生的写作欲望,或帮助考生迅速打开写作思路,或帮助考生拓宽选材空间。实践证明,命题作文的命题只要命在学生的心坎上,就能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考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依然是有生命力的。另外,命题作文还有其他形式的作文试题无法相比的优势:有利于统一评分标准,便于老师客观公正地评分。

半命题作文“人气”渐旺。半命题作文既有所限制,又给考生比较大的选择余地;既能让考生张扬个性,尽展特长,又适当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避免抄袭,还便于教师客观公正地评分。命题与半命题作文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出示题目。如“宽容”、“合作”、“战胜”、“”的乐趣等。二是提供材料引出命题。除了选题作文使用半命题形式外,2005年单纯以半命题形式命题的有很多地区,如浙江温州市以“十六岁,我多了一分”为题,江苏无锡市以”精彩“为题目,山东烟台市以”生活需要“为题,江西省以”挺胸 “为题,山东临沂市课改实验区以的瞬间”或“瞬间的为题,湖北荆州市以”让的 “为题。半命题作文可以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材料仓库,并开放自己的思维空间,而且很多试题往往提供了一些备选内容,对考生来说不存在审题障碍,这种灵活的形式深受广大考生的喜爱,也是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常规题型的主要原因。

审清题目并紧扣命题意图,是写好这种题型的考场作文的前提。审题,不仅要理解其表面意义,更应揣摩其深刻的内涵。一要辨明文体。一般情况下,一个文题只有一种适合它的文体。判断文体应注意以下规律:记叙文文题的字面一般隐含着记叙的要素。如《夏之韵》涉及时间,《赛场》涉及地点,《秋天,我们到北海》涉及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题目中直接带有”人“、”事“、”记“等字样,更是记叙文的标志了。议论文文题中经常会有”议“、”论“、”谈“、”辩“等字眼,也有的由”„„的启示“、”从„„想到的“、”由„„说起“等短语构成。有的议论文题目本身就是一个表明观点的句子,如《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二要看清题目要求。一般中考作文题都在”要求“一项里对文体、字数、表达方式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必须把”要求“这项内容搞清楚,并要严格按要求去做。三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内容。考题中明确提出的要求是一望而知的,但有些要求是隐含在表面文字背后的,需要考生自己悟出来。比如”在阳光下成长“中的阳光,当然不是指自然界的阳光,应理解为党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家人朋友间的亲情等等。”我的脚印“一题也决不是要描写真实的脚印,而应当写成长道路上、进步过程中的有意义的事件。对一些给材料作文题目中提供的材料,更应当注意运用概括、引申、类比等方法,加以认真分析,理解题目的比喻或象征意义。

精选材料是写好这类作文的关键。同一个命题,很容易造成千篇1律,因此,只有关注身边新鲜的事物,吸收有时代特色的材料,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内容来,才会使人耳目一新。不要以为写大事才感人,其实小事不小,小中可见大。写作时要选择一定的角度,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人和事,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鲜。鲜活的材料要彰显社会

中的亮点。注意选取小人物、小事件、小场景、精彩片段、难忘瞬间等实在、细小的材料,实写、细写,写出真情实感,写出独特的感受,这样的文章就会别具一格。要掌握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准确自如地使用各种词语反映客观事物。如,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应当注意两点:一是语言要有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性格,使读者看了对话,就好像见到了说话人,听到了他的说话声。二是语言要简练,言短而情深。例文精析

【例1】(2005年江苏无锡市中考作文题)生活是美好的。仔细观察生活,认真体验生活,精彩无处不在。它使人感动,给人启发,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请以”精彩“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请先将题目补写完整(如”精彩一幕“、”精彩瞬间“、”精彩人生“等),再下笔作文。【例文】

精彩音乐 无锡一考生

轻轻地,打开一扇窗;静静地,啜饮一口茶。旋动电钮,我与窗外清风、茶中馥香一道,享受精彩音乐!

听高山的巍峨,听流水的潺潺,七弦古琴的韵律使伯牙与子期成为人生的知音,寻寻觅觅惆惆怅怅的琴弦拨出一曲曲佳音妙曲,道出一段段故事旧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动人爱情也为这音乐抹上了魅力与光彩,聆听着,叫人情不自禁去追溯那段凄美的爱情,神往那段幽婉的蝴蝶之舞,流连那倾注了太多思念的楼台„„回环之余,《梁祝》成了不屈于封建礼教的最强音。

阿炳的一生因为有了《二泉映月》不再落寞,《二泉映月》的底蕴因有了阿炳的执着而不再平凡。在苍穹之下,太湖边上,一位盲人在抚琴独忧,用悲戚的琴声控诉社会的黑暗,怒斥人心的冷漠。《二泉映月》让阿炳怆然神伤的眼睛,进发出坚毅与力量!

驻足民族音乐的殿堂,沉甸甸的心中仿佛释放出阳春白雪的典雅、黄钟大吕的雄浑„„音乐换了一曲又一曲,精彩还在继续--

感受肖邦用独特的心灵,倾诉一腔爱国柔情;感受贝多芬那双神奇的手,谱写田园之曲,撞击命运之门;感受柴可夫斯基驾着俄罗斯马车,在静谧的湖畔驻足观赏天鹅起舞;感受舒伯特在流浪途中的菩提树下,留下一个孤独的身影„„

巴赫的赋格曲,浪漫优雅,折射出遥远的巴洛克时代风貌,进发出远古的文明底蕴;柏辽兹的幻想曲,奔放洒脱,在古典中引入时尚,在秩序中引入不羁,在传统中引入个性;舒曼的小夜曲,恬静悠然,在无人打扰的夜晚,安抚你躁动的灵魂,轻吻你伤感的脸颊,让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完整的生命!

聆听聆听,帕瓦洛蒂的高亢,莎拉布莱曼的轻柔--呵,那是天籁!

徜徉异国音乐的圣地.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文化与精神,透着一股对音乐的至爱!精彩音乐,让心灵获得澄净,让人生得到启迪!

窗外清风还在游弋,茶中馥香还在飘溢„„朋友,感受这精彩音乐,让它为你黯淡的心灵着色,让它为竹平凡的人生添彩!【精析】

这篇作文充满着灵性,体现了作者丰厚的音乐素养。文章开门见山地表达了对精彩音乐的喜爱之情,紧接着以抒情的笔调具体的叙述了音乐的种种精彩,道出了美妙音乐给人的高尚享受和启迪,无论是《高山流水》《梁山伯与祝英台》《二泉映月》还是肖邦、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舒伯特,古今中外的大师们所创造的旋律,无不渗透着一种文化与精神;作者对巴赫的赋格曲柏辽兹的幻想曲以及帕瓦洛蒂、莎拉布莱曼风格的理解,体现出较高的才情与灵气。结尾两段再次点题,强化了精

彩音乐给人的影响。

【例2】(2005年广东深圳市中考作文题)材料:成长的路上,我们品味过多少人生的百味,妈妈的一碗热汤,同学递来的一方手帕,花儿的芬芳,浩瀚书海的心香,”千里共婵娟“的情怀„„带给我们许多感动。要求:请以”--的味道“为题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例文】

生日蛋糕的昧道 ———写给妈妈的信

深圳一考生

亲爱的妈妈:

您好!女儿真想和您说说心里话。

刚才,门”砰“地一声关上了,那么沉重,又那么固执,正如您生气时的神情。屋里只有静寂,留下我苦恼而茫然。桌子上生日蛋糕上用奶油砌成的花猫甩着尾巴,像是在得意地嘲讽我。蛋糕上的那17根蜡烛,也仿佛在提醒着:今天你17岁了,应该听妈妈的话啊!

可我错在哪儿呢?那天晚会结束后,天很晚了,一个男孩送我回家。您当时在门口看见,脸上那神情我至今弄不明白,您干吗要用那种眼神看着我。您一边叹气,一边摇头,嘴里还不住地嘀咕:”我们家女儿变复杂了。“什么叫”复杂“?我实在不懂。几天以后您又找来一本《培根论人生》,指着其中一段您标记的话念道:”虽然爱情的奴隶并不同于那只顾吃喝的禽兽,但毕竟也是眼目色相的奴隶。“

我的天,您把我当成什么了?真想拽住您问清楚,可您只是神秘地冲我笑着。我什么也没说.顶多以后不再参加晚会了,为了让您放心--我没变”复杂“。可是当我嘴里嚼着您为我精心准备的零食时,我的心却飞到了校园,我似乎听到了校园里同学们优美的歌声、动听的琴音;我似乎看到了小径上同学们的嬉戏、教室里同学们的交流„„我真想对您说:女儿总要迈过童年的门槛,走向成人的世界,生活的浪潮总要把我推到社会的浪潮上的。

今天本来是我最快乐的日子,可现在这空荡荡的屋子中却充满'着伤感与不悦。我点燃了蜡烛,当我用尽力气去吹灭烛光的时候,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我将一小块蛋糕送进嘴里,竟然没有尝到一点味道。也许,也许就是少了您的味道吧!

妈妈,我真希望在烛光里看到您的身影,真希望我们能一起吹蜡烛,一起许愿,一起„„

女儿小娟 2005年6月19日

【精析】

这篇文章用书信的形式叙说了生日这天的真实感受,反映了母女之间的”隔阂“,表达了自己渴望理解、渴望沟通的心理。现代中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其实并不是大人们想像的那么可怕,他们都是有理智的。文章写的虽然只是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事情,但较好地反映出当代中学生的普遍心理状况。【例3】(2005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

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变化着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

请以”充满活力的岁月“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小c。(2)不能使用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例文】

充满活力的岁月 上海一考生

步入校园,一阵幽香,一切都显得如此美好。我们于清朗的早晨诵读,在晨风中开始一天紧张的生活,这里记录着我们充满活力的岁月。它,便是校园故事。

初三的生活是紧张而充实的,所以就要”沉浸浓郁,含英咀华“。同学们常常围坐一团,攻克难关,当困心已久的难题被解开时,同学们都笑了,仿佛清风吹走乌云般的爽朗。有名同学填的《江城子》写得好:”少年自有少年狂,渺昆仑,笑吕粱,磨剑数年,今将试锋芒„„“这样的豪情壮志,使我也心潮澎湃,信心倍增。”之乎者也“、”加减乘除“、”ABCD“、”力电光声“,一个个知识点仿佛也充满活力,微笑着向我们走来。

中午,同学们说说笑笑,教室里一派生机。可那一天,我们流泪了。老师用沙哑的声音为我们加油。望着老师那疲惫而又不舍的眼睛,我们流泪了。不愿让老师再为我们而担忧,为了这份爱,我们一定尽我们所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回报老师。会的,一定会!因为我们的活力和爱会创造奇迹!有一次和一名同学一起去预备年级做报告,一名男孩问:”大姐姐,你怎么看待人生的成与败、得与失呢?“我们一愣,过了片刻,我说:”追求和向往是人生必须的。而真正的成功却是来之不易的。只希望你们,包括我们自己,都能走完人生中完整或不完整的旅程。“他们笑了。脸上充满阳光与稚气。我们也笑了,为自己曾有过这样纯真而快乐的日子。

菁菁校园,留下我们多少故事,这些故事是那么精彩,那么活力四射。这里有笔砚相亲、晨昏相伴的真诚友谊,有比赛场上飞扬着的欢呼与呐喊,更有落日红叶、雨打芭蕉的完美意境;这里有默默伏案的少年、勤勉的园丁,有三点一线的紧张,更有青春放歌的朝气。写下它,写下这充满活力的岁月,写下我们难以忘记的校园故事。【精析】

这篇文章截取了校园生活中几个典型的片段,有清朗的晨读,有围坐一团攻克难关后”仿佛清风吹走乌云般的爽朗“,有给预备年级做报告时的愉悦和深思,有真诚友谊,有比赛场上飞扬着的欢呼与呐喊,有三点一线的紧张,更有青春放歌的朝气。无不是作者的独特体验„„正是这一组组镜头,构成了青春岁月的丰富画面,激荡出青春的活力。点面结合,充满激情。

训练平台

1.题目:合作

提示:生活在集体之中,你一定有过与人合作的经历,如相互切磋学习经验,一起参与科技制作,分工创办班级小报,共同夺取球赛胜利,等等。在交流中学会学习,品尝快乐;在协作中学会做事,分享成功。请选取你生活中的一段经历,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

要求:(1)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2)600字左右;(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题目:我要说声谢谢3.题目:瞬间的发现4.题目:对与错

5.题目:的乐趣

要求:(1)在横线上填写适当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如”登山的乐趣“、”办报的乐趣“、”劳动的乐趣“等等;(2)以记叙为主,有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3)书写规范,卷面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

提示写作:这个半命题作文对于填空内容已作了提示。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历过很多有乐趣的事,所以应该有话写。写作中一定要突出”乐趣“,即体现出愉快,有趣味。

6.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在题目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在正文第一行。(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若需出现校名、人名,可用化名代替。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引言+半命题“的作文,引言对我们理解题目很重要,提示也提供了一些词语,对考生来说,审题不是难事。问题在”为什么生活需要",这才是考生要思考和写作的重点。

7.题目:

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例如:诚实的我,幸福的我,成长中的我,渴望理想的我·„一(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否则扣分。8.题目:当我面对

要求:(1)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挫折、荣誉、成功、鼓励、打击、某种目光等)。(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第3篇: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不该丢失的---》写作指导及佳作赏析

学科:语文主备人 :雷文娟复备:九语组审核:王福娈日期: 【作文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的同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反省自我;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不该丢失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个人经历,也可以就此发表你的看法、感情等。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做好半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半命题作文

八年级半命题作文写作训练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综观近年各地中考作文试题,半命题作文占有相当的比例。这是因为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掌握在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那么怎样才能写好半命题作文呢?

一、要弄清题意。

半命题作文从形式上看,由文字部分和填空部分组成,有的题目前还有一段提示语,后面还有具体要求。我们在拿到题目后,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

如:“善待________(亲人、生命、自己……)”,从这个题目现有的文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这些年来,这类命题方式,已广泛而频繁地被语文老师运用到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去了,诸如《——迷》、《我当——》、《我第一次——》、《我学会了——》、《请到——来》、《——给我温暖》、《我常常想起——》、《——,真有意思》、《——的一堂课》。《——见闻》、《——一角》、《怎样学——》、《读——后感》等等,都属这类半命题作文。近几年,各地语文作文命题不约而同地刮起半命题流行风,半命题作文的比例有增大的趋势。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半命题作文,就成了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

半命题作文就是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学生填写的作文命题形式。对于学生来说,如同在蓝天里放风筝.限制性与开放性兼具。因此考生可写的内容更多,切入的角度也更多,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更紧密,有利于考生尽情地写出自己感受到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就是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学生们填写的作文命题形式。这种命题形式比全命题作文的灵活度要大得多。从本质上说,它只限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选材、立意、组织、结构的的自由留给了作者。

一、半命题作文补题很关键,因为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文题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一般来说,半命题作文,都给出了一些提示性的词语或短语,在补题时,我们既可以从中挑选,也可以另选佳词妙言。在此介绍几种补题技巧,希望大家能补写出正确、鲜明、新颖的标题。

(1)反弹琵琶唱新调

反弹琵琶是一种典型的求异思维,俗称“唱反调”,它突破常规思维,让思维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创立一种跟原意相反但又合情合理、新颖的立意。如作文题《我渴

望》,大部分考生希望得到或体验的都是美好的内容,如:成功、幸福、父爱、母爱等。很少有希望得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___的滋味”写作指导教案

2011-11-11 20:31:56

【教学目标】

1、把握半命题作文补题基本原则,掌握半命题作文补题常用方法。

2、养成将拟题与选材、立意相结合的习惯,学会避免在补题时常犯的几种毛病,提高命题、审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半命题作文补题的基本原则,掌握半命题作文补题的常用方法。难点:引导学生将拟题与选材、立意相结合,创造性地拟出新颖、靓丽的题目。

【教法】设置情境、点拨引导,激发兴趣、提高水平

【学法】自主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

【教具使用】PPT课件、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出示作文题,简单指导,学生当堂完成【文题】

以“___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自定立意;③不少于600字。

【写作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半命题作文

学生考场作文选录

稳坪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半期考试正在进行,七年级的作文是半命题作文:“我xxx的xxx ”有学生的考场作文,写道了摆渡。

读了学生的考场作文,摆渡真诚感谢张克霞同学向我提出的“你要凶一点儿”的建议,但摆渡不能太凶,也做不到太凶。不过,我今后在讲课的同时会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加对个别扰乱课堂纪律调皮学生的提醒并和尽量和班主任一起加大对他们的引导和教育。张克霞同学的成绩虽然不理想,但能够在作文中写出自己心里话,这非常好,克霞加油哦!

张克霞、张飞玲和刘慧琴等同学都写到了摆渡教育教学中的一些优点。虽然摆渡的确做了一些工作,但这些都是作为一个普通老师应该做的。当然,这些优点中,也有学生的笔下生花。

考场内,学生能够在写作范围很广的半命题作文中写到摆渡,摆渡感到荣幸。摆渡没有学生写的那么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一个什么样的人半命题作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个什么样的人半命题作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