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我只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美文摘抄
她叫张俐娜,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她1940年生于福建光泽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受家庭环境熏陶,从五六岁时,她就开始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表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年少时,张俐娜的志向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初中毕业时,她原本打算报考师范学校。这时,她的班主任却希望她报考高中,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于是,她听从了班主任的建议,改变报考志愿报考高中。高中毕业后,她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北京铁道科学院工作,10年后,她回到母校武汉大学任教。
在大学任教期间,张俐娜主要研究天然高分子与高分子物理、天然高分子改性材料、天然多糖溶液性质及生物活性。1984年,她荣获日本政府学术振兴协会奖学金,赴大阪大学做访问学者。在日本访学的那段经历,不仅让她开阔了眼界,而且更加明确了她的科研主攻方向——生物质研究。在该领域,纤维素的溶解一直都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传统方法主要采用高温加热,成本高、能耗大、污染重。
做实验是一名化学家工作的常态,其中付出的艰辛不是外人能够体会的,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实验条件很差。为了做纤维素的溶解实验,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张俐娜辗转多地进行纤维素可降解膜的工业化实验。最早来到洛阳,当时,实验仪器设备简陋不说,条件特别艰苦,甚至连坐的凳子也没有,晚上经常停电,她点着蜡烛继续实验。
2006年暑假,张俐娜来到江苏做低温溶解实验,为了满足温度要求,实验常在深夜进行,她始终坚守现场,和学生一起做实验,常常通宵达旦,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那时,她已66岁。
就这样,经过多年潜心研究,用心实验、迎难而上,最终,她发现了一种新的水体系低温溶解法——用尿素、氢氧化钠和水做溶剂,预冷至零下12℃,将极难溶解的纤维素丢进去,一两分钟便化为黏液。
这种溶剂只需在零下12摄氏度,就能让蔗渣、虾壳、蟹壳等农业废弃物迅速溶解。这些废弃物经这种方式处理后,直接拉成化纤丝纺成服装,还能制成包装袋、发光膜等各种生活用品。而且,这些物品再次废弃后,只需埋入土中2个月,便能被大自然分解得无影无踪。
这项世界首创的技术,简单迅速地变废为宝,不仅敲开了纤维素科学基础研究通往纤维素材料工业的大门,同时解决了我国同类产品高温加热溶解剂引进成本过高的难题。
因为独创的“水体系低温溶解法”,张俐娜由此获得美国化学顶级大奖——安塞姆·佩恩奖。该奖是面向全世界所有致力纤维素领域研究的科学家的国际性奖励,每年仅授予一人。她由此成为1962年设立该奖项半个世纪以来,第一个捧得该奖的中国人。
面对荣誉,张俐娜淡然地说:“我没有想过要当大教授、大科学家,我只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有所成。”
正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张俐娜才从一个化学系的毕业生成长为美国化学顶级大奖的获得者。如果说生命中的辉煌如绚烂的樱花,那么迎来这璀璨的辉煌时刻必须经历漫长寒冬的蛰伏和孕育。这一点,是每一个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都应该知道的。
第2篇:我只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美文摘抄
我只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美文摘抄
她叫张俐娜,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她1940年生于福建光泽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受家庭环境熏陶,从五六岁时,她就开始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表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年少时,张俐娜的志向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初中毕业时,她原本打算报考师范学校。这时,她的班主任却希望她报考高中,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于是,她听从了班主任的建议,改变报考志愿报考高中。高中毕业后,她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北京铁道科学院工作,10年后,她回到母校武汉大学任教。
在大学任教期间,张俐娜主要研究天然高分子与高分子物理、天然高分子改性材料、天然多糖溶液性质及生物活性。1984年,她荣获日本政府学术振兴协会奖学金,赴大阪大学做访问学者。在日本访学的那段经历,不仅让她开阔了眼界,而且更加明确了她的科研主攻方向——生物质研究。在该领域,纤维素的溶解一直都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传统方法主要采用高温加热,成本高、能耗大、污染重。
做实验是一名化学家工作的常态,其中付出的艰辛不是外人能够体会的`,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实验条件很差。为了做纤维素的溶解实验,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张俐娜辗转多地进行纤维素可降解膜的工业化实验。最早来到洛阳,当时,实验仪器设备简陋不说,条件特别艰苦,甚至连坐的凳子也没有,晚上经常停电,她点着蜡烛继续实验。
2006年暑假,张俐娜来到江苏做低温溶解实验,为了满足温度要求,实验常在深夜进行,她始终坚守现场,和学生一起做实验,常常通宵达旦,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那时,她已66岁。
就这样,经过多年潜心研究,用心实验、迎难而上,最终,她发现了一种新的水体系低温溶解法——用尿素、氢氧化钠和水做溶剂,预冷至零下12℃,将极难溶解的纤维素丢进去,一两分钟便化为黏液。
这种溶剂只需在零下12摄氏度,就能让蔗渣、虾壳、蟹壳等农业废弃物迅速溶解。这些废弃物经这种方式处理后,直接拉成化纤丝纺成服装,还能制成包装袋、发光膜等各种生活用品。而且,这些物品再次废弃后,只需埋入土中2个月,便能被大自然分解得无影无踪。
这项世界首创的技术,简单迅速地变废为宝,不仅敲开了纤维素科学基础研究通往纤维素材料工业的大门,同时解决了我国同类产品高温加热溶解剂引进成本过高的难题。
因为独创的“水体系低温溶解法”,张俐娜由此获得美国化学顶级大奖——安塞姆·佩恩奖。该奖是面向全世界所有致力纤维素领域研究的科学家的国际性奖励,每年仅授予一人。她由此成为1962年设立该奖项半个世纪以来,第一个捧得该奖的中国人。
面对荣誉,张俐娜淡然地说:“我没有想过要当大教授、大科学家,我只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有所成。”
正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张俐娜才从一个化学系的毕业生成长为美国化学顶级大奖的获得者。如果说生命中的辉煌如绚烂的樱花,那么迎来这璀璨的辉煌时刻必须经历漫长寒冬的蛰伏和孕育。这一点,是每一个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都应该知道的。
第3篇: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作文
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作文
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这是每一个人必须有的一种素质。而我,却是个小马虎。做事每次都觉得差不多就行。因此,我经常被大人责备。所以,我下定决心要改掉这个臭毛病,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今天我又因为办事不认真犯了一个错误。
中午,吃完饭后,我和往常一样开始收拾屋子。那时,我和弟弟玩儿得正在兴头上,哪儿有兴情去干别的事但又不得不做,我叹一声气摇摇头去干活儿。咦~~!真是脏,但只是地板中间那一块儿有很多灰尘和头发,走过去,连脚都不敢踩下去,真恶心!我拿起工具,三两下将一些明显的地方弄干净了,大公告成。我想:差不多了吧,到处都这么干净,别的地方平时又注意不到,去玩儿喽!
傍晚,爸爸回来了,问我今天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我回答说:“你去检查吧,看房间干不干净。”谁知,他把不干净的地方全都找出来了。我走
第4篇:演讲稿:认真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
演讲稿:认真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我叫xxx,是环境工程系的一名学生。2010年9月加入了太原大学这个大家庭。今天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和学习,首先感谢学校给我这次上台发言的机会,更感谢在学习、生活中一直支持我的老师和同学。
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在大学三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最大的收获认真做好每件事。认真在《现代汉语字典》中的解释是:严肃对待,不马虎;信以为真,当真,认为是真的,而在我的心里认真不仅仅只有这些含义,它在我内心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认真在我内心生根时它是一种态度,把这种态度坚持下去它就发芽了,最后演变成一种习惯时,它就在我内心驻扎着。
不知从何时起,认真已成为我心灵支柱的一部分,认真这个字眼,虽然我忘了它是怎样植入我内心的,但我
第5篇:一生做好一件事美文摘抄
一生做好一件事美文摘抄
英国人达利从小喜爱摄影,后来成了一名优秀的摄影师,作品多次获奖。2011年,阿富汗战争还没结束,达利作为随军记者前往。不幸的是,他在战场上误踩地雷,负了重伤。
在经历了36次手术后,达利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可他的左手和双腿都被截了肢。家人和朋友们都难以接受这残酷的事实,达利却安慰大家说:“幸好我的右手和眼睛还在,我还可以摄影。”达利又试着拿起了相机。他用右手抓稳相机,用残缺的左臂做支撑,给自己拍下了伤后的第一张照片。这张自拍照展出后,鼓励了很多人。
那之后,达利学会了靠假肢走路。可每走一步他都要消耗常人两倍的力气,还要忍着伤口的'剧痛。即便如此,达利又去了阿富汗。在那里,他采访了很多难民。因为有过类似的经历,人们都愿向达利敞开心扉,讲述自己的故事。他拍下了很多真实感人的作品。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