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图形 教学案例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6-05 07:13:3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组合图形 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面积。

2.综合运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把组合图形变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来计算面积。

教具准备:课件、可拼组的几个简单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逐一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说出它的名称及面积计算公式。随后将图形张贴在黑板上,组成几幅美丽的图案。

2.观察这些图形,它们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些图形都是由几个简单的平面图形组成的,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组合图形。(板书:组合图形)

3.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有组合图形?它们都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学生自由说)

4.认识了组合图形,那么大家还想了解有关组合图形的哪些知识呢?(周长、面积……)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面积)

二.探究新知

1.由图1引出例1.

(课件出示)右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认真观察图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说。

(2)汇报交流。(结合课件演示)

①把组合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算式:5×5+5×2÷2

②把组合图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算式:(5+5+2)×(5÷2)÷2×2

(3)你认为两种方法哪种比较简便?

师: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有多种方法,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多动脑筋,选择自己喜欢而又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4)通过学习,你认为可以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学生自由发言,形成初步认识:可以把组合图形分割成几个简单的平面图形,分别求出它们的面积再相加。(板书:分割法)

(5)任意选择黑板上的一个组合图形说计算方法。

2.出示例2.(课件)做一面这样的中队旗要用多少红布呢?(先不出现数字)

(1)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①分成两个梯形。

②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两个三角形。

③用长方形面积减一个三角形面积。

④分成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

(3)提供数据,并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4)比较评价。

(5)你对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有了什么新认识?

小结:根据不同的组合图形,除了用分割法求面积外,还可以先把组合图形添补完整,求出总面积再减去添补上的面积,或用割补法求面积。(板书:添补法、割补法)

三.巩固拓展

谈话引出校园建设新规划。

1.前往综合大楼。求下面指示牌的面积。

2.这是准备新建综合大楼的一块空地,你能帮学校算算这块地的面积有多大吗?你能想出几种算法?

3.小小设计师:

学校想在综合大楼前建一个漂亮的多边形大花坛,种上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花,请你设计一种方案,用上学过的图形,并求出三种花的种植面积。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开心的是什么?

第2篇: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案例评析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实录与评析

张波

执教 道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韩建会

评析

1、使学生理解组合图形的含义,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2、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动脑分析拆分的方法,主动参与,学会和同伴合作交流,从而得出求组合图形的方法。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会观察、比较和概括、总结的能力,学会用多种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学会拆分组合图形,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准备:课件、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知,激趣导入。

1、教师课件展示用七巧板拼出的美丽图案,向学生直观展示用己学过的平面图形可以拼出各种图案。

2、请学生上台用七巧板拼图。板书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

(评析:教师在让学生欣赏完用七巧板拼出的美丽图案后,让学生到展台上拼图,这是引导学生直观理解什么是组合图形的好方法,只是教师在操作的过程中没有弄清楚学生的情况,导致学生没能拼出什么形状来,然而教师也没有在这里采取补救措施,直接就跳到了下一环节,小组交流拆分中队旗的方法。建议是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让学生在家里自己用七巧板拼一拼,再来课堂上展示,这样效果会更好!)

二、合作探究,学会拆分组合图形。

1、课件出示中队旗。

2、学生分小组讨论,将中队旗拆分成己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几种折分方法?

3、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4、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拆分方法。

5、引导学生总结什么是组合图形。

由几个简单的图形拼出来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做组合图形。

(评析: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拆分中队旗的方法时,教师给足了学生时间,学生在交流时也做到了各抒己见,是有效的活动。如果能让学生在小组内先梳理好组员的方法,并做好发言记录,对于同样的方法不重复,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这样的话小组交流时更有效,也省时。)

三、运用拆分,学会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1、课件出示例题:求一间房子侧面墙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学生分小组讨论,看看有几种折分方法,并分别求出面积。

3、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4、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拆分法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共三种求法,具体拆分见课件)

(评析:全班汇报交流时采用了“活力课堂”的形式,学生的介绍结合了学具的演示,能让下面的学生一目了然,发言后的补充很到位,有知识的交流,也有个性发展的建议,说明了学生是在认真倾听,而且也有自己的想法。不足之处是学生在介绍方法时没有配合,存在重复的方法,以及声音不够响亮等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教师指导学生在组内交流时先梳理好方法,进行归类后再汇报的话,效果肯定更好!)

四、巩固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1、课件出示练习,求中队旗的面积。

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学生独立解后让学生汇报用了哪些方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拆分(共有4种算法,具体拆分见课件)。这样即巩固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动脑,观察、方面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此环节可根据教学时间灵活安排讲解的详略。

五、回顾总结、畅谈收获

1、引导学生总结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和关键。方法:一分图形

二找条件

三算面积

关键:学会运用“分割”与“添补”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面积

2、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评析:引导学生回顾总结的环节,有知识的回顾,也有方法的回顾。)《组合图形的面积》课堂评析

新理念提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正确地认识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张波老师在这节课中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从课前学习,到课中交流,作品展示,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的理念。他从课前学习、情境导入、小组交流、资源暴露、知识及方法梳理、实际应用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学生的一思、一言、一行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不仅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上有了进一步的思考,而且在学习方法等方面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早知道的有效布置

张波老师在课前安排了学生在家用七巧板玩拼图的游戏,是为了让学生在头脑中对组合图形产生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组合图形含义的理解。

接着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关于组合图形的经典问题:让学生对熟悉的中队旗进行“割补”与“添补”,要求学生动手制作学具或画一画,把自己方法清楚地展示出来,加上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也有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正是因为在布置了具体而又详细的课前作业,学生才能顺利解决这两个问题,为课堂上的小组交流作好了铺垫。

二、课中小组交流的有效组织

课一开始,张老师让学生展示了课前的成果,也就是用七巧板拼图的游戏,学生个个情绪高昂,教师适时出示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很快进入了课堂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小组内交流“课前早知道”的第一个问题,也就是如何把中队旗的形状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在交流的过程中,整个课堂是“活”起来的,学生有序地一个一个发言,而且有结果也有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说在这样一个大班额的集体中,这种交流形式是十分有效的。有了这个过程,在接下来的全班交流中,学生的思路更清晰,也有了初步的“优化”方案。

三、课中全班交流的有效倾听和补充

接着,张老师有选择地让一个小组的学生到台上和大家交流,小组中的小组长有礼貌地和大家招呼:下面由我们小组和大家交流。接着一个一个轮流交流了自己的方法,一边用自制的学具展示,一边向大家详细地介绍想法,交流完了以后,面向全体学生说:我们的汇报完毕,请问大家还有什么建议?接着下面的同学各抒己见,有对小组中方法的质疑,有对小组成员具体表现的评价,评价各不相同又点点到位,说明孩子们都在认真地倾听,在这里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还促进了孩子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可以说这是数学课堂中的精彩生成!

四、教师的适时引导与寻求价值信息

张老师在课堂中扮演着一个倾听者、引导者,学生在小组交流时,他在关注孩子们的交流情况及大致方法的了解;学生在发言时,他适时点拨,比如当学生们说到把“房子”组合图形拆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及三个三角形时,他及时组织学生思考,有什么想法,学生马上想到了方法的优化;学生发言结束后,他又及时对大家的方法进行梳理,让学生体会到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思维。

五、注重方法的指导与总结

张老师自始至终都注重了方法的指导,课前学习中,有方法的提示;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时时透露着自己的方法;在课堂学习的结束,不仅让学生谈到了问题的解决,也谈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节课中最大的亮点是张老师把课的内容与课堂的组织形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

第3篇:版式设计图形图形的组合教学案例.

《版式设计》子项目

“图形的组合”教学案例

【任务名称】:绘制图形进行组合【任务要求】:对用工具绘制出的两种图形进行调整,然后进行组合 参考效果: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组合图形》教学设计

第13课组合图形

盐城市崇礼路小学 罗茂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不同文件间的复制与粘贴操作;学习用“取色”工具取得其他图形文件中颜色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不同文件间复制与粘贴图形操作的过程中,总结归纳不同文件间复制与粘贴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不同文件间复制与粘贴图形的操作,感受计算机操作的便捷。行为与创新:通过不同文件间复制与粘贴图形的操作,让学生创造新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不同文件间复制与粘贴图形的方法。教学难点:取得其他图形文件中颜色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任务驱动法、比较法、演示法、讲授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小问号想邀请大家去他的家做客,你们想去吗?

2、好!那我们出发吧!

3、同学们,小问号的家漂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组合图形教学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

杨志红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99页“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掌握用分割法或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2)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利用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平面图形面积来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来分解组合图形,达到分解的图形既明确而又准确求出它的面积。

教学方法

图片引入——新知讲授——巩固总结——练习提高 教学用具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组合图形 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组合图形 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