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姐姑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6-05 07:13:1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兰姐姑散文

兰姐姑散文

兰姐姑是我童年时的一个孤寡老婆婆。时至今日(她去世已二十多年了),我都不知道她确切的姓名。就象《红楼梦》中尤二姐、尤三姐一样,“兰姐”可能本来就是她的名字。由于她兰姐姑年龄较大,大家都习惯叫她兰姐姑,而且不论辈分高低都这么叫,渐渐地“兰姐姑”就几乎成了她的名字了。只有那些讨厌她的人骂她时才把后面的“姑”字去掉,并在前面冠以“老”字以解胸中之恨。

在我记事之初,就感觉到她的奇特:她是我唯一见到的整天自言自语的人。她只身一人生活,她的自言自语可能会使她不致寂寞,我想;但是听母亲说她的这一特点可能与她丈夫有关。还很年轻时,她的丈夫就参军打仗去了,有的说是参加了解放军,有的说是参加了国民军,总之一去便杳无音信。是思念使然,还是因为孤独难耐,她患上了自语症。

她的丈夫应当是个长相很好的男人,母亲说,因为她常常会对着我家堂前的毛主席像发愣,看着看着便不由自主会喃喃自语地提起他的丈夫。其实她丈夫的英俊还可以从兰姐姑本身得到一定程度印证,虽然年龄很大,但是她的五官轮廓依然隐约让人联想她年轻时的美貌。尤其是当她常常捧起自己的小脚仔细端详时,那标准意义的“三寸金莲”,似乎已能很大程度地印证她少时的风采(关于女人小脚与其气质之美的联系,辜鸿铭先生是有过论述的)。

兰姐姑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五保户,她有一个远嫁他乡名叫秀淑的女儿。但是,她的女儿很少来看她。因此,生产大队还是给予了她五保户的称号,不过,习惯自力更生的她却很少接受生产大队给予她的任何待遇。她的要强一度让我感到敬佩,但同时又很不理解。她每天很早就起来,到野外去弄野菜和采摘柳叶。野菜是她的主食,柳叶是她洗眼和美容的特殊材料(现在实在不好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但是在那个点煤油灯熬夜过日子的年代,她视力实在好的让人惊讶这却是事实)。

她很会做饭,她用野菜做的粥总是散发出一股特殊香味,让我垂涎欲滴。她看到我眼巴巴盯着她时便会主动给我盛上一碗,为此,我常常被母亲臭骂,并被强拉着走开。然而我还是变着法子来拜访她,之所以这样,并非单单为那香喷喷的.野菜粥,还在于她常常会为我准备的礼物——红枣。每当刮风下雨,院子里的枣树上都会多少落下几颗枣,兰姐姑会准时出来给我拾枣并收藏起来,等我去领。

“林子,猜猜看,这次我手里有几个枣子?”她把手背在后面,笑着对我说。我对她的问题从来不感兴趣,总会绕过她的身去把枣子从她手里抢过来。看着我洗都不洗就把枣子一个一个丢到嘴里,被我战败的她便开始对着我微笑。

印象当中,兰姐姑是个铁人,从没有得过病。仅有的一次卧床休息是因为下大雨屋子部分坍塌,她被屋顶掉下的椽子砸破了头。但是,这样如此健壮的老太太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那时我在外住校念书,一个星期天回家,母亲说兰姐姑没了。其时她已被埋入地下好几天,我赶回家时一切都已平静,好象什么都没发生过(可能压根就没有太让人惊动)。我偷偷看了她住过的简陋屋子,算是为她送行。

今天妻带着女儿上街,顺便买回来一些枣。我洗几个放在嘴里,不自觉突然想起了这位离开我多年的倔强要强的老人。打开笔记本来写这篇有着特殊意义的文章时,我的心里已是湿漉漉的,很不是滋味。

第2篇:丑姑散文

丑姑散文

丑姑没名,因貌得丑姑的称号。说是当年她娘生她时,难产,产婆费了老大的劲,才把她从她娘肚子里弄出来,一落地就把产婆吓了个跟头,这孩子长得活脱脱一只兔子,按现在的说法——兔唇。小丫头哭劲还挺大,她爹抱到野地里,到底没舍得扔了。抱回来往炕上一扔,当个小猫小狗一样的养活。

丑姑虽丑可智商极高,从小学到高中,把把全班第一,到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学校想要保送她上大学,可校长看见她那张脸,一脸汗水,她的事就此成了未知。没有学校保送,她也一样考上了名牌大学,可父母死活不让她读,理由很简单,没钱。

丑姑捧着入取通知书没哭没闹,几下撕了,安心在家种地,闲时捧着本关于种菜的书,认真的看。父亲瞧着她的样子,其实心里也内疚,当时听了她娘的话,别让丑娃出去显眼了,她那个摸样,在外也是受苦。他寻思也是,那个大公司能看上这么丑的娃,上了大学也是白上。

丑姑看书并不白看,自己琢磨着种出的新品种,秋下到卖出了好价钱。惹得村里人一阵阵的.眼红,特别是村长家的二儿子刘强,经常来找丑姑学习,俩人在地里一谈就是一小天。

一年下来,刘强非要娶丑姑为妻,把村长的鼻子都快气歪了,有道是儿大不由爷,村长一分钱没给他们,随他们自己过去。

刘强和丑姑的婚礼几乎轰动乡野,全村的老少爷们大姑娘小媳妇都来了,抱着一份看热闹的心里,瞧瞧这对不搭配的夫妇怎么出场。

刘强挽着丑姑的手很自然、很体贴,好像丑姑原本就是颗珍宝,需要他呵护一样,羡煞了前来观礼的大姑娘小媳妇。可她们私下里断言,他们过不长,那个男人不喜欢俊俏,那个老爷们能乐意领个丑婆娘过日子,瞧着吧!不出一年半载。

日子是最经不起推敲的东西,转眼刘强和丑姑家的老二哇哇落地了,俩人在一起整整生活了十年,从没拌过嘴,俩人的心都用在了家庭、还有培育新品种上,如今他们家的小楼是村里最显眼的,他们家的车也是村里最新的,连公公村长都不得不对这个丑媳妇另眼相看。

日子过好了,丑姑的脸上多了笑容,可最近她经常觉得胃部不适,偷偷的去医院一查……胃癌。走出医院的时候,她觉得脚非常软,以前浑身用不完的力气,一下子消失了。

这时手里的手机响了,是男人刘强,她没接,眼圈先红了。

勉强走回了家。刘强焦急地站在门口,问她去哪了。她两眼一瞪,吼道:“老娘去哪!要你管。”

刘强被吼的一愣,火气蹭一下上来了,站在院子里俩人像斗鸡一样掐开了。邻里伸长了耳朵,心里暗笑,哼!就知道早晚有这一天。

吵架这东西,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吵得最凶那天丑姑抽了刘强一个耳光,鼻血把他前襟染成了酱红色。刘强被打急了,跳起来骂:“你个丑八怪,也就我肯要你,这些年我看是把你惯上了天,让你不知道自己的摸样了,去去去照照镜子瞅瞅,瞧瞧你那令人恶心的样子,哼!实话告诉你,和你干那事的似乎,我都不敢看你的脸,怕吐。”

丑姑的身体剧烈摇晃着,心被一把刀狠狠地戳了一个大窟窿。她扭身抱起了二娃,呜呜地哭了一下午。

刘强一甩手,走的无影无踪。

没出几日,村里人发现他们分开来住了,细问,说是离了。听见的人,无不庆幸,这就对了,都说他们过不长,能过上十年已经算是极限了。

刘强其实不想离,骂了她之后,肠子都悔青了。可他看见丑姑那双死灰一样的眼睛,就知道他们完了,再也回去往日的和谐。

生活并没有因为他们婚姻的变化,而受到什么影响,人们照常上地,干活,做饭,睡觉。

只是小楼里再也不见了明晃晃的灯光,一到晚上漆黑一片,像栋鬼楼一样矗立在哪里。

刘强每晚都要在小楼边上转悠半天,抬头看着卧室的房间,一片漆黑,为什么丑姑不开灯哪?他不明白,不明白就想弄明白,一问之下,才知道,她并没住在小楼,去哪了,谁也不知道。

转眼一年过去了,丑姑像是一场冬雪,在春天的阳光下,消失的无影无踪。刘强找她,说是孩子想妈妈了,丑姑的父母哭了,拿出她的遗像,阳光下她的笑容还是那么怪异,可在刘强心里却是那么动人,他仿佛一下子明白了,她为什么要和他吵架,为什么要让他伤心,她是早知道有这一天,不想他难受。

刘强抱着遗像没有哭,重新打扫了小楼之后,他带着孩子们住了进去,卧室里摆上了丑姑的遗像,他常对着遗像傻笑。

不知道有多少未嫁的姑娘,想走进他的心,想住进他的小楼,可他看都不肯看人家一眼,他说,他一辈子的妻,只有丑姑。

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培养他们的孩子,然后去和丑姑团聚。

第3篇:姐的散文

姐比我大了六七岁,注定是我一生的守护神。

我们小时候住在一个大杂院,大大小小十几个小孩,她算是较大的一个姐姐。我们那时最喜欢约在一起藏猫猫,一个大杂院里有着四个小院子,十几个小孩分散着藏开来,那个做猫的,要花点功夫才交得了差。我姐他们几个大的,总能瞅准机会从藏身之处溜出来,趁那个当猫的到处寻人时快速跑到起点,大喊一声“司令!”这就表明他们赢了,可以免去当猫的惩罚。而我是年龄较小的一个,老实愚笨,又想躲藏又想冲出去喊司令,于是身影恍恍惚惚,最容易被发现而被逮住。我姐为了保护我,想尽了办法。我家有个小阁楼,于是我姐先让我爬上阁楼,再让我把梯子收上阁楼,她再去找地方躲藏。这样即便那个当猫的猜到有人藏在楼上,也不能爬上来找人。我是彻底安全了,但因为院子大,地形复杂,一场游戏下来也会持续较长的时间,一来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水花姐散文

水花姐散文

水花姐在大姨家里排行老二,今年50出头,五官端正脸较圆,个子中等有点胖,特别是现在肚子挺起来了,就显得矮了些。

水花姐嗓门挺大,老远就能听见她哈哈的笑声,说话快人快语,待人办事都非常热心。

水花姐嫁到邻乡的一个村子里,六七里的路程。虽已是又当外婆又当奶奶的人了,但常常自行车一拉,回娘家转上一圈,把大姨家她能做的事做完,然后又骑上自行车回去了。

就像水花姐她们看着我长大一样,我也是跟在一群表姐后面,看着水花姐怎样历经生活的磨练,长大成人,然后出嫁为人妻母,继续顽强地奋斗着、生活着。

水花姐常说她的命是我妈妈给捡回来的。因为就住隔壁,吃过晚饭洗过碗,妈妈总喜欢带我们姐弟几个,到大姨家玩。有一次去时,大姨一家十来口人正围在厨房的小圆桌上吃饭,站的站坐的坐。妈妈看了看,随口问了一句:“水花怎么没吃饭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郭姐散文

郭姐散文

郭姐,是老婆的同志,我与老婆相处就认识了郭姐,一晃也二十多年了。郭姐憨厚老实,言语不多,与谁也不争什么,也从不讲究吃亏占便宜。对谁好,嘴上不说,心里记着,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一定想着该想着的,悄悄的送来,不声不响的离开。姐夫十年前有病走了,郭姐就一个人过,女儿郭阳多次劝过她找个相当的,也好有个伴。郭姐不搭这个茬,不说不理也不找,她知道一个人好过,多一个人事就会多,生活本来就不易,再添些事,好事也变成了坏事。

郭姐领着郭阳过,一个人的工资两个人花,挺艰难的,但郭姐从来也不说。在她看来,说又能怎样?日子还得自己过,困难还得自己克服,知道怎样安排好生活就可以了。

郭阳结婚了,有了儿子,郭姐就成了保姆。郭姐一心倾注在孩子身上,把个男孩培养的像个书塾家的孩子,很有礼貌,很懂事,很知道疼姥姥。

郭姐病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姐,恩重如山散文

姐,恩重如山散文

姐姐出嫁的那天,我是她唯一的亲人。按我们那里的规矩,女孩子出嫁时,都要向父母磕头,以感谢他们多年来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但姐姐没有人磕头。四大爷就说,大丫头,就朝你爹娘当年离去的方向磕一个,算是谢谢他们生你之恩吧。姐姐就朝南方跪了下来,重重磕了3个响头。随同她一道磕的还有我,随后,我又给姐姐磕了3个响头。姐姐一下子把我搂在怀里,说,小弟啊,以后你就只能靠自己了。

我5岁那年的一天,娘带着一竹筐子的土豆去赶集,结果一直到太阳落山都没回来,爹简单地交代了我和姐姐几句话就出去找娘了。可是,不知是什么原因,爹也没有再回来。从此,爹和娘便杳无音信,我和姐姐成了孤儿。

我问姐姐,爹和娘是不是永远都不要我俩了?我们会不会像电视上说的那样,被人贩子抓去卖掉?姐姐说,小弟不怕,不会的,爹和娘只是出了一趟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兰姐姑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兰姐姑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