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语文教学课件设计
语文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5自然段,理解“理所当然”、“协调有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段。
3.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美”。
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这美丽的风景。
二、精读课文,感悟“美”。
出示自读提示:读2—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
(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
2.理解“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3.师范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仿佛看到什么?
4.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
5.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
(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
(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
(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3.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
(2)理解“理所当然”、“伏”。
(3)透过“理所当然”“伏”看出这里的人(敬老)。
(4)朗读感受美。
4.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
小练笔。
假如来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升华,赞颂美
1.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2.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的精神。(无私奉献)
仅仅在赞扬搭石吗?还赞扬(乡亲们)
赞扬乡亲们什么样的美好情感
3.齐读最后一句,读出内心的感动。
四、拓展延伸,发现美
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我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
读读句子:美就在身边,美就在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
请大家也用这种句式把找到的美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有一颗发现美的心,回家后把你发现的美写出来。
第2篇:语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能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到人类模仿生物制造东西的例子,体会仿生学的意义。
教学时间:2—3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 师板书课题: 人类的“老师”
2、 生读题,怎样的人可以称为“老师”?
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谁是人类的“老师”?
3、预习中有什么难点吗?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相机指导
启示机翼破碎机毁人亡关键 教训性能新式轻而易举超过承受
均匀袋鼠跳跃坦克
(2)交流预习中对词语的理解
(3)指名分节读课文,互相评价
2、 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2)交流,练习概括。
第一段(1)以科学家从鱼儿能在水中自由升降获得启示,发明潜水艇为例,指出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第二段(2—6)列举自然界的种种生物,表现了人类以它们为老师才有了发现、发明、模仿,创造出新事物。
第三段(7)呼应开头,点题作结。
3、 齐读全文
三、生练习书写生字
四、布置课外作业。
1、 朗读课文多遍。
2、 完成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朗读词语
2、 指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 自由朗读。
2、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3、 “可以说”三个字可不可以省略?(不可以,鱼类是动物,它们在水中生活,不可能像人类的老师那样去教别人。但是人类确实从鱼类的升降现象中获得启示才发明了潜水艇,从这个意义上说,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4、 齐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二段
1、 自由朗读课文。这一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 第2自然段在课文中起的是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何止”是什么意思?
3、 齐读第2自然段。
4、 这里的“老师”指的是谁?从他们身上,我们人类学到了什么?
5、 四人小组自学。
要求:
(1)从3、4、5自然段中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学。
(2)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填写表格:
自然段
起因
发现
结果
6、 检查自学情况。
(1)第3自然段
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研究蜻蜓的翅膀,解决了机翼因为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
研究苍蝇、蚊子等的飞行特点,造出了性能优良的新式飞机。
(2)第4自然段
奇怪现象:轮船开不快。
分析原因:流线体在水中的阻力是最小的。
改进后的结果: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3)第5自然段
A:做一个捏鸡蛋的试验。你们想知道原因吗?
B:课文中的哪句话说出了原因,大家读一读。这句话里,哪几个词语是最重要的?(均匀、分散、各个部分)
C;设计师就从这样的现象中受到启发,设计出了哪些建筑物?
D:这样看来,谁是建筑师的“老师”?
7、 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来朗读。指读,点评,齐读。
8、学习第6自然段。
(1)、 除了这些,人类还模仿什么生物发明了什么东西呢?
(2) 省略号什么意思?
(3)、齐读第6自然段。
四、学习第三段
1、 指读这一自然段。
2、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这句话起的是什么作用?
3、 齐读。
五、布置作业。
收集课文以外的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
第三课时
一、齐读全文。
二、合作探究
1、 学习了课文,你觉得有什么启发?
2、 除了文中列举的那些事例外,人类还向哪些生物学习过?
学生交流课后搜集的资料。
三、作业
1、 朗读课文。
2、 默写词语。
3、 说说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 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7、人类的“老师”
蜻蜓的飞行特点 性能优良的新式飞机
鲸的外形提高轮船飞行的速度
鸡蛋的薄壳结构 轻便省料的建筑物
第3篇:语文复习课教学设计课件
语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走进修辞王国》 同福小学 : 陈敏 教学目标:
1、复习小学阶段常见的六种修辞方法。回顾成语和古诗句中的修辞。
2、复习小学阶段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句段,能正确判断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方法,进一步明确这六种修辞方法在表达中的作用。
3、学习运用修辞方法,进行片段练习。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修辞方法的妙用,并能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运用。教学准备:
1、相应的习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本课任务: 师:同学们,今天陈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复习修辞。(板示:修辞)“修辞”,在现代汉语里,可理解为运用语言的方式、方法或技巧规律来“修饰言辞”,或者说话、写作中积极 “调整言辞”。
小结导入:其实,修辞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
二、复习新授:
过渡:在六年的语文学习中,
第4篇:《语文园地七》教学课件设计
《语文园地七》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要把自己所写的人的精神风貌表现出来。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完以后要认真修改。
3、了解引号的作用。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写完以后指导认真修改。
教学时数4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本组教材都是写人佳作,从科学家、艺术家、残疾人到普通农民,他们在
第5篇:练习1语文教学课件设计
练习1语文教学课件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准词语中多音字的读音,提高据词定音的能力。
2.能初步分清激动、感动等近义词的意思和用法,能在句子中选择填空。
3.理解两句格言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两句格言的意思。
教学过程
1.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①看拼音读准字音,比较每组词语中多音字的不同读音。
②通过比较,把多音字的音和义连接起来。
第一组:模读mu时,是指模子、模样、模具。除此,都读mo,如模范、模糊、模仿。
第二组:分读fen时,表示成分、职责和权利限度的意思,如分量、分内、分外等。
读fen时,表示分开的意思,如分散、分开、分别、分辨等。
第三组:似读shi时,如跟似的,除此外都读si 如似乎、相似、似是而非等。
第四组:转读zhuan 时,是旋转、绕着某一物体转的意思,如转椅、转动、转炉等。
读zh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