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数学教案《加法—合并》
数学教案《加法—合并》
数学教案《加法—合并》
教学目标:加法引入,加法运算的实际含义之一,组合。
1、 通过合并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并能通过计数求得结果。
2、 知道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3、 初步感知两个加数位置交换,结果不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建构的思想来处理学习过程,以达到建构加法的目的。
难点:探索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设计:
(一)引入阶段:
1、 启发谈话,创设情境。
小朋友你们喜欢秋游吗?以前你们去过哪些地方秋游?有一个学校的小朋友他们上个星期去动物园秋游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游玩了哪些地方好吗?(出示课本第25页第1题)
2、 你看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学生1:有2只大老虎,有4只小老虎。
学生2:我看见了4只小老虎,2只大老虎。
大老虎和小老虎合起来一共有几只老虎?
学生:有6只老虎。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是看着图数出来的。
学生:我是用手指显示出来的`。
学生:我在每只老虎的身上放一片小圆片,根据小圆片的片数,就可以知道有多少只了。
学生:我是用计算条来得出数目的。
我们可以知道2只大老虎加上4只小老虎,一共有6只老虎。算式:2+4=6。有的小朋友是先数小老虎再数大老虎的,那么谁知道这加法算式应该是什么?4+2=6
这2个算式是什么算式?你会读这个加法算式吗?
生:2加4等于6;4加2等于6。
在这个加法算式中,+叫做加号;在加号前面的数我们叫做加数;在加号后面的数我们叫做加数;最后算出来的结果我们叫做和。
(二)探究阶段:
观察、比较加法算式。
(1) 小朋友真聪明,能在动物园里发现我们的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仔细观察刚才故事中的两个加法算式,你发现其中有什么秘密吗?
①都使用了2、4、6这3个数。
②2、4在加法算式中的位置不一样,而和6没有改变。
2、4的位置怎么不一样?(交换了)你数的先后顺序不同,你会得到不同的加法算式
③在算小老虎和大老虎合起来一共有几只老虎时我们可以用加法来算。
(2)小结:在算小的动物和大的动物合起来一共有几只动物时我们可以用加法来算。
(三)应用阶段:
(1)出示三幅图讲故事、写算式。
(2)看着三个加法算式,6+1=7,2+5=7,4+3=7编出三个小故事
(3) 你能看着上面的加法算式写出这些加法算式的交换题吗?
(四)拓展阶段:
(1)你能不能用4、7、11这三个数字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并说说它的小故事?
(1)学生开展想象力可以自编自画;也可以组成小组,写好后请别的小朋友编。
反思
这节课让学生在秋游活动中学习加法,改变以往的计算教学,确实使学生学得愉快,知识的掌握也很不错,尤其是口头编故事,学生兴趣盎然。整节课教学目标也实施的很好,对于加法交换律学生也能自己发现,自己小结。不过整节课由于只围绕秋游展开,编故事的时间花费很大,因此类似的练习较少,笔头练习的更少,所以最好再安排一节练习课,这样才能把知识学得扎实。
第2篇:加法(合并) 教案
课题:
加法(合并)教学目标:
1、通过合并引入加法,并通过计数求得结果。
2、能说出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初步感知“两个加数位置交换,结果不变。”
4、能从不同的角度说出图的意思,并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5、通过合并、添加等具体实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
6、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的和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用建构的思想来处理学习过程,以达到建构加法的目的。教学难点:探索加法交换律。教学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星期三去秋游了,我们去了哪里了呢?
2、现在我们要和小丁丁和小巧他们一起去逛动物园。
二、学习探究
1、出示主题图1,观察题意:
师:他们来到了野生动物乐园,在草地上,他们看到了什么? 生:2只大老虎和4只小老虎
2、师:你能不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呢?
生:大老虎和小老虎一共有几只?
有2只大老虎,有4只小老虎,一共有几只老虎? 师:你会用算式来表示吗? 生:2+4=6(板书2+4=6)
师:在这个加法算式中,除了一个我们熟悉的等号,还有哪个新的运算符号?“+”叫加号,跟我读“加号”。
像这样用加号连接得算式,我们叫它加法算式,谁来读这个加法算式?
(2+4=6,跟他一起读)
师: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
谁再来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们知道,2只大老虎和4只小老虎合在一起得到了6只老虎,我们把2根小棒叠放在一起,就组成了加号。我们就更加清楚的感受到加法就是两部分合在一起。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加法。出示课题――加法(合并)
在加法算式中,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前面的叫“加数”,“+”后面的叫“加数”,“=”号后面的叫“和”
师:大家发现什么?
我们大家想一想,除了2只大老虎加4只小老虎,还能怎么算?(4只小老虎加2只大老虎)算式怎么表示?4+2=6 我们可以先列大老虎加小老虎,也可以先列小老虎加大老虎,得到的总数是一样的。尝试练习
师:在鸟类生活区,他们又看到了什么?
请同桌两人先根据图说一说数学故事,再算一算。(同桌讨论)语言要求:有(),有(),一共有()?
生:2只红鹦鹉3只绿鹦鹉,共有几只鹦鹉? 2+3=5或3+2=5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纸第一题,根据图,先说一说故事,再写一写算式。
(引导学生观察每对算式,说说这些加法算式的异同点,得出加法交换律。)
2、加固练习
请小朋友先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习,汇报,交流。
3、师归纳:看图计算时,先要看清每一类物体的个数,然后列出算式,在加法算式里,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完成练习纸第二题:找朋友。
1+2=3 3+5=8 2+4=6 4+4=8 4+4=8 2+1=3 5+3=8 4+2=6 又来了一个算式2+7=9,你能说一说它的朋友是谁吗?7+2=9
四、总结归纳: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呢?(认识了加法,还会交换加数的位置,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第3篇:加法数学教案范文(17篇)
编写教案时要注意语言简练明确,条理清晰,材料丰富,方法灵活多样。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思考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加法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课件、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小朋友,准备好了吗?上课。
同学们好,请坐。
一、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你知道有火眼金睛、七十二变本领的是谁吗?大家真厉害,就是孙悟空。谁孙悟空的老家在哪?看来大家都知道孙悟空的老家在花果山。现在
第4篇:加法数学教案(优秀16篇)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编写的一种教学参考工具,用于指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教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最后,希望这些教案范文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加法数学教案篇一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cai课件,小棒。
教学活动。
设计修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有几瓶牛奶。
(现在一共有几瓶饮料?)。
2、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