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七夕》赏析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6-02 07:13:2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李商隐《七夕》赏析

李商隐《七夕》赏析

《七夕》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先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再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而渴望能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全诗想象丰富,语言精美,感情深厚。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李商隐《七夕》赏析,希望有所帮助!

原文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译文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好诗啊,既可以认为是对七夕相逢的珍视,因为是如此长时间的离别所带来的,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嘲讽,因为为了一度来就要付出无期别的代价。

创作背景

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这个传说中优美的爱情故事,令历代诗人吟咏不已,令感情孤寂的人心醉神驰。约大中七年(853年)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诗人仰望天空,遥想牛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爱妻早亡,于是创作了此诗来追悼亡妻。

文学赏析

此诗前二句写诗人在七月七日晚上仰望天空,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的美好情景:织女已经过河,并且走出凤幄,分开障扇,与牛郎相会;乌鹊完成填河铺桥的任务之后,全都撤回去了。诗人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唯有自己独留人间,再也无法与她相会,于是诗人在后两句中发出沉痛的感叹,渴望能像牛郎织女那样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其中,第三句的“争将”一词写出与亡妻天人阻隔、阴阳渺茫的极致哀叹,显现人间死别反不如天上一年一度之相会,明显地表达出悼亡之情。

全诗想象丰富,从天上想到地下,从牛郎织女想到自己的爱情生活,语言精美,感情深厚,借景抒怀,诗意在诗人的想象中奔驰,充分表现了诗人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有《李义山诗集》。

注释

(1)七夕:农历七月七日,传说牛郎和织女这天在天河的鹊桥上相会。

(2)鸾扇:上面绣有凤凰图案的.掌扇。鸾,凤凰一类的鸟。扇,指掌扇,古时模仿雉尾而制成的长柄扇,用于坐车上,以敝日挡尘。庾信《和乐仪同苦热诗》:“思为鸾翼扇,愿备明光宫。”

(3)凤幄:闺中的帐幕;绣有凤凰图案的车帐。

(4)星桥:鹊桥,传说七夕这日天下的喜鹊都飞往天河,为牛郎和织女相会搭桥。庾信《舟中望月》:“天汉看珠蚌,星桥视桂花。”

(5)争将:怎把。

(6)无期别:死别;无期重逢的离别。庾信《送周尚书弘正》:“共此无期别,知应复几年?”

(7)一度:一次。

名家点评

清代朱彝尊:深于怨矣。(《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

清代陆鸣皋:剥入翻新。(徐德泓、陆鸣皋合解《李义山诗疏》)

清代姚培谦:情种相缠,历劫只如弹指,况年年一度耶?(分体笺注《李义山诗集》)

清代纪昀:亦浅亦直。(《抄诗或问》)

清代何焯:无期别,谓此生永沦使府也。(《李义山诗集辑评》)

清代屈复:人间一别,再见无期,欲求如天上一年一度相逢,不可得也。(《玉溪生诗意》)

清代冯浩:此篇亦悼亡作。(《玉溪生诗集笺注》)

清代张采田:

①此亦感逝作。无期之别,年年枨触,情何以堪!读之使人增伉俪之重。(《李义山诗辨正》)

②诗是悼亡,亦兼慨“两度填河”之恨。妙处无穷,任人自领。(《玉溪生年谱会笺》)

第2篇:李商隐《壬申七夕》赏析

李商隐《壬申七夕》赏析

《壬申七夕》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的一首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商隐《壬申七夕》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壬申七夕》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注释:

①壬申:大中六年,时商隐在梓州柳仲郢幕。诗写织女珍重佳期之意。

②何逊《七夕》诗:“仙车驻七襄,凤驾出天演。”

③心心句:一心等待七日早晨霞之升起。形容切盼佳期。宋若宪《催妆诗》:“催铺百子帐,待障七香车。借问妆成末?东方欲晓霞。”

④日薄:(七日)将晚时·日光渐淡。嫣:同蔫,蔫萎不鲜活。

⑤桂嫩:指初七夜新月半圆。

⑥古乐府《陇西行》:“天上仁何所有,历历种白榆。”榆,星榆。天上群星罗列,如白偷林立。榆高星斜,谓斗转星移,银河影斜。

⑦卜肆:占卜的摊子。汉严君平卜旅于成都,日得百钱以自养,则闭肆下帘以授《老子》。见《汉书》王吉等传。《博物志·杂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乃乘槎而去。后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此人问此是何处。答日:‘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太平御览》卷八引《集林》:“昔有一人寻河源,见妇人浣纱,以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云:‘此支机石也。”槎:木筏。

译文

难得等到七夕她已驾着七香车。刚刚两心相会又忧无情的晓霞。

清风夜静,唯有玉佩的响声,日光微弱点吧,不要晒枯了艳丽的鲜花。

月中的嫩桂,它把馨香传得更远更远。星间的高榆给人间送来舒适的影斜。

她不想人间知道他们相会的事,因妒成都卜肆中有人能识别灵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大中六年(852)七夕作的,是诗人托杜惊转致令狐的失望之作。根据陈寅恪《李德裕贬死年月及归葬传说辨证》云:“大中六年夏间,(义山)奉柳仲郢命迎送杜惊,并承命乘便至江陵,路祭李德裕归柩。”又日:“江陵为商隐与(李)烨会遇之交点,商隐之由西而东,抵于江陵,杜诗之‘即从巴峡穿巫峡’也。(李)烨之由南而北,发自江陵,杜诗之‘便下襄阳向洛阳’也。”按,李烨扶卫公灵柩,三月发自崖州,十月抵洛阳,所谓“首涉三时(按,春、夏、秋),途经万里”(《唐茅山燕洞宫大洞炼师彭城刘氏墓志铭并序》附“第四男烨记”),约七八月途次江陵,正义山迎送杜惊“乘便至江陵,路祭李德裕归柩”时也。故定此《壬申七夕》或作于江陵,大中六年(852)七夕作。

作品赏析

前六句讲的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一二句讲的是织女已驾车渡河,与牛郎相会,他们相会之后,害怕此夜良时将逝,所以“起视夜何其”,直到太阳从东方升起。三四句讲的是牛女相会时,牛郎好像听到了织女环佩的声音,又好像看见了她如花之貌,风轻轻的吹来,所以佩响轻微。日薄,所以花容不萎。想象织女于黄昏时动身离开,故曰“日薄”。五六句讲的是月桂为他们传送嫩香,白榆为他们投影翳蔽,成就他们好合。

末联讲的是织女不想要人间知道他们相会的事情,忌有成都卜肆中识灵槎的人。抒发了自己深切的感叹。末句讲的是双星不想人间知道他们的秘密,深怪成都占卜摊子上的严老头子懂得灵槎而多管闲事。从字面上看,只能作如上解说;至于还有什么特定的寓意,尚无有力证据,不敢妄言。

全诗诗人以织女自况,以牵牛比牛党,令狐绚。

名家点评

清代屈复《玉溪生诗意》卷三:①一言已渡河矣。二惟恐其晚。三、四是初渡景。五、六一夕之内所见;“嫩桂”、“白榆”之外,更无人知,乃成都卜肆,偏有识者,良可疑也。②题以“壬申”二字,便非泛咏七夕,必有寄托,看《赠乌鹊》自知。

清代纪昀《抄诗或问》:了无出色。既云“待晓霞”,又日“日薄”,又用“月桂”、“星榆”等字,亦夹杂不伦。

清代沈厚壤《李义山诗集》辑评卷上:何焯日:“叠字妩媚。”

清代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卷四:此羡得意者之词。两心相得,恰遇良时。风轻日薄,桂香榆影,景物清佳,何由得泛灵槎、窥绝境耶?

清代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卷二:(末联)追慨前游之不遇也,托意微妙。

作者简介

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诗歌成就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有《李义山诗集》

第3篇:七夕李商隐

七夕李商隐(通用6篇)由网友 “冷巷”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七夕李商隐,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辛未七夕 李商隐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李商隐,本诗表达了有情人富贵了成为眷属了也不能忘记为自己成功搭桥的良媒,下面是此诗的原文以及翻译赏析~!

【原文】

辛未七夕

作者: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辛未七夕翻译:

恐怕是仙人喜欢有离别,所以教遥远处的两人有约会的日期。从来天空银河边上,非得要秋风下露水时才约会?清冷的钟漏水平渐渐移动两人相望很久,淡云不连续如静止你过来的也慢迟。我们怎能没有酬谢搭鹊桥的喜鹊的想法呢?只是给乞巧的蜘蛛它们精巧的网丝。

辛未七夕字词解释:

①碧落:碧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李商隐嫦娥七夕爱情诗词赏析

李商隐嫦娥七夕爱情诗词赏析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李商隐《嫦娥》七夕爱情诗词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翻译

云母屏风透出残烛幽深的光影,银河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赏析

这首诗题为“嫦娥”,实际上抒写的是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于环境的感受和心灵独白。

前两句描绘主人公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本来也许可以给独处孤室的不寐者带来一些遐想,而现在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李商隐《七夕》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商隐《七夕》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