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长江三峡》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6-02 07:13:0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长江三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长江三峡》教案

课文题解

长江三峡雄伟壮观,变幻多姿,具有神话般的魅力。我国古代文人曾留下许 多吟咏三峡的脍灸人口的诗文。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李白的《上三 峡》、《朝发白帝城》、白居易的《初入峡有感》等,都是盛赞长江三峡的名篇。

作者刘白羽在幼年时期就熟读过一些描写长江三峡的作品,一心想从大江顺 流而下,领略三峡美妙风光。1960年11月中旬,他如愿以偿,从重庆乘“江津” 轮驶往武汉,历时三日。他的散文《长江三日》记述了这一航程,并描绘了沿途 景色。课文所写的是《长江三日》中的第二日,因所写内容为穿行三峡时所见的 瑰丽奇特的景象,故编者将课文题目定为《长江三峡》。 课文简析

课文以激越奔放的感情,运用抒情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长江三峡雄伟、瑰 丽、险峻的山川景色,热情地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不畏 艰险、奋勇直前的革命精神,并启示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一条前进途径,就能战胜困难险阻的生活哲理。

全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航行三峡总的感受。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描写瞿塘峡的雄伟险峻。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描绘巫峡神奇绮丽的动人姿态。

第四部分(第6—9自然段),写西陵峡的凶险和作者的.实际感受。

全文以“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这条思想线索贯串全文,统帅全篇,这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特点提示

本文即写了三峡水陡,流急、滩险的共同特征,又写了三峡各自的特点,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不同特点又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如对瞿塘峡的描写,则从正面写它的形、声、色、势以壮其观;对巫峡的描写,则多采用贴切的比喻以状其秀;对西陵峡的描写,则通过“江津号”的艰难行进和上行船的小心翼翼从侧面来突出其险。除了挥酒自如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作者还大量引用民歌、民谣、民间传说来扩展意境。这些引用不仅充实了文章内容,增加了历史知识,而且把读者带进了神妙奇幻的境界。尤应注意的是,作者在写景状物的同时,托物言志,使文章寄寓了深刻的思想,给人以启迪。以上几个特点使这篇散文达到诗情、画意、哲理的完美结合。

问题思考

作者在叙写西陵陕这一节江流虽险,却流传着无数优美的传说时,为什么重点表达了对屈原和王昭君的怀念之情?

解题思路

因为这里是屈原和王昭君的故乡,这两个人在历史上有过贡献,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王昭君因促进民族团结而为后人所怀念。这里作者所发的不是一般的思古之幽情,而是提示了这样的一个生活哲理:凡是在历史上有过功绩的为人民作出过贡献的人物,他们的形象将永该在世世代代人民的心中。

第2篇:《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比较阅读,赏析“散文中三峡的神韵”。

2、借助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题

同学们,人们常用“亘古未变”来形容山川河流,现在,山川河流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明年的6月1日,三峡这条古文明的大通道就要消失了,永远的消失了。三峡是灵异的、浪漫的、富有诗意的,这一节我们就一起用心去认读三峡、研究三峡。

二、播放三峡风光片、学生谈从“风光片”中获得的信息。(风光片中的三峡过于文静、单薄)

2、学生补充自己收集的资料。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深深地感到,人们的心中存在两种三峡:一个是自然的三峡,一个是文学作品中的三峡。那么,到底哪个更具魅力?

三、明确研究专题

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要消失了,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文学作品保存了三峡的美丽,这一节我们就一起研读“文学作品中的三峡”。

文学作品的样式很多,可研究的领域依然很广阔,一节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我们只可能就一种样式展开研究,我们这一节的研究专题是:“散文中的三峡神韵”。

四、比较阅读

要求:

自读郦道元《三峡》和刘白羽《长江三峡》,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提示:可以从景物特点、写作角度、语言风格、情感态度等方面比较)让学生跳读两分钟,然后让同一爱好的学生自由组合,学习研讨,进而双方擂台赛。

(谈到情感态度的差异时插入的资料:相同的景物,不同的作者,由此写出不同的意韵;其实,就同一作者,对同一景物也会写出不同的篇章。如李白8岁时流放到夜郎,经过三峡时,他的感觉是“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而到白帝城时,忽然接到大赦的消息,这时的李白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无不烙上作者的感情色彩。)

五、老师引导大家梳理归纳讨论结果

大家刚才找出了许多的不同点,现在我们把它归纳整理一下,着重是哪几方面?

异同点主要体现在:①景物特点②情感态度③语言风格④写作角度

这就是我们这节围绕研究专题重点探讨的四个方面,即四个切入点。

六、引导学生探究研究题

我们从散文中去看三峡,还是一孔之见,三峡是我们民族古文化的繁衍之地,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值得我们去探究的东西还很多。如今,随着“高峡出平湖”的奇观出现,中国人70年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其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令人遗憾的是三峡的灵异、浪漫也将不复存在,它将意味着三峡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下面就请大家凭着对三峡的热爱、了解,思考一下,你将确立哪方面的研究专题。(小小组讨论,后大班交流;所研究的专题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几个人合作。)

(如果时间允许,就其中的某一题探讨研究方向)

七、老师总结

你们关注、研究的领域很广阔,三峡的文化积淀的确很丰厚的。同学们,随着你们走近三峡、研究三峡,美丽的三峡将在你们心中永恒!

第3篇:《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3.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二、课前预习

1、‚三峡‛,西起______省______县,东至______省______县,全长______公里。

2、‚三峡‛的名称(依次)是______峡、______峡、______峡。它们的特点(与名称对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3.‚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是______修辞手法。‚交响乐‛指的是______,‚飞翔‛指的是______。

4.西陵峡中最著名的三个险滩是______滩、______滩和______滩。其中最险的是______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二)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三)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这篇课文描写了在三峡航行时所见到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景象,各自从哪一段写到哪一段?全文可分几个部分?

分析:本文在描写三个峡的具体景象之前,有一段总写感受,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第二部分(第2段)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第三部分(第3~5段),写穿过巫峡时所见的奇秀景观;第四部分(第6~9段),写船在西陵峡上航进的情景和作者的感想。

(二)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分析:课文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航行时看到的气象万千的瑰丽景象,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长江三峡 教案

《长江三峡》

刘白羽

教学目标:

一、认知与能力

1.熟练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2.写景状物能抓住景物特点。

3.能够分析出本文以时空的变化为顺序的组材特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祖国山川之美,体味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

研读本文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来描写三峡奇观的特点。教学难点:

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课时安排: 1课时 布置预习:

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十块钱上印着的是哪一处风景名胜吗?(学生回答:长江三峡)。没错,就是长江三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关于长江三峡的幻灯片。(播放幻灯片,约2分钟)

(幻灯片结束)感叹:“江山如此多娇”,“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江三峡》这篇课文”(板书:长江三峡

刘白羽)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刘白羽(19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

教学目的:

一、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难点:

a、准确理解作者抒发的对祖国山河的深情

b、把握作者通过描形绘色、拟声来状写三峡奇观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长江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全长193公里。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合称。长江在四川盆地东面,横切巫山山脉,在万山丛中汹涌奔腾而下,形成了闻名中外的长江三峡大峡谷。三峡群峰夹峙,悬崖千丈,风光雄伟壮丽,风景如画。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

【创设氛围】

过去有个财主不识字,请了一位老师来教儿子。老师教他写字,写上一划时,老师告诉他这是“一”字;写上二划时,告诉他这是 “二”字;三划就是“三”字。

财主的儿子听了,扔下笔高兴得跳起来说:“识字很简单,何必要请老师呢!”财主听从儿子的话,就把老师辞退了”。

隔了几天,财主请一位姓万的朋友来家吃饭,叫儿子写个请柬。财主的儿子一早就动笔写,大半天还没有写成。财主着急得很,接连去催他。财主的儿子很不耐烦地嘟嚷着说:“姓啥不好,偏偏要姓万。我从早上到现在,才写了五百多划哩。”

【导语设计】

同学们,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让我们见字知意。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山”。)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水”。)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江三峡》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阅读,赏析“散文中三峡的神韵”。

2、借助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人们常用“亘古未变”来形容山川河流,现在,山川河流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明年的6月1日,三峡这条古文明的大通道就要消失了,永远的消失了。三峡是灵异的、浪漫的、富有诗意的,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用心去认读三峡、研究三峡。

二、播放三峡风光片

1、学生谈从“风光片”中获得的信息。(风光片中的三峡过于文静、单薄)

2、学生补充自己收集的资料。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八年级上册《长江三峡》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上册《长江三峡》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