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刘蓉《养晦堂诗文集》原文及阅读答案
刘蓉《养晦堂诗文集》原文及阅读答案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②得,辄③起绕室以旋④。室有洼,径尺,浸淫⑤日广。每履之,足苦⑥蹶⑦焉。既久⑧。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⑨而笑曰:“一室之不治⑩,何以天下家国为?”
(节选自刘蓉《养晦堂诗文集》)
【注释】①养晦(huì)堂:刘蓉居室名。②弗(fú):否定副词,没有。③辄(zhé):就。④旋:徘徊。
⑤浸淫:渐渐扩展。⑥苦:苦于。⑦踬(zhì):绊倒。⑧既久:长久以后。⑨顾:看见。⑩治:治理。
14.下列选项中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径尺”意思是坑洼直径一尺,写出坑洼大,为后面写刘蓉的表现作铺垫。
B.“足苦踬焉”是说刘蓉多次被室中坑洼绊倒,表现他起初对坑洼很不适应。
C.“既久而遂安之”表现了刘蓉因为摔得麻木了而感觉不到室中坑洼的存在。
D.“顾而笑”这个细节表现出刘蓉父亲对儿子行为感到好笑又有些许责备之意。
15.你如何理解刘蓉父亲的话?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2分)
14.C(2分) 1 5.略(共2分。看法1分,现实生活 1分)
附 :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翻译:(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又怎么能够治理一个国家呢?
第2篇:蓉少时读书养晦堂阅读及答案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阅读及答案
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②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③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④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⑤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选自刘蓉《养晦堂文集》)
【注释】①刘蓉,清代文学家。②养晦堂:刘蓉书斋名。③浸淫:渐渐扩展。
④蹶然:猛然。⑤窒:阻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辄起绕室以旋(来回踱步)/ O$ J. N; V7 c5 C B.每履之,足苦踬焉(绊倒、跌倒) G2 e( B, L& F# Y9 F( W# C C.父来室中,顾而笑曰(回头看)2 M“ Q, ?” ` d6 h: O N6 E8 O D.足之履平地(鞋子), j, @9 g E. ?+ P W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小题3】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后 蓉 复 履 其 地 蹶 然 以 惊 如 土 忽 隆 起 者
【小题4】作者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回答。(3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1】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
【小题1】后蓉复履其地 /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
【小题1】习性难改,做学问最重要的是慎重地对待开头。(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从“培养良好习惯”角度讲即可。
解析【小题1】D项中为“踩”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对文章的理解来谈道理即可。
第3篇:《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阅读答案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阅读答案
做阅读题要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一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是行之有效的。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原文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 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 日广。每履之,足苦踬 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 ,父来室中 ,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刘蓉《习惯说》
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浸淫:逐渐,
第4篇:曾国藩《养晦堂记》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曾国藩《养晦堂记》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养晦堂记
曾国藩
凡民有血气之性,则翘然而思有以上人。恶卑而就高,恶贫而觊富,恶寂寂而思赫赫之名。此世人之恒情。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者,率常终身幽默,暗然退藏。彼岂与人异性?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
盖《论语》载,齐景公有马千驷,曾不得与首阳饿莩挈论短长矣。余尝即其说推之,自秦汉以来,迄于今日,达官贵人,何可胜数?当其高据势要,雍容进止,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无以异也。而其间又有功业文学猎取浮名者,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亦无以甚异也。然则今日之处高位而获浮名者,自谓辞晦而居显,泰然自处于高明。曾不知其与眼前之厮役贱卒、污行贾
第5篇:曾国藩养晦堂记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曾国藩养晦堂记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凡民有血气之性,则翘然而思有以上人。恶卑而就高,恶贫而觊富,恶寂寂而思赫赫之名。此世人之恒情。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者,率常终身幽默,暗然退藏。彼岂与人异性?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
盖《论语》载,齐景公有马千驷,曾不得与首阳饿莩挈论短长矣。余尝即其说推之,自秦汉以来,迄于今日,达官贵人,何可胜数?当其高据势要,雍容进止,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无以异也。而其间又有功业文学猎取浮名者,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亦无以甚异也。然则今日之处高位而获浮名者,自谓辞晦而居显,泰然自处于高明。曾不知其与眼前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之营营者行将同归
第6篇:养晦堂记阅读答案附译文
养晦堂记阅读答案附译文
养晦堂记
曾国藩
凡民有血气之性,则翘然①而思有以上人。恶卑而就高,恶贫而觊富,恶寂寂而思赫赫之名。此世人之恒情。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者,率常终身幽默,暗然退藏。彼岂与人异性?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
盖《论语》载,齐景公有马千驷,曾不得与首阳饿莩挈论短长矣。余尝即其说推之,自秦汉以来,迄于今日,达官贵人,何可胜数?当其高据势要,雍容进止,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②,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无以异也。而其间又有功业文学猎取浮名者,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亦无以甚异也。然则今日之处高位而获浮名者,自谓辞晦而居显,泰然自处于高明。曾不知其与眼前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之营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