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故乡的春随笔
故乡的春随笔
如果把人生比作帆船,那么故乡就是永远的港湾;如果把人生比作河流,那么故乡就是永不枯竭的源头。我是大山里的孩子,欢乐的童年是在故乡度过的,故乡的四季是我记忆深处抹不掉的痕迹。
故乡的春夏秋冬各具风韵,故乡的四季也给我们孩童时带来多姿多彩的乐趣和无尽的欢乐。春天是一年的开端,记忆中的春是忙忙碌碌的,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故乡的春天是忙碌的,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正在种植着希望,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息,忙碌的农家人吆喝牛马的声音远远传来,偶尔一缕青烟从房顶升起,飘向蔚蓝的天空。当然对于我们来说任何时候都是玩耍的好季节,尤其是春草刚发芽的暖春了,约上三五个小伙伴,上树掏鸟,下河摸鱼,总是那么贪玩,那么的.调皮,早已把父母的唠叨丢到了九霄云外,当然贪玩总是不顾及任何事物的,一身的伤疤,满身的泥能说明我们贪玩的快乐。记得小时候最喜欢藏猫猫了,把小伙伴的衣服偷偷藏起来,害的小伙伴急的团团转。夜幕时分,一个个小泥娃悄悄地溜进家门,就这样也躲不掉父母的唠叨和责骂,父母总是那样,刀子嘴豆腐心,一边翻腾着干净衣服,一边还不忘唠叨几句。
儿时的我们总是那么的不长记性,总把父母的唠叨和责骂忘得干干净净的,大人一不注意,我们有溜之大吉了,和小伙伴聚集在一起密谋着下次的玩耍“方案”。
爬上树,摘下小小的青杏子,把杏核抠出来,包上一点棉花,放到耳朵里孵小鸡,老人说把刚出来的杏核放到耳朵里,就可以孵出小鸡。等过一段时间,白杏仁慢慢的变成红色,总以为很快就会孵出小鸡,想想那时候的我们真是傻的可爱,傻的好玩。
记忆中故乡的春永远那么忙,大人忙种田,小孩忙着玩。身处异地他乡,故乡的一切总能让我找回丢失的温暖,记忆在那个淳朴的小山村,那些村里的人,村里的景。
故乡的春天无不具有快乐和辛劳,我爱家乡的春天,它那样美丽,那样可爱,那样温馨,那样生机勃勃,让人陶醉、让人留恋。
第2篇:故乡的春杂文随笔
西北的春天总是来得晚,去得快,用俚语讲“春脖子短”。当南方早已繁花似锦,北方已绿草成茵时,春风才第一次拂过这贫瘠之地,唤醒沉睡已久的生灵。当小草露出嫩芽,杏花初开的时节,她又要急急忙忙地离开,只留下满地残花,独自哀伤不已。
故乡就位于西北偏北――春期很短的地方。即使如此,这里的人们也在享受着大自然的一切馈赠。在这片土地上依旧流淌着生活的智慧。
每到三月中下旬,我们总爱去田间地头采摘苜蓿――它也总是最能感知春天的小精灵,大地回暖,它就迫不及待地探探头,好奇地张望这世界,绿油油地点缀大地。我们当然不能错过这时令的美味,迫不及待地采摘回去做凉菜,做苜蓿面;迫不及待地要把整个春天的味道都吞咽进去。那清新的滋味弥漫在舌尖,弥漫进身体的每一寸肌肤中,幻化成令人回味的美好回忆。
四月初,看着一棵棵榆树上挂满榆钱,盼着它一点一点长大,盼着跟家人同伴一起采摘共享丰收的喜悦,盼着吃一碗香喷喷的榆钱饭,那种满足,幸福不言而喻,咫尺可得。清明来临,终于一切梦想成真,幸福和满足自然而然,洋溢着春天的味道,人们都沉浸在春天的欢乐里,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将春天永远留在家人心底。
故乡就位于西北偏北――春期很短的地方。即使如此,我早已成为游子,在远方漂泊四年。每到春天,也会为花开遍地,绿树成茵而赞叹不已,但一到时令,总会想起故乡的苜蓿面和榆钱饭;仿佛只有吃到它们,才会真正觉得春天来了。在外漂泊的几年,回来也能尝到它们,却早已没有了春天的味道。忽然会发现,即使春期那么短,对于远方的游子来说,依然珍贵。
如今,远方的游子早已回来,毕业整整有一年了,度过了凄凉的秋天,漫长的冬天,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春天。眼前的春景,春风依旧,可人已不同,春期似乎更短而又显得珍贵。承受着压力,忙于应对未来的工作和事业,偶尔偷闲却发现再也无暇,无心观赏这美景;不过,我依旧还能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悠闲地采摘苜蓿和榆钱,悠闲地品尝时令的美味。恰恰正是这时刻才觉得春天来了,让自己疲惫的心灵去体会生活和生命的美好。
故乡就位于西北偏北――一个春期很短的地方。即使这样,忙于工作和生活的我依旧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这些长久积累的经验变为生活的智慧,转变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习惯和方式。虽然早已没有了小时候的味道,但春天依旧在。
一场突如其来的雨加雪仿佛让大地一夜间回到了冬天,一阵阵寒风把新绿的榆钱打得枯黄,在枝桠上瑟瑟发抖;一夜之间,满地铺满了杏花花瓣,谁能想像它们才在枝头欢快了几天。望着满地的杏花,枯黄的榆钱,像极了我夏,冬季放假回来后,榆钱风干后的景象。这一刻,我知道故乡的春天快要过去了。
是的,故乡的春天快要过去了。西北的春天多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儿,乍暖还寒本身就是他身上独特的个性。雨雪过后,大地又开始回暖,天气也渐渐热了起来。苜蓿草已碰到脚踝,新韭已郁郁葱葱,站在榆树下,望着枝上依旧枯黄的榆钱,我相信明年春天依旧还会再来,它的生命就如同被砍掉的榆树枝,来年一定会更加繁茂。
故乡就位于西北偏北――一个春期很短的地方。即使这样,大自然依然会给这里的人们馈赠。春天还会再来,它早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里。
时光荏苒,物是人非,愿你我都能拥有春天,带着春天的味道,继续前行。
第3篇:故乡的春杂文随笔
故乡的春杂文随笔
西北的春天总是来得晚,去得快,用俚语讲“春脖子短”。当南方早已繁花似锦,北方已绿草成茵时,春风才第一次拂过这贫瘠之地,唤醒沉睡已久的生灵。当小草露出嫩芽,杏花初开的时节,她又要急急忙忙地离开,只留下满地残花,独自哀伤不已。
故乡就位于西北偏北――春期很短的地方。即使如此,这里的人们也在享受着大自然的一切馈赠。在这片土地上依旧流淌着生活的智慧。
每到三月中下旬,我们总爱去田间地头采摘苜蓿――它也总是最能感知春天的小精灵,大地回暖,它就迫不及待地探探头,好奇地张望这世界,绿油油地点缀大地。我们当然不能错过这时令的美味,迫不及待地采摘回去做凉菜,做苜蓿面;迫不及待地要把整个春天的味道都吞咽进去。那清新的滋味弥漫在舌尖,弥漫进身体的每一寸肌肤中,幻化成令人回味的美好回忆。
四月初,看着一棵棵
第4篇:故乡随笔
故乡随笔
犹记儿时望月,疑月为何物,似苍穹遮天蔽日眼,又似九重仙宫琉璃灯,甚似莹润白洁无瑕玉。
夜里独行,月如影随,且走且停。走累了抬头望月,发现似乎无论我走多远,走多久,不远不近,它总在那里,不离不弃,默默相陪。
我曾以为它会一直如此,但长大后的我或许变了太多,变得太不讨喜,以致连月亮也遗弃了我。每每欣喜抬头望那墨染的天空,它却总藏在厚厚的乌云之下,不愿与我相见。
它对我失望了吧。
我常在想,广寒宫里面当真住着嫦娥吗?如果当真,那这位多情的美丽女子定是十分孤苦的,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她留下眼泪,空哀叹啊。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你当真悔了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再长大些,离了家乡,月便成了一种牵挂。明明还是一样的月亮,不会有第二个,心里还是觉得此月非彼月,孩子气固执的'想着,我家乡的
第5篇:故乡的春
故乡的春
我的家乡位于鞍山市,台安县饿黄沙沱镇。它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小镇。小镇的春风,和煦。温柔;春天的雨,静密,轻盈;春天的河水,清澈,明丽;春天的万物,生机盎然。
春姑娘送走了东爷爷,大地,万物复苏,春色盎然,春天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软软的,一大片一大片的满是。你可以在上面躺着,像躺在绿色的地毯上一样舒适,在上面跑步。摔跤。打滚儿。想怎么样就怎么玩。尽兴就可以。
小河也变得清澈。明丽了。水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飞驰,像疾风一样。有的鱼儿在河底悠闲地散步;鱼儿一群一群的,从河的东岸游到西岸,有从西岸,游了回来那个场面很壮观的,有机会来这儿亲眼看看吧!
春雨来时,小镇两旁鳞次栉比的楼房在细雨中静默着。细雨滴在河中。叮咚。叮咚的作响。田野里仍有在工作的农民。他们穿着雨衣,戴着草帽,手拿铁镐,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