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下册)
课题:观察物体(2-3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页
教学要求:1.使学生通过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观察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使学生在实际的拼搭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注意点:1.教学过程中,教师演示摆放立体时,注意同时运用语言叙述摆放过程。比如:横着放两个小正方体,在你左边的小正方体上叠放两个小正方体。等……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可以让学生猜测一下还没有看见的面的形状,再观察验证。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由2-3个小正方体拼搭成的立体,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观察多个小正方体拼搭成的立体。(板书立体)
二、 新授:
a、出示例题
出示立体图
这三个立体都是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请大家跟着我一起搭出第一个立体。<教师同步操作>
(横着放3个小正方体,在你左边的小正方体前面放一个小正方体)你们搭的立体和老师的一样吗?
你会从所搭立体的正面、侧面、上面来观察吗?(开始)
<同样摆出后两个立体,观察立体>
b、刚才我们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观察了三个立体的形状,你们发现没有,从正面看这三个立体,形状相同吗?<电脑展示三个立体>(从正面看,三个立体的都是由3个横摆的小正方形拼成)
从侧面和上面看呢?(侧面看,三个立体的形状也是相同的,从上面看是不相同的)
谁能来描述一下你从侧面看到的形状?(两个小正方形横摆)
这三个立体从上面看,形状是不相同的,我们一齐来看一看他们的形状。<电脑展示>
<比较立体俯视图的异同>
c、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由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分别从它们的正面、侧面、上面去观察,<观察大屏幕上三个立体的三视图>得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可能是不同的。
d、假如我用四个小正方体拼搭成一个立体,从正面、侧面看的形状还是和刚才一样,但是从上面看的形状不一样,还可以怎么搭呢?(同桌合作操作,四人小组交流,集体汇报讨论,大屏幕展示)
三、 巩固
1. 把四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成右边的样子。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哪一面看到的?你能连一连吗?
a、 教师用模型摆放出立体,学生跟着老师的叙述摆放。
b、 请同学们从立体的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立体,并且同桌相互说说所看见的形状。
c、 交流。大屏幕展示,连线
d、 如果搭成右边的样子,从正面看,和刚才看到的样子相同吗?从侧面和上面看呢?(讨论,连线)
2.完成教科书2-3页上的2-4题。
四、全堂总结
通过我们这堂课的学习,进一步观察了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认识了这些立体图形正面、侧面、上面的形状。我们还发现,这些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分别从它们的正面、侧面、上面去观察,得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可能是不同的。希望同学课后能自己动手搭一搭,观察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
1.小华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出了下面几个立体。
a.从正面看到是的有哪几个?从侧面看到这种形状有那几个?
b.从正面看到是的有哪几个?从侧面看到这种形状有那几个?
2.你能用几个小正方体搭出下面的楼房模型吗?
2. 你能数出下面的立体各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拼搭成的吗?
3.两人合作,用4个小正方体按要求搭一搭。
a.教师指导:(教师发出指令,教师演示)
横着放3个,在你左边正方体的上面放一个;
b.教师发指令,学生操作
1.横着放3个,在你左边第一个正方体的上面放一个;
2.横着摆2个,在你右边正方体的上面放一个,再在左边正方体的前面放一个;
3.横着摆3个,在中间正方体后面放一个;……
c.教师摆出立体,学生说摆放过程
注意小组交流和教师的纠正,在全班学生交流时,可以学生说,老师摆。
d.同桌操作,学生说指令,学生摆
同桌两人互相操作,请两人小组在全班展示(用游戏的方式出现,可以老师摆出一个立体,一位同学看着立体发出指令,另一位同学不能看见立体,根据指令操作)
4.下面的几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连一连
板书:
教学心得:
第2篇: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观察物体(1)
上课时间:4月11日,累计课时:28。
教学内容:P41页,想想做做第1-2题。
教学目的:
1. 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 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际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会辩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
教学准备:学生每两人准备12块同样大的正方体木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拼拼摆摆”乐园里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形状的物体?
出示例题的挂图。
聪明的小鸭用正方体摆成了以下几幅图。
二、师生探究。
1.数一数。
观察这三幅图分别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
2、摆一摆。
3看一看
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三个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3. 画一画
试着把自己看到的图形画在纸上。
提问:从正面看这三个物体的形状相同吗?都是什么样的?从侧面和上面看呢?
4. 小结
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 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做哪几件事?
(2) 指名回答题目中的两个问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明确题目要求。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很强,都有一双“火眼金晴”,不过,老师现在还想看看小朋友的动手操作能力如何呢?
出示不同的摆放要求。
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学习过程:
两人合作试着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出与例题相同的3个物体。
展示学生画的结果。比一比
各自默读题目
独立操作,观察,然后同桌检查。
让学生摆物体,连线,再回答问题。
每人独立拼摆,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谁摆得符合要求,并讨论,按每小题的要求有哪几种拼摆方法?
www.xkb1.com
观察物体(2)
上课时间:4月12日,累计课时:29。
教学内容:完成想想做做3到6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拼摆成的物体的观察,知道它对应的视图形状,知道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可能同也可能不同。
2. 能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拼摆出相应形状的物体,培养学生冷静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教学重、难点:根据指定视图拼摆对应的物体。
教学准备: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 组织活动
准备第3题的正方体。
老师进行评讲。
二. 做第4题。
出示第4题
老师归纳小结。
三.做第5题
出示题目意思。
集体进行交流。
三. 做第6题
数图形的个数。
四,做思考题。
老师说说要求。
集体交流思考题。
四. 全课总结。
问:今天我们主要练习了些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开始按要求摆分小组开始活动。老师巡视,进行指导。
学生观察第4题,指名回答。
学生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进行拼搭,让学生感知必须用4个小正方体才能搭成这样的模型。
学生独立数,再进行交流,必要时再用小正方体摆摆。
学生完成,老师进行巡视指导。
第3篇:第五单元确定位置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确定位置
第一课时认识方向
教学内容:课本第45-47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辨认方向。
教学难点:能用表示方向的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出示例题插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挂图,大致如下:
人民桥汽车站超市
火车站学校少年宫
公园电影院体育场
问:看图你知道哪里是北面吗?你怎么知道的?
2)请学生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
(该生边说边指出图上的位置)
小结:所以,我们说“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第4篇:第五单元找规律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知识点:平移的次数+每次框出的个数=方格的总个数
练习:1、电影院里一排有24个座位,妈妈带女儿去看电影,妈妈坐在女儿的左边,在同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1 2 3 4 5 6 7 8
2、(如图)每次框出两个相邻的数,一共得到()个不同的和;每次框出三个相邻的数,一共得到()个不同的和;每次框出四个相邻的数,一共得到()个不同的和。
3、将自然数排列如下,
12345678
9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32
在这个数阵里,小明用正方形框出九个数。
(1)任意移动几次,每次框住的9个数和与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2)如果框住的9个数的和是225,你能列方程,求出中间的一个数吗?
(3)一共可以盖住多少个不同的和?答:_________________
第5篇:第四单元:乘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下册)
课题:乘法口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页
教学要求:使学生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31×3=12×9=24×5=
30×4=27×3=15×5=
二、 新授
1. 出示例题:三年级有117人,每人一瓶牛奶,搬下10箱够不够?
要知道10箱牛奶够不够,只要算出10箱有多少瓶牛奶,与三年级人数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那位同学能够说说计算10箱牛奶的算式呢?(12×10=)
谁能来口算一下结果(120)
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指名回答)
这10箱牛奶够三年级的同学喝吗?(指名回答,板书答句)
2. 如果搬下30箱,够分给多少个同学喝?(第30页)
请大家在书上写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总结汇报。
谁能来说说口算的方法?
3. 想想做做1:集体练习
4.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