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陈情表课堂教学反思
陈情表课堂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的读,就是从正确识读语音、词汇和文段入手,在阅读中读出词意,句意,段意。古文教学尤其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正确断句,读懂文意,读出情感,读出属于自己的感悟,是我设计《陈情表》教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样的思路,缘于学习借鉴李阳的疯狂英语教学法(Crazy English)。疯狂英语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学内容,用近乎疯狂地诵读来强化记忆,巩固感知。李阳疯狂英语特别强调动用各种感官,来强化感悟。语言是活的,是有生命力的,教授语言,也应该用活的方式,而不是以死的方式来教育。课堂的活,就是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全程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成为课堂的主人。
很久以来,很多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去记忆所学的.知识,尤其是对一些晦涩难懂的古文,读起来佶屈聱牙,背起来更是无处下嘴。学生们往往习惯于大段大段地熟读,熟读以后再像钻机打眼一样一点点地超前冲。往往是前句背上来了,后句是什么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即使是能背诵下来,也是背滑句,不知道文章的意思是什么。其实,所有复杂的东西,都是由简单的事情组成的。一篇文章再长,我们只要加以分解,化烦琐为简单,就能很好的记住。记一段不容易,记一句就相当简单。这样的提示,有助于学生的诵读。
语文课应该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笔者感觉学生对教师讲解的课外的与课文相关的知识非常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应该多读书,多涉猎,并恰当而准确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去。
第2篇:陈情表课堂教学反思
惠东县平山中学课堂教学反思(2011-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姓名: 胡带娣年级: 高二科目: 语文上课时间: 五 第周星期 二第 四节课题 第四单元 三 教时《陈情表》 课型 文言文阅读 教法 朗读、研读好的语文课,应是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应是提升人文精神与培养综合能 力的高度融合。课堂上我从以下几点着手: 1.积累,阐发 5 分钟“我讲感悟最深的亲情故事”,就是学生在关照生活的基础上,在心灵受到震撼的 前提下,为配合本课的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厚积薄发”。2.感受,品味 在课堂上,我先放《陈情表》一文的录音,然后让学生声情并茂的齐读全文,分读文段,重点读全文要句,讲译自己感受最深的文章语句,在感受理解全文语言的基础上去感受语言 形象,领悟作者的精神世界,与作者塑造的形象进行心灵的碰撞。真正使学生走进了文本,用心灵触摸了语言形象。3.思考,领悟 课堂就是师生质疑,探讨,思考,领悟的最佳场所。为此,我设计了 2 道题:①作者为 何要从自己幼年的坎坷不幸说起?②联系当时背景思考,作者为何提出“先尽孝后尽忠”的 要求?这几个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探讨了什么是“孝”,为什么要“孝”,怎样才是“孝”的问 题,这都是围绕思考领悟文章的中心主旨而进行的。这样,通过问题的探讨与领悟,既使学 生深入了文本,又使学生挖掘了文本内涵的深度 不足之处: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不够积极参与讨论并阐述个人见解。创新:课堂上我让学生进行了“返回历史”与“回到现实”的几个题目的换位思考。引 用《古文观止》上的评说和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更使学生对“孝”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 而提升了文本中心的高度。注:教学反思主要内容为:成功、不足、教学策略、创新、再教设计等1
第3篇:陈情表反思
《陈情表》教学反思
李
平
2008-4-20
《陈情表》这篇文章,作为高二学段的一篇文言文,无论是从语法知识的把握还是内容情感的理解,难度都不算大。选择这篇文章来开公开课,一是因为它的便于把握,也是因为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其实从一个老师的业务角度,这节公开课,不管是设计思路还是讲课水平都是乏善可陈,但是这节课给我的反思和启发很深。
就像秃顶的人怕人说“灯、光、亮”一类的话一样,基础知识差的学生也不愿听到“差班、差生”一类的话,我所教的高二(2)班正是这样:基础差、有自卑感、学习怕困难、缺乏自信心,但自尊心、好胜心和表现欲很强,渴望得到肯定、表扬和鼓励,情绪容易激动。第一开公开课是在(3)班。我告诉他们这件事后,他们的反映令我觉得很有意思。很纯真。他们说,老师没关系,你就在三班开吧,我们不难过。我们都无所
第4篇:《陈情表》教学反思
学习完《陈情表》这篇课文,回头总结,有成功也有遗憾。
首先我的感觉是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其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活动。主要表现在问题设计很好地贴近了课文和学生实际,而且又有了详细的提示语,因此学生能很好地深入课文思考探究。当六人学习小组围绕“情”的内容展开讨论的时候,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之间讨论热烈,你展示我点评,掌声此起彼伏。而此时的我不再是唱独角戏,已然成为了导演,而学生也充分诠释了演员的角色。
其次这节课堂教学较圆满地完成了本节课的目标任务。“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陈情表》是晋代李密的名作,是高中教材中的古文经典。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本节课在第一课疏通字词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对文章的品读、悟读上,通过诵读品味感受美文直击人心的魅力,深入体会文章抒写的孝情,理解其文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