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记叙文:雨过天未晴
记叙文:雨过天未晴
清晨
我走在雨中,雨水清凉细润,我可以清楚的感觉到它们嘀哒在我的头发上,渐渐的凝成一路水珠从我双鬓滑下,最终他们在我的下颚汇聚成一路,一滴一滴地滴在了我的胸前,没一滴都是那么的'清凉,每一滴似乎都唤起了一段不忘的记忆,我一步一步向前走去,趟起的水流落在地面不断激起水花,就像一块儿摔碎的镜子,映出了自己无数张脸,发型不同、衣服不同、表情不同。我试图将他们一脚踢开,但是一脚下去却又激起更多的水花,无奈,我只能继续向前走去!走着走着,我似乎想明白了,雨水已经从天上落下来了,我的衣服也湿了,在想回到没下雨之前,那是不可能了,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天晴,等待阳光,只要阳光出来,身上有再多的雨水都会被蒸干。
中午
我又走出了屋子,雨停了,我呼吸着雨后的空气,整个人瞬间清爽了许多,虽然太阳还没有出来,但是心里已经敞亮了许多,我觉得晴天应该不远了。
夜晚
太阳依然未露,我迷茫了,我又明朗了,阳光是等不来的,是追出来的,等只能等到雨停而已。于是我整理好行装,备好伞,开始了追逐阳光的脚步。一场不大的雨,却足以浸湿鞋底,带着一份嬉戏雨中的闲情,却不免被淋成落汤鸡。人生都要走过无数场阴雨,多少次阴雨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每次阴雨后你依然不懂得带伞,不知道生命可以有阳光!心里有家、有阳光,脚下有行动,生命才会有路。
第2篇:雨过天未晴人未走茶已凉散文
雨过天未晴人未走茶已凉散文
我朝你走过去,留在你的怀抱中,于是夏天开始了。是的,夏天开始了,它是人生的幻觉。--杜拉斯
记不清这样的日子已有几天,也记不清这样的情况是何时开始出现的,它就像一扇无形的门,横隔在你我之间,冰冷而又坚固。冰冷到能挡回无数关心的温情的话语,坚硬到连眼泪都无法将其融化。
黑暗,无情,孤独,冷漠,内心似乎被每一个灰色的`字眼所充斥。是我们滥用沉默在咆哮,曾经的情话都变成了一种深深的煎熬。
还记得第一个沉默的夜晚,我黯然神伤,你似乎面无表情。没想到现在居然也会慢慢习惯。是的,是习惯。面对你的沉默我会更加冷漠。虽然这是一种我都不赞成的行为。
有些话,我说过,你听过就行了。你记得也好,不记得也罢。我没有必要像复读机一样,整日整夜的在你耳边唠叨个没完。那样,对谁都是一种折磨。我不想去奢求谁的怜悯的关爱。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处理感情的办法。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同。
一个吻,一个拥抱,
我再期待又能怎么样,是你真的不习惯还是你不肯哄我开心?
所想的天荒地老恐怕到最后也不过是天各一方吧。
如果你已不再爱我,
请你告诉我,
不要让我在这里反复琢磨。
如果你已不再宠我,
请你告诉我,
我不会哭着苦苦挽留。
如果你已无法珍惜我,
请你告诉我,
我会给你想要的自由。
感情是两个人的事,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要为了别人而勉强自己,哪怕是父母。
我们需要找寻的是共度一生的人,而不是一个生孩子的机器兼保姆的人。
不要拿自己的一生开玩笑,更别拿别人的一生当你玩笑的牺牲品。
每个人都需要爱和被爱。我需要的那么简单,只是一个安心的笑容,一个温暖的拥抱,为什么都会这么难以满足?是你不懂我,还是我不懂你?还是我们彼此之间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
你的世界是你的,我的生活是我的。似乎谁都无法融入。
只是,只是,真的就这样了吗?
你怎么会舍得不理我,让我一个人心伤流泪?你怎么会舍得不给我一个拥抱,让我失眠到深夜?你怎么会舍得对我沉默,让我变得更加冷漠?
难道真的是,人未走,茶已凉吗?
第3篇:雨晴古诗词
雨晴古诗词
古诗原文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版本一)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版本二)
译文翻译
雨前初次见到新开花朵的花蕊,雨后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
蜜蜂和蝴蝶纷纷地飞过了墙去,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注释解释
蕊(ruǐ):花朵开放后中间露出的柱头花丝等,分雌蕊、雄蕊。
叶底:绿叶中间。底,底部。
蜂蝶:蜜蜂和蝴蝶。纷纷:接连不断。
疑:怀疑。春色:春天的景色。邻家:邻居的家。
创作背景
王驾进士及第之后,官至礼部员外郎,后弃官归隐。此诗作于其归隐之后。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即兴诗,写雨后漫步花园所见的衰败景象。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
第4篇:雨中晴_初中记叙文
雨中晴_初中记叙文
相信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作为常用文体的记叙文,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我们应该怎么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中晴_初中记叙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天晚上,淅淅沥沥地下着雨,雨虽不大,可使我感到几份寒意,在这绵绵的秋雨中,蕴含着师生之间雨过天晴般的`情意。
我,还有几个学生,不顾风吹雨打,一放学,便来到了幼时的学校——第一小学。不用问,我们“千里迢迢”赶来就是为了看望老师。一进校园,校园的一切是那么亲切,仿佛至深于家中。那雪白的教学楼,虽然不高,可又是那么令人回味无穷。进了那熟悉的漏洞,登上干净的楼梯,来到以前的教室,是那样的舒服。来到办公室门口,那一张面孔依旧容光焕发,和蔼可亲。“杨老师好!”我们异口同声,走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