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课文结构的分析总结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5-27 07:14:5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桥之美》课文结构的分析总结

《桥之美》课文结构的分析总结

1、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由桥的.话题引出对“桥之美”的评说。

第二部分(第2~6段),从不同的角度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欣赏、品味“桥之美”。

第三部分(第7段),点明“桥之美”所在──“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2、中心意思

这篇课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美好却又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提高了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3、写作特点

这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其说明性体现在先点明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然后举例加以解说上。在说明的过程中,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2篇:《桥之美》课文的结构分析

《桥之美》课文的结构分析

1、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由桥的话题引出对“桥之美”的评说。

第二部分(第2~6段),从不同的角度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欣赏、品味“桥之美”。

第三部分(第7段),点明“桥之美”所在──“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2、中心意思

这篇课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美好却又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提高了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3、写作特点

这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其说明性体现在先点明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然后举例加以解说上。在说明的过程中,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3篇:关于桥之美课文分析介绍

关于桥之美课文分析介绍

1、字词积累:

美感: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驻足:停止脚步。

史诗: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2、文章导读:

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文章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文章通过四个例子加以说明。第一个例子,是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第二个例子,是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第三个例子,是写长桥之美。第四个例子写的是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作者没有明言桥所起的作用,但是只要结合我们欣赏国画的经验,可以想像到,桥面上有廊和亭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桥之美》课文教案

《桥之美》课文教案

《桥之美》课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

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3、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

二、作者简介

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三、整体感知

1、吴冠中先生在文中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 他自己对桥当然也是情有独钟,他对桥的喜爱是否有其独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课文桥之美课堂实录

课文桥之美课堂实录

桥是工匠的心血之作,是给后人过路用的方便建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课文桥之美课堂实录,欢迎阅读参考。

课文桥之美课堂实录

师生互致问候,上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石拱桥》,这节课老师来考考大家。(出示赵州桥的结构图)

师:这座桥是什么桥?

生:赵州桥。

师:赵州桥是谁设计的?

生:李春。

师:唐朝的张嘉贞是如何评价这座桥的?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评价的?

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是从结构角度评价的。

师:茅以升是如何评价这座桥结构的?

生: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像一张弓。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组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师:可见,桥梁专家看桥更重视它的结构。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写桥的文章,这篇文章的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桥之美》课文结构的分析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桥之美》课文结构的分析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