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5-25 07:15:0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同学们,知道这条名言是谁说的吗?他就是罗丹,享誉世界的雕刻大师。茨威格正是从罗丹得到了伟大的启示,找到了成功的秘诀,最后成为了奥地利的著名作家。茨威格从罗丹得到的伟大的启示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这篇文章,去探寻这个伟大的启示吧!

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现在,请打开书65页,用3分钟的时间,浏览课文,思考:作者从罗丹得到了什么启示?

师:大家找到了吗?在第几段?那一句话?一起念好吗?

明确:“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思维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一个词语,是什么?

明确:专心。

板书:专心

注:如果有学生说出热忱,也给予肯定,然后说,我们先来看专心。

三、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罗丹带给作者的启示是专心,大家很快找到了这个词。那么,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词句读出了罗丹的专心呢?

(一)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词句读出了罗丹的专心呢?

要求:默读课文,按下面的句式写出自己的理由:

我读出了罗丹的专心,是因为“”这句话(这个词),

(填文中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这句话(这个词),(填分析)所以,我认为罗丹专心。

示例:

我读出了的罗丹专心,是因为“退后一步,仔细看着”这句话,这句话写出了罗丹看雕像时的动作,“退”说明要找一个很好的距离,“仔细”说明看得很认真,细致入微,全神贯注,所以,我认为罗丹专心。

注意:

不强求学生对于语句的理解;但是分析必须体现专心;不用强拽到词语上来,有的句子适合于引导到对能体现专心的词语上来,就引导;如果此句中没有,就不用引导;尽量尊重学生的理解;对于专心的理解,可以是词也可以是句。

如果出现同一句话,有的学生说使句子,有的学生说的是词语,对学生的点评,可以说更透彻,更深刻,但是不能说更完美,更全面。

(1)“退后一步,仔细看着。”仔细------工作细致入微,全神贯注。动作描写

(2)“他在审视片刻后”审视------仔细的看。看的神态

(3)“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软和的粘土”轻轻------认真小心。动作描写

(4)他的眼睛闪耀着。“还有那里……还有那里……”------有了新的艺术感觉,发现了需要修改之处,精神的全力集中,全神贯注。神态描写

(5)“他捏好小块的粘土,粘在塑像身上,刮开一些。”------认真、小心动作

(6)“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修改作品时全身心的投入到艺术境界中,全神贯注。神态描写

(7)“这样过了半小时,一小时……他没有再向我说过一句话。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崇高的形体的意象。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在创世的太初的上帝。”------专心致志,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我的存在。

抓住了时间;专注于工作时的神态;比喻句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8)“他凝视着,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他显然对他的失礼而惊惶。“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可是你知道……””凝视,才,完全-----专心致志,忘记了我的存在。看我的神态语言描写

师:这就是罗丹,专心致志,忘我的工作。

(二)罗丹专心的来源:

其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很专心。有的人学习很专心,来源于家长、老师的严格要求;有的人听音乐很专心,来源于他对于音乐的喜爱。那么,罗丹对于雕刻艺术的专心,来源于什么呢?

提示:用文中的一个词语。

如果学生说到“热情、喜爱”等词语时,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可以这样说“课文中有一个词语,最恰当谁找到了?”如果学生不会说,可以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最后一段,找到“热忱”。

明确:罗丹的专心来源于对雕刻艺术的热忱。

这是一种除了追求完整的意志而外把一切都忘掉的热忱。

板书:热忱

2.热忱是什么意思呢?(要求查词典)明确:热情。再查“热情”(热烈的感情)

是怎样热烈的感情。再查“忱”?(情意)。再查“情意”(对人的感情)

师:现在再来看,热忱是什么意思呢?(热忱是指热烈的对人的感情。)

罗丹对什么有了这种热烈的对人的感情呢?(对雕刻的作品)

在他的心目中,他的作品还仅仅是作品吗?(不是)

是什么了呢?(是有生命的人了。)

我们再看,罗丹对于他的雕塑还是一般的热情吗?(不是)

罗丹已经把他的作品赋予了生命,这是一种极端的热情,这是一种对于艺术的痴迷,一种近乎疯狂的感情。所以文中说,这是“一种除了追求完整的意志而外把一切都忘掉的热忱。”

(三)文中哪些细节描写表现出了罗丹对工作的这种热忱?

1.要求:默读课文,找到词语或句子,用曲线画出来。

提示:细节就是能够突出表现人物特点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

2.学生自由发言,并相互点评或补充。

3.适时出示一组对比句。

“最后,带着舒叹,他扔下刮刀,以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在女正身像上。”

“最后,他扔下刮刀,把湿布搭在女正身像上。”

师:第一句是原文中的句子,第二句是老师修改过的句子。

比较两句话。第二句比第一句缺了什么?

(舒叹--罗丹的修改完作品之后的一种愉悦、满意的感受。

体会“舒叹”的动作。

以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比喻,把女正身像比作了自己的情人,而“情人”是最爱的人,对于情人的感情不同于对父母、子女的亲人的感情,这种感情更热烈,更疯狂,表明了罗丹对作品的珍视,更表明了罗丹对于雕刻艺术的不同一般的热忱。

追问:没有这个比喻句可以吗?为什么?

(不行,这个比喻句写出了动作的程度温柔,缓慢而充满珍视的情感。)

体会蒙与搭两个动词的不同表带效果。

蒙:富于感情,温柔,小心。搭:很随意,不能体现罗丹对于艺术的热忱。

如果首先出示的这一句,再追问,还有哪些词句?

(1)他低语了一句:“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追问:罗但在对谁说对不起?(雕塑,女正身像)这说明。在罗丹心中,已经不再是雕塑,这雕塑已经有了生命,这说明了罗丹对艺术精益求精,对工作的高度热忱。

通过有语气的朗读来体会这一句。语言描写

讨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对不起”。

低沉的,舒缓的,轻柔的,发自内心的。

(2)“他凝视着,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他显然对他的失礼而惊惶。“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可是你知道……”凝视------专心致志,忘记了我的存在。

这也说明罗丹对工作不同一般的热忱问:此时罗丹在想什么?

(3)年龄很大,还是那样专心致志修改作品,这能看出他在追求完美,对艺术充满热忱。

(四)小结:同学们,这就是罗丹,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现在再来看标题,《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我们总结一下,“我”从罗丹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说明:结合板书,进行总结。

如果学生说到专心,就给予肯定。如果先说到热忱,也给予肯定。随机总结:“罗丹的专心,源于他对艺术的满腔热忱”。

小结:作者不仅从罗丹身上得到了“专心”这一启示,(板书:并给专心画上圈)同时他更感受到了罗丹之所以能够这样专心,其根源就在于罗丹对于艺术的那种忘掉一切的热忱。(给热忱画圈)这种热忱也正是自己所缺少的,正是自己的症结所在。然后再指着叹号说“这一切就是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四、主题延伸:

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呢?

要求:思考一分钟,用一句凝练的语言来回答。

老师也得到了一个启示:

当你对事业有了无限的热忱,也就有了无限的专心,无限的成就就会向你招手。

小结: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可以看出,你们也从罗丹身上得到了启迪。我们再来看题目《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茨威格之所以成为奥地利的著名作家,就在于他把罗丹当作了一面镜子,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他身上的这种勇于自我反省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五、布置作业:

请以女正身像的口吻,写一段心里独白。(字数不限)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你们!同学们,其实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能够把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专心致志的去做每一件事情,我们就可以取得成功。相信你们,一定是前进路上的成功者!你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板书: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茨威格

仔细

专审视

心轻轻

凝视

情人

热忱温存关怀

凝视

第2篇: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描写的特点,通过细节感知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

自主探究文中对人物的描写性语句并分析其表达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罗丹专心忘我的工作精神。重点

读懂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难点 分析、体会描写人物句子的艺术表现力,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语言的能力。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材教参教案 本课时的整体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主要引导学生感悟文中语言。整体感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对罗丹的描写性语句,从而体会描写的作用。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教学意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了解罗丹:

老师出示罗丹照片,代表作《思想者》《沉思》《青铜时代》 罗丹的成功秘诀何在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新课:

1.分析罗丹人物形象。思考:

提示:用“谁做了什么事?”的句式概括。

(3)透过罗丹做的事,我们可以看出罗丹是怎样一个人?

提示:分析人物要抓对人物的描写,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4.讲解表达方式。小结: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罗丹是一位令人敬仰的艺术大师,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聚精会神到了忘我的境界。

拓展延伸:阅读名人故事,谈谈你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布置作业:

2.你从文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观察思考

1.学生默读课文,运用圈 点批注法在文中做相应标注。找文中的议论性语句; 找文中描写的语句

1.罗丹是一个怎样的人? 2.罗丹给我的启示是什么? 3.一件微乎其微的事指什么事?

(1)培养学生对名人优秀品质的关注意识,引出罗丹的故事。(2)出示作品使学生对大师精湛技艺有深刻体会,丰富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自觉探究文章内容,挖掘文章主旨。分析描写对揭示人物性格特点的作用。提高学生整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

第3篇: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描写的特点,通过细节感知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自主探究文中对人物的描写性语句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罗丹专心忘我的工作精神。

重点

读懂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难点 分析、体会描写人物句子的艺术表现力,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语言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材教参教案

本课时的整体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主要引导学生感悟文中语言。整体感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对罗丹的描写性语句,从而体会描写的作用。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了解罗丹:

老师出示罗丹照片,代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

教学目标:

1、罗丹及其相关作品。

2、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的分析感受人物魅力。

3、学习罗丹全神贯注于艺术创作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我想起了我的中学时代。那时老师要求写日记,我没得可写,很难受。我的老师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问同学们,这句(名言)是谁说的呢?他就是罗丹,享誉世界的雕刻大师。作者正是从罗丹得到了伟大的启示,找到了成功的秘诀,最后成为了奥地利的著名作家。茨威格从罗丹得到的伟大的启示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这篇文章,一起去探寻这个伟大的启示吧!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一起看题目,“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作者从罗丹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他是从哪件事里得到的启示?快速浏览课文,回答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高屋建瓴--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七年级必修说课)

《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不过是一篇观后感。写观看罗丹修改女塑像的感想。感想不过是专心与热忱,普通之极。可是斯蒂芬茨威格写来一唱三叹,引人入胜。

首先是巧设悬念。“我那时大约二十五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

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读者不禁要问:“我”的症结是什么?一个伟大的人是谁?一个伟大的启示又是什么?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是什么事?

其次是铺陈渲染。要写罗丹精心修改女塑像却不写,而写作者与某画家的争论,写作者与罗丹的第一次会面。终于写作者与罗丹的第二次会面,记叙了罗丹精心修改女塑像的全过程。其实,写作者与某画家的争论,是为了得到机会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陈述强(七年级必修课堂实录)

上课实录: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王佐学校陈述强

一、导入新课

师: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我想起了我的中学时代。那时老师要求写日记,我没得可写,很难受。我的老师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问同学们,这句(名言)是谁说的呢?

生:……(沉默)

师:那么我们了解一下(名言)的作者。

(展示图片“思想者”)作者是谁?

生:罗丹。

师:对,刚才那句名言的作者就是罗丹。

我们了解罗丹。

(展示图片“沉思”)你看那双眼睛。

(展示图片“巴尔扎克”)这幅图像雕刻的是谁呀?看出来了吗?

生:巴尔扎克。

师:对,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

这些都是罗丹的作品。那么我们了解一下罗丹。

(展示罗丹作者像)请同学们介绍文字(请你读一下)

生甲:罗丹

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茨威格正是从罗丹得到了伟大的启示。

了解作者茨威格。他是奥地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优秀教学设计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优秀教学设计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罗丹及部分雕刻作品,积累一些雕刻艺术方面的知识。

2. 自主探究本文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细致刻画、描写的方法。

3. 学习雕塑大师全神贯注于艺术创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材料的详略安排。

2. 细读罗丹进入创作状态时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分析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难点】

1.首位呼应的句子。

2.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3.分析、体会描写人物句子的艺术表现力,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语言的能力。

【教学时间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疏通字词,掌握文学常识,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标题,培养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文本。

2. 师生共享预习资料,由学生用文字介绍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