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运用七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5-23 07:13:4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积累与运用七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积累与运用七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培养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文的综合素养。

2读书方法——读书要有自己的见解,并把感受和体会写下来。

3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4感受阅读的快乐,培养自读自悟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挂图、小黑板。

学生:搜集八字成语。

教学时数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庇“——”勾画出下面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再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指名说,再理解成语意思,感悟其作用。

比较:

(1)柔柔的微风吹来,河蚌感到舒服。

柔柔的微风吹来,河蚌感到心旷神怡。

(2)我以为,经这么一撞,蜘蛛大概已经摔死了。

我以为,经这么一撞,蜘蛛大概已经粉身碎骨了。

小结:在句子中恰当运用成语,可以简洁、形象、生动地表达出相应的意思。

2读书上的四个句子,根据句意,说说带点成语的`意思。

3比班交流成语意思。

4一般词汇相比,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更加典型、系统、丰富,它是历史的沉淀,民族智慧的结晶,语言文化的精华,可以说成语是现在仍然使用,但又反映了历史典故的“活化石”。它对于提高语言表达水平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说话或写作时,正确运用成语,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更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语海拾贝

过渡:成语都是四个字吗?成语不仅有四个字的,还有三个字、五个字、六个字、七个字、八个字、十个字的,还有更多字数的。

1我们要见识一下八个字的成语,自由读成语,读熟,尽量达到背诵。

2与同桌、全班、老师等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背成语。

3做个小游戏。

游戏:我说你对或你说我对。

(1)同桌合作做游戏。

(2)师生合作。

4你有什么发现吗?左边是讲争斗的害处,右边是讲如何对待别人,都是讲与人和谐相处的道理。

5交流搜集的这种结构的词语。

6可以收集其他字数的成语,我们再组织开展一次“成语擂台赛”。

三、互动平台

1你们有读书的好方法吗?能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吗?

2学生们的方法都不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读书的好方法。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对话。(可自己放声读、默读、与同桌分角色读,甚至请老师与你一起合作读)要求读通顺、读流畅。

3比班师生对读。

4还想到些什么。

(1)读书后,要做好笔记。

(2)读书笔记的好处:

a记忆,弥补脑力不足,有效提高读书效率。

b想一想,这便是思考,常思考,可锻炼人的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分析综合能力。

c有用材料,开阔视野,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d新的思考,有利于发现新问题,有利于研究新问题。

(3)读书笔记的内容:一是读全文写体会,一是摘录重点句写感受。

(4)常用的形式有:提纲式、摘录式、仿写式、评论式、心得式、存疑式、简缩式。

5讨论后指名说。

6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由此可以看出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四、口语交际

1孩子们都认识蚂蚁,你了解蚂蚁吗?指名说。

2老师要介绍两只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蚂蚁。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边读边想。

3进行辩论。

提要求:

(1)要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在谈感受时,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要有真情实感。

(2)只要有道理,就允许有不同的意见。

(3)辩论时要注意礼貌,不能用言语伤害别人。

4价值取向、情感态度等都不同,所以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认识也就不一样。

五、习作百花园

过渡:读了两只蚂蚁的故事,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感受、观点、体会等,在口语交际中,不光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还用了事例加以说明。如果把你刚才所想、所说的写下来,一定是一篇有意思的习作。

第2篇:《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方案

《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方案

《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格言警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熟读成诵。

2、阅读短文《给,永远比拿愉快》,抓住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讲述具体事例,说出自己对培养美德的看法,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听懂主要意思。

4、看相片,写出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课文挂图或放大图;挑选一张自己喜欢的相片。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阅读)

一、激发兴趣

1、教师提问导入。

⑴ 你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累了哪些格言警句?有没有同学愿意说一说?学生背,教师相机鼓励,激发全班学生的兴趣。 ⑵ 这些格言警句你为什么记得这么牢?(归纳背诵的方法。)

2、教师示范背诵一些格言警句,如: 温故而知新。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像这样的格言警句还有很多,大家想不想多积累一些呀?

二、引导学生读、背格言警句

1、读准字音。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恶”念è,“长”念zhǎng。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恶”念è。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念wù),“为”念wèi。 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2、注意不读破句。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在斜线处停顿,可避免读破句。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几遍后轻声自读,再指名学生高声朗读,然后齐读。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练习背诵。检查背诵情况。

三、阅读短文

1、反复阅读,了解主要内容。

⑴ 初读短文,了解大意。

⑵ 逐个自然段地阅读,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⑶ 把三个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抓住短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⑴ 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高尔基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什么?

⑵ 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高尔基认为要怎样生活才会愉快?

⑶ 反复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思考:“给”字后面为什么加上逗号?“永远”强调什么?

⑷ 联系生活实际,谈个人感受。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事例谈体会。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一些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等资料,了解周围老师、亲人、同学的事迹。

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插图或者放大图,提问:大家还记得这三篇课文的主人公各有什么美德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分别在三幅图上写上“诚信”、“诚实”、“善良”、“奉献”。请同学们根据“积累·运用八”中“口语交际”的要求,就这一话题,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二、自由组成小组,选择交流内容 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联系《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等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应该怎样培养美德;可以列举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还可以就身边熟悉的人的故事,说说他们身上有什么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要求:

⑴ 讲的同学先想好内容和顺序,要做到语句通顺、连贯。

⑵ 听的同学要抓住说话人所表达的主要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小组可展开讨论。 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交流情况,适当进行点拨。

三、各组在全班汇报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师生评议:哪个小组说的内容最感人,哪个小组表达得最清楚。

四、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一、展示相片,回忆往事

1、激趣导入。 幸福美好的往事,令人回味无穷。留下美好瞬间的一张张相片,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今天,大家都带来了精心挑选的珍藏美好记忆的相片。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你的相片,让老师和同学们来分享你的快乐?

2、提出要求。 展示的.时候,要讲清楚拍相片的时间和地点;说说相片上的内容,或者是拍照时发生的事,再说说自己为什么选这张相片。

3、自由组合,分小组展示相片。 组内同学分别介绍自己带来的相片。教师巡视,有意识地发现一些表现不同事情而又有代表性的相片。如:

⑴ 家庭里值得纪念的日子:爷爷奶奶过生日;“我”第一次获奖;某位亲戚的开业典礼;堂兄、堂姐或表哥表姐的婚礼……

⑵ 值得纪念的地方:随家人游览名胜古迹;乔迁新居;海滨度假;某公园或大楼建成……

⑶ 难忘的童年趣事:坐在碰碰车上;与小朋友抢洋娃娃;做有趣的小实验;某项小型比赛…… 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开拓思路。

二、讲述相片,拓展思路

1、小组推荐同学向全班展示。边展示边讲述,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2、组织评议。要求就讲述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肯定优点,提出修改意见。

3、指导讲述思路。为了让别人更好地分享你的快乐,除了要把拍相片的时间和地点讲清楚之外,还要把相片内容,或者拍照时发生的事说具体,说生动。如,相片上都有些什么人,在什么情景下干什么,人物的神情、动作怎样,也可以说说拍照时你曾经想了些什么,还可以说说拍照时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是怎么发生、发展和结束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只要你觉得有意思就行。

4、再次分组交流,把有关相片的内容说得更具体些。 学生互相评议,提出改进意见。

三、学生起草习作

第3篇:积累与运用七教学设计方案大全(20篇)

方案的调整和优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制定方案之前,我们应该调研和了解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以便借鉴经验和教训。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求对方案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和改进。

积累与运用七教学设计方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背诵古人论述学习、做事的三段名言。

2、独立读懂短文,感悟画家的独特构思。

3、通过评议优秀作文选,进行多向互动的口语交际,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练习写信,提高与人书面交流、沟通的能力。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阅读)。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学生自己试读三段文言形式的名言。读准字音,不懂的字词;与同学研究、揣摩语句的意思。

2、指名读名言,说句子大意,教师相机点拨。

3、练习读通顺,读流畅,讨论:每段名言告诉人们的道理。

4、多种方式练习背诵。

二、阅读短文《踏花归去马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积累与运用七教学设计方案(实用22篇)

一个好的方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的发生。要制定一个完美的方案,我们需要明确目标和需求。方案的最终效果和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的持续努力和不断改进。

积累与运用七教学设计方案篇一

1、读背积累。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介绍少儿节目。

4、写写自己的小发明。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1、读读背背。

2、独立阅读。

教学步骤。

一、学习读读背背部分。

1、简介作者,纳兰性德是清朝著名的词人,他的小令尤佳,格调韵远。

2、自由读,把这首词读熟。

3、理解词意。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指山海关外。

4、再读,想象词描绘的画面。

5、学习欣赏这首词。

(1)介绍:康熙二十一年,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到关外,这首词可能是此行途中所作。

(2)找找哪些地方分别写所经,所见,所闻,所想?

(3)作者挥毫写词的时候,在千帐灯火,风雪交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积累与运用七教学设计方案(优质21篇)

一个成功的方案需要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步骤以及有效的执行计划。在制定方案之前,需要充分了解相关的背景资料和统计数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积累与运用七教学设计方案篇一

通过想象,以《未来的——》为题,写一篇习作。

一、指名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二、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1、充分发挥想象力。

2、内容富有创造性,新奇而有趣。

3、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4、自由交流,说说自己准备写什么,怎样写。

三、学生作文,教师巡视。

四、个别面批,指导差生。

积累与运用七教学设计方案篇二

一、读一读、背一背16个词语。

二、朗读《此地无银三百两》,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积累与运用七优秀教学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积累与运用七优秀教学设计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