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办学特色总结
办学特色总结
我校拥有优良的师资队伍,良好的德育工作制度和德育氛围,学校师德师风良好,教育教学水平较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学校的学风、班风稳定,学生文明礼貌,能团结互助、热爱集体、关心他人,有较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这为创建和形成办学特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的办学辐射作用,从区位特点出发,挖掘自身优势和地区特点,积极构建学校办学特色。
一、德育工作
(一)继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塑造我校教师新形象。“育人先育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思想道德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我校本学期针对各种新问题和新现象,利用个别谈心和各种会议要求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要求教师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和要求,从生活小事入手,从教学工作需要入手,全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面对当今盛行严重的赌风和各种教师职业道德问题,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责任、感恩、奉献”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报告会,学校严格要求教师远离“黄、赌、毒”,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从严治教,这样,学校的教风正了,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文明从教意识有所提高。
(二)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构建和谐发展的三中新校园。本学期我校贯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为导向,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本学期我校制定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措施。
1、学校还要求班主任严抓实管,经常反复地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每周组织学生会干部,检查学生的行为,仪容仪表等,对不良的日常行为学生及时教育整改。通过大型的“心存感恩,成就人生”的感恩励志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了深刻彻底的思想教育。通过“讲文明,懂礼仪,离网吧,拒毒品”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纠正了学生的不文明行为。
2、政教处认真做好德育常规工作。我校本学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班级“流动红旗”评比制度,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评分列入流动红旗评比中,学校对每周获得流动红旗的班级在星期一升旗时进行表彰。每学期召开阶段性的班主任交流会,让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相互吸取经验、相互学习、相互进步。每学期学校对在德育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班主任进行表彰奖励,评选出优秀班主任和先进班级。这些全面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本学期我校涌现一大批工作积极的优秀班主任和先进班级。
3、每周利用主题班会时间,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班主任要求学生在认真听时作好笔记,之后让学生写心得,要求个别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自我反思,鼓励改正。
4、充分发挥班集体、学生会、团组织的自我管理作用,让德育工作深入到每个学生中。我校本学期形成了一股文明风,在各班主任的带领下,每班级都不由自主地形成了“校园文明岗”。“校园文明岗”主要功能是爆光不文明行为和回收可再生垃圾,获得资金归公充班会费购买扫把。这一做法对净化校园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自然,学生会干部,团干部也设有“校园文明岗”,他们轮流值班,当班人员到集队、饭堂,”“两操”、“两睡”进行维持秩序,平时监督同学们的仪容仪表。学生会、团干部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人人行动起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断加强,整个校园内呈现出整洁、美观、有序、和谐的氛围。
5、发挥家庭与社会教育的作用,我校本学期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本学期学校组织全校性的集体家访两次。之外,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及班主任针对问题学生进行不定期家访,学生出现问题随时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合力教育。这样、家庭、社会和学校形成了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网络,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二、教学工作
我校注意发展意识,认识到学校要发展,就必须把教学质量提升。本学期我校把“兴奋点”和“关注点”集中到促进学校发展上来。学校不断在教学中寻找创新,破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打破妨碍学校发展的条条框框,奋发开拓,不断在管理体制、管理机制上创新,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勇争第一,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全力以赴,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本学期继续完善和认真落实好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我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为:“学校——教导处——科组——年级组——任课教师”,这一模式做到逐级管理,层层落实,各司其职。教学管理目标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量化、细化。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我校本学期严格实行教职工考勤制度。由值周领导对教职工上下班进行检查。学校领导不定期召开各班学生代表会议,对任课教师进行质量评估。期末对教职工的出勤情况相应予以奖惩。
2、教导处严格要求各任课教师认真作好教学各个环节。教导处每学期组织科组检查教师备课教案、作业批改、转变后进生记录两次,不定期检查若干次。教导处严格组织好每期的段考、期考,并对每次考试的成绩作好质量分析,对成绩优秀的同学进行公开表彰。这样在学生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风,在教师中呈现出了严谨的教风。
3、完善听课制度,加强教师间的学习交流。学校规定每学期听课任务为:校行政领导30节以上,教研组长、年级长25节以上,教师20节以上。每学年每位任课教师必须上一节有质量的公开课。在校长主动积极听课的影响下,我校形成了听课的热潮,加促了教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步伐。
4、加强科组建设。教导处要求科组落实好每学期的教改课题,各科组每周必须召开科组会议一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一次,把有关科组科研问题反馈到教导处,教导处要求每个科组每学期必须上交优秀教案和有质量的科研论文3篇。这样各科组都在搞科研研究,科组的科研能力得到不断的巩固。
(二)坚持科研为先导,立足于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最直接反映教学质量的高低。我校一直认为,课堂教学水平高低除了教师的个人素养之外,还与科组科研的集体潜能有关。人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本学期我校各科组抓好科研重点为集体备课。我校的研讨教学模式为“个人备课——集体备课——总结升华——课堂教学——集体评课——教学反思——教学反馈”。在集体备课和集体评课中还要求各教师发挥优点,集中精力研讨教法,由此,在教师中呈现出“话优点、说不足、讲设想、谈质疑、研对策”的富有个性的教学研究。在这
一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的作用下,每学期各任课教师都能上好有质量、有水准的教学研究课,并且教师平时上课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很快找到了感觉,吸收了骨干教师的长处,使自己的教学技能不断熟练,教师上完课后写教学反思来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教师在反思中改变,在反思中成长,教研的职能作用充分得到发挥了,整个学期虽然工作很忙,但活动始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三)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我校各科组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切实加强教学流程管理,从备课、上课入手,全力以赴让新课改精神体现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在备课方面强调教师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既备教法,又备学法,做到“苦在课外,乐在课堂”。充分发挥了集体备课的力量,加强集体备课的指导和管理。加大听课力度和密度,大力发挥骨干教师队伍的带头作用,积极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和磨炼的机会。同时,鼓励教师写新课改教学体会和经验总结。通过不懈努力,我校教师对新课改的实践从被动转为主动,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四)更新观念,狠抓师资培训。
我校本着“培训提高,引进优化”原则,实施“换脑工程”。努力形成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专业技能扎实、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我校本学期在师资培训中,以新课改为契机,明确要求教师树立终身性、开放性、适宜性、全作性、生态性、人本性教育观。本学期在校内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电脑知识、电化教学、制作课件等共20多个学时。各科组教员外出到安平中学、三堡中学、市六中等学校交流学习30多人次。校长培训1人次。
三、体艺、卫生工作
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怡情益志,陶冶情操的作用。我校本学期重视学校环境卫生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努力造就一个健康、和谐、催人奋进的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一)我校体艺工作进步显著。
我校成立了篮球队、田径队、音乐美术兴趣小组。并抓好早晚的体训,训
练由专人负责。为市体艺学校输送了一些优秀学生。其中06届的黎丰铭同学在市三中是美术专业的佼佼者。
(二)我校环境卫生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校对环境卫生的追求“致力于每一个细节的完美”。我校抓卫生工作的主要途径是(1)利用标语、版报形式对学生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学生会干部加强自治管理。(3)落实班级卫生责任制。本学期我校无论是在教室、宿舍、操场、食堂、楼道、厕所、校园的所见之处,都能保持整洁有序,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一种文明的影响。
(三)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活动,本学期体育组、学校团委,学生会联合组织了全校性的班级篮球赛和拔河比赛,成功地举办了一次大型的、有质量的“五四”文艺晚会,多次组织学生到糯垌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打扫卫生,组织了一次全校性的硬笔书法大赛,成功举办了“文明礼仪”书画展。这些不仅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而且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也涌现了一批文化积极分子。
我校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下,在大家的摸索下,正慢慢走上特色办学的道路。无论在管理上、在教学上、还是在转变理念科研兴校上,都在创新,都在前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做得更好!因为我们正在探索适合三中实际的办学理念,我们的教师在不断的学习,转变观念;因为我们在创新、在实践,在用勤劳的双手、积极的心态创造未来„„
岑溪市糯垌三中
第2篇:办学特色总结
办学特色总结
我校拥有优良的师资队伍,良好的德育工作制度和德育氛围,学校师德师风良好,教育教学水平较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学校的学风、班风稳定,学生文明礼貌,能团结互助、热爱集体、关心他人,有较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这为创建和形成办学特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的办学辐射作用,从区位特点出发,挖掘自身优势和地区特点,积极构建学校办学特色。
一、德育工作
(一)继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塑造我校教师新形象。“育人先育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思想道德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我校本学期针对各种新问题和新现象,利用个别谈心和各种会议要求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要求教师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和要求,从生活小事入手,从教学工作需要入手,全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面对当今盛行严重的赌风和各种教师职业道德问题,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责任、感恩、奉献”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报告会,学校严格要求教师远离“黄、赌、毒”,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从严治教,这样,学校的教风正了,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文明从教意识有所提高。
(二)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构建和谐发展的三中新校园。本学期我校贯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为导向,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本学期我校制定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措施。
1、学校还要求班主任严抓实管,经常反复地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每周组织学生会干部,检查学生的行为,仪容仪表等,对不良的日常行为学生及时教育整改。通过大型的“心存感恩,成就人生”的感恩励志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了深刻彻底的思想教育。通过“讲文明,懂礼仪,离网吧,拒毒品”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纠正了学生的不文明行为。
2、政教处认真做好德育常规工作。我校本学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班级“流动红旗”评比制度,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评分列入流动红旗评比中,学校对每周获得流动红旗的班级在星期一升旗时进行表彰。每学期召开阶段性的班主任交流会,让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相互吸取经验、相互学习、相互进步。每学期学校对在德育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班主任进行表彰奖励,评选出优秀班主任和先进班级。这些全面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本学期我校涌现一大批工作积极的优秀班主任和先进班级。
3、每周利用主题班会时间,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班主任要求学生在认真听时作好笔记,之后让学生写心得,要求个别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自我反思,鼓励改正。
4、充分发挥班集体、学生会、团组织的自我管理作用让德育工作深入到每个学生中。我校本学期形成了一股文明风,在各班主任的带领下,每班级都不由自主地形成了“校园文明岗”。“校园文明岗”主要功能是爆光不文明行为和回收可再生垃圾,获得资金归公充班会费购买扫把。这一做法对净化校园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自然,学生会干部,团干部也设有“校园文明岗”,他们轮流值班,当班人员到集队、食堂,”“两操”、“两睡”进行维持秩序,平时监督同学们的仪容仪表。学生会、团干部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人人行动起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断加强,整个校园内呈现出整洁、美观、有序、和谐的氛围。
5、发挥家庭与社会教育的作用,我校本学期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本学期学校组织全校性的集体家访两次。之外,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及班主任针对问题学生进行不定期家访,学生出现问题随时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合力教育。这样、家庭、社会和学校形成了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网络,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二、教学工作
我校注意发展意识,认识到学校要发展,就必须把教学质量提升。本学期我校把“兴奋点”和“关注点”集中到促进学校发展上来。学校不断在教学中寻找创新,破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打破妨碍学校发展的条条框框,奋发开拓,不断在管理体制、管理机制上创新,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勇争第一,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全力以赴,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本学期继续完善和认真落实好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我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为:“学校——教导处.——教研组——任课教师”,这一模式做到逐级管理,层层落实,各司其职。教学管理目标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量化、细化。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我校本学期严格实行教职工考勤制度。由值周领导对教职工上下班进行检查。学校领导不定期召开各班学生代表会议,对任课教师进行质量评估。期末对教职工的出勤情况相应予以奖惩。
2、教导处严格要求各任课教师认真作好教学各个环节。教导处每学期组织科组检查教师备课教案、作业批改、转变后进生记录两次,不定期检查若干次。教导处严格组织好每期的段考、期考,并对每次考试的成绩作好质量分析,对成绩优秀的同学进行公开表彰。这样在学生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风,在教师中呈现出了严谨的教风。
3、完善听课制度,加强教师间的学习交流。学校规定每学期听课任务为:校行政领导30节以上,教研组长、年级长25节以上,教师20节以上。每学年每位任课教师必须上一节有质量的公开课。在校长主动积极听课的影响下,我校形成了听课的热潮,加促了教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步伐。
4、加强教研组建设。教导处要求科组落实好每学期的教改课题,各教研组每周必须召开科组会议一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一次,把有关科组科研问题反馈到教导处,教导处要求每个科组每学期必须上交优秀教案和有质量的科研论文3篇。这样各科组都在搞科研研究,科组的科研能力得到不断的巩固。
(二)坚持教研为先导,立足于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最直接反映教学质量的高低。我校一直认为,课堂教学水平高低除了教师的个人素养之外,还与教研组教研的集体潜能有关。人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本学期我校各教研组抓好教研重点为集体备课。我校的研讨教学模式为“个人备课——集体备课——总结升华——课堂教学——集体评课——教学反思——教学反馈”。在集体备课和集体评课中还要求各教师发挥优点,集中精力研讨教法,由此,在教师中呈现出“话优点、说不足、讲设想、谈质疑、研对策”的富有个性的教学研究。在这 一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的作用下,每学期各任课教师都能上好有质量、有水准的教学研究课,并且教师平时上课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很快找到了感觉,使自己的教学技能不断熟练,教师上完课后写教学反思来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教师在反思中改变,在反思中成长,教研的职能作用充分得到发挥了,整个学期虽然工作很忙,但活动始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三)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我校各教研组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切实加强教学流程管理,从备课、上课入手,全力以赴让新课改精神体现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在备课方面强调教师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既备教法,又备学法,做到“苦在课外,乐在课堂”。充分发挥了集体备课的力量,加强集体备课的指导和管理。加大听课力度和密度,大力发挥骨干教师队伍的带头作用,积极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和磨炼的机会。同时,鼓励教师写新课改教学体会和经验总结。通过不懈努力,我校教师对新课改的实践从被动转为主动,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四)更新观念,狠抓师资培训。
我校本着“培训提高,引进优化”原则,实施“换脑工程”。努力形成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专业技能扎实、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我校本学期在师资培训中,以新课改为契机,明确要求教师树立终身性、开放性、适宜性、全作性、生态性、人本性教育观。本学期在校内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电脑知识、学、制作课件等共20多个学时。校长培训3人次。
三、体艺、卫生工作
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怡情益志,陶冶情操的作用。我校本学期重视学校环境卫生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努力造就一个健康、和谐、催人奋进的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一)我校体艺工作进步显著。
我校成立了篮球队、田径队、音乐美术兴趣小组。并抓好早晚的体训,训 练由专人负责。为市体艺学校输送了一些优秀学生。.(二)我校环境卫生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校对环境卫生的追求“致力于每一个细节的完美”。我校抓卫生工作的主要途径是(1)利用标语、版报形式对学生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学生会干部加强自治管理。(3)落实班级卫生责任制。本学期我校无论是在教室、宿舍、操场、食堂、楼道、厕所、校园的所见之处,都能保持整洁有序,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一种文明的影响。
(三)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活动,本学期体育组、学校团委,学生会联合组织了全校性的班级篮球赛和拔河比赛,成功地举办了一次大型的、有质量的“五四”文艺晚会,多次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打扫卫生,组织了一次全校性的硬笔书法大赛,成功举办了“文明礼仪”书画展。这些不仅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而且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也涌现了一批文化积极分子。我校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下,在大家的摸索下,正慢慢走上特色办学的道路。无论在管理上、在教学上、还是在转变理念科研兴校上,都在创新,都在前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做得更好!因为我们正在探索适合三中实际的办学理念,我们的教师在不断的学习,转变观念;因为我们在创新、在实践,在用勤劳的双手、积极的心态创造未来。
2017.6.29
第3篇:办学特色总结
学校特色工作总结
克东县第三中学刘要武
自从学校搬入新校区以来,围绕着“快乐、自信、成功”的办学思想,本着为学生一生奠基为宗旨,我校以篮球球特色为主线,以“硬笔书法、彩泥沙画、手抄报”艺术特色为辅线,开展了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特长,彰显了学校的特色。
一、打造篮球特色,努力培养特色学生。
2006年我校自筹资金8万余元,建了2000多平方米的篮球场地,购置了6个标准篮球架,由于有县队的三名体育老师做教练的优势,我校的篮球特色被确定。
1、形成浓厚的篮球特色文化氛围
篮球深深扎根于中国人心中,篮球精神代表了中国人的自强不息、永不言败,通过篮球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强化锻炼身体、提高素质,我校人人会唱篮球歌,天天都做篮球操,形成了浓厚的篮球文化氛围。
2、篮球走进了课堂
自2
第4篇:特色办学总结范文
特色办学总结范文
特色办学总结范文
一、紧跟时代步伐,突出信息技术特色
自20xx年开始,学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先后投入130余万元,购置了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并强化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目前,教师都能自制课件,都能熟练使用、乐于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网络教研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逐步向现代化、信息化、科研型转化。
二、加强集体备课,突出教师专业成长特色
建立了科学的集体备课制度、规定了完整的集体备课体系、完善了集体备课操作流程、形成了集体备课管理评价模式、优化了集体研讨质量提高的方法,洼中的集体备课活动形成了和谐、务实的研究氛围,每个人都能各尽所能,畅所欲言,毫无保留,特别是新教师能主动问、主动学,得到了快速成长,在相应学科迅速脱颖
第5篇:学校办学特色总结
学 校 办 学 特 色
多年来,荒地小学在县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的关心和指导下,经学校领导班子的不断探索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艺术特色
我校对学校的艺术工作非常重视,校长始终亲自主抓艺术教育工作,并担任艺术领导小组的组长,使艺术各项工作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确保艺术教育工作的贯彻落实。为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我校成立了合唱队、舞蹈队、健美操队、书法小组、绘画小组等,每周定期进行辅导,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
学校每学期都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为师生创设了浓郁的艺术教育氛围。例如:“六一儿童节”我们举办庆“六一”文艺汇演活动,评选出独唱、舞蹈、器乐的小能手,“十一”举办“庆十一”书画大赛活动,让乐于书法、绘画的孩
第6篇:办学特色课题组总结
2013年《中小学校办学特色问题的研究》
课题研究总结
通化市东昌区建设小学
一、课题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办学特色问题的研究越来越重要。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个性,那么也就没有特色;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特色,那么也就很难有大的发展。可以说,追求办学特色是现代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特色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抓手。对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特色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课题,它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作法:
(一)打造德育教育品牌。
1.简化目标,严抓养成。
本年度学校简化德育工作目标,减少关注项目,比如将开学第一个月设定为养成教育月,整月养成教育目标只有一个字“静”,走廊安静走路,不打扰他人,教室小声交流,不妨碍同学学习,中午操场游戏不吵闹,不影响他人休
第7篇:办学特色
一、文化特色
诵读经典已经成为了当今的一种时尚,不妨在学生之间开展“诵读经典”的活动,可以利用早自习等时间让学生诵读“四书五经”或海外名篇。并不定期组织诵读比赛!
二、艺术特色
开展多种兴趣班,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艺术活动学习。组织“课本画”“课本诗”“课本剧”等表演,通过多种形式,既体现了学生的特长,又巩固了学习的知识。
三、体育特色:
大城市的孩子锻炼时间越来越少,不妨多开展一些体育活动的项目,但这些,得循序渐进,注意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满意答案
好评率:50%
校 训:博学求新
办学思想:博爱做人、博学成才、求真务实、求新力行、办学理念:追求和谐、享受快乐
办学特色:数字化、精细化、人文化
办学宗旨: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
办学策略:质量立校、特色立校、科研兴校、强师兴校。培养目标:培养
第8篇:办学特色
准提法网络佛学院的办学思想
高七师
一、系统学习佛教知识和各宗派理论,提倡”行持任在一门深入,信解则应圆通无碍“的思想方法。
改变原来零散无序的修学方法,这样比单经单论的自学要节约时间,不然大小乘混淆、唯识净土不分的学习,可能造成思想的混乱。现在有些人学佛就像赶时髦一样,流行什么就学什么,不能纵观的了解佛教的体系。我们虽然提倡以准提咒为核心,但是要全面了解佛教的显密基础才能更好的一门深入,即信解的广泛圆通。学院的初级班三个月,中级班两年,整个教学虽然全看似时间长,实际上效率和效果是优化的。
二、可以由浅入深的学习《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是三藏的精华,学准提法的必读书,讲解和学习心要,是我们办学的主要内容,所以初中高级班的所有学习和修行都是围绕《心要》进行的。
三、建立专业化,提高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