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初中语文《将进酒》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将进酒》教案设计
引言: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用此题诗,创作于盛唐时期,为其代表作之一。也是当代中学生课本中的文章。教师们应该怎么样的去制定自己的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网络整理的李白《将进酒》教学设计,希望对各位老师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B、方法和过程
1、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2、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体会全诗思随情转,音以律变。
3、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不平之气。
2、探究诗意,认识到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3、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
【教学过程】
一、诵读提示——(先范读;再指导;再范读;再生读)
这首诗的旨趣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的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诵读时应当伴随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适当地变换声调和节奏,力求再现诗人的形象。指导诵读的要点如下: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揭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诵读时头脑中须有黄河奔流的视象。“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系承“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悲白发”,犹言人生易老,叹意极浓,“悲”字当重读,再用“朝如”句补足其意。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2.以下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为人题语,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天生”一联说明“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策一个高潮蓄势。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为突出这一句,上句“烹羊宰牛且为乐”宜轻读。
以上是诗的铺垫部分,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3.“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者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请字上,突出拆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
4“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钟鼓”二句是这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主旨所在。诗人说这话时,其愤激之情必当见于辞色,应当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二语当用极强音读,以见其憎恶、鄙弃之深。其下“古来”二句是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亦可见诗人盖世之气和狂放之态。两句之中,上句为宾,宜轻读,略示“风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之意;下句为主,宜重读,要表现出十足的自信。
“陈王”二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为例,可用叙述调读而略带感情色彩。重音当落在“恣欢谑”三字上,但欢中有悲,因为诗人说陈王,其实又是说自己,不过是怀才不遇借酒消愁而已。其下两句也是有主有宾:“主人”句为宾,宜轻读;“径须”句为主,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豪放之态如见,直重读。读后应稍作停顿,为结尾的抒情高潮蓄势。
结尾前三句当快读,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不是一般的儿女愁情。
第2篇:《将进酒》教案设计
《将进酒》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主要字词,进行必要的词语积累。
2、能力目标
声情并茂的品读诗词,培养学生朗诵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3、素养教育目标
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和豪放不羁、乐观自信的情怀。
【教学重点】
品读诗词,培养学生朗诵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由悲而欢而愤而狂放的复杂矛盾的思想情感。
【教学设想】
通过诵读与探究讨论来鉴赏作品。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授课步骤 自主地带 互动空间 教师站点
导入新课
回忆中国古典咏酒诗,以酒与诗的“缘分”导入新课。
诗歌初读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学生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讨论并把握诗人复杂多变的思想情感
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个别诵读,可集体诵读。
1. 校正字词。
2. 个别诵读,教师指导。
3. 齐读。
4. 体会文章情感。
教师适当指导,各组代表各抒己见。情感脉络如下:
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
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
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师适当引导,并相应补正。
诵读指导
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掌握诗歌朗诵的相关技巧,学会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
适应着诗人情感的变化,朗诵时,可注意以下技巧:
1、 注意节奏:例,“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节奏要适当加快。师范读,生跟读。
2、 读重音:例,“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三百杯”须重读,要读得铿锵有力。生读,师范读,生集体跟读。
3、 读四声:例,“将进酒”,三字声调要读足,饱满,教师示范。
4、 拖长调:例,“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节奏要加快,“与尔同销万古愁”可两字一顿,并加长音调。师范读,生自读。
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学生代表展示诵读。
根据诗人情感,点拨朗诵技巧,并示范诵读。
课堂拓展、引申
艺术特色
分组讨论,深入探究,赏析诗中经典名句。
相互讨论
展示答案
例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对于上述经典诗句,你是怎样认识和理解的?(适当结合自己的专业)
根据教师引导,学生引申发挥。
学生思考:
本首诗歌哪些诗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什么?
参考答案如下: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言黄河源头之高。
2、会须一饮三百杯:言饮酒之多。
3、斗酒十千自欢鳕:言酒价之高。
4、与尔同销万古愁:言愁怨之深。
师生共同赏析经典名句。
引导、分析、补充
小结
号召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文化精华
布置作业 结合自己的专业和本文作者所表现出来的乐观自信的精神,写一段文字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检测题目:
一、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将领(jiàng) 将出(jiāng) 将进酒(jiāng)
B。金樽(zūn) 酌酒(zhuó) 千金裘(qiú)
C。馔玉(zhuàn) 戏谑(nuè) 岑夫子(cēn)
二、填空题
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__,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___,“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_____之情。
三、下列对诗中的诗人形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诗人怀着平生之得志,又逢老友相聚,纵酒狂歌,互诉衷肠,感到无限快乐。
B. 诗人大声呼喊不喝上“三百杯”誓不罢休,表现他已暂时从悲感中突破,豪气洋溢。
C. 诗人频频举杯相邀,气氛热烈,酒到高潮,情不自禁狂歌起来。
D.诗人高歌后酒兴更浓,不惜宝马金裘换酒畅饮,活现慷慨爽快之态。
第3篇:《将进酒》教案设计
《将进酒》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主要字词,进行必要的词语积累。
2、能力目标
声情并茂的品读诗词,培养学生朗诵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3、素养教育目标
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和豪放不羁、乐观自信的情怀。
【教学重点】
品读诗词,培养学生朗诵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由悲而欢而愤而狂放的复杂矛盾的思想情感。
【教学设想】
通过诵读与探究讨论来鉴赏作品。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授课步骤 自主地带 互动空间 教师站点
导入新课
回忆中国古典咏酒诗,以酒与诗的“缘分”导入新课。
诗歌初读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学生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讨论并把握诗人复杂多变的思想情感
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个别诵读,可集体诵读。
1. 校正字词。
2. 个别诵读,教师指导。
3. 齐读。
4. 体会文章情感。
教师
第4篇:《将进酒》公开课教案设计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设计
《将进酒》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 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有些属于感觉的夸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将进酒》公开课教案设计,希望能帮到大家。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