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知识拓展的重要性
云南普洱市镇沅县按板镇文牍小学 罗有良
新一轮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校本教材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学模式,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教学要求。”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存在有不注重语文知识延伸和拓展的教学弊端,从而导致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压抑和被动的现状,最终导致课堂效率一般,学了新课程观,我们应该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其实语文教学中很多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是息息相关的,语文知识往往是生活中一些现象的重复再现或正在实践的产物,语文反映了现实中的生活,而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反映出语文知识的根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要给学生讲授好一堂好的语文课,更应注意文道结合,穿插做人的道理;更应注重语文知识的合理拓展与延伸,甚至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合理迁移和渗透,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巩固好所讲授的课文内容,最终取得“事倍功半”的奇效,下面就据我从教多年研究教学的实际经验,针对此方面阐述几点粗浅的认识,以达与各教学同仁共探究之目的。
一、教师首先要做到熟悉教材
熟悉教材不但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和标准,更是做好知识拓展的重要前提,熟悉好教材既能把握教材的主线脉络,又能做到知识拓展的准确性和专一性,例如在教学小学九义教材语文<<动物过冬>>一课时,我们首先要知道本篇课文的主线:是一篇趣味性较强的童话,主要讲的是动物怎样过冬的故事,课文是以小蚂蚁找朋友为主线,再分别渗透了燕子、杜鹃、黄鹂以及青蛙的过冬方式,课文条理性较强,容易把住教学主线,其次我们才来确定出拓展的重点是动物过冬的相关知识,从而最终设计好拓展的具体目标。
二、做到师生双边都准备拓展材料
课文知识的拓展应以搜集充分的相关翔实资料为基础,离开广泛的正确的第一手资料,拓展的“质”就不会收到良好的拓展效果,拓展前教师可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文献中的资料为自己“充电”,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还可以通过电脑上互联网,访问相关网站和网页搜集对此次拓展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例如上述的《动物过冬》一课,教师就可以准备一些常识性和趣味性较强的拓展资料,毕竟有关动物的网站和网页,或者相关的书籍文献都很多,也容易找到,这为我们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蝙蝠冬天纷纷到树洞里用爪子钩住物体倒挂着过冬;平时一贯凶猛、残忍的蛇类则躲进山中废弃的洞穴,几百条甚至几千条挤在一起缠绕着过冬,特别是爱尔兰的冰蛇就更有趣了,它们在冬眠时僵硬得像木棒一样,当地的爱尔兰老人风趣地拿它们来当手杖用,有的甚至用它来做高雅的门帘,到春天冰化雪融后这些蛇会自己悄悄离去;其他典型的还有如睡鼠、黑熊、紫貂......。并且教师准备的材料应该是这次拓展活动中最多、最典型且最具有趣味性的,这样教师在引导学生拓展时自己的主导作用也扮演的更成功,学生在交流时尽量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材料,师生认真倾听,最后才集体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充分得以体现,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引导好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充分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一重要特质。
三、拓展采用的可行性方式
拓展的方式很多,可根据教师的教学实际来灵活设计,我认为拓展可以在教学时,边教学边进行,还可以在课文结束时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把拓展放在课文结束时进行,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把课文知识进行了延伸又能琯结全文,起到巩固作用,目前新版教材都在课后的思考练习中专门设计有知识拓展的相关题型,如:小练笔、宽带网、资料袋、综合性学习等等,为课文拓展这一环节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可较好的迎合新课标进行教学,有条件的学校甚至还可以采取“知识小讲座”等形式进行开展,或者以实践性为目的进行“实地小考察”,这样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让他们在感受中真正体会到文中内容的真实再现,这样既能调节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又能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浓厚兴趣。
四、拓展结果的评价方法
对于学生的拓展及结果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给于公平、公正、和理的评价。只要是学生自己认真搜集来的真实资料,我们都应该给于最公正的评价,在拓展的整个过程学生不但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搜集材料,而且还要把搜集的资料与大家进行交流,达到语文资源互相共享,所以我们的评价不但要客观、公正、公平,还要带有激励性,以学生的角度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们的最终结果,激励他们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处处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从而积累更多的知识。
总之,实施新课程观、新教学理念、新评价体系的今天,知识更新、理念更新、模式更新,时代瞬息万变,决定了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必然冲击,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反思,教学既是一个充满知识的“万花筒”。又是一门开放的艺术,作为我们一个施教者,既要做好教学主导作用这一特殊角色,又要努力做到知识的正确引导和多渠道拓展,从而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合作及探究的学习能力,全面推进我们的素质教育改革的坚实步伐。
[参考文献/书籍]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周小山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2篇:谈语文教学中拓展训练的重要性
谈拓展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龚嘴】杨洪林
内容摘要
拓展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提升,是在培养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升华,更是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既开阔视野,又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关 键 词
小学语文
拓展训练
巩固和提升
知识的运用
理解和升华
发散思维重要性
引
言
“没有拓展训练的语文课堂,不是完美的课堂。”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拓展训练。
新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融、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可见,“拓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已学知识的加深和巩固,是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升华,更是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既开阔学生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拓展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提升。这类似数学教学中的“巩固练习”,但高于巩固练习。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强调学生要对知识进行积累和巩固,因为只有积累巩固了,在学习中才能加以运用,没有积累就谈不上运用。为了使学生能积累更多的知识,我们就可以通过拓展训练,拓宽知识面,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知识进行练习和巩固。在拓展训练的过程这中,学生见的多了,理解深了,自然就巩固提升了。
我们的汉字往往是一字多义,如“和”,常常作为连词,连接两个事物,表示联合,如“小牛和小马”;也可以表示平和;和缓,如“温和”;也可以表示结束战争或争执,如“和平”„„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和”却多用于连词。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进行拓展训练,也只停留在是连词的学习上,那我们就忽略了其他意思的存在。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拓展训练,走出课本,引导学生理解“和”在生活中的其他意思,从而对“和”的理解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可见,拓展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是多么重要。
二、拓展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学习语文的目的,就在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语文。
事实证明,学生单靠语文教材和语文课是无法把语文学好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告诉我们要想学好语文,必定要把语文学习拓展到更为广阔的空间去。
生活中我们处处要用到语文。小到一个汉语拼音,大到说话写文章,我们作者简介
杨洪林,沙湾区龚嘴镇学校教师,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现担任一年级班主任,任一年级和四年级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担任龚嘴镇学校小学语文教研组长。每天都同它们们打着交道。怎样才能把一句话写通顺,把一段话写明白,这就涉及到对学过的知识的运用,而拓展训练正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最好方法。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加以整合,把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得到运用语文知识的目的。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声母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也有声母,我设计了一个拓展训练题:请小朋友们想想,你的姓名里有哪几个声母?学生开始拼读自己的姓名,发现姓名中每个音节开头都隐藏着刚学过的声母,于是,有的学生开始尝试拼读老师姓名、爸爸妈妈的姓名,发现其中也隐藏着学过的声母。如果我们只是教,只是让学生去认,只是让学生去记忆声母,学生怎么会有这样的发现呢?
三、拓展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升华。众所周知,任何一部作品,都有它的写作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有作者的经历,以及在这种经历过程中的思想和感情活动。有了这样的背景和经历,在感情的催生下,于是,作者写出了自己的作品,并在作品中流露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文章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体会到隐藏在文章中的内涵。于是,在拓展训练中,我们可以把文章中没有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经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将作品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紧密的联系起来,于是,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以及对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思想感情,就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了。
《一夜的工作》一文,作者何其芳通过对亲眼看到的总理一夜的工作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尊敬和爱戴。教学中,我设计了一段听音乐——《歌唱敬爱的周总理》作为拓展训练环节,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到,尊敬和爱戴总理的不只是何其芳一人,还有全国人民;总理也不是因为他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简朴才赢得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更是因为总理心里装着全国人民,处处为人民着想。在拓展过程中,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进一步了解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是我们的好总理,我们为曾经有过这样的好总理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更激发了学生对周总理的尊敬和爱戴。没有拓展训练,对课文的理解是无法得到升华的。可见,拓展训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四、拓展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更是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既开阔学生视野,又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言语的熟练技能„„”
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理解性、运用性拓展训练。既丰厚了文本,扩大了学生的眼界,又加大了信息量,使学生的思维超越了文本的界限。如《搭石》一文讲道:“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这个“理所当然”就很重要。学到这时,我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再借“理所当然”这个词来拓展,让学生用“理所当然”说一句话。这是理解性、运用性拓展。这一类的训练,不但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拓展训练让我们的思维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语文教学也有了深度,激活了学生对文本的思维,更加深入准确地把握文本的内涵。在《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拓展训练:让学生想象文中主人公见面后会说些什么?顿时,学生思维洞开:首先是病愈的小钱苦苦寻找,再就是道不尽的感恩的话,接着请台湾青年吃豪华的午餐,更有愿意用毕生的精力作者简介
杨洪林,沙湾区龚嘴镇学校教师,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现担任一年级班主任,任一年级和四年级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担任龚嘴镇学校小学语文教研组长。来报答台湾青年捐骨髓的救命之恩。学生的思维走得很远,但却没有脱离文章的内涵,更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教育性和人文性。
可是,有的老师在拓展训练中,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抓住课文中的某个情节,引申开去,让学生尽情“发散”。结果横生枝节,越扯越远。虽然很热闹,可是,孩子们课文还没有读熟,有的生字还不认识,还不会写。因此,在拓展训练中,还应该把握好度。
其实,拓展训练并不难,它可以是一道精心设计的练习题;也可以是给一个字多组几个词;也可以是看一幅相关的图画;也可以是仿写一段话,仿写一首诗;也可以是引导学生听一首歌;也可以是让学生看一段视频„„
总之,只要是对课堂知识的延伸,能加深对知识理解,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教学环节,就是拓展训练,它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M 】《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EB10L】《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拓展训练》
作者
黄少华 【EB10L】《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拓展训练有效性的几点思考》作者
时志方
作者简介
杨洪林,沙湾区龚嘴镇学校教师,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现担任一年级班主任,任一年级和四年级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担任龚嘴镇学校小学语文教研组长。
第3篇:学习语文教材的重要性
学习语文教材的重要性((整理8篇))由网友 “Asswang”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学习语文教材的重要性,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学习语文教材的重要性
语文是思维的工具。叶圣陶先生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通过学习,把朦胧的思想变为清澈的思想,把不清不楚的语言变为有条有理的语言。
语文是交际的工具。语文是人与人交流和交际的必不可缺的工具。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掌握了必备的语法知识,才能有条件去学习其他学科。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无论是字词、古诗词或者古文等都需要平时的记忆背诵。(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
第4篇:小学语文课外知识拓展五
小学语文课外知识拓展五
成语沙龙:
形容刻苦学习的:专心致志 如饥似渴 孜孜不倦 全神贯注 锲而不舍 程门立雪 埋头苦干 夜以继日 手不释卷 通宵达旦 悬梁刺股 十载寒窗
形容风浪大的: 惊涛骇浪 波涛滚滚 波涛起伏 汹涌澎湃 风急浪高 形容气势大的: 浩浩荡荡 万马奔腾 地动山摇 千军万马 风起云涌 形容人物外貌的:一表人才 炯炯有神 仪表堂堂 白发苍苍 身材魁梧 眉清目秀
形容人物神态的:愁容满面 眉开眼笑 破涕为笑 眉飞色舞 神采飞扬 笑容满面
形容有毅力的: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滴水穿石 持之以恒 绳锯木断 坚韧不拔
描写人物语言的:斩钉截铁 一诺千金 语重心长 吞吞吐吐 信口开河 夸夸其谈
寓言故事成语: 画龙点睛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 惊弓之鸟 叶公好龙 买椟还珠 闻鸡起舞 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