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郎中赴召》赏析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5-19 07:13: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郎中赴召》赏析

《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郎中赴召》赏析

《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郎中赴召》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湖海平生,算不负、苍髯如戟。闻道是、君王著意,太平长策。此老自当兵十万,长安正在天西北。便凤凰、飞诏下天来,催归急。

车马路,儿童泣。风雨暗,旌旗湿。看野梅官柳,东风消息。莫向蔗庵追语笑,只今松竹无颜色。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

【前言】

《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郎中赴召》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冬,当时辛弃疾罢官闲居上饶带湖。江西转运使郑汝谐(舜举)自信州受召入京,此首即是为其送行之作。古来临别送行的赠词,或情深意长,或缠绵悱恻,但此首除历叙友人间的真挚情感外,还饱含着对友人的热切期待。

【注释】

1.信守:信州太守。郑舜举:辛弃疾的朋友

2.湖海:指不恋故土,志在四方的人。《三国志·陈登传》载:许汜谓刘备:“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3.苍髯如戟:胡须坚硬如戟,形容男人相貌威武,有丈夫气概。《南史·褚彦回传》:“君须髯如戟,何无丈夫意?”

4.闻道:听说。

5.著意:专注,用心。

6.长策:好计谋,良策。

7.长安:指北宋故都汴梁。

8.凤凰:传说中的`神鸟,百鸟之王。这里比喻奉诏的使者。

9.野梅官柳:杜甫《西郊诗》:“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10.蔗庵:郑舜举在信州的宅名。

11.杯中物:指酒。

【赏析】

上片首句写郑氏之远大抱负和豪情风貌,虽是通常赞语,也画出了郑氏情貌。接下来说,皇上有意于治国良策,此次召你入京,你必可有所作为。“此老”二句说你有雄才大略,可当兵十万,被金兵占领的广大北方领土就等你去收复了,既是夸赞,也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期待。下片开始四句描写郑氏即将离任时的天气状况和百姓泣送的情形,既渲染临别气氛,又暗写郑氏之勤政爱民。下一句以自然为象征,说这一去,春回大地,梅柳新发,预示着将有好消息传回。最后两句劝友人一心向前,不要回味昔日蔗庵相聚时的欢愉,就让我们接着杯中酒,一浇离别愁吧。与辛弃疾词中许多赠别作品一样,这首词依然带有他一贯希望北图中原,重整河山的强烈情感。

第2篇:《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郎中赴召》赏析

《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郎中赴召》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湖海平生,算不负、苍髯如戟。闻道是、君王著意,太平长策。此老自当兵十万,长安正在天西北。便凤凰、飞诏下天来,催归急。

车马路,儿童泣。风雨暗,旌旗湿。看野梅官柳,东风消息。莫向蔗庵追语笑,只今松竹无颜色。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

【前言】

《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郎中赴召》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冬,当时辛弃疾罢官闲居上饶带湖。江西转运使郑汝谐(舜举)自信州受召入京,此首即是为其送行之作。古来临别送行的赠词,或情深意长,或缠绵悱恻,但此首除历叙友人间的真挚情感外,还饱含着对友人的热切期待。

【注释】

1.信守:信州太守。郑舜举:辛弃疾的朋友

2.湖海:指不恋故土,志在四方的人。《三国志·陈登传》载:许汜谓刘备:“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3.苍髯如戟:胡须坚硬如戟,形容男人相貌威武,有丈夫气概。《南史·褚彦回传》:“君须髯如戟,何无丈夫意?”

4.闻道:听说。

5.著意:专注,用心。

6.长策:好计谋,良策。

7.长安:指北宋故都汴梁。

8.凤凰:传说中的神鸟,百鸟之王。这里比喻奉诏的使者。

9.野梅官柳:杜甫《西郊诗》:“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10.蔗庵:郑舜举在信州的宅名。

11.杯中物:指酒。

【赏析】

上片首句写郑氏之远大抱负和豪情风貌,虽是通常赞语,也画出了郑氏情貌。接下来说,皇上有意于治国良策,此次召你入京,你必可有所作为。“此老”二句说你有雄才大略,可当兵十万,被金兵占领的广大北方领土就等你去收复了,既是夸赞,也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期待。下片开始四句描写郑氏即将离任时的天气状况和百姓泣送的情形,既渲染临别气氛,又暗写郑氏之勤政爱民。下一句以自然为象征,说这一去,春回大地,梅柳新发,预示着将有好消息传回。最后两句劝友人一心向前,不要回味昔日蔗庵相聚时的欢愉,就让我们接着杯中酒,一浇离别愁吧。与辛弃疾词中许多赠别作品一样,这首词依然带有他一贯希望北图中原,重整河山的强烈情感。

第3篇:《水调歌头和信守郑舜举蔗庵韵》全词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和信守郑舜举蔗庵韵》全词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和信守郑舜举蔗庵韵》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事到白发,日月几西东。羊肠九折歧路,老我惯经从。竹树前溪风月,鸡酒东家父老,一笑偶相逢。此乐竟谁觉,天外有冥鸿。

味平生,公与我,定无同。玉堂金马,自有佳处着诗翁。好锁云烟窗户,怕入丹青图画,飞去了无踪。此语更痴绝,真有虎头风。

【翻译】

这首《水调歌头》,用直抒胸臆的笔法,畅述与郑舜举交情的笃厚,真挚而动人。上片写在郑舜举家乡所见。

开头两句:“万事到白发,日月几西东。”这自然是作者感慨流年易逝,人很快老了的叹喟。王安石《愁台诗》:“万事因循今白发,一年容易即黄花。”大约就是这句词的出处。辛弃疾前去拜会郑舜举,郑舜举是位有才干的人,辛弃疾也就必然想到自己的身世与处境:归宋已经二十多年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送刘三复郎中赴阙》唐诗赏析

《送刘三复郎中赴阙》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送刘三复郎中赴阙》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4卷。

【原文】

送刘三复郎中赴阙

作者:唐·杜牧

横溪辞寂寞,金马去追游。

好是鸳鸯侣,正逢霄汉秋。

玉珂声琐琐,锦帐梦悠悠。

微笑知今是,因风谢钓舟。

【注释】

①刘三复:[唐]润州句容(今江苏句容)人。邺父。会昌中,累官至刑部侍郎弘文馆学士。

②横溪:即浙西横溪桥镇(据胡可先《杜牧诗辨伪》)。

③金马:汉代的金马门,此处代指朝廷。

④鸳鸯:犹鸳鹭,指朝官班行。

⑤玉珂:马勒上贝饰,色白如玉,振动则有声。琐琐:声音细碎。

⑥锦帐:锦制的帷帐。汉时尚书郎入直,官府供给锦被、帷帐等。见《汉旧仪》。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赏析

【作品介绍】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是南宋词人严羽创作的一首词。词上片着重叙事,写廖叔仁于秋天去朝廷任职,勉励他要重名节而轻富贵;下片着重抒情,慨叹自己关心国事,有政治抱负,虽年老不变,但仕途失意,最后抒发与廖叔仁分手的伤感。

【原文】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

日近觚棱,秋渐满、蓬莱双阙。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把酒送君天上去,琼玉琚玉佩軝鸿列。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

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

【赏析】

鉴赏一

这首词写得气势豪迈,饶有兴味。将作者的那种淡薄功名、慷慨悲歌的气韵,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它是作者送友人廖叔仁去京城赴任时所作。廖叔仁,生平不详。阙,宫阙,这里指南宋朝廷。“日近”两句是说临安的宫殿巍峨,高高的觚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郎中赴召》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郎中赴召》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