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读后感800字_800字读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5-17 07:13:3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道士塔读后感

《道士塔》读后感

——《文化苦旅》选节

“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个破落的塔群更显得悲凉。冷的是人心,悲凉的是情感。

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两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的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道士塔》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历史悲剧,一个沉重的文化史实。全篇围绕敦煌莫高窟展开。说的是在20世纪初,莫高窟由一位无知的道士掌管,因为无知,他自作聪明地将窟中珍贵壁画粉刷,甚至挖凿,代之以灵官塑像;因为无知,他将窟中无价的国宝向慕名而来的西方学者换回历历可数的银元;因为无知,祖国的瑰宝受到糟蹋,不幸流失,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遗憾。

《道士塔》中王圆篆绝对是一个愚蠢的角色,但正如作者所说,如果让他来承担这段历史,的确是厚爱他抬举他了,他是一个小人物,他根本担负不起这样重大的责任,连替罪羊的资格都不够,但是透过他,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愚蠢的政府,一个没落的文化族群,乃至一个愚蠢的民族,一种黯淡了的文化。

偌大的一个民族,竟然让这位酷似农民的人来守卫和呵护敦煌的宝藏,一个缺乏阅历的人怎么能够对自己的责任和职务认识清楚,一个不懂得文化的精髓的人,自然就会把文化当成自己的自留地,王道士够潇洒,够气派,够大方。他不懂文化,但认识银元,他不懂守护,却知道奉送。这正如鲁迅先生写的那样,一路地送过去,一者见得博学,二者见得大度。

其实王道士也很冤枉,那么多拱手将国土和主权送出去的人,都没有受到谴责,而且堂而皇之地享受荣华富贵。王道士也很幸运,至少算得上青史留名,不过不是流芳百世,而是遗臭万年。

抛却王道士不说,当时的政府做了什么?他们难道不知道敦煌是一个宝库吗?

知道,但鲜有人考虑这些,官员们大都在考虑自己的腰包是不是很鼓,皇城的关系用什么打通,有什么机会可以捞一笔„„于是,捧着宝藏的人奉献了自己的奴颜媚骨,而上官们也名正言顺地享受地方官员的孝顺,就这样一个庞大的腐败系统悄悄地蚕食了这个宝藏,就算王道士是个尽忠职守的卫士,也会淹没在这样的交易洪流中无声无息直至终了。

只运走一些东西,不打紧,但如果运走了思想和灵魂,文化的土壤就会日渐贫瘠,那时我们只能是走在无尽的沙漠中去寻找海市蜃楼了。

最怕的,不是丢了的,而是丢过之后,我们依然在丢失。

第2篇:《道士塔》读后感

《道士塔》读后感

看到了吗,那西边凄艳的晚霞?那是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当那几车、几十箱、几百卷的文物被运往其他各国时,孰知,那是我们中国延续到现在的伤口。

那愚笨的道士总是自作聪明,当他把洞窑壁画涂成自己觉得漂亮的样子的时候,他不知道,他损害的是一个民族的文明古迹;当他把那些婀娜的雕塑砸到他满意为止时,他不知道,他丢弃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古物;当他以贪图小利送出洞窑里所有东西后,他更不知道,他已成了一个千古罪人„„

仅仅一个道士,就毫不吝啬地把我国千古文明送了出去,我们是该批判他的愚蠢,还是该批评当时统治者的短浅目光?一个金光闪耀的石窟,怎会让一个道士看管?还有那些文人竟然知道这些文物的价值,又为什么单单吝啬于那点运费?就像作者说的“只要看看这些官僚豪华的生活排场,就知道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相比较外国的那些学者冒着生命危险前来征集的精神,这又是何等的令人悲哀!

当看到我国的文物被运往其他国时,我的感情不单单可以用愤怒来形容,那种是感情高于怒与恨的。

当日本学者说“我想纠正一个过去的说法。这几年的成果已表明,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时,中国专家没有太大的激动。对啊,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可那些文物却不在中国。当自己的东西到了别人手里,自己研究时还需经过别人的同意,且要用照下来的胶片去研究。这可谓只是心酸所能概括的?

伤口总会被抚平的,可那个疤痕,却无法抹去„„

第3篇:《道士塔》读后感

《道士塔》读后感

只有失去才能唤起人们的珍惜——题记

一直以来对于余秋雨先生及他的作品是有所闻,但一直没有接触过。上次去舅舅家,无

意间看到了这本书,便产生了好奇.土黄的书皮,还未翻开书,我便已读到枯涩的味道。这类似于泛黄的纸张的色调,似乎已历

经岁月的沉淀,深沉的封面,左侧用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成的黑色,这段“苦旅”必定是在过去岁月中的苦苦行径吧。

这是一本值得让人认真体会的书,所以,我利用假期的时间去翻阅了这本书,余秋雨先生渊

博的知识,和他对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评判,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最

让我感慨的是《道士塔》那篇文章,正如所说,中国近代史,更是一部血泪史,而敦煌莫高

窟,更是其中一个较为鲜明的例子

我的目光随着书中的脚步前进着,我驻足于莫高窟下,似乎回到了当时的中国,亲眼目睹了

莫高窟的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道士塔读后感

道士塔读后感

道士塔,看管敦煌文化古迹的道士塔。它的主人竟然是那个王圆箓。他将那些先辈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全部卖给了外国人。我真是想不通:一个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那么无知愚昧的人来看管!

跟随着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敦煌文化的美丽与辉煌。但是这个王圆箓却将这些经文等便宜卖给外国人。那都是精华啊!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跟火烧圆明园又有何异?不也是一样,咱们中国的国宝被外国人抢去。所以:咱们中国历史上一共是有2起重大抢劫案。而现在咱们的专家考古学家却要拜访外国去看咱们中国的古物去研究。带着胶卷,用着放大器来研究。这是一种多么大的羞辱啊!要怪也不能只怪他,当时的中国腐败,很多的人没文化,愚昧。换做别人,有可能还不如王圆箓呢!

看了他的简介,我更是纳闷,当时也并不是没有有志向的人,为什么清廷就那么轻视一个文化宝库呢?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道士塔读后感

我看余秋雨的道士塔

看了新旧两版的《道士塔》,不得不说,很有意思,在新版里,余秋雨可谓是删改了大部分,尤其是它让人有争议的部分。要让我来评论,旧版是余秋雨在见过道士塔之后第一时间的真情流露,而新版里大概是他在几年后重新看待这个故事后所作的理性思考吧。

在新版里有几处很关键,第一,他删去了王道士是千古罪人这句话,同时引用了一些资料说明王道士那会儿为什么会那么做,我想没看过旧版就看新版的人应该不会再对王道士恨得牙痒痒,反而会把唾沫星子吐到另一个人的身上,新版里多了一个蒋孝琬,这人可是十足的汉奸,他带着斯坦因找到了王道士,斯坦因不会说中文,是他说服王道士卖经书,是他翻译了经书,甚至是他擅自把价钱压低的。还有一个很关键的点,余秋雨在新版里假设了他拦下了斯坦因,拿到了经书,可是他不知道该送到哪,沿途的官员?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道士塔读后感800字_800字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道士塔读后感800字_800字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