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守株待兔与愚公移山想到 教师随笔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5-15 07:14:0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由守株待兔与愚公移山想到 教师随笔

“小人行险以徼幸”语出《礼记.中庸》,意思是走危险的路,做危险的事,希求获得意外的成功。

这句话让我想起《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我们都在大笑农人何其之笨,怎么会把希望寄托在待兔这件事上。今天我才知道原来我们都有类似的行为--“行险侥幸”。我们在开怀大笑农人愚笨滑稽时,往往忽略了自己的某些行为,比农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例如:邯郸银行职员任晓峰、马向景前后盗取银行金库4700元购买彩票锒铛入狱一事就是典型的行险侥幸的代表,实现梦想的路有很多条,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勤劳、节俭、坚持。如果不是这样,而心存侥幸希望一夜暴富,希望又是何其的渺茫。想想我们生活中类似的事又何其之多,因心存侥幸不惜铤而走险最后弄得家破人亡,希望幻灭。

《大学》说:“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虽然话语朴素,道理简单。但却揭示了永恒的真理。要发财只能靠勤劳、节俭、积极努力。这才是成功的不二法则,无捷径可循。

再说说我们熟知的另一则寓言《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大智若愚”,愚公的故事揭示的是一个何其简单的道理,就是以无限对有限,两座大山是有限的,挖山的力量是无限的。结果正如文中的浪漫结局,天神背走了两座大山。无限取得了胜利,取得了成功。如同智叟的我们结果不言自明只能是失败。

两则寓言揭示了获得成功的真谛--勤劳、坚持。可我们多数时没有做到坚持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有做到挖山不止。

2013.9.26

董拯民

第2篇:由发表文章想到的 (教师随笔)

缪加奇

网络真是个好东西,可以把远在天边的人变得近在咫尺,以前,我一直为自己写作东西而无人问津而发愁,也因此失去了写作的冲动,可是,现在好了,通过网络,我可以跟编辑频繁接触交流,这样,发表文章由原来遥不可及变得触手可及。不但发表了文章,我还参与编书呢,而且,编的书都出来,还拿到了平身从没见过的几百元的稿费。前几天,约我编书的主编又给我任务了,让我参编另一本作文方面的图书,内容是对高考作文标准中“感情真挚”这个问题做出诠释,还是要求写一万五千字的稿子。上次写的是高考写作中比喻句的妙用,也是要求写一万五千字。

编书,在我原来的想象中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可现在看来也是很简单的,他们有现成的模式,网上也有很多资料,你只要从网上收集材料,照葫芦画瓢就好了。当然,你也要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也需要一定的文字组织能力,这个“瓢”也不是谁都可以画好的。但这些事对我来说不是一件难事。主编是11月7日给我任务的,我利用这几天市统测时间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只要再花点时间输入电脑就好了。这不,又一本上面赫然写着“缪加奇”的作文辅导图书又要问世了。而且,过不了多久,我还会收到一份数目可观的汇款单,真是名利双收啊!

今年,我陆续发了十几篇稿子,已经拿到手的稿费也近千元了,这些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可是,我真的就这样满足了吗?我在网上得知,有些老师业余写稿子一年的收入近万元呢,和他们相比,我又是小巫见大巫了。而且,如果真正想做点学问,仅仅满足于发表点小稿子是远远不够的,我还是要通过现在发稿磨练自己,等时机成熟了,能出自己的书,真正给别人留下点什么。在这方面,我要做的事还有很多,虽然现在也有一些小说(《选择死亡》)和散文(《三姨娘》)等文章发表,但还是难等大雅之堂的。

每个人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有的热衷于抽烟喝酒,有的热衷于争权夺利,还有的热衷于赌博游戏……我似乎对这一切都没有兴趣,我只是想看看书,上上课,写写东西,我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平静,很充实,也很快乐。每天,在闹铃声中醒来,便开始我的晨跑。我很奇怪,这样大的学校,在熹微的晨光中,跑在操场上的只我一个老师,偶尔有几个学生加入,周围静静的。等上了班,除了上课,我便泡一杯茶,静静地坐在电脑前,看看文章或是和编辑们交流交流,在他们的要求下完成他们交给的任务,没有任务,我就看看与语文教学有关文章或是自己写写文章。

有人可能觉得我这个人真是没用,官做不了,又不爱玩,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呢?可是,如果真让我做什么官,或是玩什么的话,那才叫难受呢。这些,我前些年都已经尝试过了。我现在在考虑把我唯一的嗜好--喝酒也戒了。因为,我觉得喝了酒,对我确实是一种伤害,不仅伤害我的身体,还伤害我的灵魂(人很多荒唐的事情都是在酒后做出),大量饮酒真的对身心无益啊!偶尔小酌几杯不妨,但喝多了百害无一益啊!可能也有人觉得我生活得真累,可是,我要说,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有人觉得在游戏中其乐无穷,有人觉得争权夺利趣味不尽,而我只是喜欢过我自己想过的生活。

不管人家怎么活,我打算就这样过下去,我也称之为享受生活。即使我退休了,我也不会让我的大脑闲着,我要活到老,读到老,写到老,我认为一个人真正无所事事才是对自己的折磨。我不知道我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我可以肯定地说我因有时间读书写作而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自由的人,一个健康的有益于他人的人。这样,我也与愿足矣!

第3篇:由台风想到的随笔

由台风想到的随笔

台风,这是一个人人谈之色变的词。

前几年的时候,台风很是肆虐。随着台风越来越频繁,强度越来越大,我们也越来越恐惧。

我居住在东北,这里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内陆地区了,所以对于这种灾害我向来只是听闻未曾亲历,可算一个旁观者。如果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一个真理的话,那我对台风的分析也可以算是比较客观了。

台风大概分为台风眼、涡旋区和螺旋云带几部分。台风眼位于台风的中心,周围是涡旋区,外围是螺旋云带。涡旋区和螺旋云带的天气非常恶劣,会发生破坏性的灾害,而台风眼,可以算是“乱世中的桃花源”,平静,安宁。

当我了解到这些,心中一些原有的看法在慢慢消退,像是退潮,而留下了一些我不曾关注过的贝壳沙砾。

当我们谈到台风,我们总是想离它远远的,就像我们谈到功名利禄,总是表现得嗤之以鼻,怕因为沾染上而被别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由字典所想到的随笔

由字典所想到的随笔

前些天,女儿说上学要带《新华字典》,因为老师要教他们学习怎样正确使用字典。我看了看家中的几本字典,品种倒是不少,有六七个版本,就是没有《新华字典》。我也没有想太多,顺手就拿了一本《简明汉语字典》塞进女儿的书包。

第二天放学回家,女儿一见我就冲我嚷嚷,说为字典她都挨了老师的骂了。都是你!她这么撅着嘴巴。

为什么?女儿说老师是要教部首查字法,而我让她带的这本恰恰没有部首查字法。

哦,原来是这样。我摸了摸女儿的头发,表示歉意。然而心中却不由自住地想起自己小时候学查字典的事情。

那约莫也是在我二三年级的时候,老师说要教我们学会怎样使用字典,让我们第二天带《新华字典》去上学。然而,第二天的语文课上,学生们从书包里拿出来的字典却是五花八门。老师看了看,对我们说:老师本想教你们学拼音查字法和部首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由情人节想到的随笔散文

由情人节想到的随笔散文

亲情、友情、爱情都美好的东西。给它附加上任何条件都是可耻的行为。

情人节,顾名思义---有情人的节日。多么浪漫、美好、让人向往的节日。可是,硬要学着外国把七月七日篡改成情人节,实在是不敢苟同。

到底应该生活在道德的约束下,还是做本性的奴隶?几千年来,中国人受道德礼仪的约束,过着家庭美满的幸福生活。偶尔有异类萌生一点杂念,也都被扼杀在摇篮里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各种西方的物质和思想,通过种种渠道流入了中国。于是,超前派义务的替人家过起了节。什么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甚至,比节日的“原产地”过得还热闹。近几年更是把七月七日当成情人节来过。七夕本应是夫妻节,非要给恩恩爱爱的牛郎织女戴顶情人的帽子,真实让人啼笑皆非。不知道这二位痴男怨女知道后会做何感想。

透过这一表面现象,让我们来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由梵高所想到的随笔

由梵高所想到的随笔

瘦哥哥梵高,梵高啊/从地下强劲喷出的/火山一样不记后果的/是丝杉和麦田/还有你自己/喷出多余的活命时间

——海子《阿尔的太阳》

小学的美术课上,看到过梵高那一幅非常有名的《向日葵》,我记得自己当时还模仿着画了一张《向日葵》,目的纯粹是为了完成美术老师布置的作业。初中二年级,学到《梵高传》节选的一部分,那个时候,年纪幼小,即便是学了他的课文,也仅仅是了解有这么一个人而已。

这个真正给我灵魂以巨大触动和激励的,是在看了海子的那篇《阿尔的太阳》之后,我突然就很真实地感觉到了这个伟大的天才,他穿越历史,走到我的生活之中。梵高,一直是海子最喜欢的人,一直是他吟诵的对象,精神的支撑。

怀着惋惜、向往、同情诸多复杂的心情,我在网上查了“梵高的画”,一幅幅绝美精彩的画就顿时呈现在我的眼前了。我惊讶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由南京大屠杀想到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很多时候都会觉得历史总是迷迷蒙蒙, 遥遥的隔着一层纱, 看不清, 触不到,似乎这一切已然死在昨天。然而,在观看了南京大屠杀纪录片后,这种想法荡然无存.那一幕幕骇人的画面将那不忍目睹的历史瞬间拉至我的眼前, 如同飓风席卷幕骇人的画面将那不忍目睹的历史瞬间拉至我的眼前, 大地,留下满目苍痍.中国有30几万人在那次事件中丧失,仅此只是数字带给我的震撼,它让我亲眼目睹了日本人的凶残,日本士兵对中国妇女的侮辱,这使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1937 年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统率谷寿夫、牛岛、中岛、末松等八个师团及其国崎支队,于侵占南京后,立即对手无寸铁的南京市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其规模之大,受害人数之众,均为人类历史所罕见。日军的屠杀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由一个短片所想到的随笔

由一个短片所想到的随笔

前不久,看了一个视频,视频的内容,大致说的是:一位农村大姐来城里看望上学的女儿,来饭店吃饭。妈妈舍不得吃饭只给女儿要了一碗面,自己吃从家里带来的馒头。这情景被旁桌两位年轻情侣看到了,于是他们又点了一碗面,让老板送给娘俩。理由是,今天是母亲节,凡事进店吃饭的妈妈都免费送一碗面。后来付款时,老板发现她们拿出来的是假钱。那位大姐说:“是她刚卖了鸡蛋的钱啊?”那对情侣,巧妙的对老板说:“是你看花了眼”,并把那两张假钱换走,支付了小姑娘的饭钱。过了不久,老板收到小姑娘寄来的.一封信,信里面放215元钱。说是假钱贩子被抓住了,她们的钱,给了她们了。这个短片,虽然是为教育人们编的,但是我觉得很有教育意义,我也很感动。

对于农村家庭贫困的人来说,别说二百元,就是两元钱也来之不易,何况一个女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由守株待兔与愚公移山想到 教师随笔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由守株待兔与愚公移山想到 教师随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