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开学第一课秋季主题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秋季主题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开学第一课秋季主题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作为一名高中生,再看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之后》,我深受触动,作为学生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拼搏,不去奋斗,我们有什么理由喊苦喊累!我此刻非常迫切的想长大,我非常希望我可以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在这个学期,我一定要好好加油,努力学习!
中学时代是人生的春天,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段。明确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是每一个中学生必须认清和学会的问题。知识像海洋那样辽阔,像海洋那样浩瀚。一个人无论天资多高,精力多么充沛,毅力多么顽强,学习条件多么优越,也不可能把所有知识学到手。有的同学总想学到一切,要蔷薇也要雪。他们希望在一串串熟了的葡萄旁边又开放着朵朵鲜花,可是,知识大海的守门老人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呀!
知识时常需要更新,随着时间的流逝,知识又可能遗忘,但获取知识的方法却不会被丢失。相传有一个人,巧遇一仙翁,仙翁点石成金送给他,但他不要金子,而要仙翁点石成金的指头。这个人为什么要指头呢?因为他懂得,不管送自己多少金子,金子总是有限的,但如果有了点石成金的指头,那就可以随心所欲了。古人说:“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也就是这个道理。毛泽东同志说过:“学习是学习,学习的学习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学习方法是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径。学法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和运用的。掌握良好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事,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付出的艰苦努力,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每天坚持不懈,日久天长,学习才可能成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所以,学习方法并不是什么捷径,它只是踏踏实实、刻苦学习的程序以及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的各项具体措施。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必将更加刻苦!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2篇:秋季开学第一课主题
自2008年起,教育部就和中央电视台密切合作,于每年新学年开学之际推出《开学第一课》,开播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0期。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8年秋季开学第一课主题,欢迎阅读参考!
《开学第一课》是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自2008年起,教育部就和中央电视台密切合作,于每年新学年开学之际推出《开学第一课》,开播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0期。2018年《开学第一课》以“创造向未来”为主题,为全国中小学生献上一堂生动而有重大意义的教育课。
根据“CCTV开学第一课”官方微博消息,2018年开学第一课将于9月1日晚8点在CCTV-1播出,敬请收看!
看点一
成龙寄语广大学子:未来需要梦想我们生活在一个每天都发生奇迹的时代,创造精神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看点二
王源孵化无壳小鸡 尽展青年创造精神王源化身天才科学少年,与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芮磊老师共同完成无壳孵化小鸡步骤。
看点三
2018《开学第一课》激发青少年创造精神与创新思维 助力中国未来在“创造精神”指引下,探讨梦想的崛起、探索的力量、奋斗的重要和未来的美好!
看点四
国产C919大飞机震撼空降现场 国产C919大飞机设计师吴光辉为同学们带来“巅峰之作”
第3篇:秋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2019年秋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
从1949年——2019年,今年是中国建国整整70周年。这次的开学第一课,主要讲的是红色教育,要让我们中华儿女的新一代知道我们新的和平年代是怎么来的。
一开始以一些经典的红色影片片段,瞬间把我们带回到了战争年代,建设时期,那些忘我的冲锋,那些浴血奋战,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奋不顾身的瞬间,是革命先烈们爱国的表达方式。今天,让我们跟随为了建设新中国的感人故事一起回到岁月深处,去深情拥抱我们亲爱的祖国。
在河北,我们的石家庄平山,有一个平山团,其中有一名战士叫王家川,不幸牺牲了,在他的身后千千万万的王家川又来了,在平山这片红色土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输送了大批热血男儿,留下了一个个母送子妻送郎上阵父子兵兄弟齐参军的动人故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铁人王
第4篇:开学第一课秋季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秋季观后感
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终于播出啦,今年的主题是我的中华骄傲。汉字就是我们骄傲的事情之一。
王宁教授说,汉字和汉字文化能够绵延不绝,生命就在民间。为了将传统文化巩固在每个人的血液中,王宁教授尽其所能,研究汉字从未停歇。王教授现场演示了正、直两个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离轨就是正,目不斜视就是直。
中华汉字也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到商周时期的金文再到秦朝时代的小篆,之后又到汉朝的隶书,然后就变成了现在的楷书。而不同的书法字体,又各自有自己的特长。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匀称,笔画粗放,而篆书和隶书又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行书是一种非常流畅的`书法,而楷书却严肃而端庄。草书笔划奔放,好似凤舞龙翔。
中华汉字又是一种外国文字无法比拟的文字,中华汉字的对联,诗歌,都是汉字独创。
第5篇:秋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是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自2008年起,于每年新学年开学之际推出,开播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0期。下面给大家分享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欢迎借鉴!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1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节目,让我充分感受到了“探索”的魅力。怀揣着为国家和民族科技发展的探索梦想,面对危险与困难永不言弃,才能取得今日的累累硕果,同时这也让我们对未来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及思索。
在今年《开学第一课》第三篇章中,参与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大飞机C919试飞的邹礼学、聂飞、刘立苏来到现场,回顾了试飞组所面对的危险以及他们的坚持。
大飞机的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光辉则展示了C919大飞机的各项数据和科技成果,并讲述自己实现飞机设计梦想的过程,展现了一代中国航空人为国家和民族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历程。
第6篇:秋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今天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薛其坤院士与王源展开了一场关于未来的对话,用亲身经历告诉广大青少年迎接未来要永不言弃,坚持奋斗,勇于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梦。下面是关于秋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的内容,欢迎阅读!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1在9月1日,这一天,我们虽然没有去上学,但是距离开学还有不到24小时的时间,我们打开电视,看中央一台,看《开学第一课》,这一个节目,这一个节目已经连续播出了十一年了,每一年都有一个新主题,今年的主题是——创造向未来。
在这个《开学第一课》上,我最敬佩的人是——成龙,他从一开始,就梦想着当演员,他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发奋学武,从一个“跑龙套”——“中国名片”,从一开始当“死尸”群众演员——主角。他在拍摄电影的时候,受过很多伤,还有一次从十五米的树上掉了下来。但是他依然坚持着
第7篇:秋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2018年秋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创造向未来”,无论是“京剧小达人”王泓翔和虚拟歌手“犀”共同演唱的《墨梅》,还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大飞机C919,亦或是神秘“嘉宾”无壳孵化小鸡“小茶缸”,都在像我们展示创造的魅力。在“创造精神”指引下,我们大胆想象,勇于探索,坚持奋斗,不断实现个人的目标和国家的进步。
生活中,人们总是向往着一种美好的生活,朝着远方去旅行,去看那美丽的风景,去看那悠久的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想,一种梦想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梦想,往往是促进人们向前的新动力,因为有了梦想,我们就要为之奋斗,向前努力;有了梦想,就有了去“远方”的单程车票,去进一步实现人生的目标,所以说梦想创造未来。往往有梦想的人才会取得更大的成功,梦想是指路的明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