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5-11 07:14:1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纵观今年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内容特别细小,知识点比较碎。但是学生考试的却不是很理想,对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体情况分析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大多数中等生失分比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须提高中等生的做单项选择题的能力,其中大多数错的是第11小题,台湾正式归为中国是在哪个朝代?这个题大多数选的是三国,三国时是大陆开始和台湾交往,答案应该是元朝设立巡检司后。还有错的最多的是第一小题,唐太宗取得人才的途径是什么?应该是科举制,但是因为是按人教版的答案是开科取士,其实就是科举制。

第二题考查的是填空题,是平时的细小知识点,第一个题没有讲过,学生不会做,被外国誉为中国的第5大发明是什么?应该是科举制。也是人教版内容。还有一个是唐朝的极盛时期是开元盛世。学生失分最多。

第三题是考查的辽西夏北宋等几个国家建立的情况,基本常识,但是也有一少部分学生答错,这说明了有些学生对基本常识也没有掌握。

第四题是非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考查了经济重心南移重要知识点,这个题是重点,可是还是有少部分学生没有答对,第二个材料分析是自由发挥题,学生答题情况还可以,最后一个材料分析题是大运河的开凿。

(三)教学反思

对于本次考试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会做出如下改进的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提高学生做选择题的能力,多做选择题。

2.一定注重学生的背诵情况,重点查背,基础知识一定要记忆。

3.加大非选择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做开放性的题型。

总之,这次考试较差,争取下次考试能有大的进步。

第2篇: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今年的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内容细小,知识点比较碎。学生考试的成绩还比较理想,对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体情况分析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大多数中等生失分比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须提高中等生的做单项选择题的能力。其中大多数错的是第15小题,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相似于哪一组?应该是西晋与东晋;还有错的最多的是第6小题,唐初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突出原因?应该是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意愿。第二题考查的是连线题,学生答得也很好。

第三题考查的是填空题,是平时的细小知识点,都做过很多遍了,因此学生答得都比较好。

第四题是材料分析题,都是基本知识,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答错,这说明了有些学生对基本常识也没有掌握。考查了唐代的民族政策以及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措施等重要知识点,这部分是重点,可是还是有少部分学生没有答对;第二个材料分析是识图题,学生答题情况还可以,最后一个材料分析题是探究题,也比较简单,学生答题情况也比较好。

(三)教学反思

对于本次考试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会做出如下改进的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提高学生做选择题的能力,多做选择题;

2.一定注重学生的背诵情况,重点查背,基础知识一定要记忆;

3.加大材料分析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做开放性的题型。

总之,这次考试较差,争取下次考试能有大的进步。

第3篇: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纵观今年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内容特别细小,知识点比较碎。但是学生考试的却不是很理想,对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体情况分析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大多数中等生失分比较少,这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学生整体有所提高,说明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有点入门。其中大多数错的是第15小题,说明当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应该选c从黄河流域转移长江流域说明学生对地理知识了解不清。

第二题考查的是填空题,是平时的细小知识点,第25题没有讲过,世界上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是—。还有一个是21题学生失分最多,主要是莫高窟,学生出现错别字失分。

第三题是材料题,27题科技与发明还没学,学生对基本常识根本掌握,基本没得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初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初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约170万年,这就足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人的起源问题一直困扰着古代的劳动人民,你知道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从哪里而

来的()A、女蜗捏出来的 B、亚当和夏娃制造的 C、猴子变化而来的 D、由古猿进化而来的3、毛泽东在《贺新郎·咏吏》中吟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对“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人与猿只在一起磨过几个石头后就告别了 B、人和猿在几个磨过的石头边告别了 C、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 D、人和动物的根本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本次考试试卷特点分析

1.总体分析:本试卷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考卷的综合性非常强,基本覆盖了1到12课所学的知识点,同时遵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紧密联系教材和生活实际,起到了实施新课程的导向作用。

2.题型及特点: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项,共26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选择题22个小题,共计44分。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历史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剖析历史现象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把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对历史知识的整合也有一定的要求。

非选择题4个小题,共计56。试题以史料和表格和图片方式呈现,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观察、理解等能力,要求学生对知识要熟练掌握、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一、考试内容分析:

这次期中考试,基础性较强,覆盖面广,各部分的知识点分布比较合理,试卷设计比较合理,难易结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高。很多题目学生理解不来,特别是材料阅读题,涉及到文言文。在加上时间紧,如:刚好新课讲完,刚好考试,学生没有复习时间,因此成绩不太理想。我所教的七年级学生共有96名参加考试,最高分74分,最低分8分。及格人数13人。及格率40.8%。

二、学生在答卷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

1、基本知识薄弱。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很多地方记混乱,甚至无知。

2、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以至出现不应该有的错误。

3、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低下,语言表述能力不强。在综合题中表现尤为突出。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背景资料的了解程度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