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常识盘点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5-04 07:13:2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关于诗歌的常识盘点

关于诗歌的常识盘点

关于诗歌的常识

1、诗歌:

是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

2、诗歌的特点:

诗歌具有形象性、抒情性、概括性和音乐性等特点。

3、诗歌的分类:

按表达方式分,诗歌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体裁分,诗歌分为旧体诗和新诗两大类。旧体诗的分类,见下表:

《诗经》、《楚辞》

古体诗: 汉乐府:《木兰诗》

新乐府:《卖炭翁》

旧体诗: 绝句:五言绝句:《秋蒲歌》

七言绝句:《江南逢李龟年》

近体诗: 律诗:五言律诗《春夜喜雨》

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

词曲:词《西江月》

曲:《山坡羊·潼关怀古》

第2篇:关于诗歌的常识盘点

关于诗歌的常识盘点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诗歌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诗歌的常识盘点,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诗歌的常识

1、诗歌:

是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

2、诗歌的特点:

诗歌具有形象性、抒情性、概括性和音乐性等特点。

3、诗歌的分类:

按表达方式分,诗歌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体裁分,诗歌分为旧体诗和新诗两大类。旧体诗的分类,见下表:

《诗经》、《楚辞》

古体诗: 汉乐府:《木兰诗》

新乐府:《卖炭翁》

旧体诗: 绝句:五言绝句:《秋蒲歌》

七言绝句:《江南逢李龟年》

近体诗: 律诗:五言律诗《春夜喜雨》

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

词曲:词《西江月》

曲:《山坡羊·潼关怀古》

关于诗歌的基础常识

1、诗歌的风格:

民谣、挽歌、古代史诗、寓言诗、古典诗、抒情诗、田园诗、现代诗、短歌。

2、诗歌的结构:

五行诗、四行嘲讽短诗、无韵诗、俳句、五行滑稽诗、四行隔韵诗、十四行诗、散文诗。

3、诗歌的修辞:

明喻、暗喻、讽刺。

4、诗歌的韵律类型:

抑扬抑格、抑抑扬格、扬抑抑扬格、扬抑格、抑抑格、杨扬格、扬抑格。

5、诗歌的诗行:

单音步诗行、双音步诗行/对句、三音步诗行、四音步诗行、五音步诗行、六音步诗行(亚历山大诗体)、七音步诗行、八音步诗行。

古代诗歌的文学常识

唐诗的体类

(1)大历十才子 活跃在唐大历年间(766—779)的十位诗人。分别是:钱起、卢纶、吉中孚、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其诗多为应景献酬之作,少部分诗刻画了**年代士人凄惶悲戚的情感,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情。诗风追摹谢朓,清空疏秀,语言洗练,艺术造诣较高。

(2)王杨卢骆体 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其创作扭转了齐梁诗的绮靡之风。对唐诗的兴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古人对四人诗风有如此评介: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

(3)元白体 指元稹、白居易浅切平易的诗风。

(4)元白张王 指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主要指他们的乐府诗。四人均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重要成员。从诗风而言,元白较平易,张王则偏凝炼。

(5)韦柳体 韦柳是中唐诗人韦应物、柳宗元之合称。二人长于山水田园诗,诗风淡远。但风格有异,韦较为简古,柳则更为淡泊。

(6)长庆体 元稹、白居易首创的以铺叙为主要特色的七言歌行体,如《连昌官词》、《长恨歌》、《琵琶行》。

(7)西昆体 李商隐诗辞采华丽,又好用典故,意旨深微,被后人称之为“西昆体”,对宋代诗人颇有影响。

(8)张王 中唐诗人张籍、王建之合称。长于乐府诗,诗多反映民间疾苦,诗风浅近,也称之为张籍王建体。

(9)宫词 一般描写宫中生活,对帝王的奢侈淫逸予以讽刺,寄托沧桑之感。宫词中以抒发宫女孤寂哀怨的宫怨诗为主。形式以七绝为主。

(10)高岑 盛唐诗人高适、岑参之合称。二人是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诗风雄浑豪放。但风格同中有异,高适悲壮而厚重,岑参奇逸而峭拔。

(11)初唐体 唐高祖武德至睿宗太极年间(618—712)。其总体诗风尚未完全摆脱陈隋绮靡诗风的影响,但已趋向雄丽,气格较为淳厚,遣调用语富丽典赡。这也是古体向近体过渡的'一个时期。对这一时期影响很大的有陈子昂;初唐四杰、沈佺期、宋之问等。

(12)盛唐体 唐开元至代宗永泰年间(713—765),唐诗的空前繁荣时期,不仅古近体兼备,音节优美,而且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统一。所谓风骨和兴象兼具,气象浑厚,神韵轩举,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诗人胸襟开阔,乐观向上。诗的流派众多,诗体丰繁。杰出诗人纷涌,风格各异,如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孟浩然的清雅,王维的精致,储光羲的真率,王昌龄的声俊,高适、岑参的悲壮,李颀、常建的超凡。

(13)中唐体 唐大历至敬宗宝历年间(766—826)。中唐前后诗风有明显差异。中唐前期以大历十才子为代表,其诗风格调舒宛,音节流畅,理致清新,遣词省净,风格闲雅,韵味悠长。比如韦应物之雅澹、刘长卿之闲旷、皇甫冉之冲秀等等。后期至元和年间诗风有所变化,诗人辈出,艺术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其代表人物有韩愈、孟郊、贾岛、李贺、张籍、王建、白居易、元稹等。风格上既有韩孟的奇险豪纵,也有元白的浅切平易。同时出现“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倾向,缺少了蕴籍,这一倾向对宋代欧阳修、苏轼等都有影响。

(14)晚唐体 唐文宗大和至唐亡(827—906);晚唐诗人虽多,但只李商隐、杜牧能称为名家,诗风也颇为复杂。追求立意过深的则流于僻,过浅的则伤于浮;写景状物力求贴切,其不足在琐碎;遣词用语或轻靡,或又过于俚俗。与盛唐相比;少风骨、缺兴象、乏蕴籍。

词的主要技法

(1)勾勒 原是绘画术语。指用笔有力,勾画出所描绘人物或所抒发情感的创作手法。长篇慢词用这种方法尤多。

(2)比兴寄托 “比”“兴”原是《诗经》的两种表现手法,指作品形象另有寄托喻意,意旨醇正,比兴手法在词中更是广泛运用。

(3)白描 原是绘画术语。指不烘托渲染,有清新自然之风。像李清照《一剪梅》、苏轼《江城子》是白描手法的典范。

(4)用事 写词时引用前人典故或成语,以此抒情写意。辛弃疾之词就很好用典。

(5)点染 原是绘画术语。指根据词的主题需要,突出重点,同时用侧笔渲染烘托。如柳永《雨霖铃》的前三句就很典型。

(6)铺叙 指铺陈叙述的写作手法。这种手法以前都是用在散文创作中,后来柳永将其用在慢词创作上,以达到层层铺叙、情景交融的效果。如李清照的《声声慢》。

诗词的风格(艺术特征)

(1)本色 原是指词的可唱性是否合乎音律。后来则指清雅不俗的风格。

(2)平淡 用朴素浅近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内容。历来著各的评论家都非常推祟并倡导这种风格。

(3)尖新险丽 尖新,原是指写文章尖巧新颖;险丽,意为奇险俏丽。这种风格往往追求摆脱平庸,用尖巧之笔,写险丽之境,但处理不好则易出现险怪空虚之弊。

(4)本色当行 本色和当行同义,都指内行。以此评论词时是指该词具有鲜明的词的风格体性。

(5)自然 指不造作。先是评诗的,后成为词学批评中经常运用的一个标准。自然是针对雕琢而言,追求浑然天成、清新脱俗的天然之美。

(6)阳刚阴柔 这是词审美风格的两个基本类型。阳刚之词,多气象恢宏、境界阔大,笔力遒劲;阴柔之词,多意境幽微,情思细密,运笔细腻曲折,风调谐婉。苏轼、柳永是这两种审美风格最著名的代表。但这二者并非是对立的,有时是相互影响的,甚至在一个词人身上都有体现。

(7)旷达 这本来是魏晋文人所推崇的自由自适、任性所为的一种风度。常用来评诗,其后也用以评词。词中这类风格的杰出代表是苏轼。苏词的旷达,影响着同时代和后来的许多词人,形成了重要的风格和流派。

(8)含蓄 深藏不露之意。常用以评诗。其主要特征是意不浅露,语不穷尽,令人回味无穷,所谓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宋代词人秦观、周邦彦、吴文英等在这方面尤为出色。

(9)闲谈 原指超凡脱俗的性格。评词则是指一种闲适淡泊的艺术风格。

(10)沉郁 含蓄深沉。原以此评论文章和诗歌。杜甫的风格就是“沉郁”。以此论词,则指意在笔先神余言外,造境含蓄深沉,有思想内涵。但过分强调比兴寄托,不免穿凿附会。

(11)质实 指凝涩晦昧,往往与“清空”相对,过多地使用丽字、代字、僻典,给人以雕琢和晦涩难读之感。

(12)浑成 即浑然天成。指结构完整,形式内容完美统一。

(13)浑厚 指浑朴厚重的艺术境界。原是用于品评文章的。词人通过细致绵密的叙事和写景,自然而然营造出一种含蓄深沉的抒情境界,给人以浑厚深邃之感,宋代词人周邦彦是其代表。

(14)艳丽 原形容南朝宫体诗的风格。用于词则多指以华美的词藻描写女性的容貌和男女柔情。

(15)清雅 清新雅放,苏轼的词即以清雅独标一格。

(16)清新 流畅而新颖,不落俗套。原用于评诗,后以此评词,像李清照和辛弃疾的一些清婉之作具有明显的这种艺术风格。

(17)雅正 和雅平正。但过于追求此类风格会导致过度重视写作技巧和音律声韵,忽视词的社会意义。

(18)飘逸 先用于评诗。诗的飘逸公认是李白,就像杜甫之沉郁一样。南宋隐逸题材的词往往多有此种风格。

关于诗歌鉴赏的常识整理

一、关于古诗的题材

1、交游诗:包括送别诗、怀人诗、寻访诗等,常常表现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或依依不舍、或切切思念、或安慰勉励、或相逢之喜、或离别之愁。

2、怀古诗:此类诗或缅怀古人,或追思古事,多借古讽今,抒发壮志难酬的抑郁,不胜昔盛今衰的悲凉,总结历史教训,讽喻当朝天子。

3、边塞诗和闺怨诗:二者在主题上多有一致,只是表现角度不一样。前者多写边塞荒凉,总有千嶂狼烟、山月羌笛、或抒发爱国情感受,或倾吐思家盼夫情绪,或抨击不义战争,后者多写闺中少妇孤单寂寞、思夫心切,借此传达厌恶战争、企盼和平的主题。

4、咏物诗:常常抓住某物写其内在的精神,以物相象征人格,托物言志,寄寓诗人的情操人格追求。

5、哲理诗:此类诗寓情于景,由景悟理,因事见理,传达出启人深思的哲理。

6、羁旅行役诗:常写旅途所见所感,借此抒发漂泊无依的孤苦,思念故土家园的心情,怀才不遇、天涯沦落的哀伤。

7、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模山范水,见山水精神,歌赞祖国大好河山,抒发个人胸襟抱负;田园诗写村居田园生活,透露出隐逸思想,抒发闲适心态。二才都要即景即事抒情,都讲究情景交融,情在景中。

二、关于诗歌的语言:

(1)抒情性:诗歌语言往往景染情色,情由景出,好的诗歌更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形象性:诗歌传情达意不是直接告白,而要借助意象、营造意境来意境传达。

(3)凝炼性:往往是几个字或几十个字,在极短的篇幅内传达出丰厚的意蕴,诗歌的语言必须以一当十,高度浓缩。由于诗歌语言的凝炼性,所以诗歌中往往有一些空白,要由读者去想象、补充。

(4)含蓄性:诗歌的语言往往是意在言外,由读者去思索。

(5)音乐性:诗歌讲究对仗平仄押韵等,具有明显的音乐美,古诗中常常采用倒装句,既有合韵的考虑,又有强调的作用。

(6)多义性:诗歌语言由于人物的心境不同,阅历不同,对诗歌的解读大同小异。

鉴赏诗歌的总原则

① 把握整体,鉴赏局部。

② 遵循文道统一原则,鉴赏表达技巧。

③ 联系背景进行鉴赏。

④ 在鉴赏诗文时,要抓住诗文的文体特点。

诗歌的主要特征:

① 语言的音、形、意的统一。

② 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艺术。

③ 运用语言来再现艺术形象,创造出情、理、形、神四者统一的诗歌意境。

④ 诗歌可以表现瞬间,也可表现大跨度的时空。

⑤ 诗歌抒发的感情丰富多彩。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之古诗歌分类

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和闺怨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第3篇:盘点先秦文学常识

盘点先秦文学常识

1、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刘安《淮南子》等。

2、先秦散文

A、儒家经典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乐》)

B、历史散文。《左传》(编年体) 《战国策》(国别体) 《国语》(国别体)

“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季氏》《荷》)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盘点中国古典文学常识

盘点中国古典文学常识

一、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诗歌常识

诗歌常识

一、诗歌的分类:

1.诗歌按时间来分:(1)古典诗歌;(2)现代诗歌。以1919“五四运动”为界。2.从诗歌的形式为:(1)诗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诗歌的常识盘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歌的常识盘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