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5-03 07:14:0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

《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1

一、教材内容分析:

《“童年趣事”》是人教版五年下册第二单元的一次习作训练,具体要求是可以写童年趣事。写之前,可以借助童年生活的照片打开记忆的闸门,也可以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一同回忆……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完后,把习作读给别人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本课是在完成了习作指导,学生完成了初稿后进行的习作评改课。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写一件事并不难,但要突出趣很不容易,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评改能力,会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掌握了一定的评改方法,但评改水平有限。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讲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赏读他人的文章,从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2、鼓励学生交流自己文章的精彩之处,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赏析,逐步学会评改习作的方法。并在评改过程中,体验学习、成长的愉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

会运用标准对照和衡量自己和他人的作文,评议他人作文。运用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媒体资源选用:

1、与童年有关的图片。

2、歌曲《童年》

六、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童年》,谈话导入课堂。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首歌的名字吗?它就是《童年》。上一节课,同学们在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中打开了记忆的大门,回忆交流了许多童年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完成了童年趣事的习作初稿。好玉需要雕琢,好文章需要修改。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当一回雕刻家,对这篇习作进行评改,让同学们在评改的过程中品味大家儿时的快乐!(板书:习作评改童年趣事)

(二)、回忆本次习作要求,明确习作评价标准和修改方法。

1、上节课我们对童年趣事进行了习作指导,共同回顾一下习作要求。(出示课件)齐读。习作训练重点是什么?(读习作要求:全篇文章必须抓住一个“趣”字做文章,写有趣的情节,描有趣的细节,处处紧扣一个“趣”字,字里行间充分表现出童年生活的无穷乐趣。)

师生共同归纳。(板书:经过清楚感情真实)

2、师:评改总要有个标准,根据这次习作的要求和我们平时评改习作的经验,你认为童年趣事这个主题的习作,怎样才是一篇好习作?(出示评价标准)指名读。

3、怎样让我们的习作达到以上标准呢,老师这里有法宝,这就是本次习作修改方法,老师建议大家按以下方法进行修改(课件出示本次习作修改方法)师读。相信大家按这个方法修改,习作一定会更完美。

(三)、师生共评一篇习作:

谁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习作?让大家共同评改,成为佳作呢,这个机会可是很难得,请同学到前面来朗读自己的习作,注意;他在读习作时,们应该做些什么呢?(课件出示品析点评)

(1)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期待,来听小作者读一读。

(2)师:同学们都听得十分认真,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来修改。(组长执笔记录)

(3)学生讨论后请代表发言。师随机指导学生修改。

(4)学生下评语,教师总评。(评语要贴切,不夸张,语言有鼓励性)

师:看来,只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能发现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写下来的。

(5)师:说的真好,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如何把童年趣事写生动?

1、作文要写自己经历的事,把事情经过写清楚,表达真情实感。

2、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进行具体描写。

3、把能体现“趣味”的部分重点写。

(四)、学以致用(课件)

师:根据今天学到的作文知识,按照好作文的标准和本节课评改方法:

1、互改。(课件)拿着你的习作,与同桌或好朋友之间交换习作互改。

2、交流。a、请你挑你认为评得最称心的句子或片段,不管是评病句还是好句子,说说你是怎么评的。b、谁认为自己写的评语最精彩贴切?说给大家听。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批改,并请原作者谈谈对于同学批改的感受。

3。自改。请大家把自己的习作交换回来,看看小老师的评改是否贴切,并根据同学的批改,自选文章的一个部分,开头也行,结尾也罢,也可以选一段自己再详细地改一改,让这个部分更精彩。(1、对同学评改的看法2、自己对其他部分的修改)

4。展示。展示学生的自改习作,并谈感受。

(五)、寻找闪光点

在刚才的自改和互改中,你找到自己或别人的闪光点了吗?互相说一说,大家一起分享。(课件)

(六)、概括提升(课件):

1、通过这节课对习作的评改,说说你在写作方面的启发和收获。

2、叙事的作文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再出示)

(七)、金玉良言(课件)

师:用今天学到的作文知识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修改后把它抄在作文本上。

(八)、课堂小结:

我相信,大家的习作,会在每个人的努力之下变得越来越耐人寻味,老师有一个打算,等到大家对自己本次的习作都满意的时候,我们就把全班同学的作文编辑成册!出一本《多彩的童年》作文集!那我们就努力吧!

在此,老师祝同学们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祝大家健康地成长!(课件)

板书设计:习作讲评童年趣事

经过清楚

感情真实

七、教学评价

师生共同评价,互评和自评相结合。

《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品味隽秀的语言,在头脑中再现优美的画面;

2,感受并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的感悟创新能力及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隽秀的语言,理解作者对童年的爱

教学难点:

感悟创新,阅读中再现优美画面,

课型:

赏读活动课

教法与学法:

朗读品悟法;赏析再现法;

课前准备:

录音机、轻音乐伴奏磁带;多媒体辅助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创意说明:

七年级教材第二单元选用了唐弢先生的《童年》。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语言秀美生动,画面丰富多彩,情感真挚充沛。本着“美文美教”的原则,我将其设计为赏读活动课,采用板块式的设计思路,在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美美地想的活动过程中,感受美、表现美、品味美、评说美、畅想美。本课注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让他们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表达出来,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发现美,用自己的头脑领悟美,用自己的语言传达美,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点浪漫、有一点创造、有一点畅想、有一点感悟。意在以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交流,让学生真正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有人说童年是一首歌,欢快的音符却难以唱尽它丰富的旋律;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绚丽的`色彩却难以描尽它多姿的回忆。那么,就让我们说童年是一首诗吧,让色彩、旋律、情感共同燃烧成澎湃的诗篇,奉献给我们所挚爱的童年!

冰心曾在《春水》中深情地吟诵——“童年呵,/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那么,今天让我们随着唐弢先生深情的目光,一起走进他的《童年》,领略散文诗中讴歌的童年生活之美吧!

第一板块:“美美地听”——激趣感知活动

1、伴随优美的轻音乐,快速默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些字词你注意到了吗?

认知下列字音、字形:(多媒体出示)

洗濯鹧鸪翱翔蓦地踱过倩影笑靥遨游采撷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请学生美美地听,初步感受作者抒发的感情;同时留意老师朗读时表情达意的方法和技巧。

你感受到的作者的情感是什么?大胆地说出来吧!(请学生自由地说出自己听读的感受来)

第二板块:“美美地读”——真情体验活动

这样优美的文字、这样真挚的情感,你不想试一试吗?来,在优美的音乐中想象童年的画面,把你对童年的感情表达出来吧!

1、学生自由配乐朗读,头脑中再现优美的画面,进一步感受作品的主题情感——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请你一展身手吧!朗读你最喜欢的一部分,并请告诉大家你所表达的情感,好吗?

2、请学生配乐表情朗读,读出画面的美,读出作者的情。可就一个画面、一个段落、一个部分来朗读展示。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朗读,借此指导朗读,锻炼和提高朗读能力,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情感。

例如:“月/是她的脸,一抹轻云/是她的笑靥,几颗星星/是她的眼睛,晚风/吹过/垂杨,这上面/散布着/她的风韵。”这一段要读得缓和、柔美、深情,饱含对夜、对生活的赞美。

备注: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与表达能力,不求全责备,重在鼓励、欣赏、陶冶。

第三板块:“美美地品”——品悟赏评活动

1、(多媒体出示)话题一:你感觉这首散文诗美吗?美在何处?说说你的发现。

话题二:你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句子或词语吗?能否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话题三:文中有你欣赏的写作手法吗?可以指出来并说说你欣赏的原因吗?

请自由选择话题,从自己感受最鲜明的、兴趣最浓厚的、发现最独到的、领悟最深刻的方面赏一赏、品一品、说一说,比如一个凝练的词语、一句传神的描写、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份真挚的情感、一种巧妙的写法……当然,大家也可以合作探讨。

2、学生反复品读,可在小组内合作探究、自由交流一段时间,然后表达自己的感受、见解。

备注:学生只要有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见解就好,不要求面面俱到,不苛求深刻老练。旨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发现、感悟兴趣和探究、品悟能力,在师生与作品的交流中,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第四板块:“美美地说”——再现创新活动

1、示范引导:这样优美的画面和情感,也激起了我创作的热情。我对第三节中的画面产生了兴趣,将它创新改写为:(多媒体出示)五月的阳光热情地亲吻着我的脸,潇洒的清风调皮地拂弄着我的乱发,慈爱的老牛,背着我慢悠悠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田野这样的清新,一望是无垠的碧波,路旁那金黄的油菜花在微风里摇曳起舞,婀娜的身姿逗惹得柳枝也翩然顾盼了,恰遇到檐下多情的石榴扬起醉红的笑脸,呵,你看它们不禁笑得全身酥颤了!此情此景,我又怎能不歌唱?再吹一曲短笛,给这美好的时光助兴吧!

俗话说“抛砖引玉”,你的创作热情点燃了吗?展开想象和创新的翅膀,把你们欣赏的优美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吧!

2、自由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

3、表情朗读(可按学生要求配乐)自己的作品,大家交流共赏。

第五板块:“美美地想”——畅想延展活动

1、(多媒体出示)话题一:读了这首散文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话题二: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情感,你读了有什么感触?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由畅想表达。

备注:自由表达不限内容多少。培养学生阅读作品后自然地联系自己生活、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的良好阅读习惯。

随堂练习:要求:依兴趣自选练习,自主完成。

1、摘抄自己喜欢的优美诗句,反复吟诵,最喜爱的也可以背下来;

2、就自己所喜爱的句式或写作手法仿说、仿写;

3、学用优美的、凝练的语言写写自己的童年生活;

4、将你的欣赏所得整理一下,把板书设计补充完整。

5、搜集你所喜爱的名人的童年生活或有关童年的诗、文,积累素材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在“美美地品”环节中,学生可能较多地注意词、句,注意描写、画面,对含义较深的语句和值得仿效的写法,可能因水平所限而注意不到或说不好,这也不必过高要求,因为本课注重训练的是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师亦应在学生赏析时适当提示和补充。当然,教师也可安排“质疑”或在解决练习时探究句子深刻含义,可在练习中安排句子仿写,进行语言的学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品悟、探究、体验、练习的环节中设计的话题是自由选择的,必须给学生以真正的自由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明确习作要求,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会借用思路图理清述事思路,把事说清楚,说具体,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让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条理而又具体地把事说清楚,培养独立构思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激活学生思维,诱发学生打开记忆的匣门,激发兴趣,开拓思路。

教学过程:

一、真诚导入,引出话题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和老师就常问我这样一个问题,说:长大了,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啊?于是,我就科学家、画家、作家的说了一大圈,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希望的是什么。长大了,才渐渐发现,这个时候自己希望的竟然是能够回到童年,放飞童年,因为,那是一个人最纯真的年代。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季的藏雪,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1、明确范围,指导选材

(1)谈论:什么样的事可以算作“童年趣事”?(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2)分析:哪一个内容最能体现童趣?(课件出示)

(3)小结:一般说来是指吸引自己,引起冲动努力去做的、富有情趣的事,是闹笑话的事。

2、展开回忆,畅谈趣事

回忆你的童年生活,什么事使你感到有趣?

(1)小组交流:说出一件童年趣事,并简要说说为什么有趣。

(2)大面积说:师生评议。(标准是:这件事能否反映童年是欢乐的、有趣的。)

二、理顺思路,自主构图

1、学习“提示”,明确要求

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这么多有趣的事,那怎样表达才让别人也能清楚、深切地感受到你的快乐呢?请打开书本,自由读读“习作指导”,看看它给了我们什么提示?

(1)学生汇报;

(2)点拨:何谓写清楚??有序、具体。

2、自主构图,理清思路

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呢?我们这个学期用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画思路图。

(1)回顾画思路图的方法。

(2)学生画思路图。

3.找伙伴交流。

4、全班交流,学会表达。

刚才我们听到了很多同学说了他(她)的趣事,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位同学的童年趣事?(投影思路图,学生说)

(1)思考:

有趣在哪里?为什么有趣?他通过对哪些方面的描述来表达“趣”味?(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2)出示片断,具体指导。

(3)小结:写具体的方法。

紧扣“趣”字,着力描述有趣的,今人发笑的情节,用有趣的语言写出自己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内容。

三、激活思路,个性表达

1、鼓励尝试并酌情肯定不同的表达方法。

2、引导调整素材卡片活思路。

“看来这个思路图不但可以帮我们理清写作思路,只要我们敢于发现,把首,腹,尾调整一下,还能令你的文章表达更与众不同呢?”

3、指导拟题:

“好,开动你的脑筋,给自己的题目也变变身,最后定下一个最合适的题目,写下来。”

四、确定思路,以图促写

拿出你的思路图,赶紧开始写作吧,我盼望着能读你们那一篇篇有趣的作品,分享你们童年的欢乐呢!

板书设计:

童年趣事

内容

语言

动作

趣神态

心理

文字

《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设计引导学生通过习作,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提升情感、审美的价值,让学生享受作文教学的愉悦。

【教学目标】

1、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2、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3、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通过叙事写出自己明白的道理。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范文一至两篇。

2、学生准备: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童年是那会飞的梦,是那一串串有趣的“冰糖葫芦”上的笑声,是那一朵朵飘舞的雪花……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好吗?

2、教师提示:在头脑中过一遍“电影”,想一想,你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3、教师激励:比一比,看谁说的事情有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故事,激发学生习作热情,使作文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做到了作文生活化,生活作文化。)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细心读一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出示习作要求:

①写看图作文。

②如果你不想写看图作文,也以写童年趣事。

③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④写完后把作文念给他人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

3、今天,我们就围绕“童年是欢乐的、有趣的”这个中心,记童年的一件趣事,好吗?

4、指导理解“趣”。

(1)同学们,你觉得哪些事是趣事?

(2)其实啊,这个“趣”字,我们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它?

老师友情提示:

意趣。童年时的探索、发现、刨根问底,虽然稚气可爱,可反映了你希望了解外界奥秘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意趣”。

情趣。童年时的你,天真可爱的,极富情感,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同样很有趣,是一种“情趣”。

乐趣。童年与欢乐应该连在一起。爱玩、寻开心是你的特点,所以常会有许多寻开心的“乐趣”。

傻趣。你常会做傻事、蠢事,闹出种种笑话,这种“傻趣”也往往最能反映你纯真的心。

5、我们正处于童年这个五彩缤纷的时代,谁没有趣事呢?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6、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打雪仗,可以是做游戏……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理解“趣”字,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捕捉生活的有趣素材,使习作化难为易,使学生乐于习作。)

三、充分交流,开拓思路。

1、小组学生充分交流,说说自己最想写什么?

2、在小组内畅谈自己的童年趣事。

教师提出要求:谈的时候,要尽量讲清楚你是怎样发现的?发现了什么?然后按平时惯例,小组内每个同学轮流发言,当一个同学讲完后,其他组员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等一下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来发言。

3、学生谈自己的童年趣事,教师相机点拨,拓宽思路。

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完以后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4、在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启发,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把思路打开。

教师强调:在习作时,想想自己最想写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如何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完整,写清楚。要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写出自己心里的有新鲜感的语句。

3、再读习作提示,拓展思路。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通过相互启发,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把思路打开,使学生易于表达。)

四、范文引路,激发兴趣。

1、范文引路(教师出示范文)

童年趣事

童年是由纯真、幼稚的故事串成的美丽珠链那充满幼稚和欢乐的珠链中,一件件有趣的往事,就像一朵朵开放在我的心中,无比艳丽,无限诱人。

那是在我家院子里的晚上,“快来呀,我们来捉迷藏,快来,快……”我一边喊着院里的小香出来,一边寻找着藏身之地。小香闻声赶来,你藏我捉,你捉我藏,玩得不可开交。

这回又该我藏了,我东看西望,突然眼前一亮,咦?那是什么,我好奇地走近一看,咦?月亮怎么跑到脸盆里去了,我一定要做一次好事,把月亮捉住让大伙看看我的本领多大。说干就干,于是我小心地把另一个脸盆猛得盖在那个盆上,高兴地叫:“小香,快来,我捉到月亮了,快来呀!”小香急忙跑来,“月亮,在哪里呀!”我把脸盆搬进房里,慢慢地打开脸盆。咦,月亮呢?月亮怎么没了,我没有打开过脸盆呀!我哭着闹着要月亮,奶奶答应,明天晚上再给我捉一个……

瞧!这就是我的有趣的童年生活,是多么欢乐幼稚呀!

2、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教师点评和小结: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点评习作的示范作用。

(设计意图:范文引路,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借鉴的范例;指导评说,使学生从范文中获得写作的智慧,酝酿写作的情趣,打开写作的思路。)

五、自由拟题,点拨写作。

1、教师指导:写童年趣事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要详写,特别是有趣有意义的地方作为重点来写。

2、指导学生阅读自己搜集到的成功范文,体会别人的表达方法。知道学生体会别人成功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具体描述生活细节的方法。

3、帮助学生整理思路

①、发生在你的童年的许许多多的事情中,哪一件你觉得既有趣又有意义?

②、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有哪些人参加?经过怎样?

③、这件事是怎么有趣的?有什么意义?

4、自主拟题,打开习作思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习作内容,尝试个性化拟题。(例:《难忘的──》《××,你好吗》、《留在我记忆深处的》、《“哈哈!想起来我就想笑”》《童年趣事》、《××(指物)的故事》……)

③交流自拟的题目,欣赏及评点。

④总结点拨写法:如写《留在我记忆深处的》题目,可这样指导:宜采用倒叙方法。藏在记忆深处的往事,可借助一条线索将它引出,它可以是一句话、一首歌、一件日常用品、一幅照片等,引出一段生活经历的回忆,写出自己的一片真情。这种睹物思人、借物写人的文章,在叙述往事时一定要动真情,要重视自己心理活动的展示,在叙事基础上结合描写、抒情,篇末宜点题。再如写《××的故事》,可这样点拨:这样的文章,一般适用第一人称来写。人和物的关系,应该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比如人和物发生了什么联系,这一联系后来又有什么变化,最后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等等。“故事”要写清楚。“物”的形状、来历、特点、作用也应写具体,能给人一个鲜明的、使人的情感有所依傍的基础。要注意“物”的特殊作用,作些必要的铺垫、渲染,挖掘出这个“物”的精神价值、情感因素。写作时要物人一体,活色生香。在情感表达上,应力求含蓄、蕴藉,让它慢慢地从物体中渗透出来,做到浑然一体。

(设计意图:既给学生松绑,引导自由作文,又把有效的指导融入在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情感表达上,慢慢地从生活中渗透出来,做到浑然一体。)

第2篇:《春联》教学设计(交流课)

《春联》教学设计(交流课)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拇指

《春联》教学设计(交流课)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五副春联。积累一些课外名联。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意思。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和对春联的诵读,了解春联的内容和春联对仗工整的特点,感受其音律的美,学习春联使用文字的技巧,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

教学重点:

对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的理解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

教学难点:

课文中出现的春联的特点:对仗工整、音律美,这些因为是初次接触,学生可能较难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搜集的春联、多媒体课件、《补充习题》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3.理解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并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一、回忆年俗,导入激趣

1、(课件:2分钟春节视频,锣鼓声声)回忆春节习俗

(提示学生过年时都有哪些活动,引入课题。)

2、过渡:春联能给人带来欢乐,能为节日增添喜庆,能让我们感受到春的气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春联,感受那浓浓的春的气息。

(板书:春联)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出示自读要求:

小组合作:(1)读生字,词语。选出代表提醒字音、字形

(2)朗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流畅,课文读通顺。

(3)交流预习疑问

2.组织交流,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小组汇报。(建议课件出示书上的生字条,小组开火车读生字,词语。然后学生代表提醒字音、字形。老师相机重点指导:多音字“卷”、易错的字音“氛”,易错的字“添”。)

(2)把课后的描红完成,注意易错的字。

(3)小组汇报朗读课文,相机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

(4)全班交流预习疑问(词句)

3、现在,你对春联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呢?(相机介绍)

读的时候应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讲究对仗等,学生自由发言。

4、结合看图,指导了解春联的上联、下联、横批等常识。

春联的读法。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春联的什么内容? 指名回答并板书:

种类

特点

好处

2、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春联?请同学们迅速的画出来。

出示春联,组织指导正确、熟练地朗读春联。个别读,齐读。

四、理解五副春联

1.指名读第一副。

出示图片指导理解并朗读

2、(课件出示)小组合作理解其他四副春联

读了这样的春联,你们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呢?请大家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读了„„,我的感受是„„”当然,也可以说我明白了、我懂得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3、小组汇报交流

4、试着背诵这五副春联,可以是小组合作的形式。

四、综合练习:

1、完成《补充习题》的一、二两题。

2、试背诵这五副春联。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l、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出文中的五副春联。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通过朗读感受春联的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受春联的音律美并背诵出文中的五副春联。初步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春联的特点:

对仗、音律美。

三、教学难点。

体会春联的特点并完成相应的题目,并理解搜集的春联 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姬老师带领大家初步学习了春联,邢师想看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出示生字词)自己读读看。

2.指名小组读、评价读,学生齐读。

3理解“抑扬顿挫”“ 和谐动听”

从抑扬顿挫、和谐动听这两个词语,我们知道春联有着““声律优美”(板书)的特点。

4、你能读出这种声律美吗?(出示5副对联)小组里练一练。

小组赛读。5 背诵5副对联

学生背春联,(男生背上联,女生背下联。

交换背)

二、精读课文,体会特点:

诵读春联是一种享受,撰写春联更是其乐无穷,怎么写春联呢?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春联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2、交流。理解“讲究对仗”就是要上下联“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3、结合“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春”为例,说说春联是怎样讲究对仗的?齐读这节。

4、根据春联讲究对仗的特点,连春联。

出示:

载歌载舞庆新春

和邻睦里社会新风

碧波跳红鲤

同心同德建四化

爱幼尊翁中华美德

绿水跃白鲢

交流。

过渡:想知道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吗?

5、做《补充习题》五P83,指答齐读

6、春联讲究对仗,传递感情,补春联。

出示:风拂千条柳

雨()万朵花

议论,可填哪些词语,从感情上比较一下哪个字最恰当。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读第4节,理解“开卷有益”

小组合作:,为什么说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因为诵读春联,你会感到„„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如果下工夫背诵一批名联,就能帮助我们„„)

五、综合练习:

1、小组合作:让学生课前搜集的春联在小组中介绍,说明白,这条春联是描写什么的?给其他小伙伴讲讲春联的意思

2、指名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春联,想送给谁,祝愿他什么?

3、春联欣赏。赠送春联,鼓励勤奋。

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仞志能攀。

4、同学们,春联是我们民族的象征,那里有春联那里就有炎黄子孙的足迹,春联也是感情维系的方式,春联也是华夏的灵魂,那里有春联那里就有中国人的智慧。

学了这篇课文,老师想问问大家课后大家想干些什么?

5、完成《补充习题》

三、四题。

板书设计: 春联

作用、种类

特点 讲究对仗

声律美

好处

开卷有益

第3篇:《草房子》交流课教学设计

《草房子》读书会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引领学生在品悟人物成长历程的过程中,感受作品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受到精神上的洗礼。

3、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独立逐章阅读完《草房子》全书。

2、制作《草房子》教学课件。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诵读童谣,导入文本。

2、板书:《草房子》

二、回顾文本,交流感受

1、说梗概

我们已经读完了这本书,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2、谈感受

读完这本书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3、聊人物(1)梳理人物

说一说:这本书中都有哪些人物?(2)猜测人物

1、小游戏:猜猜他是谁

2、学生猜出人物后,相机交流: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草房子交流课教学设计

《草房子》读书交流会教案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用心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引领学生在总结梳理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在感受作品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基础上,受到精神上的洗礼。

3.引导学生要注意积累好的读书方法。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独立逐章阅读完《草房子》全书。2.制作《草房子》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本课学习

(师):中央电视台《芝麻开门》的作者祈智叔叔和一个小朋友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出示课件)请两位同学读这段对话。叔叔,你希望有人敲门吗? 希望。

那我去敲门,你会去开门吗? 当然开门。我要是晚上敲门呢?

我讲故事给你听,你讲故事给我听。那——我怎样才能找到你呢?

大家猜猜,叔叔是怎么回答这位小朋友的呢?(出示作家的话):我就在书中等你。

(师):是啊,我就在书中等你,这是作者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阅读交流指导课教学设计

2013年阅读交流指导课教学设计评比

《短篇童话精选》阅读交流指导课教学设计

姓名:付文娟

手机号:***

学校:迁安市蔡园镇马官营完小

学科:语文

《短篇童话精选》阅读交流指导课教学设计

蔡园镇马官营完小 付文娟http://www.daodoc.com/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想,这也是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着眼点。就目前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来看,学生不会运用语文课上所学过的一些读书方法去阅读课外书籍,而只是表面的看一看,读一读,匆匆走过场就算是已读完,缺乏针对性的指导,这是学生面对的主要问题。因此,我在设计中渗透着平时在语文课上所学到的方法,指导学生把它运用到自己的阅读上。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的交流,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在活动中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