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课文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4-29 07:14:2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赶海课文教案

赶海课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赶海课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赶海课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和阅读想象能力。

3、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抓螃蟹、捏大虾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趣”字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童年赶海的乐趣。

课前交流:学生唱歌。(播放flash动画《赶海的小姑娘》。

老师唱的这首歌歌名叫《赶海的小姑娘》,从小姑娘精彩地表演中可以看出她们赶海时是多么快乐啊!你们也想去赶海吗?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体验赶海的乐趣!(板书:赶海)

一、 解题,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2、这是一首歌唱大海的歌。同学们对大海并不陌生,那么知道什么是赶海吗?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干什么?(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捉鱼虾、捞海带、捡贝壳等,这就是——赶海。)

二、 初步感受赶海的“趣”。

1、师:赶海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小作者和他的舅舅去赶海找到了许多乐趣,同学们想不想跟着作者一起感受赶海的乐趣呀?(板书:趣)那么这“趣”在哪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找课文写了那几件有趣的事?动笔画出描写这些趣事的句子,抓住词句,用心品读,想想趣在哪?

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交流赶海趣事,引导学生用几个简单的词语来概括趣事。(板书:追浪花、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4、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写了小作者“追浪花、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这四件事。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有趣在哪?选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读慢一些,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然后再把你想到的、觉得有趣的地方讲给你的同桌听。

5、学生读、想、说。教师巡视。

三 精读感悟

1、老师发现大家刚才读得都非常认真。现在看谁想第一个给大家读他喜欢的句子。

2 、指名交流汇报。(按学生汇报的顺序来讲)

(1)追浪花

(出示大屏幕):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舅舅答应了。来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去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师:同学们,读着读着,你们脑海中有没有浮现出什么景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说说你的体会吧!(播放音乐,浪花声。)

师:海水哗哗地往下退,一会儿又涌上来,浪花是那么的有趣,小作者喜欢这浪花吗?你从哪看出来的?(“兴奋极了”、“ 飞跑着”)

师:能不能再读读这个句子?感受追逐浪花的乐趣!(全班齐读)

(2)抓海星

潮退了,可爱的浪花离我们越来越远,这时,沙滩上来了很多人,我和舅舅也来到了海边,在海边,我们又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呢?

出示: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1、对这件事感兴趣的同学,谁自告奋勇地来读一读。

师引导评议,你觉得他们几个中,谁最能读出当时的情景?你觉得她哪些地方读得好?

2、导读:摸呀摸呀(板书:摸)我们可以体会到小作者摸得多么仔细呀,所以应该读得慢一点。突然摸到了一只小海星,真是又惊又喜,嘿,要笑着读,读出欣喜劲儿!谁来试一试!

3、动作感悟:让我们也跟着小作者来体验一下吧!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小手!师: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惊喜吗?请同学们也试着带上动作读这一句。

4、还有哪些同学想读。(生读)

5、摸到了海星多快乐!今天的收获真不少!谁再来读一读,把你的喜悦心情告诉大家?(全班齐读)

(3)捉螃蟹。

出示: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你觉得哪块儿最有趣?

1、谁来做努努嘴儿的动作?(出示课件)他为什么不作声呀?(我们在读得时候声音要轻点)你来试试读这一句(生读)。

2、螃蟹很难捉,东逃西窜,不甘束手就擒。什么是“束手就擒”? 引导学生关注“束手就擒”。如果刚才有个孩子在捉你,你是怎么想的?(生想象)师点:这就叫“不甘束手就擒”。

3、师: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这个小伙伴怎么了?引出“哎哟”。“哎哟”:很疼,受惊。应该怎么读呢?(一生读)老师听出来了,你的“哎哟”一声读得特别有味道!

4、谁愿意给大家读这一句: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大屏幕出示)

5、师范读,读出好奇的语气。

6、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

(4)捏大虾

过渡:捉螃蟹真是妙趣横生,想去捏大虾吗?

出示: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出些什么了?

1、这段文中有两个语气次,你发现了吗?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

体会“咦”(奇怪)“哦”;(恍然大悟)大虾真的是在逗你玩吗?(不是,把它当作人来写,拟人句)

2、如果把语气词去掉,再读读你有什么感受?看来语气词能增加语言表达的情趣,不能去掉。

3、这段话中有一句写出了大虾的样子,是那一句?这只大虾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威武、神气,像一员武将)你们见过戏台上的武将吗?(出示图)怎么样,像吗?对,威风凛凛的。

4、谁能把这么神气的大虾读出来?指名读。(男生读)

5、小作者在描写捏大虾时,把大虾比作了武将,用上了比喻的手法使这只大虾在同学们的眼前活灵活现。

6、用“......像......”写一句话。

7、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二三小节,再一次感受一下赶海的乐趣吧。(齐读)

三、总结。

1、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我们怎么说也说不完.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这时的大海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出示夕阳下的大海画面)

2、如果这时你就站在大海边,吹着凉爽的海风,看着夕阳笼罩的海面,你想说什么?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4、大海的景色非常美丽,赶海的乐趣无穷无尽,小作者今天的收获真大,他的.心情怎样呢?这愉快的心情怎样流露出来的?(唱歌)让我们跟她一起唱好吗?播放《大海啊故乡》,学生跟唱。

5、这首歌在课文的哪儿也出现过?他在文章的开头,结尾都用了《大海啊故乡》的歌词,这样开头和结尾内容相近,互相照应,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能把作者对大海深深的怀念和浓浓的爱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同学们以后在写作文时如果也能用上这种写法,一定会使你的文章更加完美。

四、布置作业

师:生活给了我们很多乐趣,我们也应该向小作者那样珍惜生活、热爱生活。老师给同学们留个作业喜欢唱歌的同学,课后学唱《大海啊故乡》这首歌;喜欢画画的同学,画出美丽的大海;喜欢讲故事的同学,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赶海课文教案2

《赶海》一课是苏教版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文章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流露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本课内容比较浅显,应着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帮助学生领会思想感情,训练学生的语感。其中捉蟹、摆虾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具体而生动。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采用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具体设置如下程序教学:

一、引出“趣”,切入重点.

回忆:赶海在作者心目中是一件怎样的事?引导学生带着迫切的心情去海边赶海。通过描写浪花的句子去品读“追浪花”的场景,快读全文,找出具体写赶海趣事的自然段。

二、紧扣“趣”,辐射全篇。

1、仔细读第三,找出赶海的有趣场景,分别加上小标题,理清脉络。

2、自由读第三,思考,哪个场景最有趣?从那些地方看出这个场景的有趣?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培养他们自渎感悟能力。

3、导读重点场景,捉螃蟹部分先让学生试读,通句子比较。从“摸呀摸呀”,“嘿…!中体会到抓小蟹给我带来的乐趣。抓住两个“原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幼感画面。通过第一个“原来”使学生体会到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的专注神情与“螃蟹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的鲜明对照,通过第二个“原来”使学生体会到螃蟹作最后挣扎令人忽俊不禁的情形导读“捏大虾”时学生品味比喻句的精当,通过朗读想象大虾大摇大摆神气十足的样子,让学生边读边体会我“只一捏”便俘虏了“武将”的那种得胜时的喜悦心情。

4、自读感悟这两个场景的“趣”。

5、多媒体出示赶海画面,学生想象赶海还有那些趣事,引出文中“有的……有的……”句式。

6、学生自由读4、5节。结合前文,插图,理解“满载而归”和“战利品”的意思。

三、再品“趣”,整体回归。

师述。把学生带入情境:“我”提着“战利品”,迎着柔和的海风,沐浴着夕阳的余挥,踩着软绵绵的沙滩走在回家的路上,感到舒服极了,不由得哼起了最爱唱的歌。

四、围绕“趣”,课外延伸。

文中用了“嘿、哩、咦、哦”等语气:“战利品、武将”借代词,“束手就情、东逃西窜、满载而归”成语。这些词语的恰当运使用使文章生动形象。尽管全文场景描写没出现一个“趣”字。但我们读后却充分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让我们学习这种写法,写一写自己玩得最开心的一次活动。

赶海课文教案3

授课时间:两课时

设计思路:让课文与课后练习题对接,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原则。

教学准备:

1、纸条8张(不同目的使用3次)。

2、词卡11张(使用1次)。

教学程序:

一、课前与学生“商量”学习方法

(说明:与第三单元口语交际内容对接)。

1、随机板书“读、背、圈、点、标、写”等。

2、提示,本课学习方法需要增加一些游戏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入手感知全文内容。

1、自由小声练读全文1遍。

①动笔标出自然段。②划出“有趣”的句子。

2、集体或个别汇报朗读(自然段,句子)。

3、游戏“题目变变变”

(说明: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利用板书。)

① 赶海(时间、地点、人物)

② 赶海 ③ 赶海真

4、游戏“对错紧急集合”

(说明:与课后第5题对接,与练习册第3题对接)

①在黑板两边板书“对”与“错”两个大字,装在小房子里;

②请两个大组的同学帮助各选4名平时不喜欢读书的同学做代表上来玩;

③玩之前想法多读两遍课文;

④上台自读纸条,选择各自的房子,贴卡片(学生判断,根据课文找依据);

⑤第一轮10秒,第二轮5秒。

妈妈带我去赶海。 我抓住一只小海星。

一只大虾被我俘虏了。 我在海边唱歌。

我的手被螃蟹的大螯夹住了。 我捉到一只海鸥。

我们在寒假里赶海。 退潮之后,我们去赶海。

三、写生字词(说明:与练习册第一题对接)

四、看动作写动词(说明:对接课后第一题)

1、出示动词卡片11张,集体认读,重点分析“夹”、“捏”字型。

退 跑 摸 捡 寻找 努努嘴 夹 捏 摇摆 伸 飞翔

2、演示动作,在课堂练习本书写动词,两学生上台板练。

五、在文中圈出以上动词(与练习册第三题对接)

1、问题:有什么发现?(动词集中在第4自然段)

2、问题:根据纸卡判断,这一段写哪两件事情?(抓小海星,抓大虾)

3、练习朗读第4自然段,体验语气词。背诵课后第4题。

4、问题:根据课文,修改纸卡中错误的地方(口头修改)。

5、课堂造句训练

哈,他是我的朋友!

咦,他是我的朋友?

嘿,他是我的朋友!

哦,他是我的朋友。

哎,他是我的朋友。

赶海课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以读为主,入情入境,感受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2、理解武将战利品。

3、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学生想像,练习说写。

教学重点:

读中感受赶海的乐趣。

教学难点:

激发想像,练习说写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歌曲《大海啊,故乡》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大海啊,故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这歌声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海边。看,蓝蓝的海水,洁白的浪花金色的沙滩,五彩的贝壳多么令人向往呀!(出示课件:大海的美丽画面,配上海浪的声音)

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跟随作者去赶海,享受其中的乐趣。

[用歌声、海浪声及大海的美丽画面,在有效的时间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直奔课文中心。]

二、初读课文找趣

1、我们轻轻打开课文,读读2-4自然段,你觉得什么很有趣,可以动动笔,在旁边作上记号。

[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交流

什么很有趣呢?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交流的同时让学生读读相关的句子,初步感知趣]

3、出示句子和插图

句子: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

插图:人们赶海的情景图

(1)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

(2)还有很多趣事藏在省略号里,我们来边看图边想像,把它们找出来。

(3)趣事真多啊!谁来在横线上填上你最感兴趣的。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有的,有的

[既认识了省略号的作用,又利用插图,发挥想像,练习了说话。]

三、精读课文2-4自然段,体验趣

过渡:哇,这么多有趣的事,我们也去乐一乐吧!

1、大家读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哪儿最有趣就多读读。

2、把你体验到的乐趣读出来或说出来。

△捉螃蟹很有趣

(1)自己捉

①怎么捉的,谁来读一读

听了他的朗读,你们有什么感受?(摸呀摸呀读得很好,感觉摸了很长时间)

谁也来摸摸螃蟹(指名朗读,可以做做动作)

②你捉到螃蟹了吗?说说你的心情。

谁也能用朗读把捉到螃蟹的快乐表现出来?

你觉得他读好了哪个词让人觉得很惊喜?(突出嘿、抓住了)

(2)看小伙伴捉

①看小伙伴捉螃蟹也很有趣,谁来读一读?

②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③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当时的情景。

④交流: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捏大虾很有趣

(1)指名读

(2)指导读好咦和噢两个语气词

(3)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虾呢?谁来介绍一下。

这只大虾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威武、神气,像一员武将)

(4)我们来看看戏台上的武将,观察大虾与武将有什么相象的地方。

(出示京剧中武将的插图)

(5)如果你一边读,一边想像出大虾和武将的模样,那你的朗读一定会更逼真,感受也会更深,不信,大家试一试。(自读后指名读)

[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的习惯]

(6)这大虾呀神气不了多久了,请大家读读下面一句。

(7)大家捏住大虾了吗?有什么感受?

(8)谁再来读读这三句话,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

3、练习说话(出示课文右边插图)

瞧,他们也很开心,什么事让他们这么高兴呢?

4、学习第四自然段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

(1)指名读

(2)(满载而归)读正确了,谁也来读一读。(收获真多!)

(3)小组合作讨论战利品的意思

可以查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原指作战时从敌方缴获的武器、装备,本文指赶海摸到的螃蟹、鱼虾之类)

四、学习第五自然

师生接读,抒发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五、小组合作朗读全文。

先指名说说分工,再读

[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朗读的习惯,学生学生评价伙伴的朗读,促进合作意识的发展。]

六、看图写话

1、比比谁赶海的收获大

在前两次分步练习说话的基础上,出示整幅插图,播放海浪的声音,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创设情境,看图写话。

2、交流

七、结束语

大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可时间不早了,我们得跟大海告别了,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跟大海说吗?(让学生尽情抒发对大海的留恋、热爱之情。)

附板书:

赶海

浪花

螃蟹

大虾

第2篇:赶海课文教案

赶海课文教案

《赶海》一课是苏教版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文章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流露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本课内容比较浅显,应着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帮助学生领会思想感情,训练学生的语感。其中捉蟹、摆虾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具体而生动。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采用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具体设置如下程序教学:

一、引出“趣”,切入重点.

回忆:赶海在作者心目中是一件怎样的事?引导学生带着迫切的心情去海边赶海。通过描写浪花的句子去品读“追浪花”的场景,快读全文,找出具体写赶海趣事的自然段。

二、紧扣“趣”,辐射全篇。

1、仔细读第三,找出赶海的有趣场景,分别加上小标题,理清脉络。

2、自由读第三,思考,哪个场景最有趣?从那些地方看出这个场景的有趣?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培养他们自渎感悟能力。

3、导读重点场景,捉螃蟹部分先让学生试读,通句子比较。从“摸呀摸呀”,“嘿…!中体会到抓小蟹给我带来的乐趣。抓住两个“原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幼感画面。通过第一个“原来”使学生体会到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的专注神情与“螃蟹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的鲜明对照,通过第二个“原来”使学生体会到螃蟹作最后挣扎令人忽俊不禁的情形导读“捏大虾”时学生品味比喻句的精当,通过朗读想象大虾大摇大摆神气十足的样子,让学生边读边体会我“只一捏”便俘虏了“武将”的那种得胜时的喜悦心情。

4、自读感悟这两个场景的“趣”。

5、多媒体出示赶海画面,学生想象赶海还有那些趣事,引出文中“有的……有的……”句式。

6、学生自由读4、5节。结合前文,插图,理解“满载而归”和“战利品”的.意思。

三、再品“趣”,整体回归。

师述。把学生带入情境:“我”提着“战利品”,迎着柔和的海风,沐浴着夕阳的余挥,踩着软绵绵的沙滩走在回家的路上,感到舒服极了,不由得哼起了最爱唱的歌。

四、围绕“趣”,课外延伸。

文中用了“嘿、哩、咦、哦”等语气:“战利品、武将”借代词,“束手就情、东逃西窜、满载而归”成语。这些词语的恰当运使用使文章生动形象。尽管全文场景描写没出现一个“趣”字。但我们读后却充分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让我们学习这种写法,写一写自己玩得最开心的一次活动。

第3篇:赶海课文教案4篇

赶海课文教案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赶海课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赶海课文教案1

授课时间:两课时

设计思路:让课文与课后练习题对接,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原则。

教学准备:

1、纸条8张(不同目的使用3次)。

2、词卡11张(使用1次)。

教学程序:

一、课前与学生“商量”学习方法

(说明:与第三单元口语交际内容对接)。

1、随机板书“读、背、圈、点、标、写”等。

2、提示,本课学习方法需要增加一些游戏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入手感知全文内容。

1、自由小声练读全文1遍。

①动笔标出自然段。②划出“有趣”的句子。

2、集体或个别汇报朗读(自然段,句子)。

3、游戏“题目变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课文赶海教案方案

课文赶海教案方案

课文赶海教案方案

授课时间:两课时

设计思路:让课文与课后练习题对接,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原则。

教学准备:

1、纸条8张(不同目的使用3次)。

2、词卡11张(使用1次)。

教学程序:

一、课前与学生“商量”学习方法

(说明:与第三单元口语交际内容对接)。

1、随机板书“读、背、圈、点、标、写”等。

2、提示,本课学习方法需要增加一些游戏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入手感知全文内容。

1、自由小声练读全文1遍。

①动笔标出自然段。②划出“有趣”的句子。

2、集体或个别汇报朗读(自然段,句子)。

3、游戏“题目变变变”

(说明: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利用板书。)

① 赶海(时间、地点、人物)

② 赶海 ③ 赶海真

4、游戏“对错紧急集合”

(说明:与课后第5题对接,与练习册第3题对接)

①在黑板两边板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赶海课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赶海课文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