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一、(本大题共1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绵(mián)密宽敞(chǎng)贮(chǔ)藏雾霭(ǎi)
B.贬(biǎn)值磅(páng)礴水藻(zǎo)救济(jì)
C.匍匐(fú)摇曳(yè)澹(shàn)澹凛冽(liè)
D.应和(hé)梦寐(mèi)湖泊(pō)蒌(lóu)蒿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轻飞曼舞春花秋月目不转睛偌大
B.呼朋引伴星汉灿烂花枝招展孤形
C.责无旁贷津津乐道枯藤老树撩起
D.秋风萧瑟山岛竦峙草长莺飞锥形
3.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种感觉用“吹面不寒杨柳风”来形容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引用)
B.天色渐黑,我突然发现不远处好像闪过一个人影。(比喻)
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
D.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
4.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偷偷”一词写出了小草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B.“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一个“卧”字,形象地表现出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济南冬天的暖和闲适相协调。
C.“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中的“饱食”一词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丰收之景,也反映出收获者愉快的心情。
D.“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意思是小巧而清秀。
5.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
A.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B.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C.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D.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二、(本大题共36分)
(一)阅读下面的小令,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7.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8.“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文眼”,是一篇文章的一两句关键的话,甚至是一两个字。试找出本段具有这样特点的句子或词语。(2分)
9.写景必须注意一定的顺序,这段文字作者是按照怎样的空间顺序来描写的?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①②③④
10.试着给本段拟个标题。(3分)
11.找出语段中的一处拟人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12.情景交融是写景散文常用的方法,这段文字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时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谈谈你的理解。(2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杏荫井台
杨闻宇
①解放初年,村东,我家田地正中有一眼井,井台四周长着七株半搂粗的杏树。
②杏花破蕾,窝了一冬的麦子才起身;起身的麦苗拔节很快。待麦梢孕穗时,杏树便裹着密匝匝的绿叶,风儿俏皮地拨开叶子,会露出毛茸茸的、一咬能酸掉牙的青杏。麦黄时节,杏儿也黄了;黄杏还掩映在绿叶里,麦浪却千顷万顷,将金色的波浪绵延不断地推向远方的地平线上。村庄里上下翻飞的黄鹂焦急地鸣唱着“算黄算割”,父兄们便提捏着镰把,投入了一年一度最紧张的“龙口夺食”的夏收季节。因为太忙,父母对我们这班七八岁的孩童的吃、穿、玩、睡,是顾不得关照了。村巷里,我们捏着弹弓子乱窜,鸡狗都不喜欢;到田地里捡拾遗落的麦穗儿去吧,身边没个伴,捡不了几穗,便在烈日下伸懒腰,打哈欠,瞌睡就漫上来了。我排遣寂寞的地方,就是那井台上凉幽幽的杏荫之下。
③水一样的杏荫下,绽开一领破草席,脱下已露大脚趾的布鞋一扣当枕头,仰面朝天就躺下了。南风习习,绿叶筛动散碎的光影,入梦是极容易的,想不到的是那些顾不上收摘的黄杏,动不动就“啪”地摔一个下来,大概要证明自己熟透了吧,一摔地就从棱界上裂开个娃嘴似的缝儿,半露出衔着的紫褐色的杏核(这类离核儿的白瓤儿是又脆又甜的)。我肚皮朝天,睡姿不变,只需缓缓地伸开手去,就能从草席边捏一个搁进嘴里,美滋滋的味儿哟,简直没法形容。当然也偶有扫兴之时,倘是鼾声正匀,有某一个软杏“啪”地砸在脸颊上,那又当别论。总之,一觉醒来,周围三三两两,会跌落许多黄杏儿,小小的、黝黑的蚂蚁知道我也吃不进去了,于是就排成长队,以杏上的裂缝儿为大门,到那金黄色的宝库里尽兴地咂取享受……
④“腊炙羊肉嘞!羊肉腊炙的!”地头南边尘土飞扬的土路上,走着一个右臂携着平底筐的汉子,走几步就喊几声,唱歌一样好听。
⑤乡下,长年间难得见荤。我咽了口唾沫,倏地站起身来;可爸爸正在北垄上光着膀子割麦,寻上去也没有钱。我麻利地脱下小褂儿,铺在地上,失急慌忙地捡了十多个染有红点儿的黄杏,斜插过麦茬地,朝土路上截了过去……
⑥腊炙肉,摆在筐里的平底木盘上,白纱布苫遮住多半边,露出的几块红光闪闪。卖肉的人瘦高个,五十大几年纪,唇上两撇八字形的细细的黄胡子,短衫儿敞开着前襟,胸部肋骨一条一条的,深凹的两眼格外有神。见我摊开杏儿,便问道:“换肉吃么?”我点点头。他迟疑了一下,在路畔青草上放下提篮,抽出尺把长明锃锃的刀子,割豆腐那样切下了鸡蛋大小的一块肉,我并拢双手,肉轻轻地搁在了我的掌上。他揩揩手收拾杏儿时,才发现杏子全裂开了半边,缝里又爬满了黑蚂蚁,照着缝儿使劲吹了几下,蚂蚁也吹不掉。他咽了一口唾沫,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小兄弟,我不要你这杏儿了。”他拍拍双手,提起我的小衫儿抖了抖尘土,替我搭在肩膀上,我盯着捧在手上的腊肉:“哪?哪咋办呢?”我回望了井台一眼,“我会上树,上去给你摇好的吧!”他携起路畔的筐篮,摇了摇头:“算啦。咱俩交个朋友吧,这块肉送给你啦。”说罢,便起身赶路了。道上尘埃厚厚,一脚踩下去,扑起一团烟尘,他的鞋和下半截裤筒染成了浑黄色……
⑦我已经要走近井台了,卖肉的忽然又回头喊道:“喂!小家伙!”我的心猛儿一跳:莫非后悔了,想要回他的肉!
⑧“静静地在杏荫下玩儿,别到井沿边去。大人离井台子远,你可别掉进井里噢!”天热,他那声音已有些沙哑。
⑨“好——的!”我踮起脚尖大声回应他。
⑩四野茫茫,烈日炎炎,他那细瘦的身影渐渐地远了,远了……
○11“腊炙羊肉嘞!羊肉腊炙的!”又是杏黄麦收时节,伫立在那片杏荫之下,地平线上的热风,似又将那有些沙哑的吆喝声隐隐约约地传了过来。
(选自《文汇报》20xx年5月13日第11版,有改动)
13.仔细阅读文章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1)从画线句看,导致“我”寂寞的两个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每个原因不要超过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揣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并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2分)
小小的、黝黑的蚂蚁知道我也吃不进去了,于是就排成长队,以杏上的裂缝儿为大门,到那金黄色的宝库里尽兴地咂取享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有多处细节写出了“我”对腊炙羊肉的渴望,请分点罗列其中的四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⑨、⑩、○11三段文字蕴含了“我”丰富的情感,请选择其中一段作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杏荫”在文中多次出现,它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10分)
18.名句默写。(6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
(2),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
(4)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与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
19.七年级(1)班举行了“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果你是该班的一名学生,请你按要求完成任务。(4分,每小题2分)
(1)如果让你来参与策划,你准备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举一项。
示例:搜集报刊中的病句、错别字。
(2)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你一定积累了不少的成语、名言、诗句等,请按要求填写。(2分)
①写出一个含“春”字的成语:
②写出一则有关待人处事的名言警句:
四、(本大题共40分)
20.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的家乡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也有旖旎的民间风情,穿行在它温暖的怀抱里,我们内心油然而生的是热爱、依恋、憧憬……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家乡的美景,描写家乡的美丽景色,定格在关于家乡的美好记忆上吧!
以“家乡风光”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语文(上)(人教实验版)(天津专用)第三单元检测题
参考答案
1.B(A.“贮”读zhù,C.“澹”读dàn,D.“和”读hè?)
2.B(孤形—弧形。)
3.B(B句“好像”表示不确定,而非比喻词。)
4.C(修辞手法应为拟人。)
5.A(①处“凉沁沁”与后面的“清新、神爽”在内容上相照应,②处结尾用了“!”,显然“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一句在语气上与“!”更搭配,且句中用“挥洒”形容国画家更形象。)
6.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意思相近即可)[本题考查对诗歌中思想感情的把握。在赏析中,不仅要体会诗歌本身流露的思想感情,更要体会作者抒发感情的背景和借助的具体“意象”。这样对感情的把握更准确、更到位。要注重对诗中具体“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的把握,更要注重对“断肠人在天涯”的理解。]
7.示例:(1)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2)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3)运用了大量的名词。即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特点的理解。做这类题,关键是要对诗歌常用艺术手法有一定了解,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到具体诗歌中定位。本文是通过写景来表现羁旅愁思的,因而写作技巧就应该从写景方面来考虑。动静结合、寓情于景、白描(修辞)在文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我们可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领会透彻的来作答。答题时,指出的特点准确,分析恰当,意思相近即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
这是马致远小令中最著名的一首,被称为“秋思之祖”,它以郊野日暮的秋景为衬托,抒写了作者深沉的愁思。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是那个骑着瘦马漂泊天涯的征人。此时,他正迎着寒凉的秋风行走在荒僻的古道上。这首小令最大的艺术特点是寓情于景。“枯藤老树昏鸦”的荒凉景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温暖气氛,从正反两个方面牵动着游子的愁肠,引起他无限的乡思。“断肠人在天涯”是整首小令的点睛之笔,全部思乡之情都通过一组组景物组成的'画面表达出来。作者把愁思融进里面,甚至把抒情主人公及其坐骑瘦马组成黄昏行旅的画面,从而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孤寂的心境,企盼的目光,并且可以使人透视到马背上主人公疲惫憔悴的身影。作品的主题就通过这样一幅秋郊日暮羁旅图展现出来了。
8.妙(注意联系选段的第一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来回答。)
9.①山上②山尖③山坡④山腰(注意从选段中寻找答案,“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山尖全白了”,“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等句提示了答案。)
10.雪后山色(本选段写了下雪之后山上的美景,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点拟写标题。)
11.“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像穿着好看的衣服。(此处我们可以结合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分析。)
12.通过写雪后山的颜色,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通过描写济南冬天雪后美丽的山景,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热爱。)
13.(1)没人喜欢(关心、照顾);没人陪伴。(2)这样写意在强调“我”没人关心的寂寞,引出下文写“我”在杏荫井台所获得的快乐,为突出汉子对“我”的关爱做铺垫。
[(1)父兄们忙着收麦子,捏着弹弓子的我们连“鸡狗都不喜欢”,捡拾麦穗“身边没个伴”,所以寂寞难熬。从中可以归纳出寂寞的两个原因,注意字数要求。
(2)由无人关心写到自找其乐,“我排遣寂寞的地方,就是那井台上凉幽幽的杏荫之下”,第③段写了在杏荫井台的快乐时光,④~⑧段写遇到了卖腊炙羊肉的汉子,他不但给“我”肉吃,而且还叮嘱“我”“别到井沿边去。大人离井台子远,你可别掉进井里噢”。对于寂寞无人照顾的“我”来说,这样的关心是让“我”铭记的。所以,结尾中又写道“那有些沙哑的吆喝声隐隐约约地传了过来”。综合分析,作者的用意有三:一是强调“我”无人关心的寂寞,二是写了“我”在杏荫井台的快乐,三是为下文写汉子对“我”的关心做铺垫。]
14.比喻、拟人。(示例一)作者从儿童视角出发,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有裂缝的杏儿比作开了大门的宝库;同时又赋予蚂蚁以人的心理与行为,写出它们成群结队尽情享用杏儿的情景,突出了杏儿味美的特点,描写具体生动,富有童趣。(示例二)(1)比喻,作者把有裂缝的杏儿比作开了大门的宝库,形象地写出其开裂、甜美的特点。拟人,作者赋予蚂蚁以人的心理与行为,形象地写出其成群结队聚集在裂缝处品尝果肉的情景,突出了杏儿的味美。(先点明修辞手法,“小小的、黝黑的蚂蚁知道我也吃不进去了”,赋予蚂蚁以人的心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以杏上的裂缝儿为大门,到那金黄色的宝库里……”,把有裂缝儿的杏比作开了大门的宝库,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常用的答题模式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15.(示例)“我”咽了口唾沫;倏地站起身来;吆喝声像唱歌一样好听;麻利脱下小褂去捡拾杏儿(换羊肉的迫切):斜插过麦茬地,朝土路上截过去(怕赶不上汉子);羊肉红光闪闪(色泽诱人);并拢双手接受羊肉;盯着捧在手上的腊肉;心猛儿一跳,担心汉子后悔,把肉要回去。(所谓细节,是指人物某些细小的行为举止、心思神态或情节的细微之处等。本文围绕着“我”对腊炙羊肉的渴望写了很多生动感人的细节,有心理细节,如:卖肉的忽然又回头喊时,“我的心猛儿一跳:莫非后悔了,想要回他的肉”;有动作细节,如:“我咽了口唾沫,倏地站起身来”“我麻利地脱下小褂儿,铺在地上,失急慌忙地捡了十多个染有红点儿的黄杏,斜插过麦茬地,朝土路上截了过去”等等。按照要求,罗列其中的四处即可。)
16.(示例)第⑨段:“踮起脚尖大声回应”表明“我”努力想让汉子知道“我”会听从他的关照,表现了“我”对他的理解和感激。第⑩段:“四野茫茫,烈日炎炎”与汉子“细瘦的身影”形成强烈反差,暗示汉子生活艰辛,体现了“我”对他的怜惜之情;“远了,远了……”,用反复手法,写出“我”目送汉子渐行渐远的情景,表达了对他的感激与不舍之情。第?段:写“我”重回杏荫之下,似又听到汉子的叫卖声,说明“我”至今仍会想起汉子,表达了“我”对他的感激与怀念之情。(这三段看似平实的叙述中蕴含了“我”丰富的情感。第⑨段可以从“我”的动作分析,汉子不但送“我”肉吃,而且还关照“我”不要掉到井里,“我”用“踮起脚尖大声回应”的方式表达了对他的理解和感激。第⑩段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入手,分析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第?段意蕴悠长,杏荫下,仿佛听到了汉子的叫卖声正是“我”“对”对汉子的感激、怀念之情的体现。)
17.①“杏荫”给“我”带来的清凉;②“杏荫”给“我”带来的快乐;③汉子给“我”的关爱呵护。(可以逐段概括大意,然后总结出作者为什么要写“杏荫”。“杏荫”在炎热的麦收时节带给“我”“水一样”的荫凉,在“我”寂寞难熬的童年带给“我”无比的快乐,最重要的是卖羊肉的汉子给“我”的关爱呵护。)
18.(1)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潮平两岸阔(3)归雁洛阳边(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19.(1)示例:古今对联欣赏、经典广告词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演讲、成语接龙、成语故事朗诵比赛、新词荟萃等。
(2)①示例:春风得意春风满面②示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回答只要符合要求即可,无固定答案。)
20.思路点拨:写景的目的是让人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并记住这独具风格的景色。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描写景物:
(1)聚焦特征,把景物写准。自然景物神奇瑰丽,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展示这面貌各异的景物时,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捕捉和发现景物的根本特点,从而使所写之景独具特色,并留给读者鲜明深刻的印象。
(2)调动感官,把景物写活。为了写好景物,我们可以让丰富、灵敏的各种感官一起来帮忙。
(3)手法灵动,把景物写深。自然之景美不胜收,用文字表现时,景物的层次要清晰,要有深度。以下几种方法就可供借鉴:动静相融能平添景物的趣味,点面结合能拓展景物的空间,虚实相生能深化景物的意境,侧面烘托能丰富景物的韵味。
(4)善用修辞,把景物写美。灵活而恰当的修辞不仅可以使景色具体、生动,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读者的想象,使其融入到作者营造的优美意境中。
(5)融情入景,把景物写浓。景因有情才会有生气,情因有景才会有所托,所以写景要做到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第2篇:初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一部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忧郁()栖息()勉强()携手()
B、弥漫()聆听()葱茏()嫉妒()
C、涟漪()肆意()眷顾()饶舌()
D、萦回()翩翩()真挚()对峙()
2.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⑴形容十分拥挤,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出。()
⑵处在优裕的环境中,安于享乐。()
⑶家家户户都知道。()
⑷形容特别有滋味或有兴趣。()
3.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其表达作用。
⑴把房子整理得像星光一样敞亮。
⑵人人心满意足,不向前移动,几乎连呼吸都停住了。
4.将下列对应选项连线:
《骆驼寻宝记》 塞尔登 美国作家
《地毯下的尘土》 王尔德 美国儿童文学作家
《巨人和孩子》 陈伯吹 英国作家
《蟋蟀在时报广场》 莫德?林赛 中国儿童文学作家
5.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老骆驼在垂暮之年,又一次穿越了号称“死亡之海”的千里沙漠,载誉而归。
马和驴请老英雄去介绍经验。
“其实没有什么好说的,”老骆驼说,“认准目标,耐住性子,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到了目的地。”
“就这些?没有了?”马和驴问。
“没有了,就这些。”
“ ”马和驴都非常失望。
任何来自于实践的经验之谈,都不复杂,都是简单的,关键看人们能否实实在在地运用到实际中去。
(要求:请仔细阅读短文,为文中的空缺处补上一句话,要求符合马和驴的心情。)
第二部分:
(一)大公象扇动着两只比蒲扇还大的耳朵,听到了这个十分离奇的消息。他可不愿意错过这个好机会,便背上一千公斤香蕉出发了。他还叫上老伴,好助他一“鼻”之力。金丝猴听到这个消息,二话没说,穿上金光灿灿的丝绒袄儿,又摘了十来个香喷喷的水蜜桃,装进葛藤打结的口袋里,往肩上一搭,也上路了。
听到寻宝的消息,乌鸦飞出了窝,黑熊钻出了洞,就连正在吵架的老公鸡和老母鸡也言归于好,携手同行,加入了寻宝的行列。那些牛呀马呀羊呀听说远处有宝,也都结伴前往,想碰碰运气。一只大白鹅在兴冲冲地赶路,她盼着寻到宝贝后能一步登天,直上青云,与高傲的天鹅一比高低。一群鸭子欢欢喜喜吵吵闹闹地挤在一起走,有的说找到宝以后平分,有的主张把宝卖掉,买个清水池塘,好让大伙儿舒舒服服、痛痛快快地洗澡。
6.童话中经常出现拟人化的动物形象。但这些拟人化的动物形象又不应脱离自身的特点。请仔细阅读文中对各种动物的描写,说说作者抓住了这些动物的什么特点?
⑴大公象:
⑵金丝猴:
⑶老公鸡和老母鸡:
⑷大白鹅:
⑸鸭子:
7.作者大约写了三十余种动物去寻宝的样子。但绝非平均用笔墨,而是有详有略。请在略写的语句下画上波浪线。
8.“一‘鼻’之力”是一种“仿词”手法,被仿的词语是。
(二)⑴美戴斯国王从陌生人那儿学会了点金术,高兴地跳了起来,满屋子奔跑,碰到什么东西就抓住什么东西。他抓住一根床柱,它立刻变成了一根金柱子。他从桌上拿下一本书,手刚一碰,嘿!它竟成了一片薄薄的金片,他急忙穿上衣服,这衣服也就成了华丽耀眼的金衣服。国王从口袋里拿出眼镜戴上,谁知镜片已变成金片了,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
⑵“这算不了什么。”国王心想,“我指望大的好处,就不能带来一些小的不便。”他想到花园去看看,在那里有许多盛开的玫瑰花,微风吹来,香气醉人,国王在花丛中来回走动,并毫不疲倦地使用点金术,一直点到每朵花,甚至连花蕊里的虫子都变成了金子为止。
⑶随后,国王就回宫殿与女儿一起吃早饭。长桌上放着咖啡、面包、烤鱼等食品。国王倒了一匙咖啡给女儿,女儿接过来惊奇地叫了起来:“刚才还是个瓷杯,怎么一下子变成金杯?”国王高兴地对她说:“我已有了点金术!我将成为世界上最富的人。”他一边说,一边将一杯咖啡送到嘴中,可他嘴唇刚一触到咖啡,咖啡立刻变成了金液,随即就硬化成一块金子。看到这情形,他不禁大吃一惊。他随手又拿起一块面包,但还没来得及掰开,它已成了金块。国王几乎绝望地拿起一片烤鱼,不用说,烤鱼也立刻变成了金子。
⑷国王十分羡慕地望着女儿津津有味地吃面包和咖啡,就走到女儿面前,一面抚摸着女儿,一面请女儿拿片面包给自己吃。突然间,他心爱的女儿也成了一尊金像。
⑸国王发疯似地大声喊叫:“陌生人,快来呀!快来救救我的女儿!”
⑹不一会儿,陌生人就出现在国王的面前,说:“点金术一定给你带来了许多财富吧!”
⑺国王说:“现在我才真正明白,金子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请给我解除点金术吧。”
⑻“你比以前聪明多了,美戴斯国王!”陌生人严肃地说,“我看得出来,你的心还没有完全从血肉变成金子,否则就无法挽救了。快去吧!跳进大花园旁边的那一条小河,在河中装瓶河水,把水洒在你要它变成原样的东西上。如果你真诚地去做,就可以补救你由于贪婪所造成的灾害。”
⑼国王快步跑到河边,连鞋子也来不及脱去就跳进河中,想尽快将点金术冲掉。他还带了一瓶河水跑回宫殿,用水洒向心爱的女儿,水一落到女儿身上,他就看到这可爱的孩子双颊又恢复了红润的颜色!
⑽国王拥抱着女儿说:“孩子,是爸爸害了你。从今以后,我再也不要点金术了。”
9.用文中原话解释第⑵段中的词语:
“大的好处”指:
“小的好处”指:
10.“如果你真诚地去做,就可以补救你由于贪婪所造成的灾害。”在文中找出①最能表明贪婪的语句、②最能表明灾害的语句和③最能表明补救方法的语句,摘出来。
①
②
③
1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⑴第一段中“嘿”表现了国王的惊喜心情,不能删去。()
⑵第五段中“我的女儿”改为“我和女儿”更符合国王的性格特点。()
⑶第七段中“明白”的内容是“金子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请给我解除点金术”。()
⑷第九段“连鞋子也来不及脱去”表现了国王想冲洗掉点金术的迫切心情。()
12.如果将本文分成两个部分,应如何划分?为什么?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理由:
(二)一个裁缝和一个金匠一起外出旅行。一天傍晚,当太阳落山的时候,他们听到从远方传来乐曲声,而且越来越清脆。乐声独特、悦耳,使他们忘了疲劳,加快脚步往前走。
月亮升起来时,他们来到一座小山丘上,在这里,他们看到一群矮小的男人和女人。他们正手拉着后,一边欢天喜地转着圈跳舞,一边用甜美的歌喉唱歌,这就是两位流浪者听到的乐曲。中间坐着一位老人,他比其他人稍微高一点儿,穿着一件花外套,灰白的胡须挂在胸前。两个流浪者惊呆了,站在那里看他们跳舞。老人向他们招手,示意他们进来,人们也主动松开手让他们进去。金匠是个罗锅,他和其他驼背的人一样鲁莽,他首先进去,裁缝起初有些胆怯,往后退缩;后来,当他看到他们跳得那么欢畅时,他也鼓起勇气走了进去。矮人们又重新拉成圆圈,继续像狂欢一样唱歌跳舞。但是,老人从腰带上取下一个刀片,磨了起来,磨快之后,他回身看两个陌生人。他们感到害怕,可是不容他们多想,老人抓住金匠,转瞬间把他的头发和胡子剃了个净光;裁缝也落了个同样的结局。老人剃完以后,亲切地拍了拍他们的肩膀,好像是说,他们不错,没有反抗,心甘情愿地让剃光了,这时,他们心里也不再感到害怕了。老人用指头指了一下旁边的一堆煤,示意他们把煤装到自己口袋里。他俩虽然不知道这些煤对他们有什么用处,他们还是照办了。然后他们继续赶路,去找住宿的地方。他们来到一个山谷时,附近的寺院的钟声打了十二点:歌声骤然停止,一切都消失了,只有冷清清的月光照着山丘。
两位流浪者找到了一个住处,铺上杂草,盖上外套,因为太累了,忘记了把煤从口袋里拿出来。正由于身上感到压力,所以比平常醒得要早一些。他们从口袋里往外掏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口袋里装的不是煤,而都是黄金。这时,头发和胡须也恢复了原样儿。他们一下子变成了富翁。但是,生性贪婪的金匠往口袋里装得多,得到的黄金比裁缝多一倍。对一个贪婪的人来说,钱越多,占有欲越强。金匠向裁缝建议再留一天,以便晚上再到山上老人那里去拿更多财富。裁缝不想去,说道:“我够了,已经满足了。我现在成了师傅,要与我心爱的对象(他这样称呼自己的情人)结婚,我便是一个幸福的人啦。”可是他为了照顾金匠,决定再留一天。
晚上,金匠肩上搭了几条口袋又到山丘上去了,他想装回来更多的东西。他发现,矮人们与前一天夜晚一样,正在唱歌跳舞,老人又给他剃光了头发和胡子,示意让他带煤走。他毫不迟疑地尽量往口袋里装,然后心满意足地回去了,又用外套盖在身上。他说:“尽管黄金会压身子,我也要忍受着。”他终于带着甜的预感睡着了,他想着,明天醒来时他就是腰缠万贯的大富翁了。
他睁开眼了,马上起身去查看口袋,但是,他惊讶地发现,从口袋里拿出来的全是黑煤。他想,前一天夜里得到的黄金还在吧,于是他取了过来,他惊奇地看到,黄金又重新变成了煤。他用沾满煤粉的手打自己的前额,感到头发和胡子全剃光了。但是,他的不幸还远远不止这些,他现在才注意到,除了背上的罗锅,前面长出了同样大的鸡胸。他认识到这是对他贪心不足的惩罚,便嚎啕大哭起来。
善良的裁缝被吵醒了,他心力安慰这个不幸的人,并对他说:“你是我的旅伴,就和我一起过日子吧,你可以他享我的财富。”他恪守自己的诺言,便是,可怜的金匠不得不忍受前鸡胸后罗锅的折磨,光秃的脑袋只好用一顶帽子遮丑。
(选自格林童话《矮人的礼物》)
13.概括本篇童话的情节和主题。
情节:
主题:
14.第一次老人剃光金匠和裁缝的头发,这个情节的作用是什么?
15.第一次老人要金匠和裁缝装煤,让人莫名其妙,这样设计情节有什么作用?
16.金匠第二次转去,这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
17.童话最后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18.假如金匠第二次又得到金子,裁缝会怎样?金匠会怎样,发挥想象,改写一个结尾。
第三部分:写作
题目:铅笔盒里的争吵
要求: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第3篇:初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初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一部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忧郁() 栖息() 勉强() 携手()
B、弥漫() 聆听() 葱茏() 嫉妒()
C、涟漪() 肆意() 眷顾() 饶舌()
D、萦回() 翩翩() 真挚() 对峙()
2.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⑴形容十分拥挤,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出。( )
⑵处在优裕的环境中,安于享乐。( )
⑶家家户户都知道。( )
⑷形容特别有滋味或有兴趣。( )
3.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其表达作用。
⑴把房子整理得像星光一样敞亮。
⑵人人心满意足,不向前移动,几乎连呼吸都停住了。
4.将下列对应选项连线:
《骆驼寻宝记》 塞尔登 美国作家
《地毯下的尘土》 王尔德 美国儿童文学作家
《巨人和孩子》 陈伯吹 英国作家
《蟋蟀在时报广场》 莫德?林赛 中
第4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
miáo huìxiāo xiāo jíqiè fǎnɡ zhī shēn sī líluò huíyì yìxiānɡ xiānɡ fénɡ jiā jiéjiā bèi
jīnɡ xīnchōnɡmǎnxīwànɡyīrán pīn mìng bēn pǎo cūn zhuānɡdǒudòng chuítóusànɡqìmòfánɡ
wēn róu chèn jī yán liào shān dònɡ fēnɡ shàn yìméi yóu piào xī hónɡ shì xiān nǚ bō luó
liánɡ shijiā jǐn jǐn zhānɡ róu hé mò miàn sànɡ shījīnɡcǎi
二、形近字组词
促()织()倍()佳()异()磨()坊()趁()粮
第5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合集9篇)由网友 “芋圆杀手” 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测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测试卷
一、书写(3分)
如果你全卷书写规范、清楚,没有涂改,就可以得3分。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仔细读下面的语段,正确书写汉字(4分)
记得《窃读记》最后有一句话“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我也是一个像林海音一样酷爱读书的孩子,自然我也成了图书馆和书店的常客。有一次,我发现了一本畅xiāo_______ 书,迫不及待地跑到书店,老板风趣地对我说:欢迎lì?_____?临指导!我顾不得跟他搭话,一头一头砸进书海,贪lán_____?地吸收精神的营养。此时我的心情就
第6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测试卷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
miáo huìxiāo xiāo jíqiè fǎnɡ zhī shēn sī líluò huíyì yìxiānɡ xiānɡ fénɡ jiā jiéjiā bèi
jīnɡ xīnchōnɡmǎnxīwànɡyīrán pīn mìng bēn pǎo cūn zhuānɡdǒudòng chuítóusànɡqìmòfánɡ
wēn róu chèn jī yán liào shān dònɡ fēnɡ shàn yìméi yóu piào xī hónɡ shì xiān nǚ bō luó
liánɡ shijiā jǐn jǐn zhānɡ róu hé mò miàn sànɡ shījīnɡcǎi
二、形近字组词
促( )织(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