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郑振铎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4-16 07:13: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郑振铎《猫》教学设计

篇1:郑振铎《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和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习惯。

3.学习本文的写作,着重揣摩动物描写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文字。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文章深情,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

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准备

1、学生:提前预习,弄懂“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意思,思考课后练习一。

2、教师:多媒体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交待作者并板书课题。

2、(读导语质疑)养猫诚然有乐,又怎么会悲伤甚至懊悔呢?让我们一块进入文本,看看本文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整体感悟

1、故事中一共出现了几只猫?如果说它们是在给我们演出,哪只是主角,哪只是配角,哪只是跑龙套的?(课件出示问题----初读领略)

明确:一共出现了四只猫,主要写了前三只,重点写第三只。这篇文章就是写的郑振铎先生家里三次养猫的经历。(阅读要仔细,不能粗心)

2、那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三只小猫各自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和各自最后的结局。(请同学们汇报预习成果,再多媒体出示表格)来历 外形 性情 家中地位 结局

第一只 隔壁要的 花白的毛,白雪球似的,后来消瘦了,毛也污涩了 很活泼

后来懒惰

郁闷 相伴的小侣 病亡

第二只 舅舅家要的 浑身黄色 更有趣

更活泼 亲爱的同伴 被人捉走

第三只 门外拾来的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

后来毛被烧脱好几块,更难看 不活泼

天生忧郁

懒惰 大家都不大喜欢它

在家中若有若无

可厌 被我屈打至死

3、文章开头写“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既然这样,那我们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课件出示问题----思考把握)

文章开头写“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这句话其实是我们全文的行文线索。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又环环相扣。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并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

三、分析体会

1、你们喜欢哪只猫,为什么?请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课件展示优美语句)

第一只是活泼可爱的小猫。

找找文中描写我对第一只小猫的情感态度的句子,组成学习小组讨论分析并准备汇报。

○1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 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可以体味到“我”的愉悦之情。

○2“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我”为花白猫的病死而难过、酸辛。人一旦对自己喜爱的东西产生了感情,就会为它的不幸而难过。

(板书)

第二只更活泼更有趣。

找找文中描写我对第二只小猫的情感态度的句子

○3“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我”失猫的怅然,对恶人的愤恨!这些损人利己的人实在可恨!④“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突然间失去了一个亲爱的同伴,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在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让人难受,干脆不养了。

(板书)

第三只是可怜的小猫。(找出文中描写每只小猫的句子,品读分析再得出其特点)第三只小猫——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发现被人遗弃的它,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活得可怜:(见上表)

去得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

2、分析探究文中描写我对第三只小猫的情感态度的句子。(课件出示问题——析疑探究)

○1“我”为什么暴怒,挥舞大棒虐待可怜猫?

因为我认为是它咬死的芙蓉鸟。

○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第三只猫咬死的?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3“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可怜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想当初,那只可怜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它忧郁,它不活泼,可能是由于生活上什么不幸,或许是失去了亲爱的父母吧。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天伦之乐,而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吧??

④谁是咬死“我”的芙蓉鸟的真凶?证据何在?

凶恶的黑猫。“逃”:做贼心虚。“衔着”:铁证如山。

○5于是“我”的态度如何?——体味第30段(课件展示——品读感悟),扣“十分难过” “良心受伤”深入到“妄下断语”(没有事实根据地做出判定),体会“针”的含义。

○6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一见到猫就触发了自己灵魂的伤痛,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板书)

四、感悟升华

同学们,我们的故事讲完了。不过,这个故事似乎太过于沉重。让我们读了心里有种压抑。不过,既然是故事,就像表演一样,咱们能不能也来当一当导演,在故事表演的过程中喊停,然后告诉你的演员,怎样能避免他们即将上演的悲剧,好吗?(课件出示学习要求,学习小组比赛,选代表汇报板书)

1、第一、二只猫的亡失悲剧——略讲

eg:事不关己,莫不不关心的周家的丫头;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 ??

2、第三只猫身世之谜——尽量不讲,提及就让感兴趣的同学仿写《丑小鸭》

3、第三只猫的生活处事态度——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4、对“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五、拓展训练

1、共唱《让世界充满爱》(屏幕展示歌词,配乐齐唱)

2、习作练笔《生活中,假如我们这样做??》

板书设计:

郑振铎

第一次养猫——难过、酸辛

第二次养猫——怅然、愤恨

第三次养猫——受伤、愧疚

篇2:郑振铎《猫》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讨论法、提问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多媒体展示漂亮可爱的猫的图片)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同学们有没有养过猫的?(学生举手)那么请你给大家讲讲自己和猫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2作者介绍。多媒体出示作者相关文学常识,教师讲解。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

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污涩(sa)怂恿(sǒng yǒng):鼓动别人去做。

婢女(bì)蜷伏(quán)惩戒(ch?ng)怅然(chàng):不愉快的样子。

诅骂(zǔ)红绫(líng)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思考文章的思想感情,思考多媒体出示的问题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

2、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格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

3、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对于它们不同的结局,“我”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完成下表,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活泼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宠物宠物若有若无,不大喜欢死亡丢失死亡

4、依据表格,我们来看一下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5、文章生动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6、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写两次可爱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芙蓉鸟事件)

7、我家三只猫最后结局都是亡失,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的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过渡)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对第三只猫大打出手的呢?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是怎样的呢?

三、精读赏析

重点品读15-------34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评判一下此次案件。

学生跳读这部分后同学之间议论,合作交流后每组派代表发言,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1、案发现场情况

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作者为什么怀疑是那只丑猫?)

(1)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2)案发后的表现: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的不够。

5、“我”的怀疑是正确的吗?(不是)事实真相:被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那只丑猫

6、案件定性:冤案

7、案件反思:

(1)在知道了案件的真相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难过,自责,内疚(知错就改同情弱者严于自省勇于自责)

(2)为什么会造成冤案?

由于我的过失

“我”的过失是什么?(原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过失?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动物”

“我”没有对鸟亡事件做冷静的分析,没有认真地调查研究便草率的做出了判断。根本原因:“我”对那只丑猫抱有偏见。

(3)师:就是因为我的偏见,才导致了第三只猫的死亡。所以较前两只猫,我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更加的难过。(此处穿插题)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作者借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平等地对待生命 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

做事不能主观臆断

四、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第三只猫,你会对作者或是人类说些什么呢?

a.“我终于离开这个痛苦的世界了!”

b.“希望你们能善待我们!生命是平等的。珍惜每一个生命,善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

c.“你伤害了我,我恨你们!人类太自私了,太残酷了!”

d.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2、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家人、朋友及所有身边的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五、总结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感人的养猫的故事就到这里了,他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无穷的,不光是可怜的猫,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可怜的人,他们不是被人们所注意,他们是卑微的、弱小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去关心这个弱势群体,请大家记住:“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为什么不单写第一次,而要写另外两次呢?

(第三次是详写,用前两次来为第三次做铺垫)

一、品读课文。

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2.说说为何“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二、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2.你代表作者或人类对第三只猫说些什么?

a.“我错了,请原谅我吧!虽然永无改正过失的机会了,但是我从此学会了珍视每一个像你这样的小生命,不会因为弱小、残疾等原因无视或歧视你们。”

b.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c.所以人和动物之间、人和人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都需要宽容和理解,都应该尊重与被尊重、都应该相互信赖。

第2篇:郑振铎《猫》教学设计

《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及结局。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4、形成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平等对待生命的态度。教学重点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揣摩字里行间理解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首先出示一则谜语(课件呈现),引导学生来猜: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像娃娃叫,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打一动物)

在学生猜出答案后,师随即出示一组可爱漂亮的猫的图片(课件呈现)让学生欣赏,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猫是一种非常乖巧、可爱的小动物,正因为如此,很多家庭都曾经养过猫。作家郑振铎先生家里就养过猫,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聆听、感受作者笔下一家人养猫的喜怒哀乐。请同学们把书本打开。(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明确学习目标(课件呈现)

1、熟读课文,了解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及结局。

2、体会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3、形成善待生命、尊重生命、平等对待生命的态度,感受生命之美。

三、读读写写(课件呈现)

怂恿 怅然 蜷伏 虐待 惩戒 安详 懒惰 冤枉 畏罪潜逃

四、明确学习方法

今天咱们学习这篇课文,采用的方法是说读。(教师板书:说读)什么叫说读呢?就是说说你的阅读感受。咱们就是采用这种边说边读的漫谈式的方法,来了解课文。咱们说读的话题主要有两个,分别是:说猫、说人、(教师板书:说猫、说人)咱们首先进行的是第一个话题:说猫。说猫的什么呢?说猫的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

五、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默读的目标和要求,让学生在五分钟内完成。(课件呈现问题)

1、认识作者笔下的这三只猫。他们特点不同,命运各异。同学们可从来历、外形、性情、结局等方面说说三只猫的情况。

教师示例:第一只猫是我们从隔壁抱来的,它很活泼可爱。它在阳光下打滚,还扑来扑去地和三妹做游戏。可是不久,它的生命活力渐渐褪去了,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它在两个月以后离开了我们。

教师预设答案: 第二只猫:

(1)它是从舅舅家抱回来的,它比第一只猫更加活泼可爱,晚上还帮作者捉老鼠,但是它最终还是被别人抱走了。(2)它会爬树,还会去晒太阳。

(3)它不怕生人,而且有时还会去捉蝴蝶。第三只猫:

(1)是冬天在我家门口被捡到的流浪猫,很瘦,不好看,而且它也没前两只猫那么活泼,好像天生具有忧郁性。

(2)有次,它因天冷,钻到火炉底下,毛被烧脱了好几块,更难看了。

(3)有一次我误会了它,还打了它,两个月之后它死在了邻居家门口。教师小结

来历、外形、性情各不相同的猫,它们的命运最终都是亡失。所以在整个的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因为它们的命运都是亡失,让我们不禁为其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而感叹,(板书:生命之美、命运之悲),因此课文整体上洋溢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六、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了解了猫的生存状况后,让我将目光转移到作者身上,说说人的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

1、养猫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呢?摘录或概括填空,最好形成一组排比句。

养猫之乐,乐在让我感受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养猫之乐,乐在让我享受到夜晚睡眠的安宁 养猫之乐,乐在让我领受到如家人般的温情

2、划出作者抒发失猫之痛这种痛感的句子。三只猫遭遇不幸后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 教师预设

(1)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2)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地说道:‘哥哥,小猫死了!’

(3)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第一只猫:难过(酸辛)

第二只猫:愤恨(怅然)

第三只猫:自责(难过)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9—33小节,圈画出直接抒发作者痛悔心情的句子。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的多”?

因为自己的主观猜测,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与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七、感悟道理,拓展延伸

师在学生对第三只猫屈死感到不平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谈自己学到的收获或领悟到的道理、启示。(课件呈现设问)

1、学习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妄下断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以免伤害无辜。

善待生命,同情弱小,关爱动物。人的个性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对缺乏正义的事,不应不闻不问,要勇于站出制止,学会做一个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2、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误会过别人或者被别人误会?能不能把你的故事讲给我们听听?(作为课下作业,下节课课堂交流)

八、课堂总结

这篇散文记述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写出了“我”与家人亡失小猫后的痛惜、痛悔之情。尤其是对第三只小猫的歉疚之情,体现了“我”对生命的尊重,平等对待生命的意识。下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品味作者笔下那妙笔生花的语言文字,赏析文中丰富生动的细节描写和作者独具匠心的写作技巧,以便在今后习作中加以借鉴,提升写作水平。

九、小练笔

对于生活中的“可怜猫”,我想说......十、板书设计

郑振铎

第一只猫:愉悦——难过 酸辛 第二只猫:快乐——怅然 愤恨

第三只猫:不喜欢——良心受伤 愧疚 自责

第3篇:《猫》(郑振铎)教学设计

《猫》教学设计(鲁盟)

教学目标

1.理解猫的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

2.体味作者的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

3.理解文章的主旨,从中获得人生启示。教学重点

体味作者的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从中获得人生启示。课型及方法:引导、合作、探究 一、导入新课(1分钟)

猫是一种乖巧、可爱的动物。作家郑振铎家里就养过三次猫。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聆听他们家养猫的故事。(教师板书:猫

郑振铎)

二、明确目标 全班齐读学习目标。

三、活动一:说猫的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5分钟)1.说猫的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

(屏显:表格。来历,外形,性格,结局)学生认真浏览课文,然后根据要求说猫的故事,教师评价、点拨。

2.教师启发小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三只猫虽然性格不一,但是他们的结局都是一样的。都是怎么?(亡失)在整个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郑振铎《猫》教学设计

郑振铎《猫》教学设计

篇一:郑振铎《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习惯。

3. 学习本文的写作,着重揣摩动物描写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文字。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文章深情,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

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准备

1、学生:提前预习,弄懂“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意思,思考课后练习一。

2、教师:多媒体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交待作者并板书课题。

2、(读导语质疑)养猫诚然有乐,又怎么会悲伤甚至懊悔呢?让我们一块进入文本,看看本文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整体感悟

1、故事中一共出现了几只猫?如果说它们是在给我们演出,哪只是主角,哪只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猫郑振铎教学设计

猫郑振铎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猫郑振铎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猫郑振铎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三只猫的特点。

2.品味细节,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平等对待、关爱、善待生命。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郑振铎先生家也曾养过几只猫。今天,就让我们去聆听一段生动感人的养猫的故事。

二、预习检查

1.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污涩()怂恿()蜷伏()惩戒()怅然()

诅骂()红绫()..

2.作者介绍。(1分钟记忆黑色字体)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猫》郑振铎教学设计

《猫》郑振铎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猫》郑振铎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一、掌握本课生字、生词,弄清“枝折花落”和“屏息凝视”两词中多音字的正确读法。

二、阅读课文,了解猫长大后和满月时的特点,并运用朗读与想像相结合的方法深入体会满月时小猫的天真可爱。

三、借助课外阅读,品读课文内容,感受老舍先生的爱猫情怀,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和勇于创新的激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铺设情感。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麻雀》,让我们感受到动物身上那种和我们人类同样伟大的母爱;学习《雪猴》《鸟情》,我们又感受到人与动物朝夕相处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今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郑振铎《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感悟文章的主旨

3、培养学生善待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郑振铎《猫》教学设计2

《猫》——第一课时 乌苏四中 魏娟利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一、导入新课,并了解作者

师:课前,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欣赏了几幅小猫的图片看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小结导入: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板书:猫 郑振铎 强调“铎”的读音duó)

二、检查预习,讲学稿反馈:

1、易错字词

2、课文感知:幻灯出示表格,交流(选自一个方面说三只猫的不同)

课前30秒图片(漂亮、可爱的猫)欣赏,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二、检查预习: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猫郑振铎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猫郑振铎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