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4-13 06:33:5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案 以宜完小

王稳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精讲要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互动提纲

1.自主学习:本课七个生字词。2.合作学习:整收故事的意思。3.探究学习: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想象画面,课堂练习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第2篇:《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带着愉悦的的心情演唱优美抒情的歌曲《牧童》。2.通过乐器伴奏、演唱、舞蹈等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认识三角铁,学会其敲击方法。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带着愉悦的的心情演唱优美抒情的歌曲《牧童》。教学难点:

认识三角铁,学会其敲击方法。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三角铁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琴模仿动物歌表演。

二、新课教学:

1.学生随歌曲《牧童》做自编的动作。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用自编的动作伴奏。3.教师范读歌词。

4.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5.学生随着音乐做着动作读歌词。6.教师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牧童》。7.学生随音乐演唱歌曲。

8.学生随琴唱歌曲,教师予以指正。9.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歌曲拓展:

1.播放课件,学生初步认识三角铁的形状、音色及敲击方法,教师讲解并示范演奏。

2.课件出示一条用三角铁为歌曲《牧童》伴奏的节奏型,学生尝试演奏,教师予以指导。

3.课件再次出示歌曲《牧童》旋律,根据三角铁标注的相应位置学生练习演奏。4.播放歌曲《牧童》范唱,学生采用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四、即兴创编:

1.学生采用三角铁用自己设计的伴奏方法为歌曲《牧童》伴奏。2.学生进一步即兴创编舞蹈动作来表现歌曲《牧童》。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不仅学唱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牧童》,还认识了一种新的打击乐器----三角铁并学会了它的演奏方法及为歌曲伴奏。你们表现的非常棒!

第3篇: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儿童生活”这一单元主题。《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写2个认识的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牧童》教学设计

课题: 《牧童》教学设计

单位及姓名:

新会区古井镇古井小学

梁杏笑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页 【教学目标】

1.会写“牧、蓑”两个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等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牧童》,背诵并默写。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诗句的意思。4.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感受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感受孩子的无忧无虑、纯真烂漫,有感情的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这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2.学生搜集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情景导入:

同学们,童年时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牧、蓑”两个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等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牧童》,背诵并默写。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诗句的意思。

4.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感受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重点字词剖析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情景导入:

同学们,童年时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童年的你们,正赶上了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生活丰富多彩,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同龄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乘上诗词的飞船,穿越时光的隧道,去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

板书课题《牧童》并介绍作者:吕岩,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牧童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牧童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