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画风》一课讲述了宋涛、陈丹、赵小艺三个小朋友在画画时,宋涛提出画风的想法,在赵小艺的启发下,他们互相激励,用不同的方法描绘出了风的样子。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本文对话较多,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学目标:
1、会认七个生字和与生字有关的词语。会写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画一幅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巧设悬念
1、孩子们,你们喜欢画画吗?请把你课前画的一幅画拿出来,我们一同欣赏,好吗?
瞧,这朵花真美,你怎么没把香味画上?这只小鸟一定叫得很动听,你怎么忘了把声音画出来?
学生质疑:声音、气味看不见怎么画?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能画,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几位会画风的小伙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问题与伙伴共同研究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电脑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式认读。
(2)电脑出示生词,指名读。
(3)游戏《找宝》,学生一人读字音,其他人从字卡中迅速找出生字。
3、这些字真调皮,它们又都跑到课文里去了,请你再读一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围绕字的音、形、意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阅读能力。
三、抓住重点,精读课文
过渡:三个小伙伴正画得起劲,这时,宋涛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画风?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经过动脑思考,他们都想出了自己的办法。
1、你喜欢谁画的风?选你喜欢的小朋友仔细读一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提高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2、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1)课件演示图画:飘动的红旗
赵小艺在飘动的红旗上画出了风,此时她的心情怎样?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写赵小艺的句子吧!
(2)宋涛看到赵小艺的画,恍然大悟,因为他看到了风,陈丹也会画风了,他们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高兴地读一读写宋涛和陈丹的句子吧!
课件分别演示: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转动的风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读为主,在多样式、多次的阅读活动中,学生理解了宋涛、陈丹在赵小艺的启发下,也学会了画风的过程,认识了风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了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造。
四、分角色朗读,锤炼语言
1、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28自然段。
2、指一组较好的在全班表演,其他同学从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方面评价,教师适机点拨。
设计意图: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对课文内容理解更深,课堂的气氛更活跃。
五、动手实践,拓展思维
赵小艺、陈丹、宋涛三个小伙伴把摸不到、看不着的风画成了美丽的图画,那么你们会画风了吗?说一说,画一画,比一比,看谁最聪明?
1、说一说,你想怎样画风?
2、画一画,把说的内容画出来。
3、比一比,谁画的风最美?开办一次小画展。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手脑活动的完美结合。
六、小结:
孩子们,你们画的风是那么美,你们与文中的三个小伙伴一样聪明,他们也和你们一样越画越起劲,说着、画着,这时忽然来了一阵风,结果怎么样了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第2篇:《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执教:漳平市溪南中心学校 林玉萍 指导 陈开锋 陈文波
教材分析:《画风》出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十五课,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创作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在识字教学方面可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同时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阅历少,在认知方面还处在直观、表面的层次,不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所以本课的教学必须在学习字词的基础上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二年级语文教学主要以学生独立识字为主,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力求“以生为本”“以读为主”“以读促思”,体现文本内容与和识字、写字相结合,构建开放的、生机勃勃的语文课堂。在设计时,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挖掘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预案 教学目的1.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会正确书写“艺、涛、陈、丹”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三个孩子画风的创意。
3.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善于动脑、勇于创新。
教学重点:
1.认识“宋、涛、陈、丹、赵、艺”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艺、涛、陈、丹”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激趣质疑,导入新课 1.猜谜语,引出课题。
(1)老师知道小朋友们特别喜欢猜谜语,看看谁最聪明能把它猜出来。(看不见, 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 小草见它弯腰。云儿见它忙让路, 柳树见它把手招。)学生猜谜
给“风”组词(微风、台风、春风、龙卷风、寒风„„)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你们看,风,可以猜出来,可以写出来,可以说出来,那么,能不能画出来呢?(2)板书课题:15画风,(3)齐读课题
2.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主要问题(1)风看不见,摸不着该怎样画风?(2)文中是谁在画风?(3)风是怎么画出来的呢?)
设计意图:学贵有思,思起于疑。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思考:文中写哪几个小朋友画风?宋涛、陈丹、赵小艺(出示课件)
2.交流并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就会认识“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3.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
4.交流并学习生字:宋、涛、陈、丹、赵、艺(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4)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并给这些生字组词。
a.让学生说说遇到了哪些难字,分小组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b.教师板书学生遇到的难字,大家共同交流。陈:耳东陈,陈朝国姓,陈姓是当代中国第五大姓、“陈氏遍天下,淮阳是老家”陈姓在清朝和民国,是第一大姓;现今在南方和海外也是第一大姓,陈姓是海外华人第一大姓..艺:指才能,技能,技术:工艺,技艺,文艺,艺人,艺术等。
涛:三点水与水有关,寿表长生不老,涛表示高而长的浪。
赵:姓氏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采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文中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有关的语句。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2.全班交流
3.读句子,理解画风(出示课件,品读句子,相机板书)(1)赵小艺: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2)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3)宋涛: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4)赵小艺: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呼呼地转。(学生读句子,感受风的表现形式,说一说文中小朋友是怎样把风画出来的)
4.说一说风的表现形式:
(1)说词:飘动的旗杆 弯弯的小树 斜斜的雨丝 呼呼转的风车(2)说句子:
风把旗杆吹得飘动起来 风把小树吹弯了 风把雨丝吹斜了
风把风车吹得呼呼转
5.小结:小朋友们你们说说,宋涛、陈丹、赵小艺为什么能把风画出来呢?(用心观察,善于思考)
6.说说生活中的风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陈”“丹”“涛”“艺” 2.学生分析字形
3.教师指导书写
陈:左右结构,书写时要写的左窄右宽,左低右高,第一笔横撇弯钩要写好
艺:书写时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乙”字是一笔写成,笔画是:横折弯钩。
丹:独体字,第一笔竖撇要拉长,第三笔是点,中间的横要长一些。
涛:三点水与水有关,寿表长生不老,涛表示高而长的浪。书写时要写的左窄右宽,第七笔撇要拉长,穿插在三点水提的下边
4.学生动手书写,教师随堂指导。5.展示作品,评价交流
板书设计:
15画风
宋涛(头像)旗子飘 风车转(简笔画)
陈丹(头像)小树弯(简笔画)赵小艺(头像)雨丝斜(简笔画)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九自然段,学习生字“显”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说说你想怎样画风,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四、指导写本课其余8个生字
第3篇:《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材简介】
《画风》一课讲述了宋涛、陈丹、赵小艺三个小朋友在画画时,宋涛提出画风的想法,在赵小艺的启发下,他们互相激励,用不同的方法描绘出了风的样子。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本文对话较多,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学目标】
1、会认七个生字和与生字有关的词语。会写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
第4篇:《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以歌曲内容导入新课。
(板书:风)
2、引导感受风的特点,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在活跃气氛中进入课堂学习。
2、感受风的特点,畅所欲言,产生兴趣,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引导进行“认朋友名”活动,集体认读带拼音的生字、词语。
2、去拼音认读生字词语,以交朋友的形式读词语。
3、引导“魔方生字对对碰”活动,巩固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
4、引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