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仪表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XXX同志,男,XXXX年XX月出生。XXXX年XX月毕业于XXXXXX中学,毕业之后,于XXXX.XX进入XXXXXXXXXXX公司,担任该公司XXXXXXXXX一职。在工作中,本人能够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胡锦涛同志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论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部门开展正常管理工作,从常规管理到部门体系整理,深入领会总部八个方面的工作要求,以公司年初制定的原则工作思路为标准开展各项工作。加强企业文化学习,完善五化管理工作,完善部门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综合性;定期接受总部相关部门的检查指导,不断提高,缩短差距;加强部门间交叉管理力度,做好工作延伸性,将公司经营理念融入工作中去,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参与公司的项目建设、改造,努力争取做一名合格员工、优秀的基层干部。
任职以来本人对待工作能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锐意进取,以身作则,无私奉献,在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单位各级领导、部门的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单位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任职期间工作业绩及概况
1、XXX.XX~XXXX.XX在XXXXXXX公司任XXXXX一职,在XXXX期间,对自动化控制以及仪表维修、安装的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经验。
2、XXXX.XX至今担任XXXXXXX公司XXXX职务,对全公司的仪表、网络、通讯、监控和自动化控制工作负责,坚持终身学习、学借结合、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本人自XXXX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保持着努力学习的良好习
惯,在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先后在北京分析仪器厂、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黑马安全有限公司、及安庆石化等公司学习仪表自动化控制知识。向各地领导,员工师父虚心请教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在以后工作中,本人要认真提高以下几点;
1、加强企业文化学习,要成为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拥护者,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发展、管理、经营和一切工作的原则和基础,有企业文化这条主线,我们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迷失方向,要把企业文化精神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
2、督促仪表专业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好各项仪表设备管理制度,包括仪表的日常巡检、维护保养、仪表的日常检修和大修,使仪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正常运行。
3、做好仪表安装检修、使用、维护、检查、统计一条龙的工作,合理协调仪表检修工作。加强仪表设备的巡回检查,对生产中出现的仪表异常情况及早提出预防措施,并采取对策措施,确保生产的正常和连续性。
4、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充分利用班前班后会,向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使员工清楚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了员工安全工作的防范意识。同时要加大自检自查和处罚力度,有效地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坚持每周安全综合检查,督促班组隐患治理。通过扎实细致的安全工作,确保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目标。
5、努力为生产服务,提高服务意识。积极开展形势与任务教育,教育员工树立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深刻理解“优质服务就是创效益”的含义。一方面与各车间、班组干部员工加强沟通;一
方面召开班组员工座谈会,组织员工讨论三个议题:自己的思想水平如何适应公司的发展?班组在管理上还有哪些需要改进之处?如何理解“处理事故迅速可靠,维护设备优质完好”?通过讨论,要使员工明确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和公司生产经营息息相关。若想在竞争中获胜,必须充实自己,全面提高素质。摆正自己的位置,把提高服务意识。
6、以人为本,搞好员工队伍建设。首先要进一步完善车间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其次加强内部各项工作的检查、监督和考核,加强日常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和科学化,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协调互助,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和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组织开展切实可行的形势任务教育,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了解员工思想动态,搞好干群关系,在班组创造一个员工团结一心,有集体荣誉感,有责任心和紧迫感,有良好工作作风的工作团队。
回顾在以往的工作中,我有成功有失误和教训,但更多的收获的是经验和知识。我要把这些经验和知识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去,更好的为生产服务。
XXXXXXXX
2012年07月06日
第2篇:仪表工作总结
2005年仪表专业工作总结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2005年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仪表管理工作
1、仪表基础电子台帐建立:在原手写台帐的基础上完善仪表台帐,并将仪表台帐输入计算机,组织分厂仪表人员对台帐进行查缺补漏,将技改新仪表纳入电子台帐,做到帐物一致。
2、仪表周检工作计算机管理:计量室建立在线仪表周期检定记录并在计算机建立在线仪表计量台帐,促进公司计量管理计算机化。
3、严把仪表备品件质量关:对于所有新到货的仪表备品件,要求物管部按照计量管理制度要求送计量室进行入库检定(仪表初检),检定不合格的仪表备品备件不准入库,要求供销公司退回厂家处理,保证备品备件备而有用。
4、制定仪表备品备件计划:组织分厂仪表专业负责人根据在线仪表的使用情况,编制仪表备品备件计划,具体确定仪表备品备件数量、规格型号,厂家,确保仪表备品备件供货质量。
5、完善仪表维护检修规程:在原规程的基础上查阅相关仪表资料,进一步完善修改仪表检修维护规程,增强检修规程的适用性,指导仪表检修维护检修工作,12月底可以完成。
6、建立仪表管理制度:为规范仪表管理工作,使仪表管理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建立完善仪表管理制度,此项工作预计12月底完成。
7、为降低仪表检修维护成本,实施仪表备品备件国产化,主要针对电磁流量计、变送器。
8、加强仪表技术交流,提高公司仪表人员的技术水平,了解新型仪表,邀请上海爱默生过程有限公司、深圳万讯自控设备有限公司到我公司进行仪表技术交流会,同时组织公司内部仪表技术交流会。
9、引导仪表技术人员运用新技术、新备件来解决设备问题,争取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降低仪表成本。
二、仪表的日常管理工作
1、组织每月的仪表小修工作,监督和指导分厂完成仪表检修项目,为每次检修的一次开机成功做出有力保障。
2、每月组织分厂仪表负责人、计量室负责人员对仪表及计量管理工作进行1~2次全面检查,针对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管理要求并限期整改。
3、针对备品备件出现的质量问题,督促供销公司及供货厂家积极处理,跟踪处理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分厂,确保仪表备品备件质量问题得到及时处理,保证仪表正常运行。
4、加强公司计量器具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定期做好计量器具的检定和校验、维护工作;
5、落实解决影响生产的仪表问题;
6、加强仪表备件的检定验收工作管理,确保入库仪表备件质量;
7、加强在线仪表定期校验工作,保证在线仪表的准确性;
8、针对使用过程中损坏的仪表及仪表检修维护仪器,积极联系厂家修理,如:制浆电磁流量计、过程校准仪、1151变送器,综合厂浊度仪等。
9、不断加仪表及自动化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已的技术水平和增强业务能力。
三、仪表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和不足
1、在仪表管理上,只有计量管理制度还没有出台仪表管理制度,应尽快出台仪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仪表管理制度;使仪表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2、仪表技术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好多技术人员靠学校所学知识和经验开展工作,对于新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公司应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才能适应工公司做强做大的要求。
3、仪表备品备件采购不及时,且出几次不按申报规格型号及指定厂家采购备件,为了保证仪表供货质量及备而有用,要求供销公司严格按申报的规格型号及厂家采购备件。
4、仪表检修维护规程还没出台,分厂仪表维护检修工作规范程序不统一,不便于更好开展仪表管理工作,迫切需要出台仪表检修维护规程。
5、分厂仪表管理还没配备计算机,无法实施管理工作计算机化、网络化,希望公司尽快给分厂仪表班组配备计算机。
6、分厂仪表人员及计量室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达不到要求,需尽快对其进行计算机应用培训,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满足仪表管理计算机化的要求和公司企业信息化的需要。
7、新技术、新仪表的技术交流学习还需要加强。
杨金光
2005年11月11日
第3篇:仪表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2011年7月神华包头煤化工大检修工作早已画上了句号,在大家的团结一心和共同努力下现装置运行平稳。现在请准许我代表岳阳建华包头分公司仪表专业,对大检修仪表专业进行如下总结:
一、2011年仪大检修表专业取得的成绩。
1、在岳阳建华有限公司直属领导和包头分公司各级领导的精心指导、组织及关心下,包头分公司大修仪表专业顺利组建成立。具体如下:
2、安全上满足了岳阳建华分公司大检修的工作目标。全年仪表专业所有人员未发生任何安全伤,亡等重大事故。在仪表专业积极支持配合下,完成了分公司HSE部下达的各项安全工作。现场仪表设备检修规范,文明施工等工作也向前买进了一大步。
3、在今年7月份大检修工作之前,仪表两个班组都做了大量工作。
为甲醇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4、今年七月,十月两次消缺检修工作中
第4篇:仪表工作总结
2011年已经过去,现就过去一年思想状况和工作情况做一总结汇报:
1年来,在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下,使得我的仪表维修业务水准有了新的提高。班里同事,在生活上互帮互助,在工作上互相配合,正是由于班组人员的相互协作,才能攻克一个又一个维修难题。也正是这和谐氛围,令我在工作中不断地进步。
一、思想状况
2011年,本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提出入党申请,这是我思想转变历程中的又一重大事件。我身边的党员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处处发挥率先垂范的作用,真正做到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深为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工作态度所折服。党,这面鲜艳的这面旗帜已深深植根于我的心中。2011年3月,本人郑重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标志着我由一位普通群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一次蜕变。在此后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