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语文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4-10 05:58:4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金字塔》语文教案

《金字塔》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金字塔》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字塔》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影象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人类历史上,曾有世界七大奇观之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大部分早已湮没,埃及金字塔成了硕果仅存的遗迹。长久以来,它一直是一个让大家不断揣度的不解之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金字塔,一睹它的风采。

2.板书课题:埃及金字塔。

3.齐读课题。

二、媒体导入,学习第一小节

1.课件感知:

1)瞧,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出示埃及金字塔背景图配埃及的古典音乐。

2)把你想说的话说给大家听一听(初步感知金字塔的宏伟)

2.出示第一小节:请大家自由读读这一小节,走进文字我们会有更多的了解。

3.指名读文,说说你了解了什么?

随机学习词语:矗立,巍然屹立,举世闻名,傲对碧空。重点理解“举”的意思,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

4.齐读第一小节。

5.此时,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金字塔干什么的?角锥形是怎样的形状?为什么说金字塔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为什么金字塔举世闻名?)

三、存疑读文,初步了解金字塔

1.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课文,看看你们的问题能否在书中找到答案?边读边想,边想边划。

2.交流。(利用文字和图片,结合理解“角锥形”的结构,知道金字塔的作用、形态、规模、建造等)

四、细读课文,体会金字塔的宏伟而精巧

1.看来,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宏伟气势和建造工艺的精巧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我们就要和作者再一次走近金字塔,去细细地观赏、品味,感受金字塔的独特魅力。请同学们细细阅读课文的第三小节,你从哪些词句读出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2.生自由读书,写写划划。

3.交流:

1)媒体出示:“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四十层高的摩天大厦”。

A 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我们的教学楼有多高?

B 金字塔实在是太高了,需仰视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那么你该怎样读出这种感受呢?

C 请你再仔细读读这句话,想想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有这样真切的感受呢?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2)媒体出示:“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连刀片都插不进去。(师生合作朗读)

4.如此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又是怎么建造起来的呢?关于这方面的传说有很多,据说它是这么建造的:

1)媒体演示古埃及人民垒石头的情景。

2)读读第四小节,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3)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五、回顾课文,质疑交流

1.古埃及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耗费了三十多年的心血,创造了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金字塔。让我们再读第一节。

2.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金字塔能举世闻名了吗?

3.对谜一样的金字塔,你还有什么疑惑吗?大胆讲出来,邀请同学们和你一起去探秘。

作业布置:

1、按课文内容填空: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

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

2、读课文片段填空:

片段再现: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尖,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一试身手:这段话先写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

片段再现: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一试身手:这句话采用了______和______两种说明的方法,这种说明的方法使得我们读了以后,能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练笔:

我们学校约有1000人。你想想看10万人是多少?据记载,当年每3个月便换一批人,每批10万,估计一下30年要多少人?他们每天在烈日曝晒下、在奴隶主的皮鞭之下,度日如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

板书设计:

塔高

宏伟 塔的周长

25埃及金字塔 建塔石块的数据

精巧 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金字塔》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着”,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字塔的神奇与魅力。

3.阅读课文,学习用不同的方式来介绍同一种事物。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字塔的神奇与魅力。

【教学难点】

阅读课文,学习用不同的方式来介绍同一种事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关于金字塔,有很多有趣的谜。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着”,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字塔的神奇与魅力。(重点)

3.阅读课文,学习用不同的方式来介绍同一种事物。(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金字塔夕照》用流畅、饱含韵味的文笔,展示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金字塔的概况。

四、品读释疑

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第一篇文章是散文,用优美的语言文字着重描写了金字塔的金色,写出了金字塔的意境美,译名妙,色彩难忘,引人遐想。

第二篇文章是说明文,运用图片和各种说明方法介绍了金字塔雄伟、神奇的特点以及古埃及的科技文化成就。

(一)金字塔夕照

1.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夕阳、田野、沙漠都是金色,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那古老的金字塔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由此看出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2.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金色的夕阳、田野、沙漠、泛着金光的河水、像是纯金铸成的金字塔,调动读者的视觉,写出了金字塔的绝美意境。

3.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那里放射出来的。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远望所见的金字塔的美丽样子。

4.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1)把这里的景色比作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突出了夕照下金字塔的雄壮美丽。

(2)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意境?

作者善于捕捉和表现瞬间的、局部的特色,而且充分运用文字表现色彩、光线及其带来的感受。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5.你看金字塔多像一个“金”的汉字。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作者对令人陶醉的金字塔的赞美,也体会到作者对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人类伟大创造的歌颂。

6.有人说金字塔的白昼和月夜,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美,但我觉得最令人难忘的,恐怕还是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

运用对比,突出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最美。

7.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化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豪迈的感受和无边的遐想,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

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这是一篇“风貌通讯”,也是散文,文章结构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描绘非常出色,构思巧妙。

(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这部分内容介绍的是胡夫金字塔。作者用画图的方法展示了胡夫金字塔的塔高和塔基边长,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塔的重量、体积和塔基面积,简洁、明了、直观。

2.◇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几千年后,世界上才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

◇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

这两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从中感受到胡夫金字塔非常高大雄伟,在当时的情况下,修建十分不容易。

3.仿写: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胡夫金字塔的概况呈现了出来。请你也运用这两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一种事物。

示例:现在的笔记本电脑越来越薄,越来越轻。今天我看见一个小型的笔记本电脑,居然跟平时用的会议记录本大小相当,薄厚也差不多,我感到十分惊奇。看了一下说明,它居然只有?25厘米长,15厘米宽,2厘米厚,重量只有945克,真是名副其实的笔记本!

4.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这两句话中,我体会到了几千年前的工匠手艺精湛,技术高超,超乎人们的想象,太了不起了。

5.塔高的10亿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写出了金字塔的什么特点?

写出了金字塔的巧合,引人深思。

6.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金字塔为什么要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尼罗河东岸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象征着生命的开始;而尼罗河西岸是太阳降落的地方,象征生命的结束,那里是亡灵的世界。陵墓正好是两个世界的交界口,由这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然后再从东方再重新出现,所以他们把所有的金字塔都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7.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

很高的成就。比如,在天文历法方面,他们将一年定为365天,并规定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剩余5天作为节日。

这段文字与哪段文字相印证??这段文字与“塔高的10亿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相印证。

五、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金字塔夕照》用流畅、饱含韵味的文笔,展示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金字塔的概况,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3.课堂小结

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我们课后可以通过资料进一步地了解金字塔。

六、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简单又神秘的游——金字塔(节选)》

板书设计:

意境绝美

金字塔夕照译名绝妙人间奇迹

色彩难忘

《金字塔》语文教案3

预习提示:

课前搜集有关金字塔的资料。通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语。尝试解答课后题。读课文,批注感受、体会。积累文中优美词句段。讨论课文习作特点。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你们可知道,埃及的首都在哪里?埃及又有什么名胜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怎样建造起来的?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指导,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写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查自读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映示,学生朗读。

(2)指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轻声朗读,重点领会。

埋葬:掩埋尸体。轮廓:物体的外缘线条。

精巧:精细巧妙。 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摩天大厦:指高耸入云的大楼。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当场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1)金字塔在哪里?

(2)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

(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4)为什么叫“金字塔”?

(5)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根据上面的问题,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及概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和结构的特点。

第三段(第4、5自然段):介绍这样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第四段(第6自然段):点明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果。

3、根据段意,指名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小结。

四、指导书写

1、投影映示生字。

2、指导学生注意字各部分的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临写。

4、师生评价。

5、强化练习。

五、布置作业(课堂检测)

1、抄写词语。(课后习题3)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举世闻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

(从结构、建造等方面简单地加以叙述)

二、讲读第一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

(1)“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哪里?

(2)“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外观如何?

2、看图,品味文字。

(引导学生从“金黄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

(1)金字塔的外形具有什么独特之处?

(2)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作者具体写出了这一工程的哪些特点?

2、指名回答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

(1)金字塔为什么叫“金字塔”?

(2)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的外观是否和前面的“角锥形”一致?

(3)朗读第2自然段的第4、5两句话。

3、轻声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胡夫金字塔具有哪些特点?

(1)胡夫金字塔外观上具有哪些特点?(高大、重)

(2)胡夫金字塔在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平整、紧密)

4、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外观宏伟与精巧?

(1) 投影映示句子: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2)指名读这两句话。

第①句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列数字)但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第②句也是如此,究竟是怎样的平整与紧密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的。

(3)投影映示:

按课文内容填空: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

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

(4)边读边想,补充后的句子与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5、小结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胡夫金字塔外形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

指名读有关句子。

6、指导朗读第二段。

四、讲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讨论回答这一段中的两个设问句。

(1)投影映示,指读两个设问句。

①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②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

(2)轻声读课文,回答上述两个问句。

(3)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

3、小结。

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五、练写片断(课堂检测)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手法,写一个片断,介绍校内的雪松,要写出雪松的特点。

第三课时

一、讲读第四段

1、默读课文,思考: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最后一段内容与前文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

①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②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

└───────────────────────┘

3、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

三、课堂检测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写下来

《金字塔》语文教案4

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受宗教影响极大,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对永恒观念的一种崇拜产物,也是法老的陵墓。除了金字塔以外,狮身人面像、木乃伊也是埃及的象征。

古埃及文明形成于6000年前(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前王朝开始于5500年前(公元前35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

金字塔在埃及和美洲等地均有分布。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遗迹。最大的是开罗郊区胡夫的三座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像,是一座位在卡夫拉金字塔旁的雕像,外型是一个狮子的身躯和人的头。位于埃及开罗西萨市南郊沙漠中,在金字塔的前方,为著名的景点。

古埃及人在“大金字塔”附近建造了一座“人面狮身像”。至今仍然没有人确定建造这座由“狮身”与“人面”组成的巨大石雕的'原因。一些人相信“狮身人面像”可能是金字塔的守护神,另一些则认为它是古埃及伟大文明的象征。

尼罗河

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尼罗河长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尼罗河从苏丹首都向北穿过苏丹和埃及,所经过的地方均是沙漠。从古代开始埃及的文明就依靠尼罗河而形成和兴旺。除海港和海岸附近的城市外埃及所有的城市和大多数居民住在阿斯旺以北的尼罗河畔,几乎所有的古埃及遗址均位于尼罗河畔。

《金字塔》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会认12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了解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学习烘托、渲染的表达手法,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金字塔的建成方式。

搜集资料,用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金字塔的建成方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至今仍是谜团重重,今天就让给我们一起做一回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说说你对金字塔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正音,全班齐读。

交流不懂的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或利用工具书弄清楚意思。

思考:文章的体裁有什么不同?

(《金字塔》一课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为穆青的《金字塔夕照》。第二篇则是一则非连续性文本,这两篇文章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

《金字塔夕照》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以及精湛的工艺、巧妙的设计,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成就作了简要的补充。)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带着问题思考,朗读课文,思考: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风貌通讯,又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美的散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则是非连续性文本,为多元的文本形式,即文字描述、数据、图画和示意图、批注等不连续成篇。)

“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在文中用“”画出描写“金色”的句子,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就像是用纯金铸成的。”“三座金山”“金色的光源”等。作者不厌其烦的,反复地渲染、烘托金色,用这样文学化的表达方式塑造一幅瑰丽的,宏阔的画卷。)

说说《金字塔夕照》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找出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说说金字塔不可思议表现在哪儿。引导学生在散落的图标、示意图,批注,还有文字描述的信息中,进行归纳和梳理,形成一个有条理的回答。

读懂课文内容,借助文中的批注,进行大胆的想象和猜测。

(1)第一个批注:为什么在这几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出现更高的建筑呢?

明确:文本里说,金字塔是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的,直到1889年,地球上才有了跟金字塔在高度上可以媲美的埃菲尔铁塔。在这长达四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居然没有一个建筑的高度能够跟金字塔相媲美,文明的发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一个断层呢。从这一个批注中,学生很可能就会想到,当时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说不定就是有外星人,有远远超越当时人类文明成就的存在,可以这么想。在后面的内容,讲的是当时的古埃及所取得的文明成就,讲他的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发展,讲金字塔周围还有类似的文明成就的存在,好像又在暗示我们,其实,在当时古埃及人有能力建成这样的金字塔。)

(2)第二个批注:当时的人们是怎么修建金字塔的呢?

明确:古埃及人动用了无数的.人力,利用木筏顺着尼罗河,远从一千多公里外的地方将石头搬运过来。

(3)小组探寻、想象、猜测,交流其他批注中提出的疑问,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根据文本语言描述的内容和阅读批注的展开自己的推测和想象,学生的想象,结果和内容虽然丰富多彩,但大的方向应该就是这两种可能。一个是埃及人自己的成就,另外一个可能就是非人类所为。

师小结:语文的教学在这里我们不需要去追求一个标准的答案,因为关于金字塔是怎么建成的,至今科学家也没有给出一个科学说法,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文本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欲,把想象的火花给点燃,让它充满一个又一个无尽的思考,一个又一个大胆的推测。

四、拓展延伸

说说《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两篇短文哪些内容是相互印证的。

如果你和爸爸妈妈打算一起去金字塔游玩,你会如何介绍金字塔呢?(提示:可以搜集资料;融入你对金字塔的了解;将两篇课文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今天所学的这两篇短文,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共同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让我们对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

[教学板书]

20x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烘托、渲染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归纳和梳理

推测和想象

[教学反思]

非连续性文本,这是第一次出现在小学语文教科书当中的比较新鲜的短文样式,课文由多元的文本形式,即文字描述、数据、图表和示意图、批注等不连续成篇,这是其他文本可能都不具备的特点。基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利用文本的多元化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梳理“金字塔不可思议在哪?”并结合文本中的批注,来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与推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探知欲。一言以蔽之,这是一堂非常生动的课堂,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目标。

《金字塔》语文教案6

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他们把石头放在木橇上,用人或牲畜来拉。载着很重石块的木橇在不平整的路上拉不动,于是他们又专门修了一条石路。

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塔建成后,土坡变成了一座很大的山。然后人们又把这座土山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

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铸( ) 愧( ) 熠( ) 遐( ) 埃( )

寿( ) 魂( ) 皆( ) 假( ) 挨( )

非( ) 逢( ) 监( ) 放( ) 甚( )

菲( ) 缝( ) 滥( ) 淤( ) 湛( )

二、照样子写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

黄澄澄 金灿灿

三、把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换成一个词语,意思不变。

1.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鲜耀地发着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

2.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

( )

3.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别人感到惊讶和赞叹的建筑成就。( )

小学五年级语文金字塔教案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来源,都是从它们哪里放射出来的。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1.从选段第一句话我们了解到金字塔位于( );从第二句“沙海”一词,我们了解到沙漠的( )的特点。

2.“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 )。

3.这段文字刻画细致入微,通过这些极具( )的景色描写调动了读者的( ),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描写一下你的文具盒吧。

参考答案:

一、铸造 寿命;愧疚 灵魂;熠熠生辉 皆大欢喜;遐思 假期;埃及 挨着;非常 不菲;相逢 缝隙;监视 泛滥;放学 淤泥;甚至 精湛

二、红彤彤 白茫茫 黑乎乎 黑幽幽 白花花 绿油油

三、1.熠熠发光 2.泛滥 3.令人惊叹

四、1.沙漠中、尼罗河沿岸 广大 2.赞叹 3.色彩 视觉

五、示例:我有一个长方形的文具盒,它长20厘米,宽5厘米,高2厘米。盒面上那精致的图案,特别引人注目:那活泼的小红兔,正对着我“微微笑”。还有一些调皮的小桔子,它们表情不一:有的开怀大笑,有的目瞪口呆,还有的愁眉苦脸,有趣极了。文具盒不光图案逼真,漂亮,而且样式新颖,使用方便。轻轻打开“文具城堡”的“大门”,你就会发现:“居住”在内的文具还真不少呢。盒内分上,下两层,上层有性格爽直的钢笔和几支普通的铅笔,都被削得尖尖的放在那里,无声无息,仿佛在酣睡。一支黑色三角形的水芯笔也排在哪儿。掀开上层,下层又分成几个格:又细又长的格内,分别“住着”自动铅笔和铅芯;自动铅笔旁又有两个差不多大小的“房子”,“房主”分别是刨笔刀和橡皮檫。文具盒,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保管着我的学习用品,为我服务,他永远都是我的好朋友。

《金字塔》语文教案7

20。金字塔

课题

金字塔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文中的“译、愧”等10个生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2、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了解两篇课文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发现两篇课文中相互印证的内容。

5、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了解两篇课文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发现两篇课文相互印证的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5)分钟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谈话激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

(2)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你会想到哪些古建筑?(万里长城、故宫布达拉宫、颐和园、秦始皇陵、赵州桥、黄鹤楼、岳阳楼……)

【出示课件2】

(3)说到埃及,你又会想到什么?(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出示课件3】

(4)展示资料:老师曾经让同学们课下收集有古关埃及和金字塔的图文资料,谁来展示一下你收集的资料。(利用投影展示多个同学收集的资料。)

【出示课件3、4】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让我们和作者穆青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板书课题:金字塔)

【出示课件5】

穆青(1921———20xx),当代著名新闻记者。

从交流学生熟悉的四大文明古国导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对接下来关于金字塔的学习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新课

教学

(32)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课件6】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3、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学习《金字塔夕照》

1、(板书:金字塔夕照)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圈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出示课件7】

(1)文章采用描写式开头的写法,通过把对金字塔壮丽景色的描绘来作为文章的开头,用形象的描绘推出说明对象,给读者以形象、具体的感受。

在金色的夕阳下,……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这些文字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又因循着语言固有的意思和想象的功能,是语言艺术与视觉艺术交融渗透的产物。通过这些极具色彩的景色描写,使得文章信息含量巨大,加上光与影的刻画更细致入微,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板书:开阔而雄浑的画卷)

(2)文章对意境的描绘十分出色。文章意境之美,可以说是得益于其对音乐、美术、摄影等的借鉴上。作者十分善于捕捉和表现瞬间性的、局部性的特色,并且充分运用文字表现色彩、光线及其带来的感受,例如:

【出示课件8】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这些文字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和听觉,通过这些极具色彩的景色描写,使得文章信息含量巨大,加上光与影的刻画更细致入微,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出示课件9】

(3)接着作者又写在金字塔边看到的情景及自己的感受。

从少小时候起,我就听说到过许多有关金字塔的传说,向往着它神秘的风采。如今,当我来到金字塔下,望着这人间的奇迹,更经不住思绪激荡。我不知道“金字塔”这个译名中的“金”,最早是怎么到来的,究竟出于象形,还是会意?无论哪一种考虑,我认为都是绝妙的。说它象形,你看它多像一个“金”的汉字;说它会意,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①作者运用浓重笔墨描述自己的感受,歌颂了人类伟大的创造。

②这些形象的描绘,描绘出金字塔的.神秘和绝美,十分形象、具体。就这样,作者层层展开,带领着读者一起欣赏它的外部形象——多像一个“金”的汉字,感受几千年来金字塔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板书:比金子还贵重)

【出示课件10】

(4)最后,作者通过金字塔自身的鲜明对照,抒发了对金字塔夕阳无限好令人陶醉的情怀,饱含作者对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人类伟大创造的歌颂,同时又有作者眼见的现实写照,流露出作者内心真实的情感。(板书:怀古的幽思)

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化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豪迈的感受,引起无边的遐想,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

4、教师小结:《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风貌通讯”,又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美的散文。在作者流畅又饱含韵味的文笔下,展现出了一幅幅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描述厚重文化遗产,歌颂人类伟大创造。

5、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二)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板书: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借助课文旁边的批注读懂课文,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交流:

(1)从金字塔的重量、体积、底面积了解到金字塔的庞大。【出示课件11】

塔的重量:约600万吨

塔的体积:约260万立方米

塔基面积:约5、3万平方米

作者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数字进行说明,准确地说明了金字塔重量大、体积大、底面积大的特点。

作者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数字使人感受到修筑工程的浩大、艰巨,其规模的巨大而令人惊叹。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板书:工程的浩大、艰巨,其规模的巨大)

(2)建造金字塔过程中的采石、运输、施工等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板书:建造工程未解之谜)

【出示课件12】

用大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基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

当时的人们是怎么修筑金字塔的?

你能说一说当时的人只怎样运送这些石头的吗?

(3)如此精湛的工艺,出自几千年前的工匠之手,叫人难以置信。金字塔以其高超的建筑技巧而得名。

【出示课件13】

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你能说一说当时的人是怎样将这些石头叠加在一起的吗?

(4)数据之谜:更为令人吃惊的奇迹,并不是胡夫金字塔的雄壮身姿,而是发生在胡夫金字塔上的数字“巧合”。(板书:数据未解之谜)

【出示课件14】

塔高的10亿倍正好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从塔基的正中间向正南正北画一条延长线,正好可以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

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数字“巧合”还在不断地出现:

【出示课件15】

几个数字所显示的精确的等式,使考古学家、建筑学家、地理学家、物理学家都迷惑不解。

等式一∶(金字塔)自重×l0l5=地球的重量

等式二∶(金字塔)塔高×l0亿=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5亿公里)

等式三∶(金字塔)塔高平方=塔面三角形面积

……

谁能相信,这一系列的数据,仅仅是偶然的巧合?

还有,金字塔的塔基正位于地球各大陆引力中心。

还有,大金字塔的尺寸与地球北半球的大小,在比例上极其相似。

这些数字的“巧合”说明了什么呢?

(5)古埃及一览:了解古埃及其他方面的文明成就。

①金字塔为什么要建在尼罗河的岸边?(人类的文明大多发育在河流沿岸,在那个时期人们都是沿河流定居的。尼罗河水每年定期泛滥,淹没陆地,滋润土壤,使耕地肥沃,农业发达。埃及因此成为历史上最早不用将全部劳力投入到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剩余的劳动力可以放在其它用途,比如建造金字塔。)

②古埃及人已经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比如,在天文历法方面,他们将一年定为365天,并规定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剩余5天作为节日。

③古埃及人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1954年在胡夫金字塔旁的地下发现的大木船,也是用作运载国王灵魂升天的。)

④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

(三)引导学生了解两篇课文中的相互印证的内容。

【出示课件16】

1、金字塔的建造位置:

(1)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金字塔夕照》

(2)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出示课件17】

2、周围的环境:

(1)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来源,都是从它们哪里放射出来的。

《金字塔夕照》

(2)古埃及人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这些船能在尼罗河上航行。

在尼罗河上游,考古学家发现了古埃及人的采石场遗迹。

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出示课件18】

3、智慧的结晶:

(1)从少小时候起,我就听说到过许多有关金字塔的传说,向往着它神秘的风采。如今,当我来到金字塔下,望着这人间的奇迹,更禁不住思绪激荡。……说它会意,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金字塔夕照》

(2)用大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基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

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出示课件19】

4、不解之谜:

(1)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化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豪迈的感觉,引起无边的遐想,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

《金字塔夕照》

(2)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塔高的10亿倍。从塔底的正中间向正南正北画一条延长线,可以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1、小组讨论: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评议。

让学生在学会字词,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放手学生小组交流,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自觉投入到探究交流之中。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充分的读、思、想、论、写、说,合作、商量,积极参与,随时询问老师,深刻地与文本、与同学、与老师对话,从而获得自我感悟。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3)分钟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板书: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2、试写调研报告。以课堂学到的知识为主,介绍你的探究成果,可以联系你的课外知识,加以介绍。

让学生撰写调研报告,既是课内的总结,又是课外的延伸。鼓励学生通过课外查找积累资料,把研究引向更大的课堂,引向更深的层次。

《金字塔》语文教案8

教学目的:了解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增强爱护大自然、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意识,激发探索生物世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具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概括课文的大意

二.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读自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设计生态金字塔示意图的形式,并通过比较各组所画的生态金字塔,理解:什么是生物世界的.食物链?

生态金字塔是怎么回事?

它有哪几个营养级?

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在对生态金字塔有了准确了解后,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画出课文中介绍生物世界食物链、生态金字塔相关知识的重点词句,认真揣摩。

说一说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2.画己觉得特别有意思的词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教师可将课后练习第2题“读一读,比较带点词的异同”放到这个环节,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学生去寻找相关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

3.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重点段落:

第一、二、四、五自然段,讨论探究这几个自然段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每段的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它与前面句子有什么联系,从而感悟作者

在布局谋上的独特。这也是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好办法。

三.畅谈感受,发出倡议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认真朗读结尾段,然后引导学生畅谈自己读后的感受,或想象人类将遭到大自然哪些方面的惩罚,或谈谈人类应该为保持生态金字塔的平衡作出哪些努力。最后,可以班级的名义,向学校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写出倡议书,进一步增强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板书设计:

16生态金字塔

肉食动物

爱护大自然﹛草食动物﹜维持生态平衡

绿色植物

《金字塔》语文教案9

《埃及的金字塔》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一、教学目标:

1、走进文本,细细咀嚼感知金字塔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2、凭借语言文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深入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二、教法与学法:

本文是说明文,学生兴趣不浓。为了让学生喜欢,学好。我借助多媒体,采用了自主探究学习与传统语文课堂的讲读法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新颖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乐于合作,积极探究,深入感悟,学习得到了深化。

1、创设情境,个性阅读。

情感具有情景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和感悟。例如在教学金字塔的结构精巧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欣赏金字塔的图片,在美妙绝伦的图片面前,学生赞叹之情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再品读文中相关的语句,感悟金字塔结构的精巧,水到渠成,个性阅读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2、巧妙利用,突破难点。

利用多媒体也能解决课文的难点,如学生对于金字塔垒石头的方法不能够理解,我让两名学生在电脑上通过画图演示垒石的方法,(其他同学在纸上画)然后让这两名学生向其他同学解说过程,自然就解决了这点。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对课文的理解也更直观了。

3、扎实训练,培养素养。

课文是从外形宏伟、结构精巧和它的建造三方面来说明金字塔的,结构清晰,我利用多媒体相机出示重点句,通过读读、讲讲、议议,让学生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知道胡夫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真正落实语文的工具性。

4、课外延升,促进发展。

了解完金字塔让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信息,并说说作者运用的方法。这样使大多数学生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也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后的理解加工的能力以及向别人表述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巧妙导入。

1、(出示金字塔图片)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

2、读好这些词。解释:傲对碧空

过渡:是啊,埃及金字塔凭什么傲对碧空。今天这一节课,让我们走进它,解决这个问题,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环境显示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探索的兴趣。)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抓住文中一句关键句,再从这个关键句中找出重点词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2、学生回答,出示过渡句。齐读

师: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板书宏伟、精巧、建造)

3、小结: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接了起来。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让我们在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1、出示学习要求: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说说作者是如何写的?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随学生交流相机出示)

重点句: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把埃及的金字塔与家乡的阳山作回比较感受它的高。

(3)小结:这么高的金字塔屹立在眼前,实在太宏伟了。

b“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

(3)算一算,说一说(出示题目:算一算:1、这些巨石如果用一列拥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大约要拉多少趟?2、仅这一座胡夫金字塔所需要的石料有多重?说一说: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我估计,如果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

c、“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学生交流。

(2)看图,了解金字塔结构的精巧,小结说明方法(板书:语言描述)

(3)指导朗读

5、小结: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独特魅力吧!(引读)

(设计意图:以多媒体为辅助,学生能看到直观的文字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加深印象,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四)自主探究,突破难点。

过渡:如此宏伟而精巧的埃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建造方法。

1、明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4、5小节,找一找文中具体介绍了哪两种建造方法?

2、指名回答

3、感受当时的场面,学生画图演示并向同桌解说过程。

4、小结

6、过渡: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的你想说些什么?因此文章结尾也说——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齐读最后一节)

(设计意图:利用“画图”程序让学生演示在建造金字塔的过程中垒石的情况,学生很清楚地了解这一过程,解决理解上的难点。)

五、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过渡:在世界文化遗产中,除了埃及金字塔,你还知道哪些?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了,今天都带来了吗?赶快拿出来,告诉大家你收集到了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1、指名说

2、明确要求:把收集到的资料自己先读一读,理一理,想一想你介绍的这项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的来描述的?

3、学生自读资料

4、指名上台交流

5、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使大多数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后的理解加工的能力以及向别人表述的能力。)

六、总结课文,深化情感。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研究,我们不但知道了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特点与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其实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也都有自己的特点,让我们去读书,去了解,去探究吧,你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金字塔》语文教案10

教学目的:

1、了解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2、增强爱护大自然、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意识,激发探索生物世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2、教具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概括课文的大意

二.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读自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设计生态金字塔示意图的形式,并通过比较各组所画的'生态金字塔,理解:什么是生物世界的食物链?

生态金字塔是怎么回事?

它有哪几个营养级?

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在对生态金字塔有了准确了解后,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画出课文中介绍生物世界食物链、生态金字塔相关知识的重点词句,认真揣摩。

说一说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2.画出自己觉得特别有意思的词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教师可将课后练习第2题“读一读,比较带点词的异同”放到这个环节,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学生去寻找相关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

3.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重点段落:

第一、二、四、五自然段,讨论探究这几个自然段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每段的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它与前面句子有什么联系,从而感悟作者

在布局谋篇上的独特。这也是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好办法。

三.畅谈感受,发出倡议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认真朗读结尾段,然后引导学生畅谈自己读后的感受,或想象人类将遭到大自然哪些方面的惩罚,或谈谈人类应该为保持生态金字塔的平衡作出哪些努力。最后,可以班级的名义,向学校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写出倡议书,进一步增强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金字塔》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埃、尸、葬、廓、厦、砌、吨、宏、倾、矗。理解并积累“宏伟、矗立、巍然屹立、举世闻名、摩天大厦”等词语。

2、借助提示介绍埃及金字塔的概况;了解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3、能感受其建造方法的巧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2、能感受其建造方法的巧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过程:

一、媒体导入,揭示课题

1、师:在遥远的非洲,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那就是埃及(板书:埃及)。在这个古老的国家里,遍布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其中,最的就是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埃及金字塔(板书:金字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埃及金字塔,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2、揭示课题:25埃及金字塔。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学习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读了课文,我觉得埃及金字塔。

交流。指名分节读课文。

预设;

1、我觉得金字塔很宏伟。我觉得金字塔设计精巧??

2、我觉得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不容易,神奇。过渡:让我们随着课文一起走近埃及金字塔,来感受一下她所展现出的无穷魅力。

三、学习1——2小节,了解埃及金字塔概况

1、默读课文1、2小节,边读边圈划你了解了埃及金字塔哪些方面的内容?口头完成填空。出示填空:埃及金字塔位于( ),它们是一座座( )。因为轮廓有点像( ),所以称为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 )的坟墓。

2、交流填空。埃及金字塔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它们是一座座(角锥形建筑物)。因为轮廓有点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

3、师: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了金字塔的哪些方面的内容?根据学生交流随机学习;

(1)金字塔的所处位置(板书位置):(引读)埃及金字塔矗立在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 (出示埃及金字塔位置图)

(2)金字塔的外形(板书外形):是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

理解:角锥形(媒体演示;联系课文语言理解)

师:什么叫角锥形建筑?课文其实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快速默读第2节,找出相关的句子。

角锥形建筑物:底是四方形的,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出示图片,理解)齐读。

(3)金字塔名字由来(板书):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师:为什么把这种角锥形建筑取名为金字塔呢?(出示句子)

师:哦,原来金字塔名字的由来和它的外形有关,所以我们中国人称它为金字塔。齐读

(4)金字塔的'作用(板书作用):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

师:法老是什么意思?读一读课后的注释。(法老:古代埃及国王的称呼。)齐读。

(5)金字塔的气势(板书气势):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

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看到金字塔后的感受,写出了金字塔的气势。看,金字塔如高山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站立着,它骄傲地面对这天空。(出示图片,感受气势。)

(6)金字塔的知名度(板书知名度):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师:埃及金字塔举世闻名,还可以说:闻名世界。齐读。

4、读第1、2节。

5、从地理位置、外形、作用、名字的由来、气势和知名度的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埃及金字塔。埃及金字塔。

师:我们知道了课文的第1、2节就是从金字塔的位置、外形、作用、气势、知名度和名字由来几方面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概况的,我请同学们借助提示介绍一下埃及金字塔。

四、学习第3节,感受金字塔的宏伟精巧。

1、过渡:埃及金字塔为什么能成为举世闻名的世界奇观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它们之中最的胡夫金字塔,去一探究竟。

2、默读课文第3节,用直线划出描写胡夫金字塔高大的句子。

3、交流,出示句子: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路程。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的一块重160吨。

(1)指名读,其他人思考:这3句话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2)交流,板书:列数字

(3)齐读这几句话,注意把数字读清楚读准确。

(4)在列数字的同时作者用我们熟悉的东西给我们作进一步的说明,这样的方法就叫作比较。(板书:作比较)

(5)分析句子: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师:摩天大厦我们最熟悉了。在这儿,作者不仅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还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说它相当于——

师:(出示大厦图)看,这就是40层高的大厦。男生读读这句话。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

师:一公里有多长呢?绕学校操场一圈是200米,一公里就是要绕操场——谁能用上“相当于”这个词说一句话,将胡夫金字塔的“大”表现出来。女生再读这句话,将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的一块重160吨。

师:这句话写出了石块的——齐读这段话。

4、师:作者就是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胡夫金字塔的高大宏伟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板书:宏伟),让我们很生动地体会到了金字塔的——宏伟。金字塔不但宏伟,而且它的结构也十分——精巧。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出示图)体会紧密的程度和它经得起时间考验。师引读:这些巨石,被工匠们磨得——,石块与石块之间——,甚至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所以这座金字塔不仅——,而且——。

5、师:多么了不起的胡夫金字塔,带着你们的感受和老师合作来读读第3小节。引读:这座金字塔——

6、过渡:在没有任何铁制工具的情况下,古埃及人民究竟是如何建造起如此宏伟和精巧的金字塔的呢?建造金字塔的传说有很多种,文中“据说”这个词语告诉我们其中的一种传说。

五、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埃及金字塔的位置、外形、气势、知名度、作用和她的名字的由来,关于金字塔还有许多不解之迷,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老师希望你们也能成为这支探索队伍中的一员,进一步地去了解这伟大的历史奇观。

六、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金字塔》语文教案12

埃及博物馆

埃及博物馆是个世界级的重量博物馆,收藏多达十万件,其中的文物展品多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博物馆一楼展示大件物品,按年代顺时针方向排列,重要作品有由吉萨运来的孟卡拉王三人组雕像,及亚历山大大帝时代的绘画雕塑。二楼的重点展品是图坦卡门、海特菲莉斯陵墓出土文物的东北艺廊。图坦卡蒙是最具传奇性的法老王,九岁即位、十八岁便驾崩,这里展示有他的黄金面具,还有四具镀金木质神龛,内层套着金质的棺木;楼上精品展示柜里有象牙、镀金或黑石制成的小型雕像。

尼罗河

全长6700公里,长度为世界第一,水量为世界第二。尼罗河谷和三角洲是埃及文化的摇篮,也是世界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埃及境内长度为1530公里,两岸形成3-16公里宽的`河谷,到开罗后分成两条支流,流入地中海,这两条支流形成了尼罗河三角洲,面积24000平方公里,是埃及人口最稠密、最富饶的地区,人口占全国总数的99%,可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埃及水源几乎完全来自尼罗河。尼罗河上有许多游船,其中仿法老时期船只修造的又名法老船,夜晚法老船泛舟河上,可观看两岸旖旎风光,船上有著名的东方舞表演。

吉萨金字塔区

埃及境内共有八十多座金字塔,其中以吉萨地区最有名。这里有三座大型金字塔、人面狮身像及许多小金字塔组成。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景之一。卡夫金字塔比胡夫金字塔小,但因地基较高、顶端保持得较完整,所以乍看之下好像较大。最小的一座是孟卡拉金字塔;胡夫、卡夫尔及孟卡拉三位法老王是祖孙三代,孟卡拉体恤百姓的辛苦,金字塔建得特别小,但建筑较华丽。

胡夫金字塔后有一座太阳船博物馆,太阳船可能是运送法老王木乃伊的交通工具,虽值一看但门票最贵。胡夫金字塔东边有三座高20公尺的小金字塔,是胡夫妻子及妹妹的墓地。

孟卡拉金字塔东面山坡下500公尺处就是斯芬克斯人面狮身像,是过去王权的象征。吉萨区著名的夜晚声光秀就在人面狮身像正面举行,是欣赏金字塔的另一种方式。

度假胜地——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港是埃及最大的海港,也是地中海岸的度假胜地、历史古城。亚历山大于西元前332年建城,因为终年气候温和,是埃及的夏都;在托勒密王朝时人文荟萃,是孕育各类学者及文学家的摇篮。亚历山大港的古迹不少,但大多已不复旧观,所以不妨带着度假的心情前来:参观古迹外也可欣赏海景、品尝海鲜及逛街购物。

亚历山大的灯塔是世界七大奇景之一,遗址在法罗斯岛东端。灯塔巧妙的设计原理至今都还是个谜,十一世纪时遭战争及地震破坏而荡然无存,只有碉堡西北角的石材中,还混杂些许当年灯塔的碎石。

庞贝柱又称骑士之柱,是个高27公尺的粉红色亚斯文花岗岩石柱,建于西元297年。原是为纪念戴奥克雷轩皇帝,后来却成为航海者的指标。从庞贝柱后方步行约10分钟,就是空修卡发墓窖。自罗马时期起就是埃及最大的墓地,可溯至西元一至二世纪。墓分三层,有融合希腊及罗马美术风格的华丽浮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入门处四个紫色花岗岩的精美石棺。由王宫出口右转,便是通往犹太区的曲折小弄堂,吊挂在阳台上或铁窗上五颜六色的小花一路伴你随行,小酒馆、小饭馆和咖啡屋摆设的可爱优雅。

第2篇:五年级语文教案《金字塔》

五年级语文教案《金字塔》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教案《金字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语文教案《金字塔》1

教学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电脑、埃及金子塔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教学目标:

1、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本,去埃及感知金字塔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2、凭借语言文字、数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深入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教学难点:

如何充分利用搜索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对金子塔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教材分析:

《埃及的金字塔》是苏教版第十册第14课,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教法与学法:

本文是说明文,学生兴趣不浓。为了让学生喜欢,学好。我借助百度搜索和多媒体,采用了自主探究学习与网络课堂的讲读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新颖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乐于合作,积极探究,深入感悟,学习得到了深化。

1、创设情境,个性阅读。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和感悟。例如在教学金字塔的结构精巧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欣赏金字塔的图片,在美妙绝伦的图片面前,学生赞叹之情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再品读文中相关的语句,感悟金字塔结构的精巧,水到渠成,个性阅读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2、巧妙利用,突破难点。

利用多媒体也能解决课文的难点,如学生对于金字塔垒石头的方法不能够理解,我让电脑通过画图演示垒石的方法,(其他同学在纸上画)然后向同学解说过程,自然就解决了这点。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对课文的理解也更直观了。

3、课外延升,促进发展。

了解完金字塔让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信息,并说说作者运用的方法。这样使大多数学生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也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后的理解加工的能力以及向别人表述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巧妙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去埃及旅行,大家说好不好?埃及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金字塔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叫金字塔啊?

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过渡:是啊,埃及金字塔凭什么傲对碧空。今天这一节课,让我们走近它,解决这个问题,有信心吗?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抓住文中一句关键句,再从这个关键句中找出重点词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2、学生回答,出示过渡句。齐读师: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板书宏伟、精巧、建造)

3、小结: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接了起来。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让我们在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1、出示学习要求: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说说作者是如何写的?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随学生交流相机出示)

重点句;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B、“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

C、“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4、小结

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独特魅力吧!

(设计意图:以多媒体为辅助,学生能看到直观的文字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加深印象,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5、过渡: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的你想说些什么?因此文章结尾也说——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齐读最后一节)

(设计意图:利用“画图”程序让学生演示在建造金字塔的过程中垒石的情况,学生很清楚地了解这一过程,解决理解上的难点。)

课外延伸,丰富积累。在世界文化遗产中,除了埃及金字塔,你还知道哪些?

五年级语文教案《金字塔》2

教学目标

1、认识“译、愧”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着”。

2、默读课文,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

3、了解两篇短文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来介绍金字塔,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

4、根据两篇短文介绍的金字塔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金字塔的图片。学生发言,说说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

2、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一下不同的作者对金字塔的介绍有什么不同。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金字塔夕照》

朗读课文。课文是什么体裁?结构是怎样的?(写景散文。“总—分”结构。)

(1)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

(2)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与周围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开阔雄浑的画卷。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金字塔比作金山。

“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是感叹句。改为陈述句是:真是一幅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

(3)第3自然段写作者对“金字塔”这个汉文译名来历的思考。

(4)第4自然段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令人难忘。

全文描写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和作者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这一人类建筑奇迹的赞叹之情。

2、《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本文是一篇图文结合的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篇说明性质的文章。

(1)本文由两部分组成:

①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读图和筛选信息。说一说你从这一部分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胡夫金字塔重量约600万吨,体积约258万立方米,塔底面积约52900平方米。

生2:胡夫金字塔位于开罗郊外的沙漠里。(引导:读图,有骆驼说明是在沙漠里。)

生3:金字塔历史悠久。(建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

生4:金字塔外观雄伟。(“共用230万块石头建成,平均每块重2、5吨。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底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1万多个教室的总和。”)

(引导: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金字塔的雄伟。)

生5:工艺精湛。(“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至今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引导: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生6:设计巧妙。(两个“正好”突出了这一设计的巧妙。)

②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

利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筛选概括信息。

这一部分主要讲了古埃及悠久的文明和取得的成就。

有哪些成就?

(建造了金字塔,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精湛的造船技术、采石技术、造屋技术,石窟陵墓、神庙等建筑成就。)

(2)金字塔是古埃及人的智慧的结晶,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你能搜集资料,回答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吗?(答案不唯一,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金字塔是一伟大奇迹,体会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包含两篇短文,体裁各不相同,描写的都是金字塔,但角度各异。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描写一处景物的方式有很多。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查找相关资料,试着介绍一下金字塔吧。

板书设计

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写景散文)——金色的

教学反思

1、课前设置预习方案,让学生搜集金字塔的资料,了解金字塔的基本情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非连续性文本是阅读文本的一种,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学会了读图和筛选信息。在教学时,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总结,培养了他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兴趣和能力。

五年级语文教案《金字塔》3

教学目的:

1、了解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2、增强爱护大自然、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意识,激发探索生物世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2、教具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概括课文的大意

二.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读自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设计生态金字塔示意图的形式,并通过比较各组所画的生态金字塔,理解:什么是生物世界的食物链?

生态金字塔是怎么回事?

它有哪几个营养级?

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在对生态金字塔有了准确了解后,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画出课文中介绍生物世界食物链、生态金字塔相关知识的重点词句,认真揣摩。

说一说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2.画出自己觉得特别有意思的词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教师可将课后练习第2题“读一读,比较带点词的异同”放到这个环节,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学生去寻找相关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

3.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重点段落:

第一、二、四、五自然段,讨论探究这几个自然段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每段的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它与前面句子有什么联系,从而感悟作者

在布局谋篇上的独特。这也是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好办法。

三.畅谈感受,发出倡议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认真朗读结尾段,然后引导学生畅谈自己读后的感受,或想象人类将遭到大自然哪些方面的惩罚,或谈谈人类应该为保持生态金字塔的平衡作出哪些努力。最后,可以班级的名义,向学校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写出倡议书,进一步增强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五年级语文教案《金字塔》4

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他们把石头放在木橇上,用人或牲畜来拉。载着很重石块的木橇在不平整的路上拉不动,于是他们又专门修了一条石路。

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塔建成后,土坡变成了一座很大的山。然后人们又把这座土山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

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铸( ) 愧( ) 熠( ) 遐( ) 埃( )

寿( ) 魂( ) 皆( ) 假( ) 挨( )

非( ) 逢( ) 监( ) 放( ) 甚( )

菲( ) 缝( ) 滥( ) 淤( ) 湛( )

二、照样子写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

黄澄澄 金灿灿

三、把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换成一个词语,意思不变。

1.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鲜耀地发着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

2.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

( )

3.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别人感到惊讶和赞叹的建筑成就。( )

小学五年级语文金字塔教案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来源,都是从它们哪里放射出来的。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1.从选段第一句话我们了解到金字塔位于( );从第二句“沙海”一词,我们了解到沙漠的( )的特点。

2.“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 )。

3.这段文字刻画细致入微,通过这些极具( )的景色描写调动了读者的( ),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描写一下你的文具盒吧。

参考答案:

一、铸造 寿命;愧疚 灵魂;熠熠生辉 皆大欢喜;遐思 假期;埃及 挨着;非常 不菲;相逢 缝隙;监视 泛滥;放学 淤泥;甚至 精湛

二、红彤彤 白茫茫 黑乎乎 黑幽幽 白花花 绿油油

三、1.熠熠发光 2.泛滥 3.令人惊叹

四、1.沙漠中、尼罗河沿岸 广大 2.赞叹 3.色彩 视觉

五、示例:我有一个长方形的`文具盒,它长20厘米,宽5厘米,高2厘米。盒面上那精致的图案,特别引人注目:那活泼的小红兔,正对着我“微微笑”。还有一些调皮的小桔子,它们表情不一:有的开怀大笑,有的目瞪口呆,还有的愁眉苦脸,有趣极了。文具盒不光图案逼真,漂亮,而且样式新颖,使用方便。轻轻打开“文具城堡”的“大门”,你就会发现:“居住”在内的文具还真不少呢。盒内分上,下两层,上层有性格爽直的钢笔和几支普通的铅笔,都被削得尖尖的放在那里,无声无息,仿佛在酣睡。一支黑色三角形的水芯笔也排在哪儿。掀开上层,下层又分成几个格:又细又长的格内,分别“住着”自动铅笔和铅芯;自动铅笔旁又有两个差不多大小的“房子”,“房主”分别是刨笔刀和橡皮檫。文具盒,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保管着我的学习用品,为我服务,他永远都是我的好朋友。

五年级语文教案《金字塔》5

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受宗教影响极大,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对永恒观念的一种崇拜产物,也是法老的陵墓。除了金字塔以外,狮身人面像、木乃伊也是埃及的象征。

古埃及文明形成于6000年前(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前王朝开始于5500年前(公元前35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

金字塔在埃及和美洲等地均有分布。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遗迹。最大的是开罗郊区胡夫的三座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像,是一座位在卡夫拉金字塔旁的雕像,外型是一个狮子的身躯和人的头。位于埃及开罗西萨市南郊沙漠中,在金字塔的前方,为著名的景点。

古埃及人在“大金字塔”附近建造了一座“人面狮身像”。至今仍然没有人确定建造这座由“狮身”与“人面”组成的巨大石雕的原因。一些人相信“狮身人面像”可能是金字塔的守护神,另一些则认为它是古埃及伟大文明的象征。

尼罗河

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尼罗河长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尼罗河从苏丹首都向北穿过苏丹和埃及,所经过的地方均是沙漠。从古代开始埃及的文明就依靠尼罗河而形成和兴旺。除海港和海岸附近的城市外埃及所有的城市和大多数居民住在阿斯旺以北的尼罗河畔,几乎所有的古埃及遗址均位于尼罗河畔。

五年级语文教案《金字塔》6

教学目的:了解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增强爱护大自然、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意识,激发探索生物世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具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概括课文的大意

二.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读自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设计生态金字塔示意图的形式,并通过比较各组所画的生态金字塔,理解:什么是生物世界的食物链?

生态金字塔是怎么回事?

它有哪几个营养级?

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在对生态金字塔有了准确了解后,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画出课文中介绍生物世界食物链、生态金字塔相关知识的重点词句,认真揣摩。

说一说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2.画己觉得特别有意思的词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教师可将课后练习第2题“读一读,比较带点词的异同”放到这个环节,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学生去寻找相关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

3.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重点段落:

第一、二、四、五自然段,讨论探究这几个自然段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每段的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它与前面句子有什么联系,从而感悟作者

在布局谋上的独特。这也是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好办法。

三.畅谈感受,发出倡议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认真朗读结尾段,然后引导学生畅谈自己读后的感受,或想象人类将遭到大自然哪些方面的惩罚,或谈谈人类应该为保持生态金字塔的平衡作出哪些努力。最后,可以班级的名义,向学校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写出倡议书,进一步增强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板书设计:

16生态金字塔

肉食动物

爱护大自然﹛草食动物﹜维持生态平衡

绿色植物

第3篇:小学语文《埃及金字塔》教案

小学语文《埃及金字塔》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埃及金字塔》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埃及金字塔》教案1

埃及博物馆

埃及博物馆是个世界级的重量博物馆,收藏多达十万件,其中的文物展品多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博物馆一楼展示大件物品,按年代顺时针方向排列,重要作品有由吉萨运来的孟卡拉王三人组雕像,及亚历山大大帝时代的绘画雕塑。二楼的重点展品是图坦卡门、海特菲莉斯陵墓出土文物的东北艺廊。图坦卡蒙是最具传奇性的法老王,九岁即位、十八岁便驾崩,这里展示有他的黄金面具,还有四具镀金木质神龛,内层套着金质的棺木;楼上精品展示柜里有象牙、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金字塔教案

《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走进文本,细细咀嚼感知金字塔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2、凭借语言文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深入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三、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埃及金字塔的资料;教师: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巧妙导入。1.初读课文,你对金字塔有怎样的了解?

2、(出示金字塔图片)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

3、读好这些词。解释: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举世闻名 用你的朗读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好吗?

4、出示课件,了解世界七大奇迹.过渡:是啊,埃及金字塔凭什么举世闻名?今天这一节课,让我们走进它,去发现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的秘密。有信心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金字塔》教案

《金字塔》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字塔》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字塔》教案1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 投影或出示金字塔的图片,让学生猜是什么,在什么地方。

2. 出示课题:埃及金字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出不认识的字词,运用字典解决生字的读音。

2. 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互评正音。

3. 交流读懂的词语,不懂的词语讨论解决,或随课文学习。

4. 自由读课文,试着边读边批注,想一想金字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 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 读第1段,说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 学习第2段:引导学生了解金字塔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3.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五年级语文教案《金字塔》(精选12篇)

五年级语文教案《金字塔》(精选12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教案《金字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语文教案《金字塔》 1

教学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电脑、埃及金子塔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教学目标:

1、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本,去埃及感知金字塔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2、凭借语言文字、数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深入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金字塔五年级语文教案(汇总16篇)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当注重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化。编写教案前,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小编整理了一些编写教案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字塔五年级语文教案篇一

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乡之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念,进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

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

难点:体会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

1、 学生预习课文。

2、 根据学生家庭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金字塔》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字塔》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