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贺知章简介及其唐诗代表作的介绍
贺知章简介及其唐诗代表作的介绍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以文词知名,武后证圣元年(695)进士及第。开元十一年(723)迁礼部侍郎,后为太子宾客,秘书监。天宝二年(743)冬,因病请还乡,获赐镜湖剡川一曲。次年正月起行,玄宗亲赐诗,太子以下百官赋诗饯行。归后不久即病逝,年八十六,后赠礼部尚书。
他是“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中仕途最得意者,其他三人都官小职卑,位沉下僚。但他并非功名利禄之辈。他同时人陆象先常谓人曰:“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旧唐书》本传)。他在长安紫极宫一见李白,惊呼其为“谪仙人”,对其《蜀道难》赞不绝口,乃解金龟换酒,与白尽醉。可见其爱才及豪放。杜甫《饮中八仙歌》以他为“八仙”之首。他晚年更加放诞,自号“四明狂客”。他也好书法,“善隶草,尝与张旭游于人间,凡人家厅馆好壁墙及屏障,忽忘机兴发,笔落数行,如虫豸飞走”(南宋陈思《书小史》卷9),今传世有贺知章草书《孝经》,书如龙腾虎跃,真率狂逸,确为杰作。
《全唐诗》存其诗一卷,仅二十首。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题一作《柳枝词》。碧玉:形容柳树碧绿鲜嫩。丝绦:丝带。这里形容柳条。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回乡偶书(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本题共二首,是作者于天宝四载(744)致仕还乡时所作。诗中既抒发了久客伤老之情,又充满久别回乡的亲切感,虽为晚年(八十五岁)之作,却富于生活情趣。《对床夜语》:“杨衡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第2篇:贺知章简介及其唐诗代表作的介绍
贺知章简介及其唐诗代表作的介绍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贺知章简介及其唐诗代表作的介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贺知章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以文词知名,武后证圣元年(695)进士及第。开元十一年(723)迁礼部侍郎,后为太子宾客,秘书监。天宝二年(743)冬,因病请还乡,获赐镜湖剡川一曲。次年正月起行,玄宗亲赐诗,太子以下百官赋诗饯行。归后不久即病逝,年八十六,后赠礼部尚书。
他是“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中仕途最得意者,其他三人都官小职卑,位沉下僚。但他并非功名利禄之辈。他同时人陆象先常谓人曰:“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旧唐书》本传)。他在长安紫极宫一见李白,惊呼其为“谪仙人”,对其《蜀道难》赞不绝口,乃解金龟换酒,与白尽醉。可见其爱才及豪放。杜甫《饮中八仙歌》以他为“八仙”之首。他晚年更加放诞,自号“四明狂客”。他也好书法,“善隶草,尝与张旭游于人间,凡人家厅馆好壁墙及屏障,忽忘机兴发,笔落数行,如虫豸飞走”(南宋陈思《书小史》卷9),今传世有贺知章草书《孝经》,书如龙腾虎跃,真率狂逸,确为杰作。《全唐诗》存其诗一卷,仅二十首。
代表作
1.《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题一作《柳枝词》。碧玉:形容柳树碧绿鲜嫩。丝绦:丝带。这里形容柳条。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2.《回乡偶书(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本题共二首,是作者于天宝四载(744)致仕还乡时所作。诗中既抒发了久客伤老之情,又充满久别回乡的亲切感,虽为晚年(八十五岁)之作,却富于生活情趣。《对床夜语》:“杨衡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拓展:文学影响
贺知章作为唐朝前期的一位重要诗人,其诗作对唐诗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引作用,对盛唐诗歌创作实践也具有示范意义,并对盛唐诗歌的繁荣产生了“一花引来万花开”的巨大效应,为唐诗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贺知章诗歌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从容不迫,淡而有味。其诗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反映和表现了社会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人情人性,写出了人类所共有且具有特定指向的一种情感,如《回乡偶书二首》。贺知章继承和发扬了陈子昂标举“魏晋风骨”、追求“比兴寄托”和高扬“人情人性”的精神,对由初唐李峤所倡导、躬行的咏物诗范式实即樊篱予以大胆的突破,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咏柳》。
由于生逢盛世、仕途顺利的人生际遇和旷达洒脱的个性,贺知章在诗歌中没有愤世嫉俗,身世悲凉的哀叹,即使有惆怅,基调也是乐观豁达的,风格气度雍容,清新潇洒。贺知章的诗歌感情自然、逼真,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源于生活,发于心底,意境深远。
第3篇:唐代诗人贺知章简介及代表作
唐代诗人贺知章简介及代表作(锦集9篇)由网友 “忘了走鱼” 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唐代诗人贺知章简介及代表作,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唐代诗人贺知章简介及代表作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
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1] 两首
第4篇:唐代诗人贺知章简介及代表作
唐代诗人贺知章简介及代表作
贺知章是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北宋苏轼《赠刘景文》赏析,欢迎阅读。
贺知章简介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
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1] 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
第5篇:唐代诗人贺知章简介及代表作
唐代诗人贺知章简介及代表作
贺知章少时以诗文闻名,神龙年间(705707)已名扬京城。开元初年与吴越人包融、张旭、张若虚以诗文齐名,世称吴中四士,亦称吴中四友、吴中四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唐代诗人贺知章简介及代表作,欢迎大家分享。
贺知章简介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
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
第6篇:贺知章简介
贺知章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唐武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中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 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人物生平:
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
第7篇:高适和其唐诗代表作介绍
高适和其唐诗代表作介绍
高适(702─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南)人。祖父高侃是高宗时的名将,封平原郡开国公。父亲尚文,“位终韶州长史”(参周勋初《高适年谱》)。高适“少濩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旧唐书》本传)。天宝四载(745)曾与李白、杜甫共游汴、宋,登临唱和。他自言“一生徒羡鱼,四十犹聚萤”。天宝八载(749)因人举荐,“举有道科中第”,授汴州封丘县尉。哥舒翰镇河西,高适投其幕府作记事参军。安史之乱后,得肃宗重用,累官四川节度使,终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勃海县侯,世称高常侍。《旧唐书》本传说他:“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其诗以自叹遭遇不偶者为多数,但其边塞诗历来备受关注,诗风激昂雄健,风骨遒上,尤以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