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大石小学谢剑英
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我感受着当前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精神所带来的新气象。新课程教**流铺天盖地,令人眼花缭乱;众多教育者跃跃欲试并力求创新求变。在这种氛围里,我也做了回弄潮儿,对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反复摸索,希望能在实践中不断探寻前进。虽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曾有过很多困惑和迷茫,但我始终本着“学习、总结、提炼、创新”的态度,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突出“从容、简约、自然、生成”的教育教学本色,从实践教学中悟出一些常见的教学弊病。
一、低估学生能力,沿袭传统教学模式。
课堂中,我们常会有这样的体验:每一个教学点,我们总期望学生能更好更全面地理解,深入地渗透,于是尽显十八般“武艺”,费了一大箩筐口沫,不遗余力地倾囊相授。很多时候,课堂中针对的并非很复杂的问题,这样大费周章去讲解毫无必要。显然,我们低估了学生的能力,不相信他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很少给他们自主探索、发现的机会。如此“填鸭式”的教学违背了有效课堂的原则,学生总是机械地接受,学习上形成依赖的惯性,不动脑,懒思考,又何谈创造?所以课堂上我们更应尽量减少教师讲解,不可面面俱到,只适当作一些点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发现。这样即有效利用了课堂,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很多教师在课堂提问上也有低估学生能力这一弊病。“懂了吗?”“好不好?”等等一系列毫无价值、浅显无趣的问题充斥着整个课堂。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提问有笨巧之分,巧妙的提问可以开启智慧,激起思维的火花;笨拙的提问则会降低兴趣,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因此,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学生走进课堂并与之溶合,激起智慧,拓展思维。我以前在课堂中也常犯滥用提问这一毛病,很多浅显无趣,学生一看便知的问题占据了课堂宝贵的时间,降低了课堂效率。如此看来,这正是低估学生的行径。
二、课堂目标模糊,教学内容求全求多。
一堂精彩有效的课堂,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应重于学生学会了多少。一些老师,课前精工细作,作了大量准备,只为着在课堂短短40分钟里,让学生如海绵吸水一般尽数拿去。然而教师再勤勉,疲而不倦地想方设法让学生掌握尽量丰富的知识,形成尽量多的能力,学生可能接受?有道是:水满则溢,你的努力未必能取得等同的回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费”,语文课堂教学亦是如此。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如同导演,教学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学生就会无所适从。所以,课前作大量准备工作,不完全是要我们将知识全面化,最重要的是深入钻研教材,找疑点、难点,明确教学目标。比如,这堂课是要学生掌握哪几个重点词句,锻炼某一种能力等等,老师一定要心中有数,不可遍地撒网似的全盘一把抓,你求全求多,学生也只能是囫囵吞枣。
三、教师居高临下,扼杀学生创新思维。
无论是随堂课,还是公开课,我们经常能听到老师一声预备起后学生整齐划一的朗朗读书声,一句“表扬他”的命令后同出一辙的“棒!棒!你真棒!”,学生的思想行为似乎总要随着一声令下达到或接近老师心中预定的要求。老师说这句话应怎样读,学生便怎样读,难道学生没有个人独特的感受?老师说这课的中心思想是如何如何,学生提出异议便会遭到否定,难道学生就不能有不一样的想法?各人站立的层面不一样,感受就会不一样。几天前听了一堂二年级语文《采磨菇》的课,老师问:文中“期望”一词还可用哪些词语代替?一个学生回答“等望”,教师立马予以了否定并请其他同学回答,这显然与老师想要的答案不符。可词典中确实有“等望”一词,只是不常用罢了,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该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引导者,难道此时能说他的答案错了吗?你的否定就是扼杀他创造自信心最具杀伤性的武器。老师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否则,学生慢慢地就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以教材为本,当教师为圣,对教材和教师没有丝毫怀疑,这显然与“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发现、鼓励他们的创新意识,师生协同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四、重知识轻养成,忽视能力习惯培养。
笔者一位同事特别敬业,每次备课从不马虎,大到句段,小到字词,查资料,翻字典,皆是毫无疏漏。据我了解,她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可阅读和
作文能力却总不能跟进。究其原因,这位同事重此失彼,犯了重知识、轻养成的错误。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的教学活动不是对教材的简单复制,而是对教材的再开发、创造的活动过程。学生学不能致用,学而无益,能力培养才是教学根本。其实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各阶段的能力培养有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固定的能力训练项目。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明确该时段的训练目标,做到有的放矢,不乱方寸。在学习课文中,我最是讨厌刻板地逐段逐句分析讲解,教师累,学生更烦。不如抓住重点或具有代表性的文段,进行针对性的能力训练,有时甚至抛开课文,另找文段让学生进行对比训练,效果还很不错。
当然,要让课堂有序、长期有效地进行,让学生尽快驶入高效课堂的快车道,习惯的养成必不可少。万事开头难,开始教学的第一周,要对学生的习惯进行强化训练,比如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完成等等。
以上所述,是我语文教学以来一些浅薄的认识,也是对自身教学的一次反思。我以为,要搞好语文教学,尤其是农村语文教学,就要沿着新课程改革为我们指引的方向,多反思、勤总结、找弊病、善改良。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2014-1-15
第2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骅西小学于娟
语文教师,我一直以为是最难当的。作为母语,似乎谁都知道都会理解都可以说上一二。前几年语文大讨论时,多少偏激之词言犹在耳,多少老教师感叹越教越不会教。通过这今天的学习,看了几个课例,和老师们的共同探讨有一些心得体验,聊且作为反思。
首先,教师的基本功必须过硬。听、说、读、写不必说样样精通,起码必须能镇住学生,在学生面前能有几分自信。我真正感到自己在课堂能闲庭信步,挥洒自如,是普通话培训之后。自己朗读能力提高之后,可以自如地范读,底气就足了。基本功过硬,语文教师本身就是语文。比如如果你善于听,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你的评点,引申就有根据,有针对性。观摩一些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往往会发现他们本身素质相当之高。可惜,大学、目前的培训机构对这方面的训练太少了。
其次课堂的成功,备课必须充分,要带有自己的思考见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的魅力就在于它是很有个性的,能紧密联系生活的。陆游教孩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所以语文教师是一个杂家,必须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思考。学生如果会认为自己的语文老师知识渊博,上课能有一些新见解,就成功了一半。
素质教育教学的观念: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人;主体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动性、创造性学习;学校和教师应在为培养师生主动的习惯创造良好条件。充分发挥师生主体性,需要师生自我反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们要不断反思,与时俱进。
第3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教师能够大胆创新,张扬教学个性,展示个人的教学风格,同时也发现少数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对新课改的全面了解,对新课程的深入理解,不是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把功夫花在钻研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格上,而是赶时髦,在教学形式的参次上运作,在课堂上追求表面的热闹,使语文课上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有把语文课上成演唱课的,有把语文课上成表演课的,有把语文课上成绘画课的等等。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现象 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有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现.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三个维度为目标
第4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1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于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
第5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1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于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