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4-07 06:40:1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案

课题:《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2课时)课型:主读课文 上课时间:2013.02.26—2013.02、姓名:杜健 单位:枣庄第十二中学 联系电话:*** 27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读课文):《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课前预习:

1、请写出阅读课文时遇到的生字词并注音。

2、对于“两弹一星”和“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你了解多少?查阅有关资料了解。

3、提出自己的疑惑,以备课堂解决。

相关课程标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要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学森的生平

2、概括文章内容,能讲述钱学森的故事。

3、领会钱学森的精神风采,学习钱学森高尚的思想境界。

4、体会文章朴实无华的语言。评价任务:

1、体味作者对科学家的由衷的敬意。

2、体会文中表现出的钱学森的光辉品格。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新课:

1、钱氏家族出现了许多的伟人,诸如钱其琛、钱玄同、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钱钟书、钱穆、钱正英„„人们称这个家族为“钱氏豪门”。最有影响力的当属“三钱”,你知道他们是谁吗?(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他们是力学家钱学森、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力学家钱伟长。(引导学生兴趣,拓展知识面)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学生介绍钱学森(可从科学成就、个人故事、钱学森语录等角度来说)

(导入的目的是让学生对钱学森产生敬仰之情,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感情铺垫。资料的交流中教师可了解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以便随时调整上课内容。)(2)读一读,写一写。

方法:各组请一名同学板书字词,其余学生补充自己没有查阅或书写的部分。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钱学森哪些地方值得你敬仰。请用句式“„„事上,我看到了他„„,这值得我学习(或感动、钦佩、赞美等)”。学生默读或小组交流,使语言表述简练而准确。

三、重点品读。

1、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思考并概括钱学森的主要事迹。

(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互相讨论、互相补充,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文章主要写了五件事:一是抵制不正之风;二是拒绝美国邀请;三是对金钱的淡漠;四是对权位的不在乎;五是不搬新房。)

2、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质疑。

(生思考并提出质疑,探讨交流解惑。)

3、老师提出疑问:文章写的都是钱学森日常工作学习中的一些平凡的事迹,来表现钱学森高尚的思想境界。为什么文章不写作为科学家的钱学森在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这些表现钱学森高尚思想境界的事迹和他在科学方面做出的伟大贡献有关吗?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各抒己见。从而明白,钱学森在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是和他高尚的思想境界是分不开的。)

四、课堂检测 1注音 鉴jiàn定 应yìng景 出差chāi 应酬chóu 档dàng案

弥mí补 颁bān发 荣誉yù

2、本文选自,作者,本文是一篇。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问题。

3、选词填空

(1)连人员的住房(配备,分配),食堂和幼儿园的建设等都要他亲自过问,这并非钱学森之所长。

(2)他们接到钱学森的请辞报告后,果断决定,(配备,分配)强有力的行政领导。

4、文中钱学森对这种安排十分满意,“这种安排”是指

5、找出文中运用议论的语言,分析其作用。

五、课堂小结: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定的信念、纯洁的品格,这使他如巨人般屹立于天地之间!这就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精神风采。我们国家、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像钱学森一样具有伟大人格魅力的科学家,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华裔学者丁肇中的故事。

(由课内向课外拓展,让学生更多的去了解科学领域,探索科学奥秘,提高科学素养,培养科学兴趣;去领略科学家的精神风采和人格魅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概括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学生回忆概括)

明确:文章主要写了五件事:一是抵制不正之风(不走后门,不坐享特权,拒绝变相的公费旅游);二是拒绝美国邀请;三是对金钱的淡漠(哪怕是自己的合法稿费,哪怕是已故父亲的补发工资,都拿来交党费);四是对权位的不在乎;五是待遇问题,不搬新房。

二、思考互动学习

互动1:通过再读课文,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学森高尚思想境界的事迹是什么?并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钱学森怎样的思想品格?

明确:第一问:学生自己发挥,教师点拨。

钱学森的思想品格是: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大公无私、淡漠金钱、不在乎权位、关心科研工作者、爱国、敬业、朴实等。

互动2:本文最初的题目叫《钱学森为什么不去美国》,也曾有人将本文的题目改为《八十年代钱学森为何拒访美国》。选入我们的课本时编者将其改为现在的题目,你认为哪个题目会更全面些?为什么?(学生思考并提出质疑,探讨交流解惑。)

明确:本文的题目更全面一些。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好几个方面关于钱老的事情,不去美国只是其中之一。(其它几件一是抵制不正之风;不走后门;不坐享特权;拒绝变相的公费旅游)二是拒绝美国邀请。三是对金钱的淡漠(哪怕是自己的合法稿费,哪怕是已故父亲的不发工资,都拿来交党费)。四是对权位的不在乎。五是待遇问题(不搬新房。)

另外两篇题目是因为报刊的标题要求鲜明,以吸引读者的眼球。题目很好,很有炒作的技巧,文章的针对性也很强。当时在一般官员中有一种出国风,而钱老恰恰拒绝出国,这是新闻文体的特点。而我们的课文标题要求全面严肃。

互动3:那么你认为钱学森拒绝访美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当年美国对他的政治迫害极大的伤害了他,伤害了他热爱祖国的情感。另外:钱老对当时“出国风”,尤其是借考察为名行旅游之实的行径深感厌恶;与当时崇洋媚外思想相反,钱老并不稀罕美国的荣誉头衔,是其坚定强硬个性的体现。互动4:钱学森作为科学家在科学方面贡献卓著,文章不写作为科学家的钱学森在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写的都是钱学森日常工作学习中的一些平凡的事迹,为什么?

明确:钱学森在科学方面的成就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文章的中心不在其科学成就上着手,而在许多众所周知的事情上花费笔墨毫无新意;钱学森在小事上都这样严格要求自己,那么对待科学研究就可想而知了;作者是钱老的秘书,在钱老身边工作,亲历的一些事迹是鲜为人知的,更何况钱老在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是和他高尚的思想境界风不开的。

(三)比较探究

比较本文与课本中课后附文《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写法和内容上的区别。(通过比较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概括文章写作特点:(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概括:

1、精心选材,详略得当。

2、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3、夹叙夹议。

(五)小结全文:

钱学森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定的信念、纯洁的品格,这使他如巨人般屹立于天地之间!这就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精神风采。

(六)课堂检测:

1、下面句中的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B.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2、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4、联系今天的社会实际,请你对文章中“钱老本人却心境平和,把写世俗之人追求的金钱、地位看得比清水还淡”这句话,谈谈你的看法

(七)作业设计:

1、仿照本文用朴实的语言记录你身边的一个人,要求200字左右。

2、预习《梁思成的故事》

教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钱学森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定的信念以及纯洁的品格,这些都使他如巨人般屹立于天地之间,这就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精神风采,本文以此为中心,选取了钱学森工作生活中的几个典型事件来展现他的品格、精神风貌。学习本文,就应该仔细体会文章是如何在平实的语言中表现主人公的风采的。除了教师讲解外,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互联网更多更全面地了解钱学森,以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第2篇:《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案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案1

学习目标:

1学生了解钱学森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操守。

2学习并理解纪实性文章以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让学生体味文章朴实无华的语言。

学习重点:

从文章的学习中感受钱学森的精神风采,领略其精神内涵。

学习难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理解朴实无华的语句的深刻内涵。

2作者借助哪些典型事件,何种手段表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学习课时:

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学生自主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难。请把你的学习情况写在下面

2走进作者及人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作者涂元季及钱学森的知识。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精彩的内容。

二、互动

互动1: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考并概括钱学森的主要事迹。

明确:文章主要写了五件事:一是抵制不正之风(不走后门,不坐享特权,拒绝变相的公费旅游);二是拒绝美国邀请;三是对金钱的淡漠(哪怕是自己的合法稿费,哪怕是已故父亲的补发工资,都拿来交党费);四是对权位的不在乎;五是待遇问题,不搬新房。

互动2:通过再读课文,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学森高尚思想境界的事迹是什么?并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钱学森怎样的思想品格?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请仔细找一找。

明确:第一问:学生自己发挥,教师点拨。

钱学森的思想品格是: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大公无私、淡漠金钱、不在乎权位、关心科研工作者、爱国、敬业、朴实等。

互动3:本文最初的题目叫《钱学森为什么不去美国》,也曾有人将本文的题目改为《八十年代钱学森为何拒访美国》。选入我们的课本时编者将其改为现在的题目,你认为哪个题目会更全面些?为什么?(学生思考并提出质疑,探讨交流解惑。)

明确:本文的题目更全面一些。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好几个方面关于钱老的事情,不去美国只是其中之一。(其它几件一是抵制不正之风;不走后门;不坐享特权;拒绝变相的公费旅游)二是拒绝美国邀请。三是对金钱的淡漠(哪怕是自己的合法稿费,哪怕是已故父亲的不发工资,都拿来交党费)。四是对权位的不在乎。五是待遇问题(不搬新房。)

另外两篇题目是因为报刊的标题要求鲜明,以吸引读者的眼球。题目很好,很有炒作的技巧,文章的针对性也很强。当时在一般官员中有一种出国风,而钱老恰恰拒绝出国,这是新闻文体的特点。而我们的课文标题要求全面严肃。

互动4:那么你认为钱学森拒绝访美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当年美国对他的政治迫害极大的伤害了他,伤害了他热爱祖国的`情感。另外:钱老对当时“出国风”,尤其是借考察为名行旅游之实的行径深感厌恶;与当时崇洋媚外思想相反,钱老并不稀罕美国的荣誉头衔,是其坚定强硬个性的体现。

互动5:钱学森作为科学家在科学方面贡献卓著,文章不写作为科学家的钱学森在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写的都是钱学森日常工作学习中的一些平凡的事迹,为什么?

明确:钱学森在科学方面的成就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文章的中心不在其科学成就上着手,而在许多众所周知的事情上花费笔墨毫无新意;钱学森在小事上都这样严格要求自己,那么对待科学研究就可想而知了;作者是钱老的秘书,在钱老身边工作,亲历的一些事迹是鲜为人知的,更何况钱老在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是和他高尚的思想境界风不开的。

互动6:本文的语言朴实无华如话家常,请结合文章中具体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1鉴jiàn定应yìng景出差chāi应酬chóu档dàng案

弥mí补颁bān发荣誉yù

2 、本文选自,作者,本文是一篇 。

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问题。

3、选词填空

(1)连人员的住房(配备,分配),食堂和幼儿园的建设等都要他亲自过问,这并非钱学森之所长。

(2)他们接到钱学森的请辞报告后,果断决定,(配备,分配)强有力的行政领导。

4、文中钱学森对这种安排十分满意,“这种安排”是指

5、找出文中运用议论的语言,分析其作用。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案2

一、情景导入新课:

1、钱氏家族出现了许多的伟人,诸如钱其琛、钱玄同、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钱钟书、钱穆、钱正英人们称这个家族为“钱氏豪门”。最有影响力的当属“三钱”,你知道他们是谁吗?(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他们是力学家钱学森、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力学家钱伟长。(引导学生兴趣,拓展知识面)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 学生介绍钱学森(可从科学成就、个人故事、钱学森语录等角度来说) (导入的目的是让学生对钱学森产生敬仰之情,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感情铺垫。资料的交流中教师可了解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以便随时调整上课内容。)

(2) 读一读,写一写。。

方法:各组请一名同学板书字词,其余学生补充自己没有查阅或书写的部分。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钱学森哪些地方值得你敬仰。请用句式“事上,我看到了他,这值得我学习(或感动、钦佩、赞美等)”。

学生默读或小组交流,使语言表述简练而准确。

三、重点品读。

1、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思考并概括钱学森的主要事迹。

(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互相讨论、互相补充,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文章主要写了五件事:一是抵制不正之风;二是拒绝美国邀请;三是对金钱的淡漠;四是对权位的不在乎;五是不搬新房。)

2、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质疑。

(生思考并提出质疑,探讨交流解惑。)

3、老师提出疑问:文章写的都是钱学森日常工作学习中的`一些平凡的事迹,来表现钱学森高尚的思想境界。为什么文章不写作为科学家的钱学森在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这些表现钱学森高尚思想境界的事迹和他在科学方面做出的伟大贡献有关吗?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各抒己见。从而明白,钱学森在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是和他高尚的思想境界是分不开的。)

四、课堂检测

1注音

鉴jiàn定 应yìng景 出差chāi 应酬chóu 档dàng案

弥mí补 颁bān发 荣誉yù

2 、本文选自 ,作者 ,本文是一篇 。 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问题。

3、选词填空

(1)连人员的住房 (配备,分配),食堂和幼儿园的建设等都要他亲自过问,这并非钱学森之所长。

(2)他们接到钱学森的请辞报告后,果断决定, (配备,分配)强有力的行政领导。

4、文中钱学森对这种安排十分满意,“这种安排”是指

5、找出文中运用议论的语言,分析其作用。

五、课堂小结: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定的信念、纯洁的品格,这使他如巨人般屹立于天地之间!这就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精神风采。我们国家、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像钱学森一样具有伟大人格魅力的科学家,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华裔学者丁肇中的故事。

(由课内向课外拓展,让学生更多的去了解科学领域,探索科学奥秘,提高科学素养,培养科学兴趣;去领略科学家的精神风采和人格魅力。)

第3篇: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涂元季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钱学森的生平

2、学习本文朴实的行文风格

3、学习钱学森高尚的思想境界。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主人公的高尚思想境界,领略其精神内涵。难点:通过学习本文朴实的行文风格,提高观察人物能力。

三、学法引导: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如何在平实的语言中见主人公的风采,除了教师讲解,学生悉心体会,学生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互联网更多更全面的了解钱学森,以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具准备:有关钱学森的资料、图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国务院、中央军委在1991年10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9月又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给了他最高的奖赏,这是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优秀教案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相关课程标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要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学森的生平;

2、学习本文朴实的行文风格

3、学习钱学森高尚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

1、体味作者对科学家的由衷的敬意。

2、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表现出的钱学森的光辉品格,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主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难。请把你的学习情况写在下面

2走进作者及人物,学生自主搜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案[推荐]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涂元季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学家钱学森的生平事迹;掌握文中的词语。

2.学习本文朴实的行文风格;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文中生动、细致的描写。

4.体会人物形象的美,领略文章内涵,体会其丰富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感受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学习钱学森高尚的思想境界。

作者简介:涂元季,1939年生,河北省老河口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研究员,国防科工委高级工程师,钱学森的秘书。

简介钱学森: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著名科学家。

1929-1934,上海交通大学学习。

1934年,大学毕业的钱学森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由于他的聪慧和苦学,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戴上了硕士方尖帽。

1939年6月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