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有诀窍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4-04 07:15:1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文言文翻译有诀窍(网友来稿)

四川省安岳外国语学校吴贻纯邮编:642350

中学生翻译古文,主要有两个要求:正确、通顺。正确是指内容而言,要如实表达本意,不曲解、不缺漏、不滥增;通顺,是指表达而言,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具体翻译古文时,我们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掌握五种操作方法。

原则之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文章的词、句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的。翻译古词、句,必须了解它们所处的语言环境,然后才能正确翻译。如“其一犬坐于前”,(《狼》),光看这一句,似乎可译成“其中的一条狗坐在前面”,但联系上文“途中两狼”,“少时,一狼径去……”可知“坐于前”者不是“狗”而应是另一条“狼”。“犬”即“像狗似的”,用来修饰“坐”的姿式的。这个例子说明,译古文先应通全文,了解大意,然后紧扣“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要求作详译。

原则之二:直译为重,意译为辅。

直译,是依据原文的词语、句子,逐一翻译,还要求保持原句的句式和语气等。如“其真不知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句中的“其”,应译为“难道”,表反问语气,后句中的“其”要译为“恐怕”,表推测语气。

在翻译时,某些词句直译以后语意仍不明朗,甚至十分拗口,那就要用意译来辅助。如“居庙堂之高……”(《岳阳楼记》),直译为“处在宗庙、殿堂的高处”,含义仍嫌不明确,可采用“在朝廷做官”这种意译,则使人容易理解了。意译灵活性大,译者可在理解原文实际含义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使较深的词句译得通俗明白,但仅译大意,不及直译平密,对正在培养古文逐步阅读能力的中学生来说不宜大力提倡。

古文翻译的五种手段:录、释、理、添、删。

录: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释: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理: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添: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删: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六则)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作者邮箱:wuyichunay@163.com

第2篇:文言文翻译有妙法

文言文翻译有妙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而在各类考试时,这“理解基本内容”常常以文言文翻译的题型出现,即将文言语句或小段用现代汉语文言文翻译出来。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文言文文言文翻译有妙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些考生对此束手无策或不知如何入手,其实,文言文文言文翻译是有法可循的:

文言文翻译的总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是:“解词”→“串意”→“顺意”,通过这三步来完成的。即先解读重点词语,明确其含意和用法;再将一个一个、一组一组词意,语意串连起来,形成句意;最后,把整个语句顺畅起来,亦即各词语间不连贯的使其连贯起来,不通顺的使其通顺起来。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是“增”、“删”、“留”、“变”四法:

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

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

例如,将下面《寇准传》中的一段译成现代汉语:

寇准传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②供帐,大为具待③。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

①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②严:敬重。

③具待:具,备办;待,接待。

④《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对于这一段行文的文言文翻译,要先弄清一些词语的含义。

通过初读,文中的主要人物:张咏,又称“张公”“咏”;寇准,又称“寇公”“准”。

文中的地名:成都、陕(即:陕西)。这些词语都按原文或原义写出。

其余各词语的意思,依次如下:

“初”,即“当初”,“在”原义不变;

“闻”,“听说”;“入相”,即进入相府,译为:“当了宰相”;

“谓”,“对……说”;

“其”,“他的”;

“僚属”,“同僚们”;

“奇材”,同今义“奇材”;

“惜”,“可惜”;

“尔”,叹词:“及”,到,等到;

“出陕”,出京外任陕西地方官;

“适”,恰,正赶上;

自,从;

“罢还”,罢官还乡;

“供帐”,供设帷帐;

“为”,做;

“去”,离去;

“送之郊”,送他到市郊;

“何以”,以何,用什么;

“教”,教导;

“徐”,慢慢地;

“莫谕其意”,不明白他的用意;

“归”,回到府中;

“至”,到;

“谓”,说。

进行第二步、第三步,就是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并加以通顺。译文如下:

当初,张咏在成都(作官),听说寇准被拜为宰相,(就)对他的同僚们说:“寇准是个奇材,(只)可惜学术方面(有些)不足啊。”等到寇准出任陕西地方官,张咏(也)正好被罢官从成都还乡,寇准非常敬重地供设帷帐,并准备了盛大的接待仪式。张将要离去,寇准送他到市郊,问道:“(先生)有什么话要教导寇准吗?”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您)不可不读啊。”寇准并不明白他的用意,回来以后,拿出那《霍光传》读它,到“不学无术”一句,笑着说:“这是张公教导我啊。”

在这一段译文中,对原文的词语含义适当地现代语义选择,句内、句间作了串连,有些省略成分作了补足。从而使语义畅达,更符合作者的.原义。这就是省略句的问题。

对于判断句,要加“是”,如“寇公奇材”,可译为“寇准是个奇材”。

对于倒装句,要按现代汉语的语序来文言文翻译,如“何以教准”句中“何以”就是“以何”,可译为“用什么”。

关于被动句,要按现代汉语习惯加“被”。如“闻准入相”,这是意义上的被动,可译为“寇准被任命为宰相”。

总之,文言语句、段的文言文翻译,需要理解语句间的逻辑关系、语气关系,弄清实词含义、虚词作用,发现词类活用和通假,正确处理一些凝固的结构和文言句式。

但是,所有这些解题的技巧,都是建立在掌握文言知识,形成文言语感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平时多读多译一些浅显易懂的文言篇章是十分必要的,这既训练了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又领略了祖国文化遗产的巨大魅力。

第3篇:文言文翻译有妙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而在各类考试时,这“理解基本内容”常常以文言文翻译的题型出现,即将文言语句或小段用现代汉语文言文翻译出来。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文言文文言文翻译有妙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些考生对此束手无策或不知如何入手,其实,文言文文言文翻译是有法可循的:

文言文翻译的总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是:“解词”→“串意”→“顺意”,通过这三步来完成的。即先解读重点词语,明确其含意和用法;再将一个一个、一组一组词意,语意串连起来,形成句意;最后,把整个语句顺畅起来,亦即各词语间不连贯的使其连贯起来,不通顺的使其通顺起来。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是“增”、“删”、“留”、“变”四法:

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

2.删,即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有富室文言文翻译

有富室文言文翻译

导语: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富室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尽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译文

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圈养,也和狗相安无事。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文言文翻译妙法有哪些

文言文翻译妙法有哪些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而在各类考试时,这理解基本内容常常以翻译的题型出现,即将文言语句或小段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有些考生对此束手无策或不知如何入手,其实,文言文翻译是有法可循的:

翻译的总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的步骤是:解词→串意→顺意,通过这三步来完成的。即先解读重点词语,明确其含意和用法;再将一个一个、一组一组词意,语意串连起来,形成句意;最后,把整个语句顺畅起来,亦即各词语间不连贯的使其连贯起来,不通顺的使其通顺起来。

翻译的具体方法是增、删、留、变四法:

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

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夔有一足文言文翻译

夔有一足文言文翻译

《夔有一足》原文及翻译就在下面,各位,我们一起看看下面,大家一起阅读吧!

夔有一足文言文翻译

韩非子寓言故事

原文: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虁有一足。’非一足也。”——《韩非子》

注释:

①夔:我国见诸记载最早的音乐家,以精通音乐著称

②乐正:古代官名,负责音乐事务地位的官员

译文:

鲁公问孔子说:“我听说夔这个人只有一只脚,这是真的吗?”孔子回答说:“夔是个人,怎么会一只脚?这个人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就只是精通音律。尧说:‘有夔一个人就足够了。’指派他当了乐正(官名)。因此对有学识的人的作用给以很高的'评价说:‘有像夔这样一个人就足够了。’不是只有一只脚啊。”

启示:

凡是听到传闻,都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文言文翻译有诀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言文翻译有诀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