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初中学生个体差异与分层教学有效结合的探究论文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上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校对七、八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分层教学实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对分层教学与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的一些见解和做法。
一、学生分层、分组
我们首先做的事情就是从各方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课堂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估,将学生分成成绩优秀层(A层)、成绩中等层(B层)和学困层(C层),在编排座位时,六人一组,A、B、C各2人。把本班学生分为7个小组,每组选一个学习组长和纪律组长,以便讨论、交流、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为了充分发挥小组的互助作用,对课堂、作业、测试实行小组集体评价、量化,每学期评出两个优秀小组予以表彰。但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进步了的学生,我们就要及时对分层的情况进行调整,满足他们的上进心,便于他们能更好地发展。只有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在教学中老师才能有的放矢。
二、教学内容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所以同一教学内容,对C层学生一般以识记、模仿为主,而A层学生则可适当地将多知识点综合在一起,以理解创造为主。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对C层的学生只要向他们讲清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以及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对B层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转化思想教学,了解转化在学习数学中的作用,并掌握这一方法。对A层的学生可补充例题,通过对例题的分析解答,培养A层学生理解创造力。
三、课堂提问分层设计
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不同层面学生学有所得。为了保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均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C层学生;中档题则面向B层学生;难度大的问题,如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A层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司其问,各有所得。在课堂提问中,我对学生答错问题的情况因势利导,让其他学生帮助纠错。这样又增加了其他层次学生的学习机会。对于基础题总是先让C、B层学生回答。对于逻辑性强、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则由A层学生回答,这样既能使提问有普遍性、针对性,同时采用六人小组集体讨论并由C层学生回答的方式激励各组相互竞争,增强他们的信心。特别是C层学生有了优先回答的机会,同时得到了同组学生的帮助,以及教师的肯定与表扬,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练习分层
练习设计要因层制宜。具体做法是:练习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时间完成最基本的练习,及时巩固新知,也有机会适当拓展;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而不至于“无事可干”,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五、作业分层
为使各类学生在课后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巩固和提高,我们对课外作业进行了分层次、有梯度的设计。给三个层次学生布置的作业难度不同。例如我们给C层学生的作业以单一机械的练习为主,偶尔也从综合多变的练习中选一些比较容易的布置给他们;给B层学生的作业主要从单一机械练习和综合多变的练习中选一些中等难度的;给A层学生的作业以综合多变的练习为主,偶尔也从单一机械的练习中选一些较难的布置给他们。或者三组学生同时接受同一难度的作业,但要求他们仍按三个组收齐,批改时则把精力集中在C层学生的作业上。对C层学生,要求他们通过作业强化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对B层学生,要求他们通过作业透彻理解基础知识,掌握一般的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对于A层学生则要求他们在完成作业时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深化理解和掌握,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上下功夫,掌握一般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解题规律、技巧。
总而言之,适应目前初中教学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既尊重个性,体现差异,又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既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某些心理障碍,避免学习时“优等生主动、中等生被动、后进生不动”的局面,又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真正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有效教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层次地共同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第2篇:初中学生个体差异与分层教学有效结合的探究论文
初中学生个体差异与分层教学有效结合的探究论文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上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校对七、八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分层教学实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对分层教学与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的一些见解和做法。
一、学生分层、分组
我们首先做的事情就是从各方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课堂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估,将学生分成成绩优秀层(A层)、成绩中等层(B层)和学困层(C层),
在编排座位时,六人一组,A、B、C各2人。把本班学生分为7个小组,每组选一个学习组长和纪律组长,以便讨论、交流、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为了充分发挥小组的互助作用,对课堂、作业、测试实行小组集体评价、量化,每学期评出两个优秀小组予以表彰。但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进步了的学生,我们就要及时对分层的情况进行调整,满足他们的上进心,便于他们能更好地发展。只有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在教学中老师才能有的放矢。
二、教学内容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所以同一教学内容,对C层学生一般以识记、模仿为主,而A层学生则可适当地将多知识点综合在一起,以理解创造为主。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对C层的学生只要向他们讲清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以及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对B层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转化思想教学,了解转化在学习数学中的作用,并掌握这一方法。对A层的学生可补充例题,通过对例题的分析解答,培养A层学生理解创造力。
三、课堂提问分层设计
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不同层面学生学有所得。为了保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均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C层学生;中档题则面向B层学生;难度大的问题,如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A层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司其问,各有所得。在课堂提问中,我对学生答错问题的情况因势利导,让其他学生帮助纠错。这样又增加了其他层次学生的学习机会。对于基础题总是先让C、B层学生回答。对于逻辑性强、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则由A层学生回答,这样既能使提问有普遍性、针对性,同时采用六人小组集体讨论并由C层学生回答的方式激励各组相互竞争,增强他们的信心。特别是C层学生有了优先回答的机会,同时得到了同组学生的帮助,以及教师的肯定与表扬,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练习分层
练习设计要因层制宜。具体做法是:练习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时间完成最基本的练习,及时巩固新知,也有机会适当拓展;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而不至于“无事可干”,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五、作业分层
为使各类学生在课后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巩固和提高,我们对课外作业进行了分层次、有梯度的'设计。给三个层次学生布置的作业难度不同。例如我们给C层学生的作业以单一机械的练习为主,偶尔也从综合多变的练习中选一些比较容易的布置给他们;给B层学生的作业主要从单一机械练习和综合多变的练习中选一些中等难度的;给A层学生的作业以综合多变的练习为主,偶尔也从单一机械的练习中选一些较难的布置给他们。或者三组学生同时接受同一难度的作业,但要求他们仍按三个组收齐,批改时则把精力集中在C层学生的作业上。对C层学生,要求他们通过作业强化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对B层学生,要求他们通过作业透彻理解基础知识,掌握一般的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对于A层学生则要求他们在完成作业时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深化理解和掌握,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上下功夫,掌握一般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解题规律、技巧。
总而言之,适应目前初中教学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既尊重个性,体现差异,又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既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某些心理障碍,避免学习时“优等生主动、中等生被动、后进生不动”的局面,又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真正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有效教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层次地共同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第3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在课内外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做一些探讨,目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关键词:分层教育
动态
最近发展区
面向全体
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对要求较高,现在由于师资原因,我们乡镇中学每班的人数都要五六十人,学生间的品格、智力、体能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这样的现状下,如果教师在同一时间用同一种方式单调地讲授新课,必然会导致优秀学生“吃不饱”,上课无所作为。而困难学生“吃不了”以至于对数学产生厌恶、害怕感,失去学习的动力。分层教育可以避免这类问题。分层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也是素质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探索,是目前班级授课制适应学生差异的有效策略。它能使优等生更优、中等生得到发展、学困生
第4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佚名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以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和组织者。受到该标准的启发,笔者于04春开始对所教的03级4班数学科进行分层教学,教学中采用分层设凝,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检查,分层辅导,经过近2个月的实践,已初露端倪,有一定效果。
1、理论上的分层探究。数学是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大部分的数学问题是答案唯一,不可更改的。数学中的很多知识给学生以经典、神圣、庄严甚至显得“神秘莫测“的感觉;给人以至臻完
第5篇: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究论文
摘要: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明显,“分层教学”是解决这种差异,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从教学实际出发,教师实施分层教学,为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新的活力,为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评价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在内容和结构上作了很大的调整,改变了原来的“零起点型”、“技术型”的结构模式,以“实践、探究、拓展”型为主导,以案例分析为主线,层层剖析教学内容;以交流、任务和探究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挖掘学生学习潜能;要求学生在进入高中前,必须完成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具备一定的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能力。
但由于受到原学校师资水平的影响,使得高一的新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存在极大的差异,特别是市、县级高中,差异尤为
第6篇: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究论文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究论文
摘要: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明显,“分层教学”是解决这种差异,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从教学实际出发,教师实施分层教学,为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新的活力,为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评价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在内容和结构上作了很大的调整,改变了原来的“零起点型”、“技术型”的结构模式,以“实践、探究、拓展”型为主导,以案例分析为主线,层层剖析教学内容;以交流、任务和探究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挖掘学生学习潜能;要求学生在进入高中前,必须完成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具备一定的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能力。
但由于受到原学校师资水平的影响,使得高一的新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存在极大的差异,